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初中作文课教案_初中作文课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案_初中作文课优秀教案

    时间:2019-02-21 18:13: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作文课教案,仅供参考!

      初中作文课教案:劝学

      【教学目标】

      1、文本:通读文章,掌握大意。

      2、文言:掌握“于”、“而”这两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日”、“水”、“一”等词类活用。

      3、文章: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文章结构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4、文化:学以致用,能够引用荀子名言,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

      1、文本:通读文章,掌握大意。

      2、文言:掌握“于”、“而”这两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日”、“水”、“一”等词类活用。

      3、文章: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文章结构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4、文化:学以致用,能够引用荀子名言,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进行说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54天。高三的同学们,此刻正在向自己理想的大学发起冲刺。作为高二的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和紧张呢?

      你们的父母在鼓励你们学习时会说怎样的话呢?

      现在,老师请大家帮我一个忙,老师有一个外甥,今年高一,是大家的学弟,学习成绩不太好,家长很头疼,这个外甥最近告诉我不想学了,老师来请你帮我劝劝他,你会怎么劝呢?

      二、文本——梳理大意:

      1、刚才这两个同学说得真好,你们真懂事。谢谢你们!你们说得有道理,但好像没有深入,也缺乏劝说艺术。今天我们来学习荀子的《劝学》,看一看荀子是怎样“劝学”的。

      2、我们来看一看,题目“劝学”。谁来说说,“劝”是什么意思呢?“劝”勉励。“学”呢?“学习”。

      3、知人论世: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荀子。

      教师补充: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道法的名气最大。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儒家代表人物有三个,孔子、孟子、荀子。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代表著作《荀子》,作者是荀子和他的弟子。

      一读,读准字音:(方法指导:通假字、易错字、生僻字、多音字)

      请学生朗读

      三、文言——整体感知:

      二读,读准节奏,讲解重点文言知识:(方法指导:以字为词,理解词义,准确译句)

      找三个同学来读,一个同学一段。读完后,教师讲解字词。

      请学生朗读。

      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承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名作动)

      用心一也(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三读,读出语势:读出语气:循循善诱、谆谆劝勉(排比、对偶句,使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变化流畅)

      教师范读

      四、文章——结构分析:

      1、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任何问题要想解决都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步,才能很好解决办法。通俗地讲,这三步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荀子的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

      2、分析问题,为什么:学习为什么不能停止?

      五组比喻:

      青——蓝

      冰——水

      木——轮

      木——直

      金——利

      结论是,学习的意义:知明而行无过矣。

      3、解决问题,怎么办:怎么样学习呢?

      作者用了几个比喻呢?

      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而招——见者远

      顺风而呼——闻者彰

      假舆马——致千里

      假舟楫——绝江河

      学习方法: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第四段用了哪些比喻句呢?

      积土——风雨

      积水——蛟龙

      学习态度:积善成德。积累

      跬步——千里

      小流——江河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结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样是一组比喻句)

      学习态度:锲而不舍。坚持

      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学习态度:用心一。专心。

      五、文化——学以致用: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能够发现荀子在论述“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时,依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展开,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1、在语言特点上: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参差错落,变化流畅。整个来看:气势充沛,议论透彻。

      2、荀子说,“君子善辩”,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较好的文化积淀、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体现。下面回到开始那个问题,请你来劝劝我那个不爱学习的外甥,请你来帮帮老师吧!老师给大家示范,抛砖引玉: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只要你坚持学习,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就会离不优秀的自己越来越远,而离优秀的自己越来越近。”

      同学们,谁来说说呀?

      学生回答……

      齐读文本。

      六、文化——拓展提升:

      1、观看书上图片:“荀子卷第一,劝学篇第一”

      《劝学》是整个《荀子》这本书的第一篇,这与荀子的思想有什么联系呢?

      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孟子主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性恶论”是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2、关于“(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周锦华)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况认为蟹性浮躁,心不专,自己不能挖洞,没有蛇鳝的洞穴就不能安身,这是不符合蟹的生活规律的。据老农说,蟹是会挖洞的。生物研究者说,蟹会挖洞,蛇鳝也会挖洞。但蛇鳝是利用天然的缝隙,用头钻进去,转动身子,产生动力,从而挖成洞穴的。蟹偶尔存身于蛇鳝之洞穴,并非自己不会挖洞,认为蟹不会挖洞,是观察不全面造成的错误认识。(摘自《〈劝学篇〉正误》,1963年12月7日《文汇报》)

      七、文化——作业:

      引用荀子的话,并采用比喻、对比论证,来写一段话,论证学习的重要性,来劝劝你这个学弟吧!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作文课教案初中作文指导教案全集初中作文教案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