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辉煌中的统一_辉煌中国观后感800字

    辉煌中的统一_辉煌中国观后感800字

    时间:2019-02-11 05:38: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威廉・巴特勒・叶芝作为20世纪英语诗坛上的著名人物,他创作年限长,作品数量多,他在不同时期都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作品植根于爱尔兰传统文化,同时他把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征主义体系,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面具理论,所有这些对他的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
      关键词:叶芝 诗歌 象征主义 神秘主义 面具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56―1939),是爱尔兰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他是一个充满了种种矛盾,又从矛盾中写出了有辉煌的统一性的作品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叶芝的作品与他整个生平与经历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为叶芝是一个从他个人富有戏剧性的经历中挖掘得最多、最成功的一个诗人。然而,他又迥然不同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如果说浪漫主义诗人的特点之一是围绕着“自我”抒情,那叶芝的自我抒情却充满了现代意识和感性,他把诗中的自我戴上了种种“面具”,这在后来被称为“面具理论”;他把自我和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神秘主义色彩,形成了内在的底蕴,而且他那一套独特的象征主义体系使他的自我内涵大大丰富、复杂了。叶芝自己做过一个比喻,作品就像一棵树那样成长、发展,虽然花与叶会呈现种种变化,但根是同一的,是深深扎在这片土壤中的。如果说这土壤是浓郁的爱尔兰文化,是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那么这根便是他那套独特的象征主义体系。
      叶芝开始他的创作时,统治英国诗坛的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后期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布莱克对他都产生过影响。他的初期作品往往取材于斯莱格乡间的生活经验,从而获得一种逼真和清新的色彩。如《莱茵尼斯弗利岛》一诗就常被人认为是叶芝最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诗中出现的一些意象“柳条屋”、 “芸豆架”、 “蜜蜂巢”,具体,明朗,生动,有着民间文学那种质朴的生气。
      1899年,叶芝的第一诗集《乌辛漫游记及其他》出版,由长篇叙述诗《乌辛漫游记》和十四首较短的诗组成。在《乌辛漫游记》中,叶芝采用对话形式,借老年乌辛之口对在公元5世纪第一个来到爱尔兰传播基督教的圣帕垂克讲述他在仙境中的种种奇遇。在《乌辛漫游记》中,叶芝初次自觉地使用了象征手法。
      在叶芝广泛的兴趣中,写诗是排在首位,其次是神秘主义。神秘主义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神秘法术为他的诗歌提供了象征和比喻,而且他一直试图把神秘主义与诗歌统一起来。
      叶芝从他的第二部诗集《女伯爵凯瑟琳及其各种传说和抒情诗》(1892)开始,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他不仅在诗作中用秘术象征来暗示隐晦的意蕴,而且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灵视来获取象征形象。
      其后问世的《苇间风》(1899),秘术象征的成分就更浓了,这是一部描写爱情受到挫折的抒情诗集,大部分诗歌仍以早期象征手法写成,描写细腻,节奏柔和,但是诗歌中私人记事与秘术仪式的隐晦语言交混,失意、抑郁、“世纪末”的慵倦感和厌世感合成了主旋律,诗歌变得复杂、神秘而不易理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芝认识到了激进民族主义的局限,于是他不再打算用诗歌为政治宣传服务,其诗歌主题转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他开始描述更为丰富的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1922年爱尔兰内战爆发,更加深了他的信念:为解决矛盾,平息动乱,使人民安居乐业,艺术家只能通过艺术来引导民众,而不能参与政治。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而授予叶芝。毫无疑问,他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爱尔兰民族的印记,成为他身上不可抹去的民族文化身份。
      玫瑰是叶芝诗歌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意象。更为重要的是,玫瑰见证了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叶芝一直对灵魂完美和改善抱有期望,早在《献给钉在十字架上的玫瑰》中,叶芝就通过受辱的玫瑰这一意象暗示了到达永恒所必经的痛苦。应该说,他一直试图从内部摧毁冲突的传统,通过范围复杂的象征体系(多取于爱尔兰神话)把各种思想锤炼成为和谐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构成了他象征体系的重要内容,人的创造精神将代替现实斗争一劳永逸地进入永恒世界。
      1910年,在《没有第二个特洛伊》中,叶芝借希腊美人海伦和巴力斯私奔引起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来做譬,认为自己应该谅解对方,她崇高的民族主义理想“使她单纯得像火一样/又像拉紧了的弓那样美貌”,她孤独、庄严、高贵,生就这番性格,你还能指望她做什么别的,难道世界上还有另一个特洛伊等她去焚毁?这首诗所表现的冷静、理智、平实的口吻已完全不是昔日唯美派那虚幻、朦胧、唉声叹气、自作多情的味道。语言上没有风花雪月那一套,形象上增加了新奇有力的因素,如“单纯得像火一样”,“又像拉紧了的弓那样美貌”。
      1914年出版的诗集《责任》在叶芝艺术发展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一首《一件外套》的短诗是叶芝有感于当时都柏林许多诗人模仿他早期的作品,因此他要脱掉那“缀满锦绣珠宝”的外套,“赤裸着身子走路了”。这给他的诗带来了极大的真实性和力量。这首诗不止表明一种决心,而且在语言上做了示范:神话如锦绣,可以炫示并为愚人所共知,但有作为的诗人则敢于赤身行走,不需任何掩饰。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点是叶芝在创造上使用了他的“面具理论”,从抒情角度上看,他不再用诗人自我抒情的单一角度,也就是说从第一者的抒情变成第三者的抒情。这些第三者是乞丐、小丑、姑娘、老人、青年,甚至是拟人化的玩偶,面具是各种各样的,时而观察时而感慨。而这些面具后面总有一个思想着的叶芝。例如在《乞丐对着乞丐说》一诗中,说话者是一个老乞丐,自然无法与叶芝画等号,但乞丐用辛辣的语言吐出了叶芝自己说不出口的一些想法。这样便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心灵的丰富,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
      这期间,叶芝诗中的象征主义技巧有了长足的进展,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他自己的一套象征主义体系。《丽达与天鹅》(1923)就是一首体现叶芝独特象征主义的名诗。按照叶芝神秘的象征体系,历史每一循环是两千年,每一循环都是由一位姑娘和一只鸟儿的结合开始。我们公元后的两千年是由玛丽和白鸽引出,而公元前的那一次循环则是丽达和天鹅产生的。希腊神话众神之王朱诺变形为天鹅,使丽达怀孕产了两个蛋,蛋中出现的是海伦和克莱斯特纳。海伦的私奔导致了特洛伊战争,而克莱斯特纳和奸夫一起谋杀了阿伽门农。此诗把丽达与天鹅的结合作为历史的开端来写,在“毛茸茸的光荣”和“松开的大腿”之后,却呈现了“燃烧的屋顶和塔巅”。这首具有“可怕的美”的十四行诗使用的象征内涵丰富,正是因为这些复杂和深刻的象征,诗的感性形象得到了升华。诗人用细致、感性的描写再现了传说的场景,暗示了阳与阴、力与美的冲突和结合,把基督纪元前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归因于性爱和暴力这两种人类本能。也就是这一阶段以后的作品使得某些评论家把叶芝称为“现代主义者”。
      叶芝晚期的作品有一部分恢复到简洁、豪放、粗犷的风格。许多诗歌用民谣写成,仿佛诗人真回到斯莱格乡间那些朴实的平民之中。较为突出的是一组围绕一个似乎疯疯傻傻的乡下老婆子“疯简”写成的诗。甚至可以说,此时的叶芝是戴上一个“老傻瓜”面具的叶芝了。“疯简”的一些话似乎粗俗,但她是生活的过来人,尤其在爱情上,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知道爱情需要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她老年的智慧更有一种酸苹果似的涩味,她的一些漫不经心的话里其实充满了深刻的反讽。“疯简”充满激情,又能嘲笑自己的激情,实际上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疯简”这个形象包括了老年叶芝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认识。
      在20世纪的英语诗坛上,叶芝所走的道路是曲折、复杂而又富于启发意义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从唯美主义的深渊上升,历尽艰难的探索,终于登上诗歌的高峰,他从青年时期的象牙之塔走出来,紧紧拥抱爱尔兰的民族传统和现实生活,不断吸收本国的优秀诗艺,刷新自己的创作方法。他的诗歌风格一直在改变和完善中,但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他的独特的象征主义手法,他把象征手法和写实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写出了卓越的诗篇。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周钰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科研出版社1994年版。
      [2] 傅浩:《20世纪文学泰斗――叶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 Yeats : poems,1919-1935,edited by Elizabeth Culllingford,
      published by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London 1984.
      [4] The Permanence of Yeats, edited by James Hall and Martin Steinmann, Collier Books, New York, 1950.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辉煌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