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有了“文化下乡”农民还愁什么】 农民伯伯下乡理论视频

    【有了“文化下乡”农民还愁什么】 农民伯伯下乡理论视频

    时间:2019-01-30 05:44: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也非常关心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几年,县里、市里、省里专门拨出一定的资金,组织人员到基层各乡镇、各村进行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使农民在村里、在自家的门前就能免费观看演出和电影,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有了这么多的“文化下乡”活动,但农民为什么还在发愁,到底在愁什么呢?是愁送来的戏、送来的电影、送来的节目不好?是愁送来的内容不多?是愁送来的节目不丰富?不是、都不是。他们对送来的电影、送来的戏、送来的所有节目都很满意。他们是愁自已赶不上看、是愁自个乡里、自个村里没地方放。就说说每年年初县里到各乡的送戏下乡演出,乡里一收到县里下达的有关演出时间安排通知,就要急着找村找地方搭台,现在村村基本上都没有大会堂,有个大一点的祠堂已经算是不错了,所以每年演来演去就是那几个村,每年村里又搭又拆的觉得又烦又浪费。这样使我们乡里在每年的演出场地选址上加大了很大的工作量。今年还好,是市里的文艺队来演出,有了大蓬车,这给我们基层乡镇解决了一大难题,也减少了我们乡镇的负担。但是上面送戏下乡的时间基本是都是三、四月份或是中午,是我们乡镇春季茶叶的旺盛季节,农民都忙于采茶,哪有时间看戏。乡里为了不让演出空场,都要下达任务组织乡干部、村里的党员干部队或者学校里的学生来观看演出,送戏下乡,虽然是政府花了钱、演员出了力,但农民得到的实惠却不多。
       从当前文化下乡存在的实际情况看,要使“送戏下乡”不致沦为走形式,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让人们能够得到真真的实惠,我们需要走好以下几条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和增强服务意识。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但如果思想认识仅仅停留在“送”的层面上,既不考虑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也不顾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那么,文化下乡就会演变成为想“送”就“送”、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想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的“施舍”行为,很难取得实效。作为县级文艺队“送戏下乡”就该以送到村为主,而且宜在晚上演出,争取每个行政村每年都有县文艺队来演出。同时,节目预告和季节选择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送电影下乡本是件好事,但是由于预告得不及时、不周到,也出现过观众寥寥的尴尬场景。所以不论送戏也好,送电影也罢,作为乡镇或村里的有关负责人应该积极地做好预报、宣传工作,使演出或放映效果能达到最佳。而作为剧团、电影队,文化演出宣传队也要根据不同的地区注意乡村工作的季节,像作为我们赤寿乡茶叶较多,春季是一个采茶高峰季节,农民都忙着采茶,所以在早春和隆冬都是不宜安排露天演出和放映的,而夏季则是送影剧下乡的黄金时期,千万莫错过。只有转变“送”的观念,树立和增强服务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二、克服形式主义,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工程,既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更需要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作为向农村输入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下乡活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但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农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如果把载体等同于农村文化建设本身,把形式等同于内容,让农村跟着城市的步子走,让农民被动地接受可能并不适应其需要的文化,即使出发点是好的,文化下乡活动也容易陷入形式主义,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三、正视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要使文化下乡发挥积极的效益,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建立一条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一要重视乡镇影剧院或会堂的建设和完善,就拿我们赤寿乡来说,全乡19个行政村,只有1个村有会堂,而且也是非常陈旧,所以每年的文化下乡演出搭台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因此建立和完善乡镇剧院或会堂才能使农民群众在较好的场所欣赏到较高层次的文艺节目。二要变“送”为“种”, 我们要坚持“送”、“建”结合,不仅要送去一些好的节目、好的电影、好的图书,更要让农村建立自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特色。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开展农村调研服务,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农村文化的自身活力,引导农民自主编创反映农村生活的文艺节目,指导帮扶各乡村组建基层文艺团队,激活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源性动力,为农村培养“永久性”文艺人才,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这样我们的文化下乡才能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赤寿乡人民政府)

    相关热词搜索:有了下乡农民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