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月色式苍凉 宿命式荒凉|苍凉和荒凉区别

    月色式苍凉 宿命式荒凉|苍凉和荒凉区别

    时间:2019-02-11 05:30: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月亮,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月色,在张爱玲的笔下,没有被营造成一片温馨与柔和的氛围,只有彻底的阴暗、残缺与苍凉。正如《金锁记》中女性人物的轮回命运,这就是宿命。
      关键词:月亮 《金锁记》 意象 女性 宿命
      在中国传统文人眼中和笔下,月亮一直代表着他们悲哀苍凉的情绪,借酒浇愁的无奈是在月色下,离情别恨的惆怅也是在月色下。似乎只有在发着白色冷光的月色下,人们才能尽情地演绎着人生的变化无常、悲欢离合。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张爱玲,伴随着巨大的民族危机感,以及自己的特定出身与独特经历,更是对这寒冷的、伤感的而又挂着冷笑的月亮情有独钟。可以说,张爱玲的重要作品里或多或少地都描写过月亮,她笔下的月亮,又跟女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女人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跳着一个人的双面舞,在孤寂的角落幽幽地唱一出一出的独角戏。而被夏志清先生曾大加赞赏的《金锁记》这篇中部小说,就有九处写到月亮,其中几处所描写的月亮意象把故事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性推至顶峰。本文尝试谈论这部“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里月亮意象与作品中女性人物命运的关系。
      
      一、曹七巧――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
      
      著名美国意象主义诗人庞德说过:“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按:亦译“情结”)。”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张爱玲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毫无疑问,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不仅是作为一道忧伤的风景静立在上空让读者为之感叹,更重要的是她把月亮作为对女性命运的最好诠释。美国学者M•艾瑟•哈婷在她的《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中说道:“首先被当作丰产的感应物,后来则成为神的月亮,从古到今都被认为与女人有着特殊的关系。它是她们怀胎的力量源泉,是保护她们与她们极为相关的一切的女神。这种信仰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全世界,并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存在到今天。”月亮是张爱玲意象世界中的一盏幽灯,昏暗而永不枯竭。在《金锁记》这部小说中,她有意识地给她小说中主人公取了与月亮有关的名字。关于七巧的名字,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也就是在三少奶奶嫁到姜家的当晚,已由曹七巧身边的使唤丫头小双的口中说得非常明白。小双说“是七月里生的,就叫七巧”,且神秘兮兮向三少奶奶的使唤丫头凤箫道出了七巧麻油铺出身的身份。七巧节也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在这天,不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约会的佳期,也是凡间女儿们日盼夜盼乞求婚姻能巧配的日子。七夕的月亮,有织女和牛郎望穿秋水永恒的守候,有美丽的嫦娥和吴刚的故事传说,所以在女儿们的眼睛里是温情脉脉的,是她们憧憬自己未来的最好载体。然而生在多情七月里的七巧,就因为她出生在一个靠麻油铺生活的家,就因为父母的早故,兄嫂的贪婪,“下贱的根”就已经牢牢地“锁刻在她的掌心”。七巧,从未嫁时的要强、鲜辣活泼,到在姜家深宅大院终日守着骨痨丈夫后的“疯疯傻傻”,“没一点得人心的地方”,再到骨痨丈夫死后的尖刻、乖戾和变态这一个过程中,七巧偶尔也会回忆起在麻油铺做曹大姑娘时与屠夫朝禄的青梅竹马,然而这些记忆蒙灰了。在各种欲望撑着的姜家大宅里,她还是纯真地爱上了三少爷姜季泽,无奈这位总透着三分不耐烦的姜家三少爷虽喜拈花惹草,“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七巧自以为是的爱情欲望彻底灰飞烟灭之后,她活着的唯一支撑就只剩下了金钱欲望。十年之后,她如愿以偿,分到了家产,并戳穿了登门倾诉爱情的姜季泽的爱情骗局。在此时,金钱就是她唯一需要掌控的,这黄金的枷锁一套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用这黄金枷劈杀了自己的爱情,劈杀了自己的儿女,最终当岁月从她可以直推到腋下的手镯里溜走时,也劈杀了自己,成了彻底的“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七巧,这个名字与月亮有关的女人,以一个麻油铺人家女儿的身份一跃而进官宦世家,门不当户不对,已注定了她的宿命的悲剧。
      
      二、长安――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从待字闺中的鲜活的曹七巧,沦变为人人都往她“头上踩”的姜家大家族的牺牲品,如果说这是她“被食”的宿命,那么在她终于意识到金钱就是权势,紧紧地被黄金的枷锁套住之时,便是她向身边的人伸出魔掌之日。同样,张爱玲借助月亮这种形象的“呈现”,使曹七巧完成了由“被食”到“食人”再到“自食”的宿命三部曲。在故事的一开头张爱玲就以散文诗样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对月亮的描绘:“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年轻人眼里的月亮形状是铜钱大的,颜色是红黄色的,却又笼罩着一层迷蒙的灰,同时又有泪滴一样的咸与苦。这么一轮色味形俱全的月亮在年轻人的心里是伤感的、苍凉和怀旧的。这种伤感,这种苍凉,到底还是没能赶上三十年前的月亮,三十年前的月亮在老年人的记忆里是热闹却荒凉的,是浮华背后的眼睛,因此“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在这里,张爱玲尽管刻意以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使得读者在两代人之间展开充分的想象,她无非也就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对三十年前的月亮充满想象的年轻人也罢,对已经历过三十年前月亮的老人也罢,总的一个基调都是“凄凉”二字。这三十年的月亮已经作为一个永恒的存在,就像四季轮流更替一样获得了循环周期的意义。“它意味着相同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消失,反而会作为一种稳定的、恒久的人生状态存在,重演在每一代人身上,因此每个‘三十年’不过是一个重复。”宿命就是一种循环,它就像木马一样无休止地旋转,以宿命为起点最终又回归宿命,这是张爱玲赋予月亮意象的全部意义。《金锁记》上半部里的七巧如果说是令人倍感同情的“被食”者,那么下半部里的七巧则是彻头彻尾令人心寒令人恐惧的“食人”者。“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当自己抛弃了少女时期的情人朝禄而奔赴姜家大宅门“那没有生命的肉体”以后,当姜季泽虚伪而自私的爱情令曹七巧失望后,她把满腔的不平衡和怒火迁怒于她的儿女。她的女儿长安,这个名字与缺月有关的女人,注定了也是一个悲剧的先行者。她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哥曹春熹是少年时代最好的伙伴,可被金钱掐紧了脖子的曹七巧,认定了天下的男人都是混蛋,认定了天下的男人都在算计着她的钱,就连她的亲侄子也不放过。此情此景,命运留给长安的就只有令她永远徜徉在回忆之中的“long long ago”了,“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这徐缓而忧伤的背景音乐在故事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长安十四岁在曹七巧的羞辱下被迫退学时,作者借助月亮的“呈现”,“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缺月是张爱玲在长安世界里安置的意象,全景是一片灰蒙之色,一片朦胧之色。以景写情,眼前的景物是模糊的,灰暗的,自己的前程何尝又不是被母亲像控制着金钱一样疯狂地控制着呢?是的,曹七巧就从来没准备放过她。她又开始吹第二次“long long ago”了,这次是在她与童世舫分手后,作为与她“最初的爱也是最后的爱”的一次悼念。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制造疯狂世界的祸首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曹七巧!歇斯底里的曹七巧,在她还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给他人复制她命运的机会的。每个复制了她命运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曹七巧,才可以永远顺应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轨迹,才可以重复她的命运。终于,曹七巧在赶跑了亲侄子曹春熹后,在逼迫女儿长安退学后,这种复制的机会终于得到了实现。长安“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了”。长安甚至跟她母亲一样开始吸鸦片――“谁都说她是活脱的一个七巧”。张爱玲设置这一情节,以月亮的“呈现”来完成她对于人生历史宿命式的叙事――无法逃避的宿命循环。
      然而,生命哲学家狄尔泰指出:“命运造成了生活世界的不可把握性、偶然性,但人又本能地具有追求稳定性的意愿;自然的力量带来把一切有的存在化为虚无的威胁,但人又内在地具有意志的独立性;死亡规定了时空中一切生命的有限性这一最终本质,而人又有超越有限的欲求。”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表现了一组循环式的具有宿命色彩的生活形式,向读者昭示种种人生的无奈与凄凉,单从这一点并不能说她就是个宿命的悲观主义者。正是通过对宿命的表现,她让人们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用生命意识的觉醒来超越充满宿命的循环生活。当长安受到思想深处“惘惘的威胁”(《自己的文章》),“有时觉得她牺牲得不值得”的时候,也就是她企图超越这种宿命意识的时候。童世舫的出现,正给长安提供了这超越的最好契机。自童世舫出现在长安的世界里,她就开始有意识地与被复制的命运背道而驰,“人变得异常沉默了,时时微笑着”,于曹七巧的刻薄嘲弄不顾,“依着长安素日的性子,就要回嘴,无如长安近来像换了个人似的,听了也不计较,自顾自努力去戒烟。”看着由自己一手操纵的命运就像兀自脱轨的列车,曹七巧犹如困兽。长安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令曹七巧的恐惧和疯狂更极端化,她必须阻止这场可怕的令她始料不及的插曲。她先是对长安无理的谩骂,以时时引起长安的自卑感,又以眼泪攻击以博取长安的同情。当软硬皆施的措施断然失效后,她再次向造成这次事端的第二对象――童世舫进行阻拦。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曹七巧就要让童世舫自动退却,来延长安续被她复制的命运。童世舫愤怒地发现“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与长安自然成了陌路。留下长安“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只剩下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三、芝寿――死去的鸡的脚爪
      
      张爱玲企图通过作品人物长安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来抵抗宿命,超越循环的宿命,但终归失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宿命上来。这是张爱玲对企图超越宿命的一种试验,当她意识到这种试验终归要失败时,她仍旧以这月亮的“呈现”向读者展示了循环式宿命的另一种表达。这种被表达的主人公就是曹七巧的儿媳妇芝寿。芝寿的闯入,对七巧无疑是个威胁,长白尽管像他的父辈一样孱弱无能,但“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通过这段精彩的心理表白,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曹七巧因伦理丧失而产生的变态心理。原来她一直让她的亲生儿子长白弥补她感情的空白!带着深深的失落与日渐扭曲的情感,在芝寿嫁到姜家的第一天,曹七巧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但愿咱们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更是在从此以后,新媳妇的起居饮食皆成了七巧取笑的谈资,可怜的芝寿与七巧、长安长白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芝寿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任何举动在他们眼里皆成了滑稽的小丑般的可笑。这种取笑与精神折磨的方式令曹七巧心理仍旧无法平衡,她变本加厉地在深更半夜让长白陪她抽鸦片,阻止长白与芝寿同房,并极力打探、取笑长白与芝寿的夫妻隐秘。在这里,月亮就像一个全知全能的观望者,“起坐间的帘子撤下送去洗濯了。隔着窗玻璃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 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这个狰狞的脸谱似的月亮,把这对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不像儿子的母子扭曲的心态却照得如此明晃。人是疯狂的人,世界是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一个健康人在一群病态如魔鬼的人群中间挣扎,以至于当芝寿看到“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可她居然神经质地感到非常害怕,觉得此时的月亮就“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然而,张爱玲这段对月亮的描写还不满足,她仍旧要对月亮“大红大绿的配色”(《自己的文章》)。“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为什么“她怕这月亮光”?“明月”被比喻为“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不单给芝寿的感觉是“汗毛凛凛”的,就连站在旁观者角度的读者也感觉冷气森然。在这里,张爱玲使用“参差的对照”(《自己的文章》),把两个本来对立的物体放置在相反的环境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恐怖的,因此苍凉也就“有更深长的回味”(《自己的文章》),月亮与太阳本来是黑夜与白昼的代表,此刻却被混成一体,黑夜亦白昼,白天也懂夜的黑。人生就如黑夜里的大海,诡谲而阴冷,随时会葬送人的性命。她的悲剧是延续而永恒的。
      曹七巧是“三十年”前姜家的一个“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芝寿则是“三十年”后的“死去的鸡的脚爪”。这段具有循环周期意义的“三十年”,又会上演多少不同的女人却有相同命运的悲剧呢?是的,这种宿命式循环永远不会完,娟姑娘只不过是另外一个芝寿,但另外的一个娟姑娘呢?“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三十年”随着这条冗长的月亮河,让人生成了一出不断重演的悲剧,月亮的“阴”与“缺”始终是人生的一幅背景图画。谁都逃不了这轮回的宿命。
      (责任编辑:赵红玉 )
      
      作者简介:杨友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基础部教师。
      
      参考文献:
      [1] 庞德.回顾[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第108页.
      [2] 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第11页.
      [3] 韩少功.马桥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第209页.
      [4] 马丽.循环式时间观与宿命式的荒凉.南方文坛,2003年第五期,第68页.
      [5] 转引自武汉黄见德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5页.

    相关热词搜索:苍凉月色荒凉宿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

    推荐访问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 春节期间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副县长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干部任前谈话会主持词 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矛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善党组织方式 党课讲稿:坚持严密党组织体系完 镇党委书记在党员冬春训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会上讲话 在公司“道德讲堂”暨专题党课上致辞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纠正“四风”整改情况报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模板(共4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言稿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2篇)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集团党委上半年宣传工作总结 微党课:践行信仰信念,争做合格党员 乡镇“七一”党课讲稿 在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四个坚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讲话 "个人检视剖析报告 在乡镇校车安全会议上讲话稿 XX国企党课讲稿专题党课 廉洁党课讲稿:加强党性修养 县委统战部年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在全局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住建和征地副区长述职述廉报告 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讲话 区医保分局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6个方面查摆问题 交流发言:在专题“读书班”上学习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