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孩子教育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有什么重要性

    [孩子教育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有什么重要性

    时间:2019-02-05 05:32: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如何教育下一代”。但活了几十年,从所读到的一些文字中,已经明白了教育,尤其是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该有多重要:一个人如果小时候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好,吸入的“毒素”太重,实则也就等于害了这人一辈子。
      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好不好呢?
      我不敢说没有好的,但不好的多。特别是当你把中国的孩子与中国的教育联系在一起时,这种不好就尤为明显了。曾在旧报纸上读到过这么一篇文章,说中国孩子画完画,经常问老师“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则是问“好不好?”可别小瞧了这点差别,从这差别中似乎就能知道这些孩子将来的人生走向。那么,中国的孩子为何是这样问,美国的孩子又为何是那样问呢?这就与他们各自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同有关了。作者讲了自己移民到美国的所见所闻。先是他5岁的儿子进了当地一所美术学校,上绘画班。可没想到,这孩子去了不到5次,就开始叫唤,说不想去了。孩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画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叫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好什么好?!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后来,这位移民通过亲临孩子班里观察,发现“那些美国孩子有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说‘八仙过海’一点不为过。‘八仙’们的笔下所绘,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的笔法都没有。”然而,这位移民由此似乎也明白了,“教”美国孩子学画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本、不规定模式,让孩子自由地去“构图”,这样,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范本”,孩子画的画也完全是一种“创作”。正因是这样,这些美国孩子自然也就不会问“像不像”了。如此培养出的孩子,思维充满创造性和活力,日后才可能是开创性的人才。而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把“像”作为自己最高的追求,中国的老师对他们所教的孩子往往也是这样要求的。
      我们为何会是这样的老师,又为何要这样教孩子呢?有次在柜中翻检资料时,读到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作者用对比法讲了孔子的观念和哈佛的做法。孔子是什么观念呢?――容我就不再照抄《论语・子路》中那段话的原文而只说其大意吧:有人认为父亲偷了羊,儿子应该去告发,这才是正直。而孔子竟相反,认为父亲偷了羊,儿子应该替父亲隐瞒,这样才体现正直。乍一看,你不能说孔子讲的不对――中国人不就是讲究亲情吗?连亲情都不讲了,用孟子骂“无君无父”的话,这人岂不是要“连禽兽也不如”了?
      再来看哈佛是如何做的。先说曾有一个名字叫哈佛的来自英格兰的牧师,在自己的遗嘱中,将其拥有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赠给了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发展到后来,就成为现在闻名世界的哈佛大学。这所大学一直将那有纪念意义的250本书珍藏在学院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允许将书私自携出馆外。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图书馆,那250本珍贵的哈佛遗赠,只有一本侥幸地保存下来。因为那本书被一名学生私自带出了图书馆,打算在宿舍里仔细阅读。火灾发生后,这位学生立刻意识到,手头的这本书,已是惟一幸存的稀世珍品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还是将书交还给学校。收到书的校长,先是深深地感谢这位学生,但感谢之后立即下令将其开除出校。校长的理由很简单: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对比之后,似乎自然就会让人生出疑问:一位被后世尤其是被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怎么会是那样的见识?原来,只有这样,才符合孔子的道德观,符合孔子的思想。而哈佛大学校长那“看起来‘不近人情’的做法,却恰恰体现了哈佛人所一贯珍视的理念:法理第一。将‘规章与制度’而不是‘血缘与人情’来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石,是西方社会长期以来的传统”。
      我有时想,中国若是让那位告发父亲偷羊的“正直观”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并从而成为“传统文化”,今天的教育还会是这样吗?我们还会那样教孩子吗?
      [麦惠文荐自《湘声报》2007年6月4日]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文化孩子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