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诗经诗经,诗也是一种经 《诗经》也是食经

    诗经诗经,诗也是一种经 《诗经》也是食经

    时间:2019-02-04 05:25: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食物,一直是中国文化一个隐秘的中心。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让食物在历史、文化、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最早的文学典籍《诗经》,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渊源。
      《闭宫》为当时鲁国的史诗,说到祭祀,有诗句这样描写:为了秋天举行祭礼,夏天就养好了牛羊,白色的猪与赤色的牛。
      《丰年》一诗,是农事完毕后祭祀祖先的乐歌,诗里说:丰年多黍多稻谷,堆满了高高的粮仓。千车万担难计数,可做成清酒与甜醪,献给先祖先妣,让所有礼仪都合度,福泽自会从天普降。在商周时,鼎甚至成为了国家的首要象征物,其实它就是当年的炊具。
      诗经年代,无论是宫廷的祭祀、庆祝等重大场合,还是民间接待亲朋好友,饮食都是人们活动的中心,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完全类似。
      《楚辞》描绘了周王祭祀祖先的场景:厨师们小心地烹调,案上的肉堆得高高,有的烧,有的烤。君妇仪容端庄,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举止从容地接待宾客。在祭完众神后,食物会被到场的嘉宾分享,这是中国祭祀的独特之处。诗结尾道:席上的菜肴丰盛美好,毫无怨言人人称道,醉了也饱了,老少鞠躬叩首:神灵爱吃这酒食,定会保佑君健康长寿。
      相比起来,民间宴请亲友,则淳朴得多。《伐木》诗中这样描写:伐木声声,酒香萦绕。宰了肥肥的羊羔,邀请诸位伯叔。宁可有事不能前来,也别让人说我怠慢没礼貌。打扫好居室,摆上一桌美味佳肴。诗还总结道:摆好了盛满酒食的碗盏,不要疏远了兄弟姐妹。人与人伤了和气,往往是为了酒食这样的小事,这与我们今天对人情世故的感受,几乎完全一样。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与谁在一起吃饭,谁先入席谁后入席,都是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之一。《诗经》中也有这样的体现。《韩奕》写的是当年镇抚北方诸邦的韩侯。他在受封返国的途中,路过屠城,就是由当地一位名叫显父的富绅接待的他。诗中说,显父设宴为他饯行,清酒百壶,盛况空前。都有些什么荤腥?鳊鱼、老鳖又烧又炖。都有些什么蔬菜?有的是香蒲和竹笋。主人送他什么?一辆高车四匹好马。佳肴摆满宴席,宾主们笑语喧哗。
      至于在宴请时,谁先入席、谁后入席,周初的礼俗倒是比今天多了一些平等的精神。《行苇》写了这样的宴请:茶酒摆好了,席子铺上了,仆人们不断地搬来茶几,宾主们如要敬酒,有各种各样的酒器。肉汁肉酱也都端上了,烧的烤的香气扑鼻。其中牛肚牛舌最为美味,唱歌打鼓喜气洋洋。这时,谁先入席呢?原来要靠射箭比赛来决定:准备了坚硬的雕弓,质地精良的利箭。弓弦响处箭已中靶,按得分次序请入筵席。一个个弓开满月,一支支箭搭上弓弦。射箭的人像树一般站立,就算失败了主人也不会怠慢。原来入席先后,并不是今天的俗套,古已有之。不过参加这样的宴会,还是有些意思的。
      通过《诗经》我们还会发现,那个时代人们对外在秩序的认知、对内心情感的理解,很多时候也是以食物来比照的。《木瓜》中的名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就有这个意思。诗中说的木瓜、木桃,就是当时的水果,但“我”却愿回赠美玉,可以想象作者渴望永远相好的情真意切。
      说《诗经》是食经,并不过誉,因为其中提到食物之处太多了。也许从这部古老的典籍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食物在我们文化中重要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诗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