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光辉城市 [光辉的城市和理想国(上)]

    光辉城市 [光辉的城市和理想国(上)]

    时间:2019-02-16 05:44: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勒・柯布西耶屡败屡战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三日,巴黎,一个冬日。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以下简称“柯布”)提笔给母亲写信,跟往常一样,他事无巨细地汇报着自己的大事小情:“我的著作《光辉的城市》,是一部宏大的交响;它如此复杂,以至几乎将我耗尽。”(《勒・柯布西耶书信集》,让・让热编著,牛燕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八年版,240页)此时正值建筑师最富斗志和创造力的人生中段,他的作品和文字中都有熊熊怒火,连家信都异乎寻常地短促:“好了,我要停笔了。我必须马上回到我的书稿上去,必须,必须,必须!”柯布的这份紧迫感其来有自。当时,他也算是个享誉世界的建筑家了,无论作品还是思想都令人肃然起敬。但与巨大的声望相比,他所涉足的大尺度项目却少得可怜,尤其得不到权威的承认:“我被无情地排斥在所有官方项目之外。”(《勒・柯布西耶书信集》,244页)人们在追名逐利,而他只爱自己的理念。
      勒・柯布西耶被誉为现代建筑领域中的毕加索或爱因斯坦。理论家佐尼斯借用怀特海形容柏拉图哲学的话来描述他的事业:“自从勒・柯布西耶之后,所有其他建筑师的成就都只是一个注脚。”(《勒・柯布西耶:机器与隐喻的诗学》,亚历山大・佐尼斯著,金秋野、王又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四年版,235页)的确,这个人定义了整个二十世纪建筑学的基本内容,为建筑赋予超越以往的意义承载力,将其提升到信仰的高度。跟古往今来了不起的大建筑家一样,柯布的心思,正面浸透了前人杰作的光辉,背面深深植根于此时此地的生活当中。他说:“家庭或城市,其实都是一回事:二者都体现着同一类统一关系。如果我们在头脑中唤起一幅城市的图景,就能想象在这个物质环境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光辉的城市》,104页。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为此,不管是面对简单的小建筑,还是复杂的大城市,柯布总是敬心诚意,勉力为之。他追寻的倒不是个别作品的风格或潮流,而是一个历史时期建筑语言所能表达出的深层诗意。他把这份诗意抽象提炼,成为一系列“空间原型”,铸进机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纪念碑。
      建筑与绘画的区别,在于建筑师因人成事,必须靠别人的资本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此,柯布时常要卑躬屈膝,求告于权威门前。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中旬,柯布连发五信,哀求阿尔及尔市长、法国军方负责人、突尼斯殖民地总督、法国公共卫生部部长、阿尔及利亚总督,所有他能够想得到的大人物,求他们挽救他可怜的小方案。然而,他虽然困兽犹斗,内心却显然明白:“哎,大局已定!”(249页)这并不是全部。在《光辉的城市》第六章中所列城市规划方案二十一项,个个夭折。这些图纸笔笔都是心血。这也还不是全部。柯布一生周游列国,为世界各地做规划方案不胜枚举,除在印度昌迪加尔部分实现之外,全部颗粒无收。可以说,以一位颇负盛誉的建筑师,终其鼎盛之年,将最多的心血浇灌于分文不取的城市幻象,真可谓是“伟大的捕风”。
      柯布做“光辉的城市”,一言以蔽之,可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借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之口说:“最美丽和最高形式的智慧,乃是对城市和家庭体制的关注。”《光辉的城市》一书,从本质上讲,是一本以建筑面目示人的讽世道德书。以机器时代之名,柯布怀慈悲之心,对当时的城市化模式和居住制度发出全面的征讨。若干年后,人们口诛笔伐,认为柯布及其现代主义同仁,以一己之好恶来决定人类环境的面目,自私又狂妄。他们不明白,这份“狂狷”,乃是古往今来梦想家的通病。房屋、城市,都是承载人类居住理想的工具。时代不同了,“道”固然还是原来那个“道”,“器”却必须获得全新的外部形态和组织结构,来消化生产力方面巨大的变革。以建筑设计的时代语言载永恒之道,柯布是现代世界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一百年前的农民进城
      
      柯布的城市经验来自于巴黎,二十世纪上半叶,那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思想风暴的酝酿之地。受大革命拖累,法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七月王朝时期刚刚起步,在第二帝国时期才告完成。莫奈笔下乌烟瘴气的火车站,是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运动的缩影。一八七○年,法国境内铁路线总长已达一万七千五百公里,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聚集。一八五三年开始,奥斯曼在拿破仑三世授意下启动了毁誉参半的巴黎改造计划,从尺度上彻底重塑了城市。一八四六年巴黎人口尚不足百万,但到一八八六年时已增加到二百三十多万。柯布出生于瑞士讲法语的朗格多克地区,一九一七年伴随着新世纪滚滚的农民进城大潮来到巴黎这个花花世界。其时,目光敏锐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问题的严峻。就在二十年前,霍华德在著名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已经表达了对城市恶性增殖的忧思,提出了城乡一体、纯朴自然的城市发展理念。然而柯布却说:“田园城市只是一个前机器时代的迷梦。”(94页)在他眼里,霍华德的城市模型散发着低廉的浪漫乡愁,无视机器时代的潜力与风险。为此,他要构思一个紧凑高效的新城市模型。至于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柯布此时还没有把握。
      毫无疑问,这个新的城市模型意味着对人类现有城市化模式的全面批评。柯布的批评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城市的无度扩张造成了大量紊乱无序的类城市化区域,霍华德所推崇的卫星城,在现实中沦为生活品质低下的郊区。第二,城市地理空间上的分化造成贫富差异、阶级分层和社会不公。他说:“劳动阶层、公司职员和女店员都被城市扫地出门,送到铁路沿线的郊区去居住。早晨、黄昏,劳动阶层坐在闷罐车厢的边缘昏昏欲睡,沿着铁轨去往城市地带,开始一天的艰辛劳作。”(94页)对此,柯布感同身受。一九三二年,刚刚摆脱底层地位的柯布认真听取了女秘书布依松的抱怨。她告诉他,自己的青春都葬送在连接巴黎到郊区“田园城市”的铁路上,起早贪黑、不得休息。郊区肮脏而贫瘠,不像城市整齐干净,也不像农村清新质朴,那里聚集着大量收入低下的外来人员,艰难寻找成为城市人的机会。柯布叹道:“我曾认为这些巴黎的小鸟们羽毛光鲜,生活一定乐趣无穷,原来一切都是空幻……巨大的城市聚结,人群熙熙攘攘,个体却经受可怕的孤独。”(12页)第三,城市腹地也好不到哪儿去,最繁华的地段,往往充斥着贫民窟一般的走廊式街道和内院式街坊,“新的城市在旧城上面叠床架屋,沿着街道两侧,旧日房屋已经壁立如悬崖,新建房屋却在其上累加悬崖的高度……街道生活令人倍感厌倦,吵闹、肮脏、危机四伏”。柯布认为:“今日之日,人们非但没有享受到自由,所见唯各色奴役而已。奇怪的是,这般奴役,当事人还纷纷表示赞成,且已没有任何限制。”(91页)
      凭着敏锐的直觉,柯布指出这股风暴的根源所在:“到十九世纪,铁路出现了,带来各个城镇爆炸性的发展,进入第一次郊区化进程。进入二十世纪,麻风病肆意蔓延――大规模的郊区化进程带来城市环境的去自然化。”(《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勒・柯布西耶著,刘佳燕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九年版,131页)与柯布同时期的美国城市史家芒福德曾在其经典名著《城市发展史》中预言:“城市权力这样集中所带来的历史性的结果……不止一次地标志着一种历史的周期性文化在完全崩溃和垮台以前的最后阶段……这个大都市文化的本身就蕴藏着爆炸力。”(《城市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五年版,539页)面对分享同样命运的进城农业人口,柯布既同情,又不解。他这样描写道:“让我们回过头看看今日的西方世界:最触目惊心的现象,就是乡下人对城市的大举入侵……每天,从世界各地,都有人们朝着巴黎辛苦赶路。他们出现在火车站上,然后来到塞瓦斯托波尔大道,来到火车站大街,来到雷恩街……然后,他们在站前旅社安顿下来,或者跟着同乡旧故一起奔走,那些人当年也跟他们一样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所有的这些人都面临同样的命运:他们被迫挤进这座城市里最肮脏污秽的贫民窟,这些勇猛的兽类失去了利爪,如今被城市的铁笼所囚禁,而这个笼子的栅栏非比寻常,就是四面脏兮兮的墙壁。他们将在这里辛苦谋生,在这里生儿育女。”(137页)然而,对于大多数城市移民来说,等待他们的可不是命运的转机:“这些人里有多少只是赘肉,将成为城市发展的累赘和负担、痛苦的羁绊、注定要失败的一群?一部分城市居民就这样成为无用之人。人口太多了。有一大群人终于厌倦了城市生活,但是他们不会承认这一点,免得自己由于失望而陷入沮丧。”(137页)
      那么,是什么原因将人们从土地上连根拔起,塞进日益膨胀的都市呢?柯布解释道:“新的光辉,新的生活,新的……求新而一再求新。或许你也可以说,这只不过是幻觉,是虚假的魔力。但它却是事实本身。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只要向城市的大门口瞟上一眼,就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向往,想去品尝所有的新奇事物!”(137页)
      正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小小欲望,驱动了绵延百年的城市化运动。可是,没有人把世风的冷暖放在心上,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要么忙于搜寻新兴的市场,要么抓紧保护各人的既得利益”(95页)。对这些人,柯布已经全然失去信心:“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丝毫不能领会,‘创造一个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忙于从国家破损的船身上刮去那些寄生的藤壶。”(119页)聪明的人看准了旁人的虚荣和盲信,出于对利益的无尽追求,不断生产欲望、推销欲望。柯布把罪恶的渊薮归结为“无用的消费品”。他痛心疾首地说:“眼下,我们都不顾一切去占有去攫取,拼命追求那些无用的消费品。……可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幻觉,我们希望向别人展示我们的生意有多成功、品味有多别致、生活有多体面。雪崩一般的新奇事物就要把我们活活埋葬了;可是每天想着如何制造它们的人类,却一直受到饥饿的威胁;然而在表面上,在这个驱使所有人磨牙吮血讨生活的现实世界里,一切却表现得光明正大,仿佛每个人都在自食其力,光荣体面……奢侈品,那些臭名昭著的身外之物,汇成了毫无价值的潮流,我们制造出来装点我们时代的锦衣华服,其实只是无可计数的、无穷无尽的、无休无止的毫无意义的东西。”(150页)
      那么,这份欲望古已有之,何以会在此时爆发出如此凶悍的驱动力呢?柯布认为,它来自于机器时代生产效率提高之后的一个副产品――“闲暇时光”。他算了一笔账:“随着机械化的日益普及,人们生命中不被工作占据的空闲时间将大大增加……每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用掉的八小时,再减去工作需要的五小时,我们竟然拥有了十一小时未被任何事情占用的时间!”(64页)他认为,这么多的闲暇时光,对现代社会而言不仅不是好事,反而是莫大的威胁。闲逸而生虚妄,作为财富汇集之地,人类历史上的大都会莫不是庄重华美和污秽淫逸的共生体。
      在柯布笔下,城市化的原罪跟资本运行的内在逻辑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个逻辑就是:通过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异哄抬城市土地价值;生产“无用的消费品”,以提升人类个体内心的欲望;以信贷机制促进流通和再生产,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在消费的刺激之下,鼓励浪费,生产更多的“无用的消费品”,再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刺激更多购买欲,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然而,红尘里的众生在内心驱策或外物胁迫之下,紧随现时代的发展神话,奔向芒福德预言中的大崩溃。
      天赋的使命感驱使柯布寻求一种生存模式来与之抗衡。在书中,他反复提倡基本的快乐:“制定一个计划,生产有益的产品;以高度自制和克己的精神,排斥任何无用的商品。……基本的快乐,在我心中意味着阳光、绿树和空间,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让人这种生物感觉到深层次的愉悦。只有它们能将人类带回和谐而深邃的自然疆域,领悟生命本来的意义。”(86页)这份基本的快乐,以户外运动强健体魄,以节制生活陶冶情操,正合乎柏拉图“以体育强健身体,以音乐培育心灵”的教化法则(《理想国》,柏拉图著,段至诚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六年版,73页)。在此基础上,柯布提出城市应在体积和容量上适当收敛。他说:“一旦这个改造完成了,不适合城市生活的人就会回到土地上去。”同时,必须“以大工业生产接管建筑学,激发集体主义的劳动热情,遏制金钱崇拜”。这就是柯布开出的药方。他的最终目标,是带领现代人摆脱物欲的奴役,重返精神崇高:“这座城市赖以实现的理论基石就是个人的自由。”(94页)
      (《光辉的城市》,勒・柯布西耶著,金秋野、王又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即出)

    相关热词搜索:理想国光辉城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

    推荐访问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 春节期间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副县长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干部任前谈话会主持词 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矛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善党组织方式 党课讲稿:坚持严密党组织体系完 镇党委书记在党员冬春训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会上讲话 在公司“道德讲堂”暨专题党课上致辞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纠正“四风”整改情况报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模板(共4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言稿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2篇)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集团党委上半年宣传工作总结 微党课:践行信仰信念,争做合格党员 乡镇“七一”党课讲稿 在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四个坚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讲话 "个人检视剖析报告 在乡镇校车安全会议上讲话稿 XX国企党课讲稿专题党课 廉洁党课讲稿:加强党性修养 县委统战部年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在全局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住建和征地副区长述职述廉报告 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讲话 区医保分局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6个方面查摆问题 交流发言:在专题“读书班”上学习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