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孙维世与江青恩怨录】金山为什么搞孙世维

    【孙维世与江青恩怨录】金山为什么搞孙世维

    时间:2019-02-21 05:36: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1965年8月,我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9月随文化部到江苏扬州搞了一次“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运动――编者注)。返回北京时,“文化大革命”的硝烟开始在文艺界弥漫。
      1966年春节,中央将我所在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名字仍然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1966年4月2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春风杨柳》,请田汉(著名戏剧家,曾任新中国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阳翰笙(著名戏剧家,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文联”党组书记)现场指导。因江青说田、阳二人是反党分子,请他们作指导的事也被认定为反革命“四二”事件。
      当时,周恩来养女孙维世正和丈夫金山在大庆体验生活,孙维世是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副院长兼总导演,金山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副院长兼总导演。虽然两人都没有参与“四二”事件,但随着运动的深入,他们也被召回北京,并被打成“黑帮”分子,强制劳动改造。
      我终于见到了金山和孙维世,却不敢表现出对他们的景仰和崇拜,只能默默地看着他们劳动改造。
      一天,一批女学生来到剧院造反,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黑帮”队伍中拉出孙维世,将其按倒在地,操起剃头推子,“刷刷”几下就把她的一头乌发从中间推出了一个大十字。之后,女学生们得意洋洋地走了,剩下孙维世坐在地上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这突如其来的人格侮辱,让她如何忍受得了?
      我当时是剧院的临时“革委会”副主任,看到这种场面,心里非常难受。待众人散去后,我悄悄找来化妆组的李平章师傅,为无助的孙维世修整好头发,然后找了顶帽子给她戴上,她才勉强可以回家。
      
      二
      
      没过两个月,毛泽东开始发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军队组成的工作队被说成是“党内头号走资派”刘少奇派来的,要求工作队全部撤离。之后,造反派夺权,并开始两派或数派争斗,愈演愈烈,直到1968年“工宣队”进入。这时,孙维世继丈夫金山被捕之后,也莫名其妙地被公安部逮捕。
      我因不愿意参加造反派的争斗,就向“工宣队”提出去专案组。当时,我们剧院已有七八个组归属于中央专案组。不久,“工宣队”派我到新成立的孙维世专案组任组长。我们这个组隶属于“中央专案组”的“三办”,其班子是由公安部和空军抽调的人员组成。专案组成立那天,上面来人了,一开口就说孙维世死了,让我们绝对保密。我们的任务是设法查清孙维世与苏修特务之间的关系。
      我们几个人查了几个月,包括孙维世的社会关系、涉及的高级领导干部及其留苏的子女之后,向中央专案组领导汇报:没有查到孙维世与苏修特务联系的任何线索,请领导给我们提示。空军和公安部的两位领导板着脸,冷冷地说:“我们没有任何材料给你们,你们也没有材料给我们。孙维世虽然没有苏修特务问题,但她总有修正主义文艺路线问题吧!”
      这给我们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孙维世怎么又成了修正主义文艺路线问题了?搞“名、洋、古”、“三名三高”(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高薪金、高稿酬、高奖金――编者注),这在当时文艺界可以说很多人都有份。这让我感到问题有些蹊跷,调查工作也没有当初那么积极了,对孙维世渐渐地由同情转向鸣不平了。
      
      三
      
      “四人帮”垮台后,我深深地感到对不起孙维世,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调查有关线索,结合金山专案组提供的材料,把孙维世和金山跌宕起伏的经历写出来,以便让广大读者了解真相。最终,我和我的同事写了一本关于金山的传记《中国话剧皇帝――金山传》。
      在写作书稿时,我采访了孙维世的胞妹孙新世、周总理的侍卫长成元功,以及与孙维世共患难的李立三夫人李莎,对孙维世的死因和她与江青、叶群的恩怨,有了深入的了解。
      孙维世出生于1921年,其父亲孙炳文是四川名士,与朱德是莫逆之交。1922年,他同朱德一起远赴德国考察学习,后结识周恩来,并经周恩来介绍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孙炳文惨遭杀害。
      周恩来得知孙炳文牺牲后,便和朱德一起寻找孙炳文的子女。后来,孙维世由周恩来和邓颖超收为干女儿。朱德本想把孙维世的哥哥孙泱收为义子,但因孙泱的表姐曾为朱德妻子,辈分不对,所以就让孙泱做了自己的贴身秘书,一直收养在身边。
      孙维世1935年在上海就认识江青了。当时,她只有14岁,为躲避蒋介石的追杀,改名叫李琳。江青那时已经是著名电影演员,叫蓝苹。抗战爆发后,江青和孙维世先后来到延安,江青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女生指导员。
      我本人的入党介绍人岳慎同志,就是在鲁迅艺术学院经江青介绍加入共产党的。据他介绍,在延安期间,孙维世和江青曾同台演过话剧《血祭大上海》和《流寇队长》。1938年,江青成为毛泽东妻子,从此不可一世。
      江青和孙维世之间的纠葛和恩怨是在孙维世嫁给金山之后产生的。
      江青从山东进入上海话剧界,最早是由金山推荐的,他们还一起主演过戏剧《娜拉》。后因江青执意要争演夏衍的名剧《赛金花》,而赛金花一角又早已决定由金山当时的妻子王莹出演,双方之间因此产生了矛盾。金山、王莹等退出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另组剧社,并以庞大阵容演出了话剧《赛金花》,王莹一炮走红。对此,江青非常生气,在嫉恨王莹的同时,也把怨恨记到了金山身上。
      1950年,江青得知29岁的孙维世“下嫁”金山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江青是个爱出风头的人,但自从成为主席夫人后,一直深居简出,而孙维世和金山却在新中国的文艺舞台上出尽了风头。孙维世还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成为话剧舞台上最为耀眼的明星,这一切,也引起了江青的嫉恨。
      孙维世是个开朗、洒脱的女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她看不惯江青的为人处事,对她一直敬而远之。20世纪60年代初,江青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着手筹划样板戏,她找到孙维世,希望能得到这位话剧界权威的支持,但孙维世没买她的账,借故推辞了。
      后来,毛泽东两次下达了对文艺界的严厉批示,说“文艺界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变成了“阎王殿”,被“死人、洋人统治着”,已跌到“修正主义的边缘”。江青以为有了毛泽东对文艺界的评价,孙维世该就范,转而主动支持江青的样板戏了,可孙维世依旧没买江青的账。这使江青的自尊心、虚荣心受到了极大损伤,她决定报复“不知好歹”的孙维世。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金山就因“历史复杂”被捕入狱。不久,孙维世的哥哥、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孙泱,也以“大特务”的罪名被迫害致死。紧接着,江青与另一个跟孙维世有仇的女人叶群勾结起来,将魔爪伸向了孙维世。
      
      四
      
      如果说,江青与孙维世的恩怨还贴着某些政治标签的话,叶群与孙维世的恩怨则纯粹是出于女人的嫉妒。
      1940年,19岁的孙维世只身在苏联学习戏剧表演和导演。此时,林彪因平型关战斗后负伤,也在苏联诊治疗养。当时,年轻人对反法西斯的战斗英雄都十分崇拜,林彪自然成了中国留学生敬慕的对象,学生们喜欢来听他讲长征、讲抗日战争中的故事。林彪也愿意跟这些年轻人来往。时间一长,林彪逐渐对性情开朗的孙维世产生了好感,1942年回国前,他向孙维世正式求婚。当时,林彪尚未和妻子张梅离婚,孙维世便以自己刚刚学完表演系,还要进修4年导演系为由婉拒了。林彪当即表示,“我等你4年。”
      1946年,孙维世结束留学生活,与李立三的夫人李莎、林伯渠的女儿林莉一起返回祖国。到哈尔滨后,她住在李立三家中,当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林彪的住所与李立三家仅有几步之隔。孙维世住下不久便去拜访林彪,得知林彪不仅跟叶群结了婚,还生了两个孩子。林彪见到25岁的孙维世仍是单身一人,而且还是那样风姿绰约,大为懊悔。据说那天在私人家宴上,林彪一直沉默寡言、了无心绪,回家后也不理睬叶群。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叶群的眼睛,经过打探,她才明白原委,不禁怒火中烧。
      关于叶群对孙维世的嫉恨,李莎老人回忆了这样一件事:
      林莉和孙维世离开哈尔滨前往关内,途中接到一封署名李立三的电报,让孙维世以后不要再到哈尔滨了。后来,林莉返回哈尔滨,李立三问她孙维世怎么没有同来。林莉说不是你打电报不许她再来的吗?李立三当着李莎的面发誓说:“我什么时候发过这种电报?我怎么可能发这种电报?”
      后经查明,电报是叶群假借李立三的名义拍发的。对此,罗荣桓狠狠地批评了叶群。叶群大为丢脸,同时也更加记恨孙维世。
      江青清楚这段历史,也知道叶群是个争风吃醋、睚眦必报的人,所以在陷害孙维世时,把她拉到了自己这边。她们苦心孤诣,终于谋划出了一条罪名,诬陷孙维世、李莎和林莉3人是“苏修特务”,将孙维世逮捕入狱。
      孙维世入狱不足半年,便惨死在狱中。据话剧院一位前去验尸的同志讲,孙维世死时一丝不挂、遍体鳞伤、惨不忍睹。呜呼,这位被罗瑞卿称为“我党自己培养的第一位专家”的革命烈士后代,共和国总理的养女,冤死时年仅47岁。
      (压题图:中年孙维世)(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恩怨孙维江青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