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一个中学大炼钢铁的回忆|大炼钢铁

    一个中学大炼钢铁的回忆|大炼钢铁

    时间:2019-02-08 05:33: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58年9月份开学不久,我们高三学生停课参加大炼钢铁劳动,开始准备在学校坡下的广场边建小高炉,同学们被分别派去寻找建炉材料,我和张树彬、王泽勋等十位同学负责运输。第一天是去仁寿县第六中学运粗砂石回校做炉胆。早餐后我们从学校食堂领了几斤米、几个萝卜、少量食盐、辣椒面和几只搪瓷盆、几块劈柴,准备在途中自做午餐,拉着三辆平板车就出发了。我校所在地――仁寿县城西土主山,去六中有二十多公里的砂浆路,我们到时已过十二点,与校方接洽才知该校无炉胆石料。我们将所领的米、萝卜等交六中、换熟食吃了午饭,空车回校。
      第二天醒来时,脚一着地就痛得难受,一看发现脚底肿得厉害。原来昨天去六中时刚下过雨,同学们无雨靴穿,布鞋又舍不得穿,只好赤脚前往,脚踩上去,全是石尖、石椤与脚底接触,几十里赤脚走下来,当时不觉太痛,第二天就肿痛得厉害了。早餐后又奉命去苏家滩拉炉胆石,脚再痛也必须去。这一段路是仁寿县到球溪河一段公路,路程比去六中还远。到了目的地,我们每车装了六块粗砂石凿成的炉胆,用从学校领来的米、菜与路边小店换饭菜,草草就餐后赶紧回校。
      运回炉胆石后,我们都去搜集建炉和炼钢铁的材料。但学校附近既无铁矿石,又无可采伐烧制“钢炭”的林木,高炉还没建成就奉命去汪洋区越溪乡炼铁。
      第三天下午,我们到达越溪乡,越溪是仁寿县与威远县交界的一个小集,属四川盆地盆边,是丘陵地形。我们来越溪的同学分成四个组:第一组为高炉组。我分在高炉组任鼓风手。一个高炉用一只(后用两只)直径一米的木箱往高炉内鼓内,一只风箱由两位同学拉,每拉半小时左右换下来休息,风箱不停,换人接着鼓风。这个组还有李茂良等几个同学负责配料、上料、观察炉内烧炼情况,他们按时按比较将“钢炭”石灰石、铁矿石等加入炉内,根据出炉熔液情况修改比例配料。第二组为采石组。据说越溪乡地里有铁矿石,同学们也到地里去拾过一些,但主要是开采的“铁矿石”运来炉前供第一组炼铁。第三组是烧炭组。这个组的同学将从山下砍伐的树木,按要求垒在事先挖好的沟内进行燃烧,当这些树木还没有完全燃烧时,就用土将其埋上,若干天后将土刨开,那些埋在沟里的树木若没有氧化完,就成了黑糊糊的“钢炭”,这些“钢炭”与城里涮羊肉用的木炭相差无几。第四组是后勤组,负责做饭、烧水、看住地。
      我们高炉组将第三组送来的“钢炭”加入炉内用大风箱不停地吹,吹出很旺的炉火,将炉内材料熔化成红红的液态后放入炉前的槽内。我们二十四小时不停息地炼,炼了很长时间,也无数次地看着炉内红红的熔液流入坯槽内,有几次开炉溶液也迸出一星火花,我们认为这一次一定炼出铁了,喜报也写好了。但溶液冷却后一敲就碎,一丁点铁也没有,不知是铁矿石含铁量低,还是“钢炭”用人工鼓风吹的热量不够或者配比不当,当时没炼铁的师傅和技术人员指导我们,几十天下来始终没从炉渣中找出一星半点铁来。我们这些鼓风手都是十八、九岁的壮小伙子,辛辛苦苦几十个昼夜不停地拉风箱,眼看着山上山下原来遮天蔽日的树木,被我们的高炉“吃”光了,只在炉旁堆出小丘似炉渣,可是一两铁也没炼出来,心里很难过!
      春节前,我们奉命回校,回校后看到学校原有的数百年乃至上午年的古柏砍伐殆尽,原来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校园已光秃秃地了,十分荒凉。回校后立即复课迎考,三个月的炼铁劳动才结束。

    相关热词搜索:回忆中学大炼钢铁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