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体育文化对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影响研究_体育文化课的意义

    体育文化对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影响研究_体育文化课的意义

    时间:2019-02-02 05:30: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体育文化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兴趣为师是大学教育的着力点    大学教育有别于初高中教育的最大特色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长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大学生来说,要想转变学习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大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和引领者,大学学习环境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受到兴趣爱好的影响更大一些,而对于自己喜爱的知识,大学生了解、学习、吸收的效率会更高,因此,如果能够将大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相结合起来,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应当看到,思政课长期以来都面临着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乃至漠然视之的状况,究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缺乏兴趣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抱怨之一。作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从基本人文素养来看,相比那些综合类院校,体院类学生有着一定差距,再加上常年与体育专项打交道居多,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对课堂学习尤其是文化类知识的学习基础不牢固,甚至缺乏兴趣的痼疾,这无疑给体育院校的教育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长期从事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体育院校学生有着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对体育活动和文化的热爱,这是体育类院校的特色,从我校将体育文化引入思政课教学的初步探索实践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教学兴趣得到了一定改善,学习的动力有所加强。
       (二)体育文化是体育院校学生天然的兴趣之源
       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载体的,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所接触到的和体育相关的人与事成为他们接触和了解体育文化的主要渠道,而体育赛场上的造星运动也催生了如刘翔、姚明、李娜等等体坛明星,通过讲述明星的亲身经历,来激励学生,通过明星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同身受,这种教学效果远比干巴巴的课堂讲述要好得多,无论是说服力还是可信度,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一些大型赛事在中国的举办,大学生对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兴趣有了显著性的提高,而在赛事中所传播的一些理念,如环保、健康、科学、人文主义等等,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学生们的响应和共鸣,思政课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共鸣,将思政课所涉及到的精神、品质、意志以及发展观念、人文思考因势利导的输入到学生头脑之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要远远超过生搬硬套的灌输。
       体育院校的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吸引力来自于长期从事的体育活动之中,对于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力要比其他文化更敏感,更高效。这恰恰是体育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思政课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优势途径之一,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借助体育文化这个着力点,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认同感,而对于学生们了解认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中折射出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内涵,学生们更易于认可和吸收,这种结合必将成为一种有体院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方式。
       二、 体育文化丰富的内涵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体育文化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着直接而深刻的感染力,而体育院校学生对于体育文化又有着深厚的兴趣,这恰恰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来源。通过把体育文化引入课堂,将学生的体育专业性和思政课堂的公共性相结合,是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中的一条重要思路。
       (一)体育人物与事件成为思政课教学中的鲜活案例
       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在接触的体育文化活动中,体育人物、体育事件是最直观的,而优秀的体育人物、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往往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理念和意志品质,当然,对于一些体育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兴奋剂、假球黑哨等等,也可以用来作为反面教材,以示警惕,这些体育文化的载体,其对人的教育意义和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灵活多样的运用这些人和事,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有着更加突出和显著的效果。
       思政课的教育目的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把握知识,而是对其思想、道德予以引领和指导,在这方面,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体育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年轻人的追星是普遍存在的,而对于体育明星的喜爱和追捧,在体育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能够因势利导的将体育明星的个人事迹及其在体育赛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引入思政课教学,无疑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对于体育类大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是相当突出的。
       (二)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有益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体育文化也是如此,它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高度集合,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奥林匹克思想和精神的宗旨就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的生活方式。”我国很早就把体育与德育、教育、美育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体,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明确地把体育事业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清楚地表述了体育文化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贡献和作用。
       体育文化的教育性时时刻刻体现在体育活动之中。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品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赛场下,体育道德、体育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触动和感染是深刻而久远的。无论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能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感染。“体育文化以其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竞争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其中学会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体育运动的人文思想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它决定着体育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科学、健康的体育思想会积极促进体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沿着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和帮助人们“崇尚科学、创新、健康、公平竞争”等。反之,则会导致一些违背人类体育思想、道德和行为的现象出现。思政课把与之相关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法规引入教学,有益于学生形成遵守法规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公平参与的意识。
       体育运动的精神价值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表现在个人和团队两个方面,作为个人而言,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观看,培养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提升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兴盛的动力源泉。作为团队来说,体育活动尤其是一些团队型运动,都能催生出一种团结奋进、互帮互助的集体荣誉感,而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环境下帮助个人取得成就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 体育文化与思政课结合初步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主体不明确导致本末倒置
       体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最终为思政课教学服务,这是把体育文化引入思政课堂的落脚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把握不适当,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文化内容很感兴趣,而对其引申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感觉的结果,就如同老师在讲到体育人物和事件的时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等到结合案例讲到思政课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就不理不睬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但是最终结果却偏离了其应有的方向,没有起到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当然也就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引入体育文化及其相关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重要,但是不能片面的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而忽视了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能把思政课变成体育文化宣讲课,那样也许表面上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但对思政课本身无异于一种灾难。
       (二)体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引入与体育文化专业课程教学的冲突
       作为体育院校,很多大学生所修课程里面就已经包括了相关的体育文化专业课程,应当说在这些体育文化专业课程中,其对体育文化内容的讲解是细致而具体的,有些内容,很可能与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的相关内容有重复,如何做到让两类课程的教育效果实现互补而不是互相抵触,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课题。
       应当看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着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引导,而体育文化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把握体育文化的具体内容,两者本身是没有任何冲突的,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思政课教师和体育文化课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完全能够避免授课内容上一些重复与冲突,相反,如果把握得当,还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实现两类课程双赢的局面。
       (三)体育院校思政课是否应该具备传承体育文化职责的疑虑
       把体育文化引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堂,其目的绝不仅仅为一般意义上的思政课教学服务这么简单化,作为体育专业型院校,我们认为体育院校的思政课应该力所能及的起到传承、发展体育文化的作用,以文化人,是培养人才和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之道,用文化的引导作用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仅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具备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和才能,还要注重用文化的魅力来塑造优秀的体育人格,让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今后不仅仅成为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让他们成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弘扬体育精神、践行体育道德的先行者。
       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不合理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体育院校的思政课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把它纳入到传承、发展体育文化、培养合格乃至优秀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系统之中,把体育院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理论学习、专项能力培养和体育文化精神品质的教育相结合,这才是一条符合体育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模式,经过这几年我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初步探索,其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但我们相信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可以为体育院校的思政课教育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节选,课题编号:2010B050。
      
       参考文献:
       [1]刘胜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成功(教育), 2011(02).
       [2] 陶战波.体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09).
       [3]余仰涛,张文军.论体育运动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4]周鑫.重大体育赛事的思想政治教育透视[J].探索, 2003,(01).
      
       (作者简介:徐 勤(1977-),武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课教学影响研究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