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希望の花 系いた羁绊 [那是一朵刺激的花]

    希望の花 系いた羁绊 [那是一朵刺激的花]

    时间:2019-02-06 05:38: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游戏、享乐和哗众取宠的时代,《小团圆》来了,像一朵当季的花非常适时地开了。对于读者来说,已经看过那么多繁花似锦的张氏文字和胡兰成的叙述,这本书的出现是多么的刺激!
      最刺激的当然是情事和性事,这本书就是满足了所有张迷对于张爱玲的情事和性事的窥探。书中写了主人公九莉的三段恋情,让读者知道了:原来,张爱玲有那么多的情事,还堕过胎;原来,张爱玲对于胡兰成的感受是这样刻骨缠绵啊;原来,张氏含蓄轻柔的性爱描写竟也可以变成了这样的赤裸露骨。从前似乎清高得不谙风月的张爱玲借着《小团圆》告诉大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也备受情感折磨,受到欲望的诱惑,堕过胎,洗过米汤味的内裤,还被人在公共汽车上欺负过,就是那个后来成了著名戏剧家和文化领导人的荀桦“乘着拥挤,忽然用膝盖夹紧了她两只腿”,也有过非常美妙的性爱体验,“他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像鱼摆一样在她里面荡漾了一下,望着她一笑”,张爱玲全然忘却了这是一本小说。
      刺激的还有索隐的快感。《小团圆》里集合了多少张氏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全好像是熟悉的人物。霓喜的姿态、白流苏的味道、王娇蕊的温情、川娥的命运等等都在这部小说中可以找到。姑姑楚娣和五爷的关系,“九莉也曾经看见他摩娑楚娣的手臂,也向她借钱”,不就是《金锁记》里七巧和季泽的关系吗?一个作家的作品自然都会有自己的人物谱系,相似总是难免,因为生活经验的来源是相同的。如果说这种索隐还是有文学意味的行为,那么人们更多地纠缠的“真的是柯灵?”“真的是桑弧?”“张爱玲真有这样的经历吗?”之类的问题就纯粹是一种娱乐窥探。人们拿着《小团圆》,努力地验明正身,查明真相,兴趣盎然,孜孜不倦。无论怎样强调这是一本小说,可是对号入座的民众阅读习惯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这种阅读是多么契合我们这个寂寞无聊的娱乐时代啊!人们需要了解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到底是谁?宋淇不让《小团圆》面世真是为张爱玲着想,小说里的人物如果一一坐实,张爱玲笔下的那些恩怨情仇不知会掀起多少风浪。
      在对《小团圆》的宣传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部小说充满了张爱玲的自传色彩”。书中描写女主角九莉幼年在处于新旧世代冲击的传统大家族的阴影下挣扎长大,然后到香港读书,又与身为汉奸的有妇之夫邵之雍热恋,都让读者很容易将其与作者张爱玲挂钩,男女主角的恋情更宛若张爱玲与胡兰成,这自然是“索隐派”的根据。张爱玲从未为自己出版过传记,这本书的面世,几乎令现有的所有张爱玲的传记都要重新写过,而研究论文更是可以大做特作了。因为她道出了很多秘密。例如以前很多人认为,张爱玲在胡兰成之后再没有爱过别人,“从此就萎谢了”;姑姑是个老处女,同辈女作家中她最欣赏苏青等等。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九莉”跟电影导演曾经爱过,彼此交情匪浅,“仿佛找回初恋的感觉”;在纽约为第二任丈夫赖雅打过胎;姑姑早就和家族中的一个子弟有过关系,还跟张爱玲母亲的情人有过一段情。苏青与胡兰成也不是朋友这么简单。更不用说,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精彩得让人发抖。
      这部小说,其实已经很难用文学价值去评判了,先入为主的阅读经验让读者陷入了各种八卦迷阵。“九莉”和“张爱玲”的对等阅读,抹杀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意义。确实,没有张迷会把它看成一部纯粹的小说的。而它能激起这许多人的热情与兴趣,也正是因为人们没有把它看成一部文学意义上的作品。
      悲哀的是,张爱玲的人生以及小说中的情节,都已成为消费时代娱乐大众的口水。至于小说本身的叙事目的,好像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如果一个没有张爱玲背景知识的读者来看《小团圆》, 应该可以比较客观地评判吧?其实,张爱玲写盛九莉与邵之雍的爱情只占了全书不到一半的篇幅,整部小说更用力描写的是盛九莉的家族、九莉和母亲的关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九莉对母亲的怨恨情绪。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对母亲永远是歌颂的,母爱的伟大是亘古的事实,但是这里却开始了另类叙事:对母亲的审视。小说中九莉对母亲的称呼是“二婶”,叙述中多用“蕊秋”,二人关系的疏离竟使母亲对九莉的抚养成了九莉心中的重重的债,九莉长大之后将二两黄金给母亲,说:“那时候二婶为我花了那么些钱,我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这是我还二婶的”,完全不是通常的亲情表达。而母亲为此落泪痛言“虎毒不食儿”;对于九莉的成功,母亲自然是满意的,但是九莉却“心里纳罕道‘她也变得跟一般父母一样,对子女的成就很容易满足’”,可见母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多么深刻沉重。张爱玲开始重返中文写作的1971年6月,在接受学者水晶访谈时,明确表态:“我现在写东西,完全是还债――还我欠下自己的债,因为从前自己曾经许下心愿。我这个人是非常Stubborn(顽固)的。”张爱玲到底要还什么债?是不是就是对母亲、对家族的债?在《小团圆》中始终贯穿的就是她与母亲的紧张关系和微妙情感。张在《私语》中写过母亲,散文小说集《张看》的《自序》中再次提到过姨祖母、母亲和母亲的家庭,夏志清读了《自序》后就曾写信建议她写“祖父母与母亲的事”,以至于她在1976年3月9日致夏志清信中回答:“你定做的那篇小说就是《小团圆》,而且长达十八万字(!)。”同年4月4日致宋淇信中对此又有进一步说明。所以,书写母亲和自己的家庭是她根深蒂固的一个心愿,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考虑很久了,她早晚要把自己对母亲的复杂情感完整地写出来。正如她自己1975年11月6日致宋淇的信中所言:“《小团圆》是写过去的事”,“是我一直要写的”,因此,《小团圆》表达的不仅是爱情的倾诉表白,更多的是张爱玲对自己与母亲关系的回顾和审视,表达了自我成长中母亲对其影响。
      其实,我不喜欢《小团圆》,因为小说没有以往张著的那种繁复华美的文字和精妙叫绝的比喻,这是我的阅读快感的直接来源,也许是远离了中文语言环境而对汉语的驾驭有失水准,或者是年华老去而归于平淡,知人论事已经收敛了尖刻的锋芒,嘲讽也显得大度而宽容,小说的文字失去了以往的那种飞扬魅力,剩下的是平静。平静中是心灵的创痛、创伤,尤其是在写她的母亲和邵之雍的时候,总是顾不得收敛得紧张,叙事显得跳跃而激愤。对于我这种寻找文字刺激的读者来说,《小团圆》就不是合适的欣赏对象了,花的色彩自然也就不那么鲜艳了。
      处在这样一个靠刺激获得享受的时代,好像真的很难有真心去体味一个女子人生的痛与乐了。最最佩服的是,张爱玲在《小团圆》里能够像卢梭写《忏悔录》一样有勇气回顾并坦白自己的人生,包括那些性爱。

    相关热词搜索:那是的花一朵刺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