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重视角探析窦娥的天地观】窦娥斥责天地的原因

    【重视角探析窦娥的天地观】窦娥斥责天地的原因

    时间:2019-02-12 05:37: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窦娥 天地观 文本细读 知人论世   摘 要: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反抗者形象,有论者指出她甚至怀疑、否定天地的公正性。但是无论从细读《窦娥冤》全剧文本,还是从关汉卿对我国传统天地观的传承来看,窦娥都不可能怀疑乃至否定“天地”公正的传统观念。
      
      关汉卿的杂剧素以富有抗争性著称,尤其是其代表作《窦娥冤》,王国维认为“即列之于世界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有论者指出此剧震撼人心的悲剧美主要来自被毁灭者窦娥的反抗性,不公平的事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滚绣球]曲子是她在绝望中愤而抗议,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是她反抗精神的最高体现。确实,纯洁善良,坚持反抗是窦娥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她是否怀疑乃至否定了“天地”的公正性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角度来探析窦娥的天地观。
      
      一、细读文本初探窦娥天地观
      
      “文本细读法”是20世纪40年代就已极盛于美国的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讲究对作品进行耐心仔细的分析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语言结构中寻猎意义的痕迹与线索,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文本细读重视语义分析,对于我们细读《窦娥冤》文本来探析窦娥的“天地观”很有意义。
      窦娥在张驴儿逼迫下选择“官休”,是因为她天真地认为自己未犯律条,官府定会给她一个公道。被押赴刑场时她才明白官府衙门根本不存在什么廉明清正。但她真的指斥了天地鬼神的不公正吗?从复句的语义结构来看,[滚绣球]的开头隐含着一层推论因果关系。既然朝夕之变化、生死之轮回都无需你天地操心,那么你就该好好把清浊分辨,可你居然清浊不分,混淆善恶!追溯历史,盗趾、颜渊的遭遇就很不公平;回到现实,她与张驴儿的不同遭遇更是不公平。因此,她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天地”是怕硬欺软、顺水推船的角色。但从词义看,“指斥”“抨击”意为指摘、斥责,指斥者即使不是完全凌驾于被指斥的对象之上,至少是处于上风占优势,曲词中却是“生埋怨”。埋怨,乃是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这跟“指斥”或“抨击”是有距离的。埋怨者之于埋怨的对象缺乏优势,只能是无奈的“两泪涟涟”。实际上“何为地”、“枉做天”中“何”、“枉”等的言外之意是窦娥内心深处始终认为“天地”应该是公正的,应该是能分清好歹、辨别贤愚然后给以相应的“待遇”的,只是现实中种种不公平的事实让她疑惑、痛苦、矛盾了。
      如果[滚绣球]确系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和对其公正性的否定,她临刑发下三桩誓愿来证明无辜和清白并笃信会应验就很难理解,她说“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寄希望的其实还是被她埋怨的天地。当监斩官认为她胡说时,窦娥斩钉截铁道:“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她相信自己这一腔“喷如火”的怒气,也一定会“感得”上天做出公正决断。天能与人感应、并依据善恶做出相应的奖赏与惩罚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天之照人,与镜无异。”“为善,天地知之;为恶,天地亦知之。”天人“以类遥相感动”{2}。为官者廉正宽厚,上天就会示惠,《北齐书・孟业传》载孟业担任郡守“以宽惠著”,结果“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苏轼《喜雨亭记》载因政通人和,“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为官者徇私贪赃枉法上天也定会降下灾殃惩罚。若楚州突然亢旱三年,首先要遭殃的虽是无辜百姓,但这种反常或许令赃官们乌纱不保,所以“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才会使监斩官从对窦娥的誓愿无所谓转变成恼怒:“打嘴,那有这等说话!”当然,悲愤已极的窦娥发下毒誓报复的对象不仅是官吏、流氓,已波及到与她一样被侮辱被损害并挤得她“前合后偃”的看客们。生活在病态社会中的窦娥,不自觉地把她的怨愤泛化也不奇怪。
      三桩誓愿应验表明了窦娥的冤屈深重及愤怒抗争所产生的力量之强大,以至于能“感天动地”,但窦娥誓愿应验得彰清白并报仇雪恨的剧情只会于无形中一次次地强化观众的天地公正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麻痹、弱化民众对黑暗统治的反抗意识。
      
      二、知人论世再探窦娥天地观
      
      章学诚曾指出:“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能遽论其文也。”{3}西方美学中的艺术历史派、艺术社会学派也强调:“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4}因此,要更确切地探析窦娥的天地观,有必要了解剧作家关汉卿的天地观。
      一般而言,古代文人的人生最大追求是“学而优则仕”。而元代蒙古人的统治贯穿种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又废止科举制度多年,恢复科举制度以后也没有形成常规,使得蒙古族以外的知识分子很难融入统治集团。“百无一用是书生”、“九儒十丐”是当时严酷的现实,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下降到从未有过的地步,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沉抑在社会底层。元末朱经《青楼集・序》称:“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当时熊自得《析津志》则将关汉卿列入“名宦传”,称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风流蕴藉,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关汉卿虽自称要“一世里眠花卧柳”,向着那“烟花路儿上走”,但实际是以“滑稽多智”表现在文翰晦盲的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抱负,因此他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多少也体现着他儒者文人的抱负和价值观。窦娥七岁被卖,之前跟着父亲窦秀才温饱无着,受到的诗书教养不可能很多却出口成章,正是关汉卿自我形象的一种潜在转移和辐射。因此,窦娥的天地观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汉卿的天地观。
      自先秦以来,我国就有“天地”化育万物的观念,因此对“天地”顶礼膜拜而决不敢造次冒犯以免带来不祥或灾殃。原始祭祀中就有把羊牛等燔烧使其烟雾上腾以娱“天”、瘗埋牲畜以娱“后土皇�”的做法;封建帝王常自诩“天子”,且从秦始皇始即对“封禅”极为郑重其事。所谓“封”乃是在泰山(五岳之首)顶筑坛祭天,“禅”则是在山南低丘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其目的无非是祈天地佑自己的统治延续万世,但也可见帝王对“天地”之敬畏;但“天地”与众多的鬼神不同,它们常以较抽象的总括性的笼统概念出现,释道两教中有许多天上地下的神,如三清四御之类,却都没有一位具体的神灵能独立代表“天”、“地”,《西游记》中万寿山五庄观观主镇元大仙道行高深,观中供奉的就仅仅是“天地”二字,足见“天地”到了明代在文人心中仍具神圣地位。关汉卿在中国传统封建文化氛围中生活,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也会被打上社会的印记,也不太可能摆脱天地神圣公正的传统观念,从他的其他剧作中也看不到他对“天地”公正性的怀疑或否定。
      当然,作家的创作有时候会形象大于思想,关汉卿的窦娥是否也是大于关汉卿的“天地”公正观念的形象呢?窦娥二十岁时回顾自己短暂而又悲惨的人生,说“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因此要“早将来世修”。在她心目中,决定着她的来世的就是“天地”,她要以自己的孝行感动天地,使来世获得幸福。这样一个把人生苦难的根源归因于命运,在痛苦的生活中努力地自我检讨,并把渺茫的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小寡妇,就因为“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就动摇了长久以来根深蒂固地积淀着,并已成为封建文化传承中的集体无意识的“天地神圣公正”观念,甚而至于彻底否定?窦娥能明白“官吏每无心正法”的现实,还是在她被桃杌严刑拷打,不复审就押赴刑场后才认识到的,又怎能一下子就把至高至神圣的、她寄托着来世幸福希望的“天地”否定了呢?关汉卿是借临刑前的窦娥之口终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现实不公正的原因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但以关汉卿的觉悟程度,还不能、也不会将现实中的不公正归因于“天地”的不公正或糊涂,因此,窦娥无法也无力改变自己屈死的命运,她的反抗与不屈服只能借“天地”公正之力死出一些骨气以维护她清白的人格尊严。
      正因关汉卿秉承了“天地”公正观念,窦娥之冤才能“感天动地”,誓愿才能应验。关汉卿虽对下层人民的苦难了解较多,且本身又极具鲜明反抗精神,但他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去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本质,也不可能给窦娥这样受到重重迫害的下层妇女指明前途,所以他的窦娥只能借“天地”之公正以显一己之清白却殃及众多无辜,更不可能指斥“天地”,怀疑甚至否定天地神圣的公正性。
      狄尔泰曾指出,阐释永远只能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到一定程度,因此一切理解永远只是相对的,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5},本文对窦娥的天地观从两个角度所作理解也只能是如此。
      
      作者简介:钱兴地,硕士,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语文教学与研究。
      
      {1}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8.
      {2} 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 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6.
      (责任编辑:赵红玉)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视角天地窦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

    推荐访问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 春节期间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副县长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干部任前谈话会主持词 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矛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善党组织方式 党课讲稿:坚持严密党组织体系完 镇党委书记在党员冬春训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会上讲话 在公司“道德讲堂”暨专题党课上致辞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纠正“四风”整改情况报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模板(共4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言稿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2篇)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集团党委上半年宣传工作总结 微党课:践行信仰信念,争做合格党员 乡镇“七一”党课讲稿 在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四个坚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讲话 "个人检视剖析报告 在乡镇校车安全会议上讲话稿 XX国企党课讲稿专题党课 廉洁党课讲稿:加强党性修养 县委统战部年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在全局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住建和征地副区长述职述廉报告 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讲话 区医保分局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6个方面查摆问题 交流发言:在专题“读书班”上学习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