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走进非洲的遐想] 走进非洲

    [走进非洲的遐想] 走进非洲

    时间:2019-02-12 05:44: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央视新播纪录片《温州人》,其中有一集说的是现任非盟主席让平家族的故事。这位有一半温州人血统的非洲人,是走进非洲的第一批浙商,或者说是当代温州做官做得最大的。而这位一半温州血统的非盟主席还不是挂名的温州人,让平的父亲程志平1933年从法国到加蓬谋生,娶了当地米耶内族首领的女儿为妻,在加逢雨林落地生根。近年来,让平多次来温州寻根、祭祖,参加温州人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走动频繁。
      浙商是目前非洲最大的华商群体。与欧美相比,非洲的浙商与本国的贵族和政府关系密切,有的还当了酉长。浙江出版业依托浙商的人脉,也迈出了走进非洲的第一步。
      2009年,浙江科技出版社第一本与非洲合作出版的《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法语版在马里问世,同时,“2009中国文化聚焦―中国图书展”在马里首都巴马科隆重举行。尽管形形色色的中国书展在世界各地频频举行,但在非洲单独举行的中文书展,这可能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四十年来,浙江先后向马里派出近700名医务人员,这支医疗队曾经受到胡锦涛主席的肯定和赞扬。《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就是由浙江医疗队积四十年在马里的行医经验写成,图书出版后受到马里读者和官方的一致好评,并成为当地媒体的热点。
      不久,与纳米比亚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非洲热带病》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首发式和赠书仪式。在卫生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非洲常见病防治系列》《非洲农业技术系列》全面启动。2010年和2011年,《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肯尼亚卷、坦桑尼亚卷,《非洲农业技术发展丛书》马里卷、纳米比亚卷相继推出,两个系列的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塞内加尔、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的版本也将陆续问世。这是一个分国别出版的系列丛书,总体规模将达到30~50种,均用当地语言,与当地国家出版机构合作出版,并得到所在国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这在中国出版业都是一个创新。
      2011年5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内罗毕签署,第一个中国文化出版中心在内罗毕大学挂牌。同时,在内罗毕的联合国人居署,2011中国文化聚焦中国图书展、浙江人居风情图片展隆重举行。中国文化出版中心将与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和内罗毕大学出版社合作,面向东非地区出版英文版中国文化题材的图书。继医疗保健和农业技术后,面向非洲市场的汉语学习系列开始策划组织,《中国书法艺术和硬笔书法教程》英语版、斯瓦希里语版,《汉语和斯瓦希里语分类词典》等书将与内罗毕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非洲本土化的汉语教材和文学读物也在策划出版。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委托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承担组织参加每年9月举行的内罗毕国际书展,为中国出版走进非洲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由商务印书馆、广西师大出版社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了2011年内罗毕国际书展。
      201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召开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第七次工作会议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由于在开拓非洲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特殊贡献奖。浙江出版业走进非洲迈出的只是一小步。非洲是一块陌生、贫穷而有风险的土地,投资非洲,短期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在通向非洲的道路上,更多的是艰辛和付出、奋斗和期待。但万里长征始于足下,毕竟非洲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处处充满神奇和憧憬,100年前,卡伦布里森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踏入这块神秘的土地。
      
      让中国了解非洲,让非洲了解中国
      “我在非洲时有个农场,在恩恭山脉的脚下,赤道从这些高地一路走过,向北绵延几英里。我的农场在6000英尺的高度上,白天您感觉高得接近太阳,而早晨和夜晚则清澈宁静,夜深时还有些冷。”这是丹麦作家卡伦-布里森在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开篇中对其农场的描述。加上美国首席职业女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在同名电影中用她沙哑的嗓音反复吟唱,曾召唤着多少寻梦人踏上非洲的土地。而卡伦自己却在一声叹息中带着她悱恻的爱情满怀哀怨怅惘离开了这片曾经带给她痛苦、爱和勇气的土地。
      卡伦是一个殖民者,似乎也是一个援非工作者。她从1914年到非洲经营咖啡园,到1931年走出非洲,为本地居民治病办学,做了很多好事。《走出非洲》出版后,曾多次再版,不仅在东非和英语国家畅销,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于1986年获七项奥斯卡奖。海明威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如果《走出非洲》原作者,美丽的伊萨克・丹森(卡伦写此书时所用的名字)得过此奖,我今天会更高兴。”我们盼望着中国的出版社也能有《走出非洲》或者《乞里马扎罗的雪》这样的非洲文学经典。
      如今,走进非洲也开始成为中国出版界的一个热词,但这块3010万平方公里、8亿人口的大陆,中国出版界一直没有真正地走进去过,甚至了解很少。就像很多欧美人至今对中国的了解还是长袍马褂和张艺谋、安东尼奥的电影画面,我们也常常把炎热、干旱、艾滋病、战争、饥荒作为非洲的代名词。无论是文学作品、旅游手册,还是学术专著,中国读者了解非洲,能够看到的图书太少。目前非洲已经有三十几个国家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国,但关于非洲旅游国别手册,我们能够看到的几乎就是南非和埃及,而严格地说,南非和埃及是非常不典型的非洲。
      非洲在中国人眼中似乎就是贫穷和荒漠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个世纪性的误区。非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块几乎没有被开采的资源富矿,有人说,21世纪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和三分之一的资源都得依靠非洲。仅以石油资源为例,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9亿吨,其中从非洲进口就达0.54亿吨。其实,除去900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非洲剩下的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气候远远好于中国。比如东非的乌干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都在赤道线上,但东非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气候相当凉爽,许多地方四季如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被称为春城,联合国人居署和环境署就座落于此。
      至少非洲的文学并不贫穷。至今,非洲已经诞生了索因卡、马哈福兹、戈迪默、库切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亚洲到今日也只有四位诺奖作者。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自己的文学大师,同时也滋养了诸多欧美文学大师。英国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就是以非洲的殖民为主题,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等诺贝尔文学家得主也都在非洲获得了文学养料。相对于中国出版业对欧美文学作品的引进热潮,大部分的中国人对非洲获得诺奖的四位世界级文学大师感到陌生,更不用说新锐的非洲作家。29岁的尼日利亚女作家齐玛曼达・诺兹・阿迪切凭借小说《黄太阳的一半》摘取英国橙子文学大奖的桂冠时说道:“美国人觉得非洲的作家应该去写异国风情、野生动物、贫穷、艾滋病这些话题”,“人们似乎忘记了非洲也是有贫富分化的,可似乎公众觉得非洲就不允许有等级差异。非洲的‘原生态’就该等同于贫穷,需要别人施予同情”。贫穷并不是非洲的全貌,在传统作家以殖民统治、腐朽动荡的政治为主题的小说之外,阿迪切这样的新作家已经开始了对非洲中产阶级的描写,呈现出不一样的非洲。中国的文学家和出版人也要将一个多元立体的现代非洲呈现给国人。
      浙商率先走进非洲,全国非洲研究的基地也设在浙江。在并不起眼的浙江师范大学,却有一个全国最大的非洲研究院,非洲的国家元首、驻华大使,国家和部委领导人走马灯似地来到这里。一套上百卷规模的非洲研究文库正在陆续出版,浙江出版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将携手完成这一国家级的重点出版工程。
      
      文化援非,责任和机遇并存
      到目前为止,我国援非很少有文化项目,出版业对非洲的合作更是空白。为此,商务部还曾专门召开文化援非座谈会,文化援非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对非援助需要越来越多的“授人以渔”内容。由于忽视了文化和内容的援非,中国早期援建的很多基础项目因管理不善,可持续发展受限,有的现在只剩下杂草一堆,坦赞铁路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援助非洲,内容的介入是摆在中国出版人面前的一大任务,也是难得机会。最近,我国第一个援建印刷厂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技术论证。非洲的图书昂贵,出版物极度缺少,印刷工价是中国的数倍,援建印刷厂对我们发展对非文化交流有更直接的意义。
      非洲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有人说,非洲到处都是黄金,对出版也是一样,当然现在还不是收获的季节。非洲大多数国家只有一两家出版社,而且这些出版社多是国有或外资的,一些小国根本没有出版机构。书少而贵,书价一般是欧美的水平,一本书动辄十几、几十欧元,一本书往往是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收入。浙江科技出版社和马里合作出版的《非洲常见病治疗读本》,仅80多页平装的小册子,马里出版社定价10欧元。所以,现在很多非洲的读者都去复印店复印书,复印一本书的成本只有书的十分之一。
      中国图书如何走进非洲,本土化、合作出版是最有效的选择,因为非洲出版社目前很难来购买你的版权。浙江科技出版社与马里、纳米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业合作出版的《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非洲农业技术发展丛书》都是采用与所在国合作出版的模式。由于非洲大陆的语言相对统一,东非以英语为主,西非以法语为主,所以,翻译和改编要比欧洲几十种语言方便得多,非洲的最大方言斯瓦希里语也有一个多亿的使用人口,语言的相对统一也是我们走进非洲的一大地利。
      浙江对非合作首先选择保健和农业,是为了雪中送炭。50多年来,中国先后向47个非洲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1万5千多人次,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有口皆碑。同时,我国派出农业专家的非洲国家也有28个。因此,编写一套非洲不同国别的《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和《非洲农业技术发展丛书》具备首要的作者条件。中国出版走进非洲,可以利用我国几十年援非工作的积累和人脉渠道,借船出海。
      从《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到《非洲农业技术发展丛书》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9年7月,与马里撒哈拉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在巴马科举行首发式,一位湖南的援非农业专家找到我们,希望学习《非洲常见病防治读本》的形式编写一本《非洲农业技术读本》,于是,《非洲农业技术发展丛书》应运而生。现在,这套丛书的马里卷已经出版,纳米比亚卷也已经编成。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对非洲更是突出。当前,一场大饥荒正在非洲东部蔓延,受灾人数超过1100万。非洲人均粮食不足150公斤,而非洲却有耕地2.7亿公顷,是中国的2.17倍,还有宜农荒地9亿多公顷。非洲土地的水和热资源比中国好,普遍是三熟地。非洲缺粮有多种原因,但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重要原因。由于农业的落后,非洲国家不论穷富,蔬菜都贵得出奇。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二的塞拉利昂,一棵2公斤的甘蓝菜淡季要卖到2.5美元,一个甜椒卖1美元,而一磅牛肉只要1.7美元。非洲常见蔬菜品种只有七八种,其他都要进口。我国驻非洲农业专家算过,在非洲用国内技术种蔬菜,一亩地一年可以纯赚5000美元,这还是保守的算法。非洲大多数国家到现在都不会使用大棚。《非洲农业发展技术丛书》也是按国别编写出版,内容涉及种�、养殖、管理、加工、运输等各相关领域,面向非洲一般读者。据了解,这种类型的图书在非洲基本上是空白。
      参加非洲的国际书展是走进非洲的重要途径。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图公司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织中国出版代表团每年参加南非开普敦国际书展和内罗毕国际书展。非洲的出版业也在改革转型,民营出版开始发展。也许,非洲的民营出版是中国出版走进非洲更值得依靠的对象。在肯尼亚,希望与我们合作的一家小出版社,建立才一年多,一心想做大做强,这位社长表示,目前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版权资源缺少,一时形不成规模,希望我们能够提供批量廉价的版权。
      而且,非洲的落后也不尽然。很多非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我国相比不过二三十年的差距,汽车和手机的普及差距更小,如内罗毕的堵车程度甚至超过北京。地面基础设施的落后还意外地带来了移动通讯的跨越发展。非洲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费用也在这两年迅速下降。内罗毕一张2000先令(相当于人民币150元)的电话卡,可以打1000多分钟国际长途。手机金融服务普及甚至超过中国。肯尼亚移动金融服务“移动钱”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已经拥有550万客户,约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在全国有4200多个服务网点,遍及没有银行或邮局的偏远乡村和贫民窟。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1.5亿人有2200万人开设银行账户,手机用户数超过8000万。国际电信联盟说,非洲移动电话的发展速度超过最乐观的估计,是一个“奇迹”。 如按照当前发展速度,非洲国家到2015年手机上网用户将达2.65亿,将占全球手机上网用户的逾三分之一,手机金融服务用户则将有望在2014年达到3.6亿。手机的超常普及对中国出版走进非洲意味着什么,也许,中国出版走进非洲会跨过纸器时代,直接进入数字化和网络世纪,手机阅读会比纸质图书更快地走进非洲。而且,非洲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终端供应商大部分都是中国公司,华为、中兴通等中国移动网络设备供应商早就大规模进入非洲,中国的数字电视在非洲的发展很快,如进入非洲较早的四达公司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几内亚、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硬件带动内容“走出去”有特别的方便。
      
      孔则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对外合作部主任,资深书业观察者及评论人。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遐想走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