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日常生活”与“城市美学”】仙三代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与“城市美学”】仙三代的日常生活

    时间:2019-02-12 05:37: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与中国大部分怀乡作家不同的是,张爱玲是一位纯粹的都市作家,她的散文是都市散文,描写都市生活,但张爱玲的都市散文,跟在她之前的新感觉派的作家并不相同,“新感觉派”侧重于描绘舞厅、咖啡馆、跑马场、电影院和摩登女郎,这些方面当然最能体现上海的大都会气息。但上海都市有许多方面组成,既有豪华影院、舞厅和跑马厅,也有弄堂、贫民窟和亭子间,弄堂和亭子间也未必没有都会气息。沈从文曾批评都市小说家穆时英说:“都市成就了作者,同时也限制了作者。企图作者那枝笔去接触这个大千世界,掠取光与色,刻画骨与肉,已无希望可言。”①沈从文实际上批评了“新感觉派”在“都会感”内容方面的狭窄性,虽然穆时英、刘呐鸥等人企图描绘都市的“大千世界”,但他们只关注舞厅、跑马场和电影院这些都会场所,浮光掠影地描绘了一些表层的都市景观,这些景观固然重要,但并不是都市的全部。到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苏青、钱钟书等一些作家已对都市的日常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张爱玲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她的笔墨集中在都市的“普通生活”,并能够巧妙地让普通城市景物具有了一种“大都会感”,李欧梵对此还曾有些顾虑:
      
      所有这些都被她用小说艺术改造成了独一无二的都会景观,这景观和刘呐鸥和穆时英笔下的景观是大相径庭的:刘呐鸥、穆时英这些“新感觉派”描画的是一个现代的声光化电的“奇幻”世界,这个世界呈现在那些同样“奇幻”的都会女郎身上;而张爱玲的那个平常世界则更令人感受到它的地方性和互动性。……那么张爱玲又是如何把上海城里的一个小世界和满是“广告牌、商店和汽车喇叭声”的现代大都会联系起来的呢?②
      
      李欧梵最终明白,张爱玲的最大本领就是让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世界”具有了“都会感”。说白了,张爱玲提供了一个玛利安・汉森所说的“本土现代性”的都会样本,“新感觉派”的都会描写让中国人多少有点陌生,张爱玲却回到了中国人熟悉的日常生活世界中,通过“日常生活”,她把地方性、本土性的中国城市与现代性、超级都市性和世界性联系起来。这种普遍“都会感”的营造自然与张爱玲的文学天赋有关,张爱玲从女性意识出发,抛弃了关于都市的宏大话语,用细腻的女性文笔勾勒了上海都会生活的日常世界,让琐碎杂乱的日常生活组成了一幅具有“现代性”的城市风景。
      
      二
      
      《公寓生活记趣》便描绘了一种都市的日常生活图景,以“城市公寓”为叙述背景,城市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集中在公寓中,门前积水、米缸里出虫、邻居的喧闹声、上班的匆匆、下班的悠闲,组成了公寓生活的图景,构筑了城市普通市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而这样的“日常生活”在鲁迅等启蒙作家看来,是庸俗无聊和需要超越的,鲁迅的小说就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厌恶。但在张爱玲看来,日常生活虽然琐碎芜杂,却并不让人讨厌,因为它是实际的人生,在其他几篇散文中,张爱玲都表现出对于“日常生活”的认同,“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烬余录》1944年)。当然,她自己就是这个大都会日常生活中一员,因此她自己也要“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必也正名乎》1944年)。
      所以张爱玲带着一种赞赏的态度,描写着公寓生活的一点一滴,从公寓门前的积水,街道的喧哗,到米缸里的虫子、管电梯的以及公寓里的住户生活,她都津津乐道地叙述着,而且叙述相当生动,譬如她把那位开电梯的管理员就描写得很传神,“托他买豆腐浆,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陆续买了两个礼拜,他很简单地报告道:‘瓶没有了’。是砸了还是失窃了,也不得而知。再隔了些时,他拿了一只小一号的牛奶瓶装了豆腐浆来。我们问道‘咦?瓶又有了?’他答道:‘有了。’新的瓶是赔给我们的呢还是借给我们的,也不得而知,这一类的举动是颇有点社会主义风的。”一位爱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但这样的小市民在其笔下,却又不乏天真可爱,甚至在这样的描写中,一群生活在都市公寓中的人,偶尔也有了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的感觉,尽管习性不同,性别、种族和年龄都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个“大家庭”却是乐趣多于烦恼。
      张爱玲对于公寓生活的热爱,从更深一个层面,表达了她对所在城市的认同,而这和绝大部分作家都不同,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包括“新感觉派”这些作家,一提到城市总是要进行批判,把城市说得一无是处,认为城市是罪恶的根源,但是张爱玲却对城市充满了情感,所以她能够对城市中的街道、人物和琐碎的日常生活都充满了兴趣,并且她能够在琐碎的城市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美学色彩,“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着觉的。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长年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一般市民所厌烦的都市喧嚣声,在张爱玲心中,竟然别有了一番情调和诗意。
      于是在张爱玲具体细微的描绘中,公寓、街景、人物和整个城市越来越生动,具有了一种浮世绘的美感,而且有了一种特别的历史感,她的作品简直可以说就是一部城市的“地方志”,以至于若干年后,人们要了解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都市风情,还要回到她的散文和小说中。这当然得益于张爱玲对上海城市的熟悉,她浸润在这个城市里;但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她能够抽身离开片刻,因此她能够带着一种欣赏,而不是随意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她所在的城市,正因为抽身离开,张爱玲再看待城市时,就和她笔下的城市保持了一段“历史间距”。她才能够摆脱个人情绪,津津乐道地叙述大都会的“日常生活”,公寓狭小的空间,菜场吵闹的声音,街道密集的人群,张爱玲的作品看起来很专注于自我和个人世界,但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张爱玲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公寓,但这个小世界却又是一个“大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芸芸众生,人间万象。总之,她这篇散文也具有了一种人类学的意味,公寓、城市和乡村一样,都不过是人类群居的场所。
      
      三
      
      当然,张爱玲对于公寓生活感兴趣,不仅在于公寓具有一种美学和人类学的特征,而且“公寓”作为一种现代城市建筑,和“街道”相反,代表着一种独立的“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独立性,甚至在张爱玲看来,“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碎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公寓不仅让张爱玲获得了一种实在的城市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公寓给了个体自由,整个城市生活对于张爱玲何尝不是如此,给了她一种自由的感受。在大都会里,虽然每个人都感觉孤独,但另一方面,每个人又获得了传统社会所难以拥有的自由,城市给个体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甚至提供了各种冒险和传奇空间。
      最平庸、刻板、俗套的都会日常生活,并不意味着毫无惊险情境和传奇色彩,张爱玲热爱“日常生活”,但她有时却毫不留情地告诉读者,传奇、冒险甚至残酷的凶杀,或许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她的散文和小说经常表现的便是这个主题,在她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确实是一对平常世俗的都市男女,自私、俗气。但是他们最实际的想法却深深地打上了冒险与赌博的烙印,白流苏的父亲就是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博而倾家荡产,而流苏虽然没有沾过骨牌,但她“也是喜欢赌的”,而且她要用前途下赌注,她赌的目的就是要寻一口恶气。所以,她答应了徐太太,跟她一起离开上海,到香港去投靠范柳原。最平常的一次坐公交车,一对陌生男女居然谈婚论嫁,但当封锁解禁,一切又回到平常的世界中,好像什么都没发生。看似牢不可破的婚姻忽然就出现了裂痕,两个性格完全不投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些都发生在平庸世俗的日常生活中,但或许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平庸无聊,才制造了或浪漫的、或凶险的、或毁灭性的传奇故事。所以就是在张爱玲日常叙事的散文中,也经常充满了戏剧和传奇色彩,《公寓生活记趣》中,异国绅士发狠要到楼上干涉那些溜冰的顽皮孩子,但隔了几分钟却偃旗息鼓地下来,因为楼上的孩子年纪都不小了,“而且是女性,而且是美丽的”。这仅仅是都市生活中最寻常的事。
      西美尔说:“冒险的最一般形式是它从生活的连续性中突然消失或离去。”冒险、赌博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它们也是对平庸的日常生活的超越摆脱。而大都会每天都会有冒险、赌博和凶杀现象,甚至这些逐渐也成了大都会的一种生活形态。张爱玲本身虽然热爱日常的世俗的都会生活,但她同时也是都会日常生活的一个“异类”,她不仅外表上喜欢标新立异,嗜好奇装异服,而且(下转第61页)(上接第58页)她也常常做出冒险和超越日常生活的行动,她不仅选择了冒险的婚姻生活,而且选择了一种远离日常生活的生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课题下的论文,课题编号0751840008和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课题组课题,项目编号为08xw018
      
      作者简介:曾一果,文学博士,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当代文学和都市文化,媒介文化理论与实践;赵素礼,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红玉)
      
      ①沈从文:《论穆时英》,《沈从文全集》(1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233页。
      ②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相关热词搜索:日常生活美学城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

    推荐访问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 春节期间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副县长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干部任前谈话会主持词 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矛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善党组织方式 党课讲稿:坚持严密党组织体系完 镇党委书记在党员冬春训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会上讲话 在公司“道德讲堂”暨专题党课上致辞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纠正“四风”整改情况报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模板(共4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言稿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2篇)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集团党委上半年宣传工作总结 微党课:践行信仰信念,争做合格党员 乡镇“七一”党课讲稿 在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四个坚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讲话 "个人检视剖析报告 在乡镇校车安全会议上讲话稿 XX国企党课讲稿专题党课 廉洁党课讲稿:加强党性修养 县委统战部年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在全局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住建和征地副区长述职述廉报告 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讲话 区医保分局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6个方面查摆问题 交流发言:在专题“读书班”上学习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