•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当代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思索 当代学生道德教育

    当代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思索 当代学生道德教育

    时间:2019-02-03 05:29: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近来,我国大学生触犯法律的时间频频见光,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学校道德教育的迷失、社会的影响、学生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思想不成熟性。因此我国的道德教育应该从调整课程结构、辅导人员等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教育 情商 调整
      Reflection on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of the moment
      Wang Xiaowu
      (School of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Recently, college students frequently violate the law. The reasons lie in : lo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ocial impact, immature thinking of students in particular growth stage. Therefore,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justment of the courses structure and counseling staff etc.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oral educati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djustm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X2LXD2104550
      
      对大多数人而言,往往将大学生暴力伤害事件与西方国家联系在一起,而对我国的大学生的印象则是“温良恭俭让”。然而,近年来媒体上却报道了大量的大学生触犯法律的恶性事件:2007年发生在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办学精神的云南大学的生命科学系学生马加爵的故意杀人案;3年后同是云南大学学生张超的抢劫碎尸案;2009年10月28日发生在法治教育气氛最浓厚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院教授被政管学院大四男生付成励在课堂上砍死案;2007年发生在以“悬壶济世”为使命的四川省绵阳中医高等专科的女大学生被同班11名女大学生关在寝室里折磨致其休克案;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烧熊案等等,真让人瞠目结舌,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生活环境优越了,道德底线却沦陷了吗?”
      据称,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例占青少年犯罪案例的比例已经由上世纪60年代的1%上升到17%[1],其原因有社会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本人的内因,主要体现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迷失、社会的影响、学生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思想不成熟性。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迷失
      我国的高校在大学生的一、二学年中都开有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等。但是,所谓“道通天地,德修于己”,道德教育既有“道教”也有“德教”[2],既要向学生传授规范,也要帮助学生将规范消化为信仰,如果光注重于“道教”而忽视“德教”,则“道教”必将流于形式,在现实面前“道”也就苍白无力了,或者“道”将沦为行为人用来约束别人、要求别人的规范,而自己则置身度外,应该“人生得意须尽欢”,可以恣意妄为。
      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书面理论知识教育很高、很广,但“德教”力度却相对落后。学校出于为了让学生求职时能提供一张实用的课程单或者其他原因,往往开设了大量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果是,课堂上的学习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身思索和认知的时空极为狭窄,因而在物质生活的诱惑下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精神上却空虚迷惘。事实上,
      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从事的角色也越来越专业,一些只是靠边或者根本靠不上边的课程完全可以删减或者选修,一些思想品德纯理论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可以通过穿插实践、实例、讨论、辩论等方式来传授。
      二、社会的影响
      和平年代的新一代大学生由于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父母总是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远离自己或者上辈的苦难。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保护,孩子从小便缺乏对饥饿、疾病、灾难等困难的感触,体会不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现代社会对现实主义的看法有所改变,物质享受已经渗透到人生的各个方面,而网络、影视等高科技信息流通手段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倾向,导致人们对享乐主义的过分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尊为代价。一些低俗的趣味在青少年中广泛流传,“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骑在自行车上笑”等言论正是青少年倾向于这种急功近利、享乐主义的反映。年青的大学生自然也会因接触到这种社会风气而发生思想上的变化,行为的思想指导天平也朝着“高物质报酬”目标而倾斜,比如争相选择“香饽饽“专业、在学习或者评奖评优过程中弄虚作假等[3],背离了传统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古训。
      但是回报丰厚的优质资源毕竟是僧多粥少,一些人必然在功利面前遭受挫败。当社会上那些采用不正当手段而获得巨额收益的事件不断曝光而自己的付出却看不到阳光时,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假如这种情绪得不到缓和而外部刺激又进一步加剧时,那么就容易采取极端的报复、伤害他人的手段来寻求解脱,难免一些个性相对浮躁的学生触犯法律法规、身陷囹圄了。
      三、大学生特殊的成长阶段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前,学校、家长、学生自己的信念都是“现在辛苦点,考上学校后就好了”,几乎所有相关人的精力都放在了高考上,忽略了学生情商和智商的同步培养。因此,到大学后,大多学生尽管基本都超过18岁,情商上最多还处于准备进入成年期的阶段,人生观正处于萌芽时期,心理的承受力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都不够成熟。
      入学后,“大学生”荣誉称号带来的自信心的膨胀遮蔽了“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人生内涵,过高的目标定位,往往造成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当强烈的成功愿望无法实现时,失落感和挫败感接踵而来,极容易导致学生歪曲的人格,当情感得不到安慰时,因嫉妒而伤害他人或者因自卑而虐待自己的悲剧在所难免[4]。
      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长娇纵惯了,行为上往往缺乏约束意识,一味张扬个人性格,在寄宿学校过群体生活时,面对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人和事,一些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个性,以自己为中心的行为意识超过了道德法律底线,用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四、当代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调整
      目前,我们的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主流价值观念的灌输,低估了社会风气、现实生活对学生意识形态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当代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突出学生的本体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空余时间,引导学生在空余的时间中去阅读、去思考、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性竞技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去敬畏约束和规则的力量、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去感受友爱互助和激烈竞争之间的平衡、去享受从付出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安抚自己在学习中紧张的情绪,升华自己抵御诱惑、控制冲动的能力[5]。
      我国的高校一般都按年级配备有全职辅导员、按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但是遵照常情,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劝学是需要感情的动力的,而与学生的感情是在生活的关怀中建立的,关怀又往往是在小范围人群中发生的。因此,负责全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生活工作的辅导员熟悉的可能仅仅是那些性格外向、善于交流的一小部分学生,而性格内向的、发生思想问题可能性大的学生则容易被忽视,而负责小班学习工作的班主任的说教则因为缺乏感情基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重新定位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
      教育工作者自己要有高尚的品格和精神追求,在教育实践中展示给学生真、善、美的人格,才能让学生相信教科书上所灌输的主流意识。如果教育者自身就相信功利、追求功利,学生更容易产生悲观、迷惘的情绪。
      参 考 文 献
      [1] 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41):37―39.
      [2] 彭正梅.道德的力量从哪里来―儒家“万物一体”论对道德教育的根的作用[J].教育科学,2010.(26):81―86
      [3] 李薇.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41):23―26
      [4]李清.情商培养和大学生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41):32―36
      [5]邹小华. 后物欲时代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教育创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41):171―176
      
      作者简介:王小伍(1972-),女,湖南邵阳人。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道德教育思索高校学生当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