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悲剧中的自我崛起|猩球崛起3手机免费观看

    悲剧中的自我崛起|猩球崛起3手机免费观看

    时间:2019-01-30 05:44: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诗经》弃妇诗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常被视为经典为后人评论,从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庸的悲剧,但我们也从她们身上看到自我崛起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试图从这些悲剧中分析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和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对比,比较一下自我意识程度以及造成的相关原因。
       一、引语
       《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学这个大花园中最旖旎的一朵花。其中所记录下来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至今都让人赞叹。而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弃妇形象尤为突出和成功。本文从弃妇诗产生入手,分析弃妇诗中表达出的悲剧色彩,和从中表现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西方作品中的弃妇形象做对比,分析一下弃妇形象的自我意识程度和造成的原因。
       二、弃妇诗的产生
       在《诗经》中,反映爱情和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大部分。而在这其中最能引发深思的便是弃妇诗。弃妇指的是“结了婚(或定了婚约)又被丈夫(或丈夫家庭)休弃(或遗弃)的妇女。”对于弃妇诗的界定,如今在学术界也还有很多分歧,但能够明确感受出来是弃妇诗的有以下几首:《召南・江有汜》、《邶风・谷风》、《邶风・日月》、《邶风・柏舟》、《小雅・谷风》、《小雅・我行其野》、《卫风・氓》。在这些诗中,无论这些女性是坚强还是软弱,最终他们都没有摆脱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
       这些弃妇诗共同组成爱情的悲歌,凝结着女人们的血和泪,悲与痛。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伦理传统越来越根深蒂固,这使女子在家庭和婚姻中都处于极度被动的位置,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伦理观念的主流。在我看来,弃妇诗的产生有以下四个原因:
       1.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的牺牲品
       在当时那个时代和社会,男性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几乎都是男性掌权,按照男性的要求来规划这个世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处处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卑下,使她们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社会成员。《说文解字》中:“妇,服也。”女性就得服从。必须按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办事。可男人们可以三妻四妾,随意休妻,而女人就只能忠心地侍奉丈夫。在这样的夫权社会中,社会道德标准是以男人的是非标准,妇女只是一件货物,一只玩偶。只能是男性抛弃女性,掌控女性的生存发展,而女性便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永远都只能是从属。就是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历法制度,导致大量的弃妇诗的产生。
       2.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女性社会地位很高,但随着铁器时代到来,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被父系氏族社会所代替,女性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其经济地位也发生根本变化,在生活中一切均受制于男人。妇女的活动范围被完全限制于家庭之中,他们不能像男性那样拥有同等的权利,在经济上他们完全依赖于男性。
       3.知识的缺乏
       由于经济地位的衰落和宗法制度的束缚,妇女地位的衰落愈演愈烈。而这些外部原因并不足以使他们沦落到那种地步,从自身来说,还因为个人知识的匮乏,两者加之在一起造成了状况。女子们视家庭为一切,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家庭在付出,而忽略了自身,未思考过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从而让自己没有真正的去学会一样谋生的技艺。一旦被丈夫抛弃后,他们变成了社会的边缘人物。
       三、弃妇诗中的悲剧色彩
       由于上述原因,妇女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都受到强烈的束缚和剥削,在遇上爱情时悲剧也随之而来。她们的爱情婚姻不再是幸福美满,而是谱写的一首首命运悲歌。
       《卫风・氓》便是一篇劳动妇女对不幸婚姻、悲惨命运的控诉。全诗叙述了一个女子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蒙骗,并与其结婚。婚后女子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务,而男子却变心并遭其遗弃,而自己的亲兄弟也唾弃她,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都受到很大的折磨。从诗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我们发现女子在被抛弃后才发现男子氓的真正意图,他并非重情义之人,他看中的只是女子的美色和嫁妆,当这一切都到手后,当美色逐渐消退,他便露出他的本性。当女子面容像枯黄的桑叶毫无润泽时,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将女子赶出家门。回到娘家后,“兄弟不知,�其笑矣”,备受娘家人的冷落。美好的最求最终成为幻影,留下无奈与悲哀。
       这样的情况,在《诗经》其他诗中也有很多描写,从爱情到婚姻结束,男子对女子的爱情都充满了欺骗,而女子却至死不渝,为守护婚姻而不惜一切代价,她们的年少芳华,她们的劳动,从“窈窕淑女”到“桑之末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损。”可丈夫却从婚前的“信誓旦旦,言笑晏晏”到后来的“二三其德,士也罔极”,对妻子视若无睹。我们看到了女子的无奈,弃妇的悲惨命运,这也是对男权社会的控诉,难怪女子都在悲叹“谁叹荼苦,弃予如遗”。那个时代的妇女,想在婚姻上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权利,谈何容易!她们期盼得越多,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承受的痛苦就越深。希望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一股浓浓的悲剧色彩弥漫在所有的弃妇诗中。
       四、女性的自我崛起
       1、《诗经》弃妇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女性并没有因为被这样的悲剧命运给打倒,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反抗,看到了她们的崛起,她们在渴望着被平等对待。
       如《卫风・氓》中的女子深爱丈夫,但当她发现氓并不是心中那个理想的丈夫,并把自己抛弃后,她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提出警告。她用自己的教训得出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结论,表示了对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强烈愤慨。诗中的女子并没有像《遵大路》、《谷风》中的弃妇那样止于哀叹和悲痛,她在伤心之余选择理性,“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让我们看到女子的冷静自省和深沉反思。《卫风・氓》中的女子向男权社会提出抗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丈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那么女子何必自取其辱,任他践踏呢?女子坚决地选择断交,结束了婚姻,伤过痛过哀过,女子并未倒下,而选择坚强得站起来,这种独立的人格魅力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她的话语中包含着对负心男的谴责,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自我崛起,和自尊的展现,她们并不是一味的懦弱无能。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们看到了女子对其人格自立作了直接的表白,看到了她的豁达和果断。她以坚强的意志斩断了对丈夫的依附心理,表现出对传统妇女观的反叛。虽然绝别时怨愤郁懑,但却坚决冷静,她敢于直面现实,勇敢自信,有着超然的人生态度,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对诗中女性形象进行细读文本分析,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女性的自强自立自省,他们没有摇尾乞怜,相反是坚强得生活下去。
       2、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比较
       痴心女子负心汉是文学题材中很有代表的作品。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子被抛弃后,她们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阴柔有些阳刚,但她们或多或少都表现出反抗和对自我的认识和觉醒。
       如《邶风・谷风》中,当丈夫迷恋其他女子时,女主人公用“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来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美貌而不重心灵。当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完全丧失的时候,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更多的是责备。女主人公由于当时儒家伦理“夫者妻之天”,她们必须恪守妇道来获取自己在婚姻中的依附地位,其反抗相对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是弱小无力的,她们无法通过有力的具体行动来证明自己,只是有这样的意识。
       而反观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弃妇,最典型的便是美狄亚。美狄亚为了爱情,背叛祖国,亲手杀害弟弟,最终和伊阿宋结婚生儿育女,但伊阿宋却为了王位抛弃了美狄亚。无情的现实将美狄亚的幻想击碎,失去爱人和家庭,被逼到生命的绝境。她孤立无援,悔恨交加,这也是一场爱情的悲剧,正如她自己所说:“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子是最不幸的。”但是她反抗,在她身上我们看到她的敢爱敢恨和孤注一掷,也看到她强烈的抗争意识,她身上没有道德伦理的限制束缚,她有的是对个人生命的诠释。她反抗的不是父系社会制度,而是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她维护的是妻子的名声,而非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她骨子里有着对自我意识的尊重,对个体价值的认识,她的行为张显了她的个性。而我们再来看《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在被抛弃后也很痛心,可却极其冷静,没有对负心的男子做出任何过激的行动,何谈报复?而这正合儒家哲学中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吻合,正如朱熹为《论语》作注时所云:“怨而不怒。”要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而古希腊民族的宗法伦理制度观念相对较弱,崇尚个性和自由,更强调对人的重视,因此像美狄亚这样杀害弟弟,再杀死亲生儿子他们会接受,在西方世界中这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方法。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使女子不能这样做,他们只能做无声的呻吟和抗议。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知,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更强烈,她们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诗经》弃妇诗中的女性自我崛起意识没有那么高,但确实已有该意识,这对于生活在被男权主义压迫的女性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至少她们看到了必须把男女放在同样平等的位置来看待,否则女性只会不幸。
       五、结语
       爱情自古以来都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但我们需要看到,女性要独立要有自我意识。我们需要爱情,但不能沉溺于爱情而迷失自我。通过对《诗经》弃妇诗中的女性分析,我们看到在诗经时代,这些女性充满着悲剧色彩,可我们还是从她们身上看到了自我崛起,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纵使那样的抗争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却值得我们对这些女性自我意识的认可。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基础条件,我们需要从古代作品中吸取经验,只有改变传统两性角色和地位,实现两性的平等,我们才能真正的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才能真正的崛起,才会少一些弃妇,而多一些幸福佳偶。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1991.
       [2](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 中华书局,1981.
       [3](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罗念生. 古希腊戏剧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4]莫纯玉.诗经弃妇诗冤情探析[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8).
      
       (作者简介:丁晓俊(1989.11-),四川隆昌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关热词搜索:崛起悲剧自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