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样板戏有哪些 [复排“样板戏”之疑]

    样板戏有哪些 [复排“样板戏”之疑]

    时间:2019-02-09 05:41: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这几年戏曲不景气,为了振兴,为了活跃,想了很多招数。复排“革命样板戏”也是一招。上世纪六十年代编排的那一批“革命现代京剧”,“文革”开始以后,逐渐发展定型成为“革命样板戏”。“样板戏”开始号称八个,1970年以后按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套路,又排了几个,比如《平原作战》、《杜鹃山》,根据《南海长城》改编了《磐石湾》,根据《红嫂》改编了《红云岗》,陆陆续续也就十来个。“文革”十年的文艺舞台,就是这么十来出戏进进出出。所谓“八亿人民八个戏”,指的就是这种萧条与横暴。
      “文革”被否定以后,戏曲舞台主要演出传统戏,现代戏较少。近几年渐渐发出了为“样板戏”喊冤叫屈的声音,复排上演“样板戏”的风头在滋长。据我看到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都已经陆续上演,近日看到的,是中国京剧院的《平原作战》。
      《平原作战》的复排演出有一个特点:一招一式照搬原剧,相当于复制克隆。当然,其他几出戏的演出差不多也如此。不过《平原作战》最为刺眼罢了。
      当年《平原作战》公演,人们对其非议就较多。比如《智取炮楼》一场,八路军赵勇刚挥动一支赶车长鞭,和一群荷枪实弹上了刺刀的日本鬼子格斗,鬼子兵四面围定刀枪夹攻,就是奈何他不得。赶车长鞭左右挥舞,煞是好看,只是人们奇怪,这些日本兵端着带刺刀的枪,怎么就不得近身。即便在“革命浪漫主义”可以解释一切荒唐想象的“文革”时期,观众依然摇头,觉得纯属瞎侃。几十年后再上演,稍加改动,这个瑕疵就可以遮掩过去,可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就是要让一杆鞭子横扫四周的刺刀长枪,立志让你别扭。
      这个复排就不那么简单了。
      稍为懂行一点的都知道,戏曲演出其实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即使有了脚本,每一场演出和前场比,其实总有或大或小的改动,因此剧本发表,才有“某年演出本”之说。也就是说,编剧也承认剧本处在不断修改更新的过程中。以前京剧圈里学演别的团,地方戏移植京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编,根据本团本剧种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怎么到了今天,复排几十年前的一出京剧,反倒成了一招一式照搬照套,唱念做打纹丝不动,削足适履,不得变通,一定要翻出三四十年前的旧模样呢?
      这只能说明,面对“革命样板戏”,有一个人群的神圣崇拜悄然复活了。
      毫无疑问,在他们看来,“革命样板戏”依然是高不可企的文艺范本。它的一招一式、一念一唱,都神圣不可侵犯。如同一尊天神塑像,你要修眉开眼,必然亵渎神圣,即便你拂去灰尘,整饬衣冠,也有大不敬之嫌。只能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它的创作方法比如“三突出”,或许依然是金科玉律。把英雄一步一步拔高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塑造出左而又左的一批精神怪物,或许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
      当然还有对剧情的怀恋向往。比如“人民群众”个个斗志昂扬,一上场就好比吃了兴奋剂打了激素;“阶级敌人”个个猥琐阴毒,龟缩在一隅蠕动如虫豸。突出政治,阶级斗争,形势大好等等,听起来都很光鲜,其实都不过是“文革”时蒙蔽民众、自我膨胀的写照。国民经济已近崩溃,却还要日日夜夜战歌嘹亮歌颂自己过去一贯正确。肉体劳教之外加上精神劳教,这就是中国大陆几亿民众当时的生存状况。
      噩梦刚醒来不过三十年,为什么又有人开始怀念那个时期?已经盖棺论定的“文革”,还有什么可怀恋的?那可是一场严酷的专政,不是你们幻想的革命浪漫;这不仅是一种歌唱,更是一种态度;这不是个人行动,当然是一种思潮。怀旧是为了找回对现实的不满,抚今追昔,真不知今夕何夕。
      【选自《南都网》】
      题图/膜拜/孙宝欣

    相关热词搜索:样板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