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傻不傻|说我傻怎么幽默回复

    傻不傻|说我傻怎么幽默回复

    时间:2019-02-04 05:28: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乡间有以傻为主题的几首民谣,一是男人“四大傻”:下班就回家,挣钱老婆花,吃饭点龙虾,给鸡留电话;一是京城“四大傻”:购物去燕莎,买车买捷达,抽烟抽中华,饭后去卡拉。“傻”的版本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中间最近就流行一种说法,绝对振聋发聩: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
      琢磨这“典型一大傻”,可以想象得出现在人才市场上简历作假已经泛滥到了什么程度!前几年,一个班上“冒”出过十多个“学生会主席”,而今万象更新,毕业生人人英语四六级,个个精通计算机。琢磨这“典型一大傻”,一旦流行开去,不曾做“傻”的学生一定会跃跃欲试,从头再来,用美丽的谎言撰写新的简历!简历,当初仅仅是“一张纸”,而今已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本书”、“一盒碟”。比“一张纸”多出来的那些东西是什么?水分!
      见诸媒体的简历掺水作假,似乎都是大学生自发的个体行为,“悄悄的干活”。其实,现在一些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正联手为毕业生求职简历的作假“推波助澜”。某省去年启动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其目标任务可谓鼓舞人心:瞄准市场需求、提高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全省高职院校80%以上的毕业生都应取得相应的职业培训证书。
      然而,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怎样的呢?假如电视台的编导感兴趣,将这个题目设计成有若干选项的选择题,恐怕他不会想到学校的实际操作只是:学生一手交上10元钱,一手就可以自选一本“职业培训证书”。无需培训,无需考试,校方只需向有关部门报送一份虚拟的试卷备案而已。“培训工程”最后省略为在表格里填上一些姓名、工种和数字。与自发的个体的简历作假相比,这是典型的“有组织、无纪律”的集体行为了。
      简历作假从偷偷摸摸到公开放开,乃至形成了“不作假,一大傻”的舆论导向,这种变化令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信用素质十分担心,而信用的形成、维护,有赖于它的生长环境。现在,学校里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诚信教育的宣传,一方面又变相地鼓励乃至直接参与学生的作假行为,因为就业率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而用人单位一方面希望选用具备真才实学的应聘者,所以常常抱怨简历水分太多,一方面又有意无意地冷落那些言如其实的“诚信简历”。――在“作假有理、作假有效、作假有用”的环境暗示之下,“不作假”不是“一大傻”吗?
      三年前有感于简历的复杂化问题,就想说点个人的看法。而今,简历已然呈现妖魔化的倾向了,它正颠覆着“傻”的定义,傻的变成“不傻”,不傻的反倒成了“傻”,而且是“典型一大傻”,问题在哪儿呢?不在大学生,更不在简历,而在于我们用人制度的傻,选人方式的傻!
      傻的制度必然造就傻的人群。据最近一次全国性调查发现,国内填写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50万,这就意味着有50万人可能持有假文凭或伪学历。假如我们在提拔使用、晋升晋级时不是惟学历是举,那50万人何苦犯傻去制假造假买假呢?
      某地有一批农民,报名参加了一家职教中心“包教包会、包推荐就业”的挖掘机驾驶培训,花了不少钱最后并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技能,农民们不干了,要向主管部门反映,要向媒体投诉。职教中心只好做出让步,承诺发给学员们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同时,加发一张“焊工证”,作为“补偿”,而学员们并不领情:我不会焊接,发我“焊工证”啥用?我是个农民,拿这个证能蒙谁呢?
      农民朋友真是一语中的。那张“焊工证”,如果加发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肯定会感激不尽(学校卖一张证还10元钱哩!),求职时多一张证可以多一个面试机会!真到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再说吧。这种种的身份歧视、学历崇拜,不正是我们社会体制的一大傻吗?其实,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背景,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一张“焊工证”,农民认为要它是傻,大学生认为不要它才是傻;一份简历,中国学生认为不作假是“典型一大傻”,外国学生则可能认为作假是一大傻典型。――看来,“傻”与“不傻”,确实是个问题,而且不仅仅是一个角度的问题、身份的问题!
      [张健荐自《社会观察》2005年第3期/王 青图《能量》]

    相关热词搜索:傻不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