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奔跑的无头鸭 无头鸭

    奔跑的无头鸭 无头鸭

    时间:2019-02-10 05:30: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大概很少有人能为自己惯常的举动预想到绝对难以想象的结局。离奇的历史就这么变成了抹也抹不去的传说。   精英们每次害怕的时候,都能翻出这样的例子,证明“羊群”的可怕。我听到这个故事,也的确难作他想。时光倒转,如果自己恰巧在那群人里,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还真说不清。在“人道”花边随处悬挂的今天,人人以为身边设满了保险,足以让自己走出家门时是一个“人”,回来时还是一个“人”。
      1870年8月16日,炽热的阳光打在集市上的时候,似乎什么预兆都没有。村子叫奥特费,在法国西南佩里戈穷乡僻壤一块人鬼不记的地方。这是一年一次的大集,集聚了附近地区数百农民。1870年的集日其实并不寻常,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正好一个月,洛林前线刚刚传回战争失利的消息。好斗的欧洲各族,都在跃跃欲试。虽然拿破仑三世尚未被俘,但离第二帝国的崩溃似已不远。而在这片效忠皇帝的乡野,容不下一根叛逆的毫毛。
      有一个人其时正在前往奥特费的路上。在天高云淡的午后,集市上的男男女女已喝得半醉。那人两点钟来到村口,天光、空气、人脸,目光可掠的一切都没有预示他将成为一个故事的主角。为什么要在这一天、这个时辰来到这里?一百多年后讲述这个故事的我犹在心里自问而不得答案。其实史料上早有答案,我不过是找不到自己想找的答案。阿兰・德・莫雷伊,住在邻村的年轻贵族,居然是为钱袋紧涩的女邻居买一头牝犊,迈过了他人生最后一道门槛。后来他的“屠夫们”都说这是个好人。
      下面的细节几乎如闪电般突兀地袭来,容不得思忖便已经收尾了。
      走进集市的莫雷伊被一群乡民围住,全都是问了好敬了礼的。这个细节是惊心的:在温文尔雅与残忍刻毒间那坠崖般的迅速和难以逆转,客居此间的我尝过,至今难解其妙。这也是“文明人”有别于“野蛮人”的地方。
      有人告诉他,他表兄之前来过集市,喊了“共和国万岁”后溜走了。这五个字在忠于皇帝的佩里戈地区形同渎圣,何况皇帝正在前线带兵打仗。总是小民的忠诚度可以略微持久一点,但里面少不了血腥的粘合;背叛者也总是选择在最不合时宜的间隙跳出来,逃得太快。莫雷伊本人在那一刻究竟是反对皇帝拥护共和还是反过来,已经无从知道。人们事后只知道已退役的他又再度报名参军,如果天助于他,两天后就将奔赴战场。但那个午后,他显然未能嗅到围着他的人心已在滴血,为不幸的拿破仑三世,为摇摇欲坠的第二帝国,那些滴血的心正饥渴地等待着新鲜的血。
      理想主义者常常对小民的固执不屑一顾,他们像催命鬼附体般迫不及待地要把历史放进炼丹炉;而小民,你夺走他的国王,他会热爱下一个皇帝,这份迟钝网一般嵌在土地里,牵拉着旧文明不致被征服者瞬间掠去色彩。莫雷伊就在这关键一刻,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调侃地反问道:“我表兄喊过这话?绝对不可能。他为什么不叫‘打倒法兰西’?”人群中有人马上接住话:“您说了‘打倒法兰西’?”年轻贵族的任何解释都已解不开顷刻结死的绳扣。人群像电波一样传递着这样两句话,“他说了‘打倒法兰西’”,“这是普鲁士派来的间谍”。
      接下来的这一幕,戏剧般地反反复复地上演着,每一次上演都有自己的理由。
      从威胁到动手、从徒手到刑具,从十几岁的少年到七十几岁的老人,血液的蒸腾并不需要太多凭据。人群高叫着:“打死普鲁士人!”遥远的仇恨在近处爆发。
      就是要消灭一个人,也充满了失败,哪怕有着数百双手。人群最初想把他吊死,但悬挂的樱桃树枝断了;于是拉到掌兽蹄的铁匠铺,准备钉到十字架上,但有人偏要游街,酷刑便被迫缩短;然后又弄到谷物市场分尸。在“皇帝万岁!”“法兰西万岁!”的呼号声中,一路被拖过村子惟一的细街,来到一个名叫“干湖”的广场。恐怕没人分得清此刻人群脸上是屠戮的兴奋还是报复的愤恨,柴堆很快搭好,奄奄一息的莫雷伊被扔上干柴,火是让最年幼的孩子点着的,人群围着火焰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
      1870年12月,被捕的六十多人里有二十一人被正式起诉,全是老实的农民和工匠,无一人有前科,他们彼此不相识,也没有一个人直接认识受害者,而且原本想报复的对象是死者的表兄。事实上那天参与的人远不止这些,看热闹助兴的人更多。但有头脸的人早就推得一干二净,获罪的都是手脚太“勤快”的。
      两个月后,其中的四人在“干湖”广场走上了断头台。其间,历史的手掌已翻到另一边,皇帝走了,共和国回来了。
      而阿兰・德・莫雷伊,则像那些被强拧下头却依然奔跑的鸭子,从那个世纪跑到今天,飘扬着他的苦难。
      也许时不时要讲一两个“吃人”的故事,提醒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是否已与野蛮割断脐带?
      【原载2009年7月2日《文汇报》本刊有删节】
      题图/漠视生命/佚名

    相关热词搜索:无头奔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