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戏谑与幽默 韩国“兴文化”:戏谑式幽默

    戏谑与幽默 韩国“兴文化”:戏谑式幽默

    时间:2019-02-08 05:33: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次,向韩国学生们询问何为韩国的“恨文化”,学生小宋说,老师,你知道吗,韩国不仅有“恨文化”,还有“兴文化”,“恨文化”是表达我们民族复杂的悲愤压抑的情绪,而“兴文化”则是表达我们热情奔放的精神。这是第一次听到“兴文化”这个词,一向对概念十分敏感的我不由十分好奇,就进一步问道,你能说说究竟什么是“兴文化”吗?答曰,就像“恨文化”一样,我们韩国人都知道,但又很难几句话说清楚。“兴”,首先就是高兴,最朴素的理解,“兴文化”就是要抒发高高兴兴的情绪;其次,“兴”,还意味着兴高采烈,它抒发的是一种热烈奔放的感情,韩国人看上去沉静如水,内敛含蓄,但内心里却炽烈如火,这种“火”平时表现不出来,甚至被压抑着,但到娱乐环境中就会被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韩国人喜欢“闹”,热热闹闹,一旦“闹”起来,不可收拾;“兴”,还意味着兴趣很浓,趣味盎然……哎,老师,反正我说不太好,我记得中国古代有一篇文章叫做《诗大序》,其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样的句子,如果用来描述“兴文化”,或许是很恰当的。小宋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本科生,在中国整整呆了五年,毕业论文是关于古典文学的,她能直接引用《诗大序》中的句子,并不奇怪。从她的描述中,大概也知道了“兴文化”的内涵,就是一种内在的热烈奔放的浓烈情感由语言到肢体的尽情表达和抒发。
      于是,在此后的活动中,就事事处处注意相关的信息。我注意到,除了热情奔放的韩歌、韩舞之外,“兴文化”在韩国社会中还有一种表现,那就是戏谑、夸张与幽默。在韩国观光,到处可以看到一种“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的木雕,其来源有几种说法:一是说“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是朝鲜民族的一句谚语,相当于中国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意思,是高丽人崇尚和朝拜的对象,据说可以给人带来好运。一般在韩国的饭店里,都可以看到,上档次一点的,还会成为偶像被崇拜。二是说“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是由古代朝鲜国的“长丞”而来,所谓“长丞”是旧时韩国界标、路标和洞里的守护神,一般立于道边、路口、村庄附近,人称“长丞”,或者叫“长桩”、“长生”、“长承”、“将丞”。长丞分松木制和花岗岩制两种,中部地区多为木制。男性长丞身上一般刻有“天下大将军”,女性长丞身上刻有“地下女将军”字样。“长丞”作为村庄的“守护神”,人们供奉它期望消灾、避邪,同时还用来标志村落之间的里程。幡杆与长丞一起立在村前,是希望这一垂直结构象征着天地人合一的通路,以祈求村庄的安宁、修好以及丰收。长丞起源很早,与朝鲜古代民族信仰有关,朝鲜时代末期仍很盛行,现只个别地方保留这种风俗。三是说这“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就相当于中国的门神,立于门边以守护其主人。其普及得几乎无处不在,有人就记录道:“参观的景点文义文化斋团地只是建在山城上的几处茅草房。一进山有两根埋在地里的木桩子,木桩子的顶端刻有面目狰狞的人头像,一根木桩子上写着‘天下大将军’,另一根木桩子上写着‘地下女将军’。同样的这两根木桩子在其它景点又看见多次。”
      无论在哪里,这“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虽大小不一,都是把嘴张得老大的那种夸张的姿态,上唇和下唇相隔得很远,上下牙的比例都很夸张,给人首先是一种滑稽、戏谑而非威严之感。这典型地反映出其民族性格中喜欢戏谑、夸张的精神基因。与这“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相匹配的就是韩国到处可见的木制面具,一般是一男一女,男性呲牙而弯眉,女性温婉而微笑,在首尔的工艺品市场如仁寺洞、梨泰院等商铺,几乎是随处可见,足见其代表韩国传统文化的程度,其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戏谑与夸张,男子嘴张得老大,眉弯如月,女的虽微露笑颜,但其脸上却涂有三个醒目的大红点,明显是故作少女状,让人忍俊不禁,观之难忍一笑。与上述相匹配的物质证明还有温阳民俗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韩国面具,足有四五十种之多,大部分都是那种夸张的造型,使人感到这个民族骨子里的那种对戏谑与幽默的崇尚。
      这种对戏谑与幽默的崇尚还表现在韩国的传统艺术中,如朝鲜时代著名的风俗画家檀园金弘道的作品。檀园金弘道和蕙园申润福,均为朝鲜时代的著名画家,都把当时的庶民风俗作为绘画题材,尤其是檀园,喜欢画普通庶民的生活,他的笔下,经常出现朝鲜时代后期那种纯粹的大圆脸、结发髻、穿白裤白衣的韩国庶民,铁匠、乐匠、石匠、木匠、士人、长士等男性爷们的生活、爱好和劳动之美,是其绘画的主要内容,娴熟的构图、丰富的感情、夸张的表情动作,使其画风在清新中透着一股市井平民的幽默情趣〔1〕,如其代表作《摔跤》和《书堂》〔2〕。《摔跤》画中,两个选手正在激烈搏斗,一人已将对手抱起,被抱之人身体几乎腾空,只有一脚微微点地,但他两手紧紧拽住对手的跤衣,在弱势中以求平衡,而对手则明显要集中“发力”,借助将对方抱起的“优势”把他摔倒。这时,两人的重心全在双方两脚之间的一个点上,画家捕捉到了这一运动的瞬间和重力的支点,画面的视线也全部集中到两个选手着力的那个支点上。此时,四围观者或凝神关注、或以扇掩口、或嘴微微张开、或面带惊诧、或仰面赞叹、或露齿而笑,所有目光都集中到摔跤者相持中那两脚之间的支点上,构成一种平民生活的幽默氛围。《书堂》描写的是朝鲜时代的私塾场景,宽容幽默的私塾老师的脸起着平衡和引导整个画面的作用,画面的中间带着哭相蹲着的学童们是此画的焦点。其周边画有流泪哭着的少年,此少年可能是违反了纪律或没做作业,一副就要挨罚的狼狈相,其他粗头乱发的学童们咯咯大笑,连私塾老师也强忍着笑,其他所有人的眼神集中到了把书放在地上蹲着伤心落泪的学童――很明显,其构思中就着意造成幽默效果。
      2010年,首尔清溪川举办中日韩三国灯展,清清溪水之上,各色彩灯争奇斗艳。注意看了一下韩国的展品,多是表现韩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题材,其中不乏“兴文化”的元素,如一组表现韩国民族舞蹈的灯饰,表演者随着乐器舞动,仅一脚支撑,身体斜倾,几乎失去平衡,动作十分夸张。最典型的是一组儿童游戏的灯饰,全是戏谑与夸张的动作,如滚铁环、踢足球、撞拐、叠罗汉、踢毽子等。如两个踢毽者一人将毽子踢出,另一人接住毽子,二人全是一脚伸出,一脚支撑,身体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又如撞拐,就是一腿单立,手抱脚踝部,以膝盖部相互撞击对方,相互嬉戏;还有叠罗汉一组,共六人,三人做为支撑,三人在上,在下作支撑者表情紧张,而在上者则略显得意……这些儿童游戏内容各异,但其脸部表情一律是那种戏谑中的夸张与幽默,在嬉戏互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还有一个灯饰,也是韩国艺术品中常见的一个场景:像是一对夫妇,妻子在前面跑,丈夫在后面追,奔跑中,妻子的裙裾被风掀起,飘飘凌空,而后面追赶的丈夫则很焦急,双手做捕捉的样子,但就是追不上,我现在还不知道这幅画的名字,或许可以命名为《追老婆》。
      如果说上述的还属于艺术品的话,那么下面的场面则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真实体现。在一次中韩联谊会上,见到一位韩国女士,气质高雅,打扮得体,看上去内敛而沉静。一问,才知道她的头衔是中韩某协会的会长。在会上,她有十五分钟的发言。虽然听不懂韩语,但还是知道其内容大致为促进中韩交往、加强友好往来之类,比较“雅正”。那次会议分为两部分,正式会议与联欢。联欢阶段,并无节目安排,全凭即兴发挥。大家欢迎这位女会长表演节目,只见她略作谦让之后,大方登台表演,唱的好像是一首韩国传统的民歌,内容似乎很幽默。刚才还在做十分严肃发言的这位女会长,像是换了一个人,只见她紧闭双眼,双脚作踢踏舞状,急促落地有声,随着音乐和歌声的旋律,身体则不断摇摆,忽左忽右,声音也是忽高忽低,手臂还伸缩自如,指向会场四方,这种戏谑与夸张的表情动作,逗得全场人哈哈大笑,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一下子达到了高潮。真是标准的“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与她的身份还有刚才的内敛、沉静、文雅、端庄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时,我恍然明白什么是“兴文化”了,从“天下大将军,地下女将军”到民俗夸张的脸谱,从檀园金弘道的那些充满情趣和幽默的庶民画作到中韩某协会女会长的即兴歌舞,隐然有一条感性抒情的精神命脉,它一以贯之,不仅浓缩在历史文物和艺术中,还活在现代当下韩国人的心灵和身体里。
      
      注释:
      〔1〕李洪:《论韩国风俗画的形式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2〕金弘道的代表风俗画为现藏国立中央博物馆风俗画帖《书堂,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和《摔跤,22.4cm×27cm,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宝物527号》作于英祖21年(1745)一纯组16年(1816)的这些风俗画,是以热闹的庶民们的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和社会性作为生命力,又能看到当时社会风貌的宝贵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兴文戏谑韩国幽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