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伦理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徘徊于法律与伦理之间]

    伦理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徘徊于法律与伦理之间]

    时间:2019-02-11 05:32: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元代是理学被继续引入世俗生活并最终定为官学的历史时期,但元代突出的民族矛盾、腐败的吏治以及社会动荡等因素使理想化的封建秩序陷入混乱,那时公案杂剧的兴盛便是明证之一。剧中的包公总是徘徊于法律和伦理之间,以其特有的“智慧”戡狱断案,让伦理与道德的力量最终取得胜利,使覆盆之冤得以昭雪;可迫于特权阶层的威势,包公个性中又难免带有疑虑与惶惑的一面。剧中充满民间审美效果的包公形象,艺术化地反映了元代普通民众对公平、正义的天理以及理想生活秩序的呼唤。
      关键词:元公案杂剧 包公 法律 伦理
      
      元代是一个民族矛盾比较突出,吏治相对松弛,而思想禁锢又不甚严密的历史时期,因而也是俗文学中能够直接反映民众意识,具有强烈政治批判意义及教化功能的公案杂剧繁兴的时期。公案剧占《录鬼簿》中所载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仅包公戏就有二十余种,几占公案剧的半数,今存有十一种: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武汉臣的《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李潜夫的《包待制智勘灰栏记》,曾瑞卿的《王月英月下留鞋》,无名氏的《玎玎当当盆儿鬼》、《神奴儿大闹开封府》、《鲠直张千替杀妻》(下文均用简称)。
      元代的包公故事多由书会才人根据民间传说敷衍而成,“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言慷慨,血气为之动荡。”(清焦循《花部农谭・序》)那一桩桩推说是发生在前朝的公案故事,恰是元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剧中的包公一方面要正视那个时代的律令条格,一方面还要面对强大的封建纲常伦理,前者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并且经常被诸多因素不断地扭曲甚至颠覆;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理,不容亵渎。在法律与伦理常相龃龉的特殊时代,包公是如何折狱的呢?尽管上述公案剧情节各异,人物不同,但包公的态度却是明确而坚定的:站在善良无辜的一方,毅然地超越法律,选择伦理。
      剧中的包公并非十足的执法者。最典型的公案是由权豪势要们制造出来的一起起冤狱,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则是由净、丑来扮演的“衙内”。他们的上场独白直剖心性,如《陈州粜米》中的小衙内上场即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则我是有权有势刘衙内。”“我是那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打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其他几个剧作中也有类似的表白,打杀平人“如同捏死苍蝇相似”,“捏烂柿子一般”,“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他们恣意横行,草菅人命。《陈州粜米》中的小衙内营私舞弊,克夺饱受饥荒的平民百姓钱粮,用皇帝赐予的紫金锤击杀据理力争的平民。《蝴蝶梦》中的皇亲葛彪骑马闲游,平人王老汉无意撞其马首,竟被打死。公案剧中还有两夺人妻却毫无廉耻的鲁斋郎(《鲁斋郎》),有白拿秀才郭成的传家宝生金阁,又强占其妻的庞衙内,不仅如此,还将同情此遭遇的庞家嬷嬷投入井中,并铡死郭成(《生金阁》)。他们肆意淫恶,目无法律。依据封建伦理,“淫”被视为万恶之首,而杀人是要偿命的。可在元代,就是一般的蒙古人殴杀汉人也不会犯死罪,《元史・刑法志》“伤害”条说:“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罪出征,并令征烧埋银。”《元典章》中规定,被称为“怯薛歹”的蒙古侍卫亲军所行之处,地方都要安顿接待,且殴打汉人不许还报。《通制条格》卷二十八“杀令”条亦云:“如蒙古人殴打汉儿,不得还报,指言见证,于所在官司,如有违反之人,严行断罪。”据《元史・刑法志》“奸非”条,“强奸有夫之妇人者处死。”然而,“诸主奸奴妻者,不坐。”职官与部民或倡优妻奸,是不犯死罪的。此外,元代法律还将历史上的“八议”作为重要条款,也就是皇帝的亲近故旧,有大功德才干及重臣等八种人物,若犯死罪,则要由皇帝裁决,这远较金代为宽容,并且“议亲”一项规定得也比较宽泛,“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这些正是权豪势要们恣意妄为的法律依据。翻检元史,元代的国戚重臣,有大功勋者,其构成主体无非就是以弓马夺天下的蒙古族上层、色目商人、西蕃僧侣以及少数的汉人世侯。世祖朝的权奸阿合马,恶贯满盈,但却不是死于王法;燕铁木儿在武宗朝就已握有兵权,历泰定帝和文宗朝,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竟然娶泰定帝后为夫人,“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礼三日遽遣归者,而后房充斥不能尽识”,最后是“荒淫日甚,体羸溺血而甍”;顺帝朝的奸臣哈麻,阴进西天僧以媚帝,不过是“广取女好,惟淫戏是乐,君臣宣淫”。《元史・赵璧传》中涉及到河南刘万户及其党羽的罪孽,“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他们正是元杂剧中权豪势要形象的生活原型。依照现实的法律,他们是不会因淫行或人命案而被判死刑的,甚至连丝毫的罪罚也没有。然而,剧中的包公却将他们推上了断头台,应和了那个时代人民正义的呼唤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使不着国戚皇亲,金枝玉叶;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蝴蝶梦》)。可伦理的回归,正义的伸张的确来之不易,它需要下层人民赋予包公许多的智慧,因而“智斩”、“智赚”、“智勘”自然而然地便成了这类剧作题目中的关键词。
      在《陈州粜米》中,包公乔装成了乞丐模样的老汉,赚得小衙内及其妹婿杨金吾当掉御赐的紫金锤,嫖妓买酒的事实,因紫金锤上恰有御书图号,因此也就有了将其正法的足够理由:“你死也该,谁着你金锤当酒来。”《鲁斋郎》中的包公则是个古道热肠的忍者,他相继收容了两个被迫害家庭的儿女,并将他们抚养成人,在忍耐与等待十五年后方才对作恶的鲁斋郎的罪行进行惩罚。他将恶人以“鱼齐即”的名字奏上,问斩之后,再添加笔画改为鲁斋郎,这文字的游戏却使皇帝惊问此案时抓不到任何把柄。《生金阁》中的包公则靠江湖义气,邀请罪大恶极的庞衙内喝酒,并拿出自己的所谓稀世珍宝给他看,拉近距离,直到衙内认为包公与自己已是“一家一计”,口中便不知不觉抖落出犯罪事实,又迷迷糊糊地在认罪书上画了字,包公才将其押赴市曹斩首。
      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情况则是依法当死而据理则活的狱判。如关汉卿笔下的那个打死皇亲葛彪的贫人王老汉之子,依法律无论如何是没有活路的,并且这也是包公裁断的结果。然而他却是为父复仇所致,是传统孝道使然,正如王母所唱:“你合死呵今朝便当死,虽也是杀人公事,也落个孝顺名儿。”加以王母宁舍亲子而保全养子的义举深深地震撼了包公,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该判死罪的盗马贼于临决之时作了替换。似乎这还不足以彰显为父复仇的孝道和王母的义举,包公竟然如此下断:“你本是龙袖娇民,堪可为报国贤臣。大儿去随朝勾当,第二的冠带荣身,石和作中牟县令,母亲封贤德夫人。”(《蝴蝶梦》)《替杀妻》中的屠户张千与某员外结义为兄弟,员外外出讨债,而其妻则意欲勾引张千行苟且之事,遭到拒绝。后员外回家,妻子又以接风为由灌醉员外,并趁机向张千求欢,张千激于义而杀死了员外妻,逃往开封府作了衙役。可当义兄被当作杀人犯而押赴开封府时,不忍义兄受刑,挺身自首。这样合于纲常伦理的行为同样打动了包公,在勘断实情后,设法免除了张千的死罪。
      正因为包公常常超越法律而选择伦理,难免得罪枉法的权贵,所以元代戏台上的包公心理上总不免带着疑虑和惶惑。《勘头巾》中的清官张鼎曾有如此感叹:“全不论清正廉直,倒不如懵懂愚痴,为别人受怕担惊,没来由废寝忘食。”包公因斩了刘衙内、鲁斋郎、葛监军等人,与权贵们结下了冤仇,“剩吃了些众人每毒咒”,也发出了同样的叹息声,“把那为官事都参透”,“从今后不干己事休开口,我则索会尽人间只点头,倒大来优游”。他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因执着追求天理正义而下场可悲的历史人物:“有一个楚屈原在江上死,有一个关龙逢刀下休,有一个纣比干曾将心剖,有一个未央宫屈斩了韩侯……我是个漏网鱼,怎敢再吞钩?不如及早归山去,我则怕为官不到头,枉了也干求。”包公面对肆意横行的权贵,经常谨小慎微。他明知小衙内、杨金吾犯了欺君之罪和人命案,又遇到了前来告状的受害者,尽晓案情,但当范学士让他去陈州考察官吏时,他当着刘衙内的面却坚意不去,可私下里他却让告状的贫人速离开封府,自己马上就到。当范学士给了他势剑金牌,可先斩后奏时他才成行(《陈州粜米》)。面对权贵他有时甚至有无可奈何之感,《后庭花》一剧演述得十分清楚。赵廉访使夫人因妒忌皇帝送给的婢女翠鸾的容貌,唆使下人王庆杀死其母女二人,引发了连串人命案。廉访使不见二人,隐约感到了其中的暗昧,他令包公三日内问成此案,并明白告知:“你与我仔细究问,多因是我夫人做下违条犯法也。”包公是不敢让廉访使夫人带锁披枷的,“你侯门深似海,利害有天来大,则这包龙头怕也不怕?老夫怎敢共夫人做两事家?”毕竟他手中的势剑铜牌是廉访使大人赐予的。包公在此剧中只是精察案狱的来龙去脉,最后的判决则交由廉访使主持,动手杀人的案犯被处决,而罪魁祸首,作为教唆者的廉访使夫人则万事大吉,依然逍遥法外。秉持天理的包公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分明是那个时代特权人物能自由穿越恢恢法网的真实写照,而不同于所谓“智斩”那样的幽隐曲笔。
      包公超越法律,秉持伦理,使天理昭然,善恶得报,还表现在他常将世俗伦常和民间信仰的天理当作断案的证据,使本已定案或失去刑侦线索的所谓“覆盆之冤"得以洗却。这也使包公形象涂染了更为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使作品显示出了浓重的民间审美趣味和特色。
      “覆盆之冤”一词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覆盆,指翻过来放着的盆子,阳光是照不到里面的,以此为喻,是指无处申诉,也无法申诉的冤屈。无名氏杂剧《盆儿鬼》就是对这一词语内涵的直接演绎。剧写盆罐赵与妻子在汴梁城外四十里的破瓦村开一座瓦窑,卖一些盆罐。汴梁人杨国用因避灾而远走千里之外做小本生意,百日期限一到便回汴梁,投宿瓦窑店时被盆罐赵图财害命,尸首被烧灰捣骨,捏成泥盆,烧成后送给开封府一退役差吏做尿盆。然而杨国用一灵不灭,化作盆儿鬼向差吏诉冤,终被告到包公那里。盆儿鬼与差吏一起,在厅堂上居然同包公进行了大段的插科打诨,极富民间审美趣味,悲凉中仍不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终于盆儿鬼说出了进不了大堂而无从申冤的原因:“老的也,不是我不过去,只被那门神户尉挡住,不放过去了。”包公便根据民间的习俗,令役人张千取来金钱银纸,再将纸币焚烧,挡住邪魔外道,但将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于是盆儿鬼便将自己的冤情大白于公堂上。包公便据此拿住并处斩了杀人的凶手。这类靠冤魂申诉而找到证据的包公戏还有几种。《生金阁》中有被庞衙内杀死的没头鬼郭成,从民间社火的人群中跑到了包公断案的大堂为自己申冤。《后庭花》中有夜间与秀才刘天义唱和的被害弱女子翠鸾,包公以其《后庭花》唱词所隐含的受害地点、特征连带抓住了两桩人命案的凶手。《神奴儿》中被婶婶贪财害死的十岁的神奴儿不仅托梦给老院公,他的鬼魂还跑到了开封府的大堂上诉说,终使沉冤昭雪,真凶受惩。这样的情节时常是旋风引路,鬼神显灵,离奇怪异。尽管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然而我们却不能简单地以迷信视之。因为在民间信仰中就存在这样的一脉。宋以来,便有以邵雍为代表的先验唯心主义思潮,一方面继承了古代邹衍“五德终始”和董仲舒“三统说”;另一方面,又得到讲“天人之际”的“活神仙”道士陈抟的真传,这一学说日后虽然没有像程朱理学成为正宗,但在民间它比程朱理学的影响更大。并且中国民间早在汉代已有“中国人死,则魂归岱(泰)山”的说法。这些思想及信仰直接导致了金元时期对包公的神化。据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一“包女得嫁”条:“世俗云:包希文以正直立东岳速报司,山野小民无不知者。”因此,包公能沟通魂灵,剖断阴阳两界之狱是有广泛的民俗基础的。元公案剧中常有“湛湛青天不可欺”、“人间私语,天闻若雷”的熟语,其实就是对这一信仰的简洁概括。包公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湛湛青天”,正如剧中这一形象的上场诗所云:“法正天心顺,伦清世俗淳。笔题忠孝事,剑斩不平人。”
      包公还使因官吏贪赃枉法而勘断的冤狱在无偏无袒的天理人伦面前得以昭雪。《灰栏记》写贫女张海棠沦为妓女,后从良嫁与马员外,并生有一子。员外正妻与赵令使有奸,挑拨员外与海棠的关系,毒死员外,反诬海棠所为,又买通街坊邻居出面作证,抢夺海棠之子,称为自己所亲生。海棠在赵令史那里屈打成招,被押赴开封府后,包公认为必有冤情。于是便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个圆圈,把员外的儿子放在中间,让两个妇人各拉小儿一手,再反复声明谁拉过去了就是谁亲生的儿子。海棠怕弄伤儿子,不忍强拉,因此两次都是员外正妻将儿子拉过去了。“律意虽远,而人情可推”,包公最终断定,毫无怜爱之心,对小儿强拉硬拽的必不是生母。这样直接将员外正妻与赵令史定罪问斩,海棠母子终得团圆。包公还引用儒家经典《论语・为政》中的话来为自己的定论作根据:“视其所以,观其所由,人焉�哉!人焉�哉!”意思是说考察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观察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同样以人伦为据折狱的案子还有《合同文字》一剧。此剧同样不重刑侦而强调人伦关系。剧写刘安住三岁时因荒年随父母外出趁熟,临行时与伯父定的有合同文书。不想漂泊异乡,父母早亡,由仁义的店主张秉彝养育成人,遂带着当年的合同文书回乡安置父母遗骨,但却被伯母骗去合同文书,还被其打破头颅,赶出家门。包公先是借故假意让安住拣一根大棒子打其伯父,因人伦关系的存在,他不忍下手,便对此案情略知一二了。继之将安住打入死囚牢中,不多时又佯传安住因破伤风死亡的消息。包公就依伦理来向安住伯母晓以利害,“若是亲侄呵,则误杀子孙可不偿命,若不亲侄,则是各白世人,要偿命的。”杨氏只得说出实情,交出了作为亲侄证据的合同文书,罚钱赎罪。似乎这还不足以显示伦理的力量,张秉彝力行仁义而被加封本处县令,本为村学教师的刘安住力行孝道赐进士冠带荣身。
      在元代的戏曲舞台上,包公俨然是个身穿官服的农家老汉,是走进普通民众心中的正义与邪恶的裁决者,而不是代表官方或政府的法官,因此这一形象充满了浓烈的民间审美趣味。在元杂剧中,他有与封建官员一贯奉行的不打不招的观念,然而他却从不屈打成招;他有时要扮成乞丐而为妓女牵驴,甚至被公差给吊在老槐树上而毫不顾忌;他常在勘察案情中乃至公堂上与张千、店小二、妓女等下人插科打诨,与冤魂直接对话。他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要与恶势力周旋,为受欺压与残害的百姓鸣冤,以昭示天理,呼唤正义,维护纲纪。
      总而言之,包公形象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在强梁横行,吏治腐败,冤狱丛生,而俗文艺却大兴的金元之际走上戏曲舞台的。一方面,作家以写实的笔墨表现他内心世界对前途命运的惶惑,对权豪势要的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又以写意传心的手法,表现出他能断阴阳两界,使覆盆之冤重见天日,将皇亲国戚送上断头台,充满神奇的智慧与力量。但无论如何,他的出场,故事的发展顿时呈现出暗与明、现实与理想的两个界面,并最终以理想超越现实,以伦理超越法律而使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一形象,除折射出元代特殊的社会现实之外,也发挥出了民间俗文艺使人血气为之动荡的教化功能,显现了理学诞生后封建时代叙事文学的价值取向,正如清初李渔《闲情偶记・戒讽刺》所云,戏剧是要给大众看的,“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元由,故设此种文词,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弥灾之具也。”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张本一,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伦理徘徊法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

    推荐访问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 春节期间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副县长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干部任前谈话会主持词 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矛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善党组织方式 党课讲稿:坚持严密党组织体系完 镇党委书记在党员冬春训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会上讲话 在公司“道德讲堂”暨专题党课上致辞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纠正“四风”整改情况报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模板(共4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言稿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2篇)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集团党委上半年宣传工作总结 微党课:践行信仰信念,争做合格党员 乡镇“七一”党课讲稿 在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四个坚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讲话 "个人检视剖析报告 在乡镇校车安全会议上讲话稿 XX国企党课讲稿专题党课 廉洁党课讲稿:加强党性修养 县委统战部年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在全局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住建和征地副区长述职述廉报告 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讲话 区医保分局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6个方面查摆问题 交流发言:在专题“读书班”上学习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