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宋代冗官【宋代冗官成灾的史鉴】

    宋代冗官【宋代冗官成灾的史鉴】

    时间:2019-02-05 05:32:5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国历史上,自宋代之后官员冗滥现象愈演愈烈,官场越来越臃肿,几成灾难。《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费状况极其突出,到宋神宗熙宁年间,国家财政收入为5060万,但开支也达5060万,国库竟然完全空虚(参见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这也是宋神宗下决心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的背景之一。
      这里且只说宋代官员的冗滥之害。汉代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只有郡、县两级,唐代地方行政也只有州府和县两级,汉代从中央往地方派刺史实行监督,唐代从中央派往地方监督的是观察史和节度使(后来节度使演变成割据一方的“藩镇”,唐王朝遂灭亡)。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州府上面又加了一级政权叫“路”,竟然设置了四个行政长官即帅(安抚使)、漕(转运使)、宪(按察使)、仓(常平使),分别掌管军事、财政、司法、救济等要务,且四个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互不从属。这样,州县从过去只承奉一个顶头上司,变成需承奉四个顶头上司衙门,简直不堪重负。
      宋代中央机构也是叠床架屋,职责不清,清代王士�在《池北偶谈》卷三“宋官制”中说:“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为繁猥,六部九寺皆为空官,特以寄禄秩、序班位,而别以他官判职事。”由于宋朝皇帝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特别着眼于牢牢控制军队和官吏,一方面加强对官员的监察,限制官员的权力,另一方面则让官员多多获取做官的好处,甚至宁愿将官员养起来,恩荫制度极滥,官员数目空前庞大,吏治又十分松弛疲软。英国人帕金森在《官场病――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指出,官僚制度必定会不断增设机构,增加官员人数,以至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人员越来越冗滥,行政越来越没有效率。宋代的官僚机构这方面表现得十分典型,官吏多必定衙门多,衙门多又必需官吏多,并在正式机构外设立名目繁多的编外机构,人浮于事,恶性循环,效率低下,日甚一日。
      官吏的冗滥,为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卖官买官大开方便之门,官官相护、结党营私、“文官总爱钱,武官多怕死”成了官场不可遏制的风气和规则。官商勾结并与民争利,成为社会公害,如赈贷、盐政、漕运、专买、税关、营建、水利工程等,都成为官员大肆敛财的肥差。官员数量尽管如此臃肿不堪,大小职位却还是不够分配,早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韩琦等有识之士就看出吏治弊端,实行“庆历新政”,提出内外官吏过于冗滥,其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的官员应当一律裁汰,并就此下了好几道诏令。庆历三年十月,为整顿吏治,淘汰冗官,朝廷决定逐路选拔转运使,不称职者一律罢免。在审核名单时,范仲淹将那些庸碌无能的转运使名字毫不留情地一笔勾掉,与范仲淹一同审核名单的富弼心有不忍,劝告道:“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答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接着新政还颁布了关于“厚农桑”和“减徭役”的诏令。但是这些法令都触犯了庞大的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反对者的谤议愈来愈甚,范仲淹、韩琦等人终被排挤出中央政权,推行不到一年的新政即被明令废黜。后来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触犯了豪绅官僚集团的利益,加之变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到宋神宗一死,新法也全部被废除。有宋一代,冗官的现象一直未能克服,吏治败坏,社会缺乏活力,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连对辽国和西夏也只得连年纳贡求和,最后北宋终于被金国灭亡。
      历史的教训值得高度关注。前不久,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现在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为患”。他说,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何况一个省、市除省长、市长外,还有八九个副职,每个人再配上秘书,个别的还有助理(见《�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34期)。张全景同志这番忧心如焚的话表明了当今冗官现象之严重。据报道,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霍山县,仅副县长就有11名。历史上哪个朝代有如此庞大数量的官员队伍!这种体制为贪赃枉法、权钱交易提供了相当大的空子,加上对主要领导缺乏有效监督,卖官买官遂成了腐蚀党和国家肌体的一颗毒瘤。
      现在,中央已正式部署全面“减副”,严格限定副职的职数,各领导机构的副职大大减少,一场机关领导“瘦身”运动正在铺开。臃肿的官员体制必须釜底抽薪,这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确保党和国家的肌体活力,坚决防治腐败的一场极其重要的改革。因此,重温宋代冗官成灾的历史教训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紫檀木难荐自《同舟共进》2007年第4期]

    相关热词搜索:成灾宋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