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关于鲁迅的故事100字【我与《鲁迅全集》】

    关于鲁迅的故事100字【我与《鲁迅全集》】

    时间:2019-02-02 05:4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008年10月19日是个星期天,也是在地坛举办的第八届北京图书节闭幕的前一天,手里正好有同事送的三张门票,我和爱人孩子决定到久闻大名的地坛书市转转。   这天的天气很热,但公园里买卖双方交易的气氛更热。沿着公园宽阔的甬道纵横布置着一列列不计其数的简易棚屋,剩余不宽的走道上和各个书屋里挤满了买书的人,要想靠近某一个书屋是很难的事,就连正常迈步走路都不容易,只能随着人流往前自然蠕动。所谓看书,就是看书屋老板用软笔书写的高挂在棚屋屋檐上的重点书广告,所谓重点书,往往就是该店打折最狠的大部头丛书和套书。有两种书在这种广告中的出现频率颇高,一种是《莎士比亚全集》,一种是《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是西洋作家的翘楚,但本人不太关心,可是高挂在纸条上频频出现的鲁迅二字却很有点触目惊心。为了一探究竟,我和爱人挤进一处有这种广告的书摊,一眼就看到很是熟悉的包装整齐的18卷本《鲁迅全集》,问价格。老板说是100块。这个价格相对于差不多上千的定价来说是很便宜的,甚至可以说是太便宜了,爱人看着我说:“买吗?买吧!”她也知道我有一套1981年版16卷本的《鲁迅全集》,她也知道对于像我这样在和鲁迅密切相关的单位工作或者用俗话说叫做吃鲁迅饭的人来说,该买这样一套新版的《鲁迅全集》。老板当然不知道我在什么单位工作,但他显然看出了一点什么,说:“价格不用考虑,这里最便宜,就看你要不要。”我当然是想要一套新版《鲁迅全集》的,只是高昂的定价延迟了这个欲望的实现,但考虑后让我决定不买的却正是这个低廉的诱人的“不用考虑”的价格。
      在我的感觉和经验里,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买一套《鲁迅全集》就应该是一件奢侈和昂贵的事情,而肩扛一套沉甸甸的《鲁迅全集》往回走时脚步的轻快和心情的愉悦也有相当部分就来自于这种奢侈和昂贵。
      差不多20年前,那时候1981年版《鲁迅全集》也就出版了四五年,我还是河北省一所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一的学生,第一学期就要结束的时候,仔细比较过我们正在开设的各门功课后,我决定将来毕业时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做了这个决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前辈们咨询学问之道,一位当年毕业留校的学兄向我秘授机宜说,学现代文学,首先拿出一年的时间看鲁迅,然后再通读其它。从第一卷开始,一本本《鲁迅全集》从图书馆借出来,看完了,也真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当然不光是看鲁迅的著作,也看各种鲁迅研究的专著和文章,看多了,就琢磨出来一点小感想,写了平生第一篇“作文”以外的文章,题目是《从个性解放谈鲁迅早期思想的统一内容》,写完了,不无得意但更忐忑不安地交给一位读过田仲济先生研究生的老师看,让我受宠若惊的是老师认真看完了我的那篇今天看来很是幼稚的“论文”,并且鼓动我参加学校正在举办的青年论文竞赛,过了一阵子,结果出来了,我的文章获得了这个论文竞赛的三等奖,奖品是一本厚厚的《英语动词词典》。从图书馆借《鲁迅全集》看,觉得特别值,同样是一张借书卡,别的书借出来往往是一本卷角、缺页或者没了封面的旧书,一看就是经历过了无数代学子的翻看,而《鲁迅全集》却往往很干净,而且在我当时的印象中是所有书籍中装帧最精致的。每天晚上,把教室的课桌打扫干净,到厕所把手洗了,小心地把一册印刷精美的《全集》从结实的封套中取出来,细心地掀开富有质感的内页。经过这一番前奏,人的身心渐渐开始处于沉静的状态,之后的阅读经常进入神圣和忘我的境界。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阅读《鲁迅全集》得到的愉悦确实不光是来自文字符号背后的所指,也还来自于精美的纸张工艺品给人的身体感官带来的舒适。看完《鲁迅全集》,再看《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就只是内容的攫取,而没有了这种仪式感和神圣感。
      《鲁迅全集》看到一半的时候,由于考试考得不错,得到了一笔奖学金,数额很是不小,但该花钱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很想置办一套从没穿过的西服,以获得异性的好感;也很想借此机会买一个平时不太敢想象的录音机,以提高英语的水平。当然,学英语是买录音机的一个借口或者说用处之一,那个年代,穿身西服、拎着个录音机,边走边放着李玲玉甜润的情歌,那可是一种最酷的扮相。这样,怎样使用这笔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的意外之财,就成为一个颇费脑子的事情。但最后还是决定买一套《鲁迅全集》,因为买西服和录音机这类有明显实际用处的购物计划,可以相机和父母交流,而花一笔很大的钱买书就很难和读书不多的父母说清楚。想定了之后,某一天下午,揣上衣兜里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一笔“巨款”50元直奔当时最大的新华书店。1981年版的《鲁迅全集》没有新版“全集”的那个纸箱子,两个售货员用两层牛皮纸手法熟练地为我把16本精致的全集捆扎在一起,当她们在那儿手指翻飞地忙碌的时候,我在一边自得又多少有点紧张地等待着我的这次有点夸张和奢侈的收获。那时候的人穷,但是都爱买书,只要是和学术沾边的书,也不管它说的是法律还是经济,一律购买之。实际上。买书、藏书、看书,在那个时代是件时髦的受人尊敬的甚至也受女孩子青睐的事儿。我们班上几个爱看书的人买书都不少,但自从我买了全套的《鲁迅全集》,这些人就显得小打小闹,只能甘拜下风。
      沉甸甸的一捆书扛回8个人一间的宿舍,和其它的书一起码在床边上,《鲁迅全集》顿时显得像是书中的贵族。但也因为它实在是太精致了,就不忍心像其它书一样拿它去阅读,有公家图书馆的书可看,自己的书就可以省着点儿。就这样,一直到看完从图书馆借的《鲁迅全集》,我的这一套“全集”还是崭新如初,只是在每一本的封套上写上了一串符号“040030”,是我的学号,因为我觉得自己拙劣的字体和不怎么响亮的名字实在都和书的豪华不能匹配,但又想用一种符号把所有权确定下来,就用了这个有点和图书馆编过码的书一样神秘的只有自己知道其涵义的符号串。
      研究生毕业后,时代风气完全变了,读书成为最不时髦的事情,我也到了一个说话多、跑腿多、写字多但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单位,因为城里的房子小,我的《鲁迅全集》连同我的所有藏书封在书箱子里放到了父母在乡下的老家,一心一意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要看的书也和学生时代买的书很不相同,因此,那些旧书就显得像是过时的衣服,送人是最佳的选择。正好我的侄子、侄女们长大到了读书的时候,我就大方地告诉他们,箱子里的书可以任意取用,我想,这些书虽然老了点,但对于正在念书的学生也许还能有些许用处。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时代的风气也在变。知识和书渐渐成为可以和其它资本兑换的资本,我也随着时代的潮流漂到了北京一所原来念书时候不敢奢想的著名学校攻读最后的学位博士学位。经过了一二十年,知识领域和热点都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我像正在读小学、中学的学生买教科书一样成批地购买各种眼花缭乱的社科新书,从头儿构建自己的藏书目录,也没太多想自己原来曾经为之骄傲的包括《鲁迅全集》在内的老书。
      毕业后,偶然地留在了北京一家和鲁迅密切相关的单位,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十几年前买的那些包括《鲁迅全集》、《鲁迅年谱》、《人民文豪鲁迅》、《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等等在内的一大批和鲁迅有关的书,于是,赶紧跑东跑西地到处搜寻这些久违的过去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鲁迅书,当然,它们大多都还健在,只是变得有点面目全非。《鲁迅全集》前四本在大哥家,大概侄子们看见这几本里有他们熟悉的在中学课本中读过的文章,而后十二本则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妹妹家。妹妹是搞财务的,买书不多,书架就显得空旷,她大概是看这十几本带盒子的书很是排场,就摆在她的书架上展示,就像一些有了钱的老板弄点成套的类似《资治通鉴》之类的书摆在书架上一样。妹妹不看这些书,只是摆着好看,这些书也就其实没受什么骚扰,但我的侄子们是看书的,所以在我的前四本《鲁迅全集》上很下了点功夫,原来硬挺的纸盒变得松松垮垮,里边封面的边角也变得残缺不全,看着这几本自己以前舍不得看如今却变得伤痕累累的《鲁迅全集》,我也只能苦笑而已。
      我是在来到这家和鲁迅有关的单位后才知道已经出版了18卷本的新版《鲁迅全集》的,现在自己也算吃鲁迅饭的,当然应该会想到买一套新版的《鲁迅全集》,何况我的那一套没有看过但却破损严重的旧版《鲁迅全集》实在是看着伤心,但“大北京,居不易”,每月不多的工资除了交房租已经所剩无几,新版《鲁迅全集》的定价也着实是与时俱进,在单位小书店“鲁迅书屋”书架顶上放着的《鲁迅全集》也就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曾几何时,1981年版《鲁迅全集》在我用50元钱买了之后,价格逐年攀升,最终达到了四五百元,许多刚开始没买的人都好生后悔,我也就颇为得意。但如今,价格更高的新版《鲁迅全集》让我又一次希望什么时候能够又有一笔像当年一样的意外之财,然后买下像当年16卷本一样豪华的新版《鲁迅全集》。
      所有这些,就是2008年lO月19日我在北京地坛公园看到100元一套新版《鲁迅全集》时心情颇为复杂的所有背景。当然,我也知道,这一天是一个很不一般的日子。不是因为这是地坛书市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而是因为这一天是鲁迅先生的逝世纪念日。自从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之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为人们纪念鲁迅、重温鲁迅、从鲁迅的遗教中为正在进行的艰苦事业寻找动力的日子。上世纪4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新华日报》撰文,建议把10月19日定为“鲁迅节”,虽然这个倡议没有落实,但是,很多年来,每到这一天,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就会集中到鲁迅身上,看看五六十年代的文学艺术杂志,每到10月那一期,封面人物一般就会是鲁迅。但最近这些年。10月19日越来越和普通的一天没有了区别,对于大多数北京市民来说,2008年10月19日的特点不过是天气晴朗、最高温度25度。这一天,很多热爱读书的北京人在秋阳的照射下拥挤在热闹非凡的地坛书市,这一幕确乎体现了文化古城的人们特有的情调,但是,我也感觉到,其中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图书品位并不高的书摊,而“畅畅”等学术书店的顾客并不是同样拥挤,而大文豪莎士比亚和鲁迅的全集折扣之高,更让人在这个颇为热闹的场合感觉到阵阵凉意。

    相关热词搜索:鲁迅我与全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