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造神运动中的季羡林】

    【造神运动中的季羡林】

    时间:2019-02-05 05:37: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北大教授季羡林在中国文化界、学界无疑是位重量级的人物。但说他无所不能,说他行行出彩,说他国际一流,说他国学泰斗等等等等,未免过也。比如说,季老的专业是印度语的研究,却被称为国学泰斗,媒体上曾就此名不副实提出过非议;再如,李老写过诗,但无论是数还是质,都不能算出类拔萃、绝无仅有,只能算玩票而已,却被封为“桂冠诗人”,弄了个由国内评比颁发的国际大奖。季羡林著作的出版也极混乱,是“造神”内容重要的一面。
      其实,“造神”来必是手羡林老人的本意。因为,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载文称,“对于自己一生的学识,羊老先生一向都非常谦虚谨慎,自我评价十分低调”。他在审阅由哈尔滨出版隆重推出的最新回忆文集《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的《编者前言》时,不止一次说过:“不要提什么‘国家’‘大师’,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
      那么,我想,对季老先生的“速神”,一方面应该是学界,而学界中当以季老的后学和追崇者为主。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界学界的一个通病。后生们对于自己的先生总是五体投地,礼拜有加,却普遍缺乏那种“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品格和气象,缺乏追求真理的执著、无私和无畏。所以,总是像众星拱月那样捧着学界的领袖或领军人物,总是只说好不说坏,说好则不顾事实,一好百好,一通百通,好上加好,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之所以如此,既出于对大师的崇敬,更出于一种私心,即“沾光”心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理。因为,荣耀了先生即便是提升了学生,先生升了仙界,我辈便可“鸡犬升天”了。如此媚态和奴性,总之是一种丑陋的劣根性。
      另一方面,则是媒体和出版界。他们之所以“造神”其主旨似乎更加直栽了当,即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发行的需要,为了利益所趋,所谓“拉大旗做虎皮”是也。就说《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包括日记、怀旧文稿、游记以及一些专门记录先生与友人相知相处的文字长达5卷,虽然不乏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但也有不少内容与其他出版物是重复的雷同的,是一种资料复制。这样的文集对于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有何益焉?对于读者亦未必不是一种财力和人力的浪费。惟一有好处的即是出版商,借“造神”以推销自己,赚个盆满钵盈。正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
      应该指出,在已故的文化名人、大师级人物的宣传上,目前存在着一股“造神”倾向。现在,又有向活着的大师漫延的趋势。中国对于政界领袖的“造神”之祸,殷鉴不远。文化学术界的“造神”,只能徒增虚假的繁荣,虚拟的高峰,虚拟的偶像,不仅无助于真正的兴旺发达,无助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反倒为天下笑焉。
      [张家禄荐自《成都晚报》2006年3月26日]

    相关热词搜索:运动季羡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