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万水千山的记忆]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的记忆]万水千山

    时间:2019-02-19 05:35: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005年4月6日,上午9时,重庆黔江正阳火车站。   两支分别从重庆和怀化穿越万水千山,历经五载风霜的渝怀铁路铺轨队伍,就要在这里胜利会师。   没有礼炮,没有锣鼓,没有招展的彩旗,没有大幅的宣传标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施工现场出奇的宁静,一如武陵深处静谧的山谷……当最后两节轨排胜利合拢的时候,抑制不住的泪水和着我的思绪不禁飞回到了如火如荼、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飞回到苗家山寨、乌江纤道和雄奇险峻的大山深处……于是我便捡拾起散落在高山峡谷�或大江大河�或幽深隧道、或跨江彩虹间的记忆。
      
      造福不遗祸
      
      在长江三峡库区的上游,有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重峦叠嶂,沟壑连绵,江河纵横。然而,这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却是“绿水青山枉自多”。这个“枉”就是铁路不通,交通不便。
      2000年12月16日,伴随着新世纪临近的脚步,被列为西部开发十大基础建设项目之一的渝怀铁路拉开了建设帷幕。
      在人们肯定修建渝怀铁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一个新的严峻课题:铁路建设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工程设计总量,全长625公里的渝怀铁路拥有桥梁372座�隧道195座。也就是说,要在青山碧水间占用土地3.5万亩,凿出24.1万延长米的隧洞和架起7.5万延长米的桥梁,填筑6266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其中仅弃土渣场就有1200处。而近万台(套)的机械设备和6万余名上场人员,则不可避免地造成噪音、大气、固体物质、电磁辐射等名种污染,以及大量的粉尘、垃圾。这对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无疑将带来一场浩劫和灾难。
      造福不遗祸――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成为渝怀铁路建设的头等大事。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注,铁道部在关注,沿线老百姓在关注,全国人民在关注。
      2001年8月14日至18日,国家环保总局“从未有过先例”地对开工仅半年多时间的渝怀铁路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的结论回答了人们的关注。渝怀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有组织、有措施”地做到了环境保护与工程设计、施工、投产的“三个同步”,完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造成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底限度。
      渝怀铁路开工以来,建设总指挥部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他们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证资金的投入到位。渝怀铁路建设专项投放9亿多元人民币用于环保,比西方发达国家同类建设用于环保投入的比例高出50%,比国内一般工程环保投入高出2至3倍。正是资金的高投入,把渝怀铁路全线的生态保护措施落到了实处。
      为了沿线生态环境不遭破坏,开工伊始,他们就在全线广泛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健全施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四位”一体的环保组织机构。各参建单位坚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在全线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留住青山碧水成为广大参建职工的自觉行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层层设立有主要领导挂帅的环保工作机构,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环保管理体系。总指挥部各个部门对全线各工点环保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监督,定期组织检查。监理单位增加了环保监督的职责,手持“尚方宝剑”随时随处抽检和处罚。各施工单位不仅在正式工程中,而且附属工程也按照正式工程的要求去做,完全排除了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隐患。
      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紧紧抓住环保措施到位这个主线不放松,这也是渝怀铁路保持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全线对所有弃土、渣场都设置支挡防护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平整场地和砌石护坡,喷播草籽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护;对因铁路噪声影响超标地带,采取种植绿化林带、修建隔声墙和隔声窗等措施进行防护;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液,按国家有关法规处理,隧道地下水的排放均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污染的地下水一律经处理后排放;对容易造成地表水流失而引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的用水隧道,严格按照堵水方案进行施工,做到不渗不漏;对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加强洒水除尘措施;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施工完后及时掩埋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遭到破坏、被盗或遗失。
      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渝怀铁路沿线生态已经恢复,植被茂盛,环境优美,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看到渝怀铁路对沿线自然生态保护的成果,似乎看到了我们民族宽厚仁慈的胸怀,也看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希望。
      一条铁路新线,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是降福的天使,而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渝怀铁路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山里娃行队礼
      
      记得还是第一次下工地,当汽车行驶在彭水、黔江、酉阳、秀山一带,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三五成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一见到过往的渝怀铁路施工和指挥车辆,就自觉地立定行庄严的少先队队礼。据说这种现象自渝怀铁路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司空见惯。我带着几分感动和疑问向沿线各位区县领导讨教以后得出了结论……
      山里娃行队礼表明渝怀铁路深入人心,又深得人心。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宏大工程,渝怀铁路的修建把党中央、国务院“饮水思源,勿忘老区”的温暖送到了沿线千家万户,使老区的男女老幼无不感觉到了党的亲切关怀,把修建渝怀铁路看成是党给老区人民带来的“第二次解放”、“第二次翻身”。娃娃们行队礼就是沿线人民群众对党的关怀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崇敬。
      山里娃行队礼又表明渝怀铁路让沿线百姓感到甜头,又尝到甜头。是渝怀铁路使长期处在封闭中的山里人走出了大山,领略了外部世界的精彩,呼吸了现代文明的气息。他们的生活在筑路机械的轰鸣声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砖瓦取代了茅草屋,陈旧衣衫换成了新潮服饰,摩托车、拖拉机、四轮机动车已不再是农户家中的稀罕物,几代人的富裕梦变成了现实。娃娃们行队礼就是山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和向往。
      山里娃行队礼更表明沿线人民群众热爱铁路,又支持铁路。为了这条铁路的修建,纯朴而善良的沿线父老乡亲献出了祖祖辈辈赖以耕作的土地和栖身的房舍。出劳力、献猪羊、供路料、让居所,对筑路大军可谓是要风给风,要雨给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红嫂乳汗哺战士”和修建川黔铁路时“南瓜里生鸡蛋”的一幕幕动人情景。就像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一样,渝怀铁路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娃娃们行队礼就是老区人民对渝怀铁路建设者的希望和厚爱。
      向渝怀铁路建设者行队礼!向沿线人民群众敬礼!
      
      工程犹如艺术品
      
      越野车从乌江岸边的319国道一转弯,驶入一条光洁平整的盘山道。道两旁,花坛鲜花竞放,草坪绿草如茵,树木葱翠欲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进入了都市里的公园,其实这是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渝怀铁路黄草隧道施工现场!
      渝怀总指的工作人员都这么说,看了15标段的工程,就看到了渝怀铁路的质量水平。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15标段,位于重庆市武隆、彭水县境内。在这个全长20公里的标段上,看到的路基、隧道和桥涵工程如出自同一位艺术大师之手的作品。路基坡面整齐,路肩圆顺,排水畅通;隧道线条明晰,大面平整,不渗不漏;桥墩接搓规范,颜色均匀,表面光洁;涵渠砌筑考究,沉缝整齐,内实外美。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现代文明工地取代了过去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看了后说:“中铁十九局的工程质量、进度都很好,值得全线推广学习。”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督司司长祝兴祥看了后说:“没有想到,施工工地这么干净、整洁、漂亮。”前来观摩的全线各参建单位指挥长看了说:“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样板,这下全知道了。”
      中铁十九局集团之所以在群雄逐鹿的渝怀线上脱颖而出,缘于他们“永争第一”的精神。就如何争第一,思路清晰的集团指挥部副指挥长丁维利在介绍情况时,给我念起了严、新、细、实的“四字经”
      严――临建工程,统一规定临时房屋的结构、尺寸、色调;便道施工,统一规划,浇注了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区统一栽植了花草、树木。就连彩门、路徽、标语都统一了规格、尺寸和字号。
      新――隧道施工,对传统衬砌台面和小模板拼装进行技术改造,使衔接更加圆顺、美观,解决了错台、错缝的质量通病。桥梁施工,采用组合式小钢模板拼装成定型模板和内层铺贴保丽板,保证了表面的光洁、平整。涵洞施工,采用砌石勾缝木条脱模工艺、精雕细琢。
      细――细化安全、质量、效益、现场管理、队伍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严格考核。管理人员不能熟记《规范》、《标准》的不准上岗;现场施工人员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实――凡立的规矩、订的制度,务求落到实处。指挥部规定在隧道里发现一个烟头罚款2000元。检查人员在一座隧道里捡到了22个烟头,按规定处罚担负施工的项目部4.4万元。
      丁维利最后感慨地说,一项工程一旦做成精品,就是一幅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它的身上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世界文学巨匠雨果的一句名言:“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是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的。”渝怀铁路不正是体现出21世纪中国铁路的精神风貌吗?
      
      重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002年6月,渝怀铁路开工建设已经一年半了。沿线各级政府怎么看?人民群众怎么看?我陪同《人民铁道》报记者专程采访了看着渝怀铁路“成长”起来的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
      “渝怀铁路是建国以来重庆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重庆市的经济拉动巨大,促进了加快‘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步伐,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正确的。”赵公卿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如是说。
      这位主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副市长说:“建设比预想的要快、要好,一条铁路大动脉的雏形已显出来。对工程质量、工期、环保和路地共建工作,市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特别是渝怀铁路促进了过境13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谈到渝怀铁路给重庆市带来的变化,赵公卿的情绪显得十分亢奋。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大账:渝怀铁路在重庆境内的投资130多亿元,其中30%可直接转化到对地方的经济拉动上,仅2001年一年,重庆市为境内铁路施工单位就提供了6000多吨钢材、40万吨水泥、300多万方沙石料、数千吨炸药和大批的劳务。如此大的“胃口”,大大地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2001年重庆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沿线13个区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反而增加了79元。此外,为境内4万多“铁路人口”提供生活保障服务,使沿线一些商业活动很弱的地区活跃了起来。商业的活跃,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城乡商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可以毫不夸张说,渝怀铁路已经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赵公卿饶有兴致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重庆市经济发展规划蓝图。这个蓝图就是江泽民提出的“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信息枢纽以及高新产业基地。借助渝怀铁路建设势头,加快公路、机场、码头、城市轻轨等基础设施步伐,构建起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
      说到渝怀铁路在重庆市长远经济规划蓝图中的作用,赵公卿感受颇深。他说:“过去我们有很多想法,由于没有铁路而无法实现。”他举例说,市政府几年前就计划在彭水县建一个装机容量140万�的大型电站,但是苦于大型设备、大量水泥等建筑材料运不进去而不得不搁置。现在有了铁路,不仅电站项目可以马上启动,而且规划中的秀山大型锰矿、黔江和涪陵的绿色食品、武隆和酉阳的旅游开发等大批项目都可以付诸实施。他补充说,渝怀铁路建设还增加了外商在渝的投资信心,许多外商或抢滩占点,签订意向书,或增加投资,扩大项目规模。重庆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和对外开放的大好局面。
      赵公卿认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火车头”,其建设投资与公路比例差距太大。他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完善西部地区铁路路网布局,缩短东西部之间铁路运能的差距,以适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这是赵公卿副市长的心声,也是重庆市3200万人民的心愿。
      
      又过松桃县
      
      从贵州铜仁出发一路西行,汽车沿渝怀铁路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公路上。突然,一阵喧闹声把我从睡意朦胧中惊醒,这才发现我们已陷入了车水马龙的包围中,“松桃县到了”,司机老尤告诉我们。这难道就是我们一年前来过的松桃县吗?松桃县变得已经让人认不出来了。是什么使原来冷清萧条的县城变得如此兴旺?县城里的居民都说:“是渝怀铁路.”
      松桃县县长龙海碧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列举了过境40公里的渝怀铁路给全县带来的种种变化。
      铁路施工便道的修筑,使沿线6个乡镇的公路交通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增至800多公里。许多过去偏远和交通不便的乡镇,随着铁路的修建反而成了交通条件最好的乡镇。
      随着铁路的开工,农村产业结构不经意间发生了根本变化。县城周边过去几乎没有专业菜农,其它乡镇更是停滞在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状态中。如今,沿线各乡镇都涌现出了一批以蔬菜生产为主的队伍,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批菜农过去仅在屋前屋后种菜,现在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各种蔬菜。
      铁路建设让孟溪、普觉等一批小城镇迅速崛起。过去,普觉、孟溪两镇像样的餐馆仅有两家,现在两镇有一定规模的餐馆已发展到十多家。2001年以前县城仅有干洗店3家,复印传真设备只在县委有一台。铁路建设中,干洗店已发展到13家,各种电脑、传真、打印设备逾千台。空调、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电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铁路建设给全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1998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仅5项,2002年铁路开工当年跃升到22项。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新建的10000吨电解锰厂一期3000吨已投入运行;湖南省金瑞公司在该县投资1.2亿元新建的15000吨高纯度电解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已于2003年建成投产。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都有了很大增长。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越过温饱线的目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龙海碧县长并不满足眼前发生的这种变化。就松桃县如何打好渝怀铁路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令人振奋的经济规划蓝图――充分利用渝怀铁路大通道,发挥松桃县矿产、旅游、劳务及农副产品优势;以城镇带动乡村,南下北上,东进西出,融入重庆、长沙、贵阳经济圈,跟上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步伐。
      渝怀铁路的建设,已给松桃县这个国务院最早确定的苗族自治县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好“邻居”
      
      金洞乡杨家村,重庆市黔江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家族行政村。
      是渝怀铁路建设的开工礼炮,将铁路和这个村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渝怀铁路施工单位与驻地金洞乡杨家村共同创建的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小区”。
      金洞乡杨家村位于黔江区东南55公里处,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山村。随着渝怀铁路开工建设,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处、四处、机械化处的大批人员和机械开进了杨家村,长期封闭沉寂的山乡一夜之间喧闹了起来。
      杨家村和铁路施工单位,一个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脱贫致富,一个要维护正常秩序,创造和谐的外部施工环境。动机不同,目标一致,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就成为双方共同的愿望。金洞乡政府趁势为路地两家搭桥牵线,本着“路地联动,营造文明氛围,制定合理规划,发展特色经济”的指导思想,共建“安全文明小区”。
      为使“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善始善终,路地双方你唱我和,广泛发动群众,小区内展开了安全文明一条街、平安大道、安全文明工地、花园式学校、文明农家院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给铁路施工单位带来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1年10月,当地农民承建的铁路辅助工程,因质量问题导致路地双方在劳务报酬上发生分歧,出现少数人到铁路工地阻工的行为,乡村两级干部多次到现场调解,最终使双方握手言欢。一辆外车为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处拉材料,在运费上发生意见分歧,车主没有大吵大闹,而是找到村委会调解。一年多来,乡村两级共调解大小纠纷10余次,调解成功率100%。铁路职工感触颇深地说,原以为乡村两级干部难免会厚此薄彼,谁知处理问题却如此公道。
      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给金洞乡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处投资50万元整修扩建金洞乡中心校,安装水电、电视闭路系统和绿化美化校园,使原来破旧的校舍变成了花园式的学校;四处投资50万元整治马喇至金洞的公路,投资20万元建成一座小康式农家院落。集团指挥部及所属6个工区通过捐资助学、硬化街道、改善校舍、修桥补路、扶贫助困等多种方式为老乡办实事。被乡政府和村民誉为“幸福街”、“连心桥”、“爱民路”的扶贫工程就有十余项。施工单位还引导老乡种菜养猪,兴办家庭副业,一方面供应施工队伍,一方面销售市场,不仅使村民们生活富裕起来,也使他们彻底转变了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观念。
      如今在杨家村,扶危济困、互助互爱、相敬如宾已蔚然成风,随处可以看到铁路职工与当地干部群众见面互致问候、拉家常、吐真情的和谐融洽场面,成为人见人夸的好“邻居”。
      如果说,当年红军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话,那么,铁路建设大军则是文明的使者、致富的使者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使者。铁路施工队伍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给老百姓修道路、架便桥、平土地、打水井、帮困扶贫、捐资助学,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铁路给老少边穷地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铁路延伸到哪里,就把现代文明带到哪里。文明一条街、平安大道、花园式学校、文明农家院落等新生事物,如一颗颗生机勃发的幼芽,在封闭贫瘠的山乡破土而出。老百姓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受到了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的感染。
      
      铁路大哥送白鹅
      
      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村民杨和书简陋的院子里,不时传出阵阵鹅叫声。这些人见人爱的白鹅讲述着一个“铁路大哥送白鹅”的动人故事。
      50多岁的杨和书家庭异常贫困,他左脚上长着一个碗口大的瘤子,三四年溃烂不愈。体弱的妻子只能算半个劳力,一对儿女都在上中学。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为一个单位守抽水机房,每月能挣100元钱,生活举步维艰。
      2001年,中铁十二局集团施工队伍进驻龙潭镇。这支队伍里有一个叫何光军的食堂管理员。这位从事铁路建设32年、足迹踏遍千山万水的“老铁路”,朴实而厚道,一生助人为乐。与他相随奔波多年的妻子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夫妻俩走到那里就把好事做到那里。施工队伍上场后不久,为了改善职工们的生活,老何夫妻俩自己掏腰包买了20余只鹅仔,在工地圈了一小块地饲养起来。几个月过去,这群鹅全都下了蛋,职工食堂的菜谱里从此多了“咸鹅蛋”这道美味。
      当老何了解到村民杨和书一家的困境后,便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决定将这群鹅全部送给杨和书。把这群亲手喂养大的白鹅白白送人,作妻子的还真有些舍不得。但老何的话很有道理:我们今天送他点粮明天给他点菜,只能解决一时,救不了一世。有了鹅可以生蛋,杨和书一家的生活也就有了着落。
      当老何把这群鹅赶到杨和书家时,杨和书一家甭提多高兴了。养了这群鹅,每天差不多可捡20只鹅蛋,能卖8元左右。一个月就有240元的稳定收入。两孩子读书的费用解决了,过去一两个月也难见的肉,现在经常可以吃到了。在老何的带动下,其他职工也给这家困难兄弟捐赠了衣物及孩子们的学习用品……
      杨和书一家忘不了铁路的恩情,亲切地称老何为“铁路大哥”,他们逢人便讲起“铁路大哥送白鹅”帮他们度过艰难日子的故事。
      
      “代表路”与“代表桥”
      
      渝怀铁路开发建设以来,在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一条新建的乡间道路上,每天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煞是热闹,透着山区老百姓日子的红火。
      这条路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2001年初,担负渝怀铁路第5标段的中铁十五局集团大批人员和设备进驻鱼嘴镇,筑便道、搭便桥、建营房、牵扯电线,迅速掀起了施工热潮。短短几个月时间,使那里约6500名村民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不通公路的历史。
      然而,这条便道若按原设计施工,在铁路修通以后将会被截为数段。集团指挥部指挥长王大贤认为,既然是为老百姓造福,就不能留下这样一条残缺不全的路。于是,他果断作出决定,多投入一些资金和人力,把施工便道增长到铁路桥涵之下通过,将被铁路截为几段的便道连接起来。当地的父老乡亲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无不拍手称快。鱼嘴镇政府领导亲自带人敲锣打鼓登门致谢,称修建施工便道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做法为“三个代表”之美举,并特意把这条施工便道命名为“代表路”。
      中铁十五局集团修建施工便道是如此,修建施工便桥也是如此。当地原有的朝阳河人行便桥由于桥墩低、桥面窄,每年雨季河水都要漫过桥面,行人无法通行。为了彻底解决当地百姓这一忧患,集团指挥部在修建施工便桥时,主动增加12.5万元投资,把原设计的临时便桥改为永久性桥梁,并把桥的长度延长了3米,桥墩抬高了1.5米。望着眼前这座崭新的桥梁,全鱼嘴镇男女老少众口一词地夸奖此举是铁路建设者落实“三个代表”的又一实际行动。这座施工便桥也因此被命名为“代表桥”。
      铁路建设工程竣工后,沿线难以数计的施工便道和便桥自然而然地留给了当地,继续履行为百姓造福的义务。这在铁路建设中已成惯例。中铁十五局集团渝怀铁路工程指挥部的做法值得称道就在于,施工中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宁肯多花一些钱,多费一些工,也要千方百计地为百姓排忧解难。事实上,渝怀铁路全线各参建单位都是这样做的。
      
      为了那片绿荫
      
      我乘坐越野车行驶在渝怀铁路中铁十七局集团管段的便道上,发现这条便道一路绕行了好几处小树林,使本来就弯弯曲曲的便道更加难以通行。陪同我的集团渝怀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国钧,给我讲述了一个礼让挡路树的故事。
      中铁十七局集团担负的渝怀铁路工程18标段全部隐没在重峦叠嶂的大山深处。队伍进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筑施工便道。由于通往各工点的施工便道大多盘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给施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队伍一站一站地先后搬了四次家,才把施工便道铺设到工点。
      在修筑施工便道过程中,历尽艰辛的职工们没有忘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天职。每当遇到树林子挡路时,他们宁可绕行,也不忍心践踏这些大山的精灵。虽然工程量增加了,道路更加弯曲了,但当职工们看到那一片片在微风中摇曳的绿叶时,就会油然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感。而那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又像绿色天使般日夜守护在道路旁,为过往车辆和行人送去片片绿荫。
      “职工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望着眼前画图般的青山绿水,王国钧无限深情地说。他告诉记者,管段自开工第一天起,集团指挥部就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正式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的“三同时”原则,制定完善的规范和措施,将环保作为管段内施工管理的主旋律。针对本标段自然环境特征,集团指挥部对环保进行全方位规划。加大资金、人力和物资的投入,设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要求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的同时做出环保交底,尤其是弃渣挡护必须满足要求,并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进行综合防治。集团指挥部还从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入手,对较易造成环境破坏或水土流失的工程,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确需在雨季施工的也采取了加强排水构筑物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王指挥颇为得意地说:“我们刚刚从重庆市彭水县人民政府抱回了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的奖牌。”
      交谈间,越野车又绕过一片葱郁繁茂的小树林,我不由自主地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它们平安并茁壮成长……
      
      苗家老汉走出大山
      
      “我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深居武陵山腹地的七旬老汉曾书尚企盼了一辈子的夙愿。渝怀铁路筑路大军打通了进山的道路,让曾书尚老汉终于走出了大山。
      曾书尚老汉居住的财坝村,是重庆市酉阳县最偏远的一个苗族村寨。村民们祖祖辈辈在大山深处贫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外界隔绝的自给自足式的简单生活。村寨到县城的70多公里山路,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挡了山里人的脚步,就是年轻人进城也得走上两三天。而像曾书尚老汉这样的村里老人,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只能望山兴叹。村里一个苗胞突发急病,乡亲们用担架抬着往县医院送,半路人就停止了呼吸。这一切都缘于不通公路。
      2001年4月,担负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施工任务的中铁隧道局集团,经过近3个月的突击,将县、乡政府修了8年也未修通的乡村公路一气拉通。一条平坦的施工便道,从县到乡直通圆梁山隧道进口所在地的财坝村,结束了村寨不通公路的历史。
      2001年9月,曾书尚老汉乘上中巴车,到酉阳县城逛了个够。
      
      当开山的炮声已经远去,当机器的轰鸣已经停止,数万渝怀铁路建设大军铸就的这座历史丰碑,已经永远矗立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永远矗立在西南人民的心中。在大西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这条腾飞的钢铁巨龙将满载西南人民的梦想,驶上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任可

    相关热词搜索:万水千山记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