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语言符号构建的三维境界 境界死神在线观看

    语言符号构建的三维境界 境界死神在线观看

    时间:2019-02-12 05:45: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之分,所指是言说者赋予语言符号的多层含义。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至少构建了三个所指境界:一维是时空境界,指语言符号所实指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指除了时间因素以外的一切物质因素,包括场景、人物及其活动等;二维是心理境界,指时空境界中人物及作者自己的心理境界,这是所指的核心;三维是文化境界,指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是解读民族语言的背景。
      关键词:语言符号 构建 意象 文化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历来学者争论不一。首先,争论它是否出自李清照之手;其次,争论它是否浅薄。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来赏析这首小词,再次探讨它的价值及语言学特点。
      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符号解构为能指和所指两层,能指指语言符号本身,所指指语言符号所承载的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无论能指、所指,都是言说者独自构建出来的。言说者构建语言符号是为了承载其所指,言说者上传给语言符号的所指是其构建语言符号的目的。不过,所指是丰富而有层次的,也是可以认知的。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认为李清照的这首小词至少构建了三个所指境界:一维是时空境界,指语言符号所实指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指除了时间因素以外的一切物质因素,包括场景、人物及其活动等;二维是心理境界,指时空境界中人物及作者自己的心理境界,这是所指的核心;三维是文化境界,指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是解读民族语言的背景。
      一、时空境界
      时空境界包括语言符号所构建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它是语言符号所构建的第一个所指,是表层的所指。时间因素指语言符号产生的时间点和语言符号里面所蕴含的时间点;空间因素指语言符号所描写的场景、人物及其活动内容。这首小词所构建的时空境界是清晰的,前人之所以有所争议,因为他们对词中少数时空因素没有做到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词中时间因素是流动的,既有词中人物的活动时间,也有人物活动的年龄段。词中“青梅”所指的应该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因为青梅这种植物的开花季节一般是年末岁初。但也有人曾怀疑词中青梅乃是指代绣有梅花的手绢之类,如果这样,那“露浓花瘦”又怎样解释呢?自然界规律中,只有深秋和早春季节才能看到“露浓”的;其次,早春季节梅花已经开始凋谢,姿态才显得清瘦怜人。词中秋千活动,据记载并不是经常进行的,而是北方清明寒食节日里的一种游戏活动。不过,现在长江安庆一带民俗中还有正月初七荡秋千的习俗,这是否也说明了词中所指的时间应该是早春呢?词中人物的活动时间应该是一天中的早晨,有“露浓”为证。词中人物的年龄应该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代,是荡秋千、和羞走的年龄,是“纤纤濯素手”的年龄,更是“袜 金钗溜”的年龄,试想,一个成熟的少女会在客人面前脱袜溜钗吗?
      厘清这首小词所构建的时间因素是进一步解读作品的前提条件。诗词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所以,没有正确的时间观念,难免在解读上出现争议和错误。
      词中的空间因素是转换的,先是在院中,后转移到屋内。院中有“露浓花瘦”、青梅堪摘、秋千荡漾。屋内是“见客入来……和羞走,依门回首……”空间因素还指词中人物及其行为举止等。词中人物自然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所以才有她一系列天真活泼的行为举止,有主要动词为证,如“蹴”、“整”、“�”、“溜”、“走”、“倚”、“嗅”等,系列地刻画了人物纯真好动的性格。不过,最重要的空间因素还是“薄汗轻衣透”,很多读者眼睛一晃而过,就认为词中女主人在荡秋千之后是汗透轻衣了。其实不然,如果上面的时空境界分析是正确的,那么“汗透轻衣”的理解就是错误的,起码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早春季节女主人不会穿太轻的衣服,二是荡秋千活动也不会出很多的汗水。廓清这个客观因素非常必要,它有利于我们继续解读下文。
      这首小词产生的时间并不重要。我们认为这是作者成年后的回忆性作品,正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洁白无瑕。
      二、心理境界
      心理境界是语言符号所构建的又一个所指,是深层的所指,但也离不开词中人物和词作者的心理境界。词中人物和词作者有时候不完全是统一的,至少这首词中人物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而词作者应该到了睿智的成年阶段。但这两种人物的心理境界又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如果说词中的时空境界是词的“象”,那么,心理境界则是词的“意”,它们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象说”。这首小词中女主人的心理境界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内容,是“象”中“意”。词作者的心理境界非常含蓄,意在言外而不露痕迹,可以说是“意”外“意”,但不可忽略。
      词中女主人的心理境界可以分段解读。首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构建的应是少女快乐天真的心情,其中“慵”字更是真切动人。李清照喜欢这个词,用得也恰到好处,如“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兰世雄《婉约词》曾评论说:“香消烟冷,无心续焚,一慵也;锦被乱堆,无心整叠,二慵也;髻鬟逢楹,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日上帘钩,仍盘植床笫,五慵也。该字实乃词眼也。”可见,“慵”这个词不仅构建了女主人的心理基调,而且形象生动意无穷。
      次句“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是全词的关键句,是决定这首词肤浅与否的根本所在。先是“瘦”字,写花亦写人,凸显了女主人强烈的自我悲怜的心理境界。“瘦”字在李清照词中使用频率颇高,其中有三个句子深得前人喜爱,脍炙人口。因此,李清照又得“李三瘦”之称。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真可谓万般情语皆有“瘦”。李清照亦因此得“一枝‘瘦红’”之称。其次是“透”字,这里应该指“透凉”,只有这个意思,才能切合整首词的意境,也才能理顺整个句子的意思。其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透”亦与此相同,互为印证。因此,这句话既是实写眼前景物,感同身受,又是转指心理境界,露浓花瘦,冰冷透凉。那么,女主人为什么会感觉透凉,这正是词的深意所在,也是词的价值所在,也许是孤独落寞,也许是触景生情。但这与荡秋千的快乐心情并不矛盾,因为时空已经变了。
      三句“见客入来,袜 金钗溜”最能构建女主人的烂漫天真的心理境界。这是紧张羞怯,还是压根儿就没有穿戴整洁的意外呢?无论什么,它都是属于少女的清晨娱乐时间,属于少年的烂漫时光。
      末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构建的是女主人大胆而又羞涩、纯真而又顽皮的心理境界。走走、停停、看看、嗅嗅,想停又不敢停,想看又不敢看,在女主人这里都得到了最美的统一。
      小词所构建的作者的心灵境界自然和女主人的甚是不一样。作者回忆的是浪漫天真,也许心里渗透的却是花瘦透凉。这既是快乐,也是伤春的心理境界。
      三、文化境界
      文化境界尤为重要,它是既成境界,也需要不断继承和构建。上文所构建的“象”境、“意”境,是构建在既有的民族文化的平台上。没有民族文化习俗为背景,就没有词中特有的“象”境、“意”境。文化境界这里指一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习俗等内容。文化境界的构建是指在特定的时空境界中注入特定的人物活动等内容,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这首小词中主要继承和构建了两个文化境界:一是秋千文化境界;一是咏梅文化境界。
      1.秋千文化
      荡秋千,广东话也叫“打秋千”,指人坐在秋千上做钟摆运动的一种游戏。秋千通常由一根绳索系上一块长木板构成,这样,人坐上去会比较舒服些。秋千起源很早,有以下三种说法。一说为:“北方爱习轻之态,每至寒食为之。后中国女子习之,乃以彩绳悬树立架,谓之秋千。”二说为:“本山戎之戏,自齐桓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传中国。”《缃素杂记》则说:“秋千,汉武帝后庭之戏,本云千秋,祝寿之词也,语讹化为秋千,后人不审本义,乃旁加革为 千字。”秋千到中国晋代已开始流行,进入唐宋时期成为一种相当普及的游戏活动。唐代还称之为“半仙之戏”。《天宝开元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坚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如今,长江安庆一带还有“上七”(正月初七)打溜秋(荡秋千)的习俗,说是可以确保这一年都不会腰痛的。“上七”这天,大人会给孩子们系好秋千绳,然后,帮助他们爬上秋千,再推着孩子的身体慢慢晃动起来。如此,一家人笑声宴宴,其乐融融。史书也有记载,荡秋千一方面可“摆疥”(医治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释闺闷”。据统计,《全宋词》①中,“秋千”一共出现了226次,频率之高,可见一斑。秋千作为意象,其文化内涵相当丰富、鲜明。宋词气氛多哀愁,因此,“秋千”在宋词里也成了表达女子落寞情怀的伤感意象。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一经写出之后,据说荡秋千几乎成了宋代女性的专有运动。
      秋千文化是这首小词的重要背景文化,是解读小词内容的重要语境。没有这种秋千文化,我们便很难体验到词中民族文化的厚重和深沉。李清照谱写这首小词,一方面是继承,一方面也是构建和发展秋千文化,提升秋千文化境界的浓度。
      2.咏梅文化
      咏梅文化是建立在梅文化的基础上。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在《梅苑》提要中写道:“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屈指可数。自宋人始重此花,人人吟咏。方回撰《瀛奎律髓》,于著题之外,别出‘梅花’一类,不使溷于群芳。大舆此集,亦是志也。”宋诗中亦有许多咏梅之作,如《宋史•艺文志》录有《宋初梅花千咏》一卷等。由此可见,宋人广泛爱梅,大肆吟咏,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大大促进了梅文化的生长和成熟。
      据王仲闻②统计,《李清照集校注》收录的60首词中,专咏梅的有9首,提及梅的11首,约占存词总数的1/3。陈祖美在《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前言中说:“《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心灵的史诗。”③可见,“咏梅”在李词中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文化的构建,而且见证了三、四代宋皇室的兴衰过程。李清照不仅描写宋代梅文化的民俗状况和文人的儒雅风尚,而且借以吟咏女性情怀、抒发身世变幻和家国存亡之感。李清照特有的审美取向更加丰富和拓展了咏梅文化的时代内容。
      咏梅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在日本学习汉文化的时代,咏梅活动也被广泛地嫁接了。陶曷因比较研究发现:日本咏梅诗借鉴了古汉诗的构思和用词,但是,日本和歌中的“梅花”意境和文化蕴含与我们的咏梅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日本和歌中的“梅花”,多作为景物来欣赏,吟咏梅花的芳香,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不含郁闷、伤心、不得志之意。④如果用日本的梅文化来解读《点绛唇•蹴罢秋千》,收到的效果恐怕会是别样景象了。因此,一种文化的形成是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大背景,文学欣赏活动也是如此。
      总之,李清照在《点绛唇•蹴罢秋千》里所建构的三维境界,也许如日常生活,顺手拈来,也许其上传到小词里的意象并没有如此丰富,但是,我们从语言符号学角度科学地解构了作者所构建的象和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层层开拓,部分地证明了王国维的“物境”和“情境”理论。王国维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词构建了抒发自我情感的小境,但是,也正如王国维所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所以,这首词意境虽小,却足以称得上是一首好词了。
      
      ①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③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年版。
      ④ 陶曷因:《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名作
      欣赏》2009年第10期。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学语文课文里的认知语言学;项目编号:10ZC121
      作 者:周北南:毕节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字词汇。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符号构建境界语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