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时间:2019-02-20 05:45: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和�跌倒,嘉庆吃饱”,这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话,真是既通俗又生动。说的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获罪后从他家抄出金银财宝无数,从此,接任的嘉庆皇帝便不愁没钱花了。
      和�在人们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大贪官,他倚权仗势搜刮百姓,聚积了巨大的财富。这些年和�成了大行其道的清史电视剧中的头面人物,经过演员王刚淋漓尽致的刻画,人们又看到了和�诸多嘴脸:察言观色、曲意奉承、溜须拍马、苦心钻营、奸诈狡猾、阴险毒辣、拉帮结派、专擅朝政等等。
      历史上的和�其实也并不完全像电视剧里描绘的那样,几乎集天下丑恶于一身。他还是颇有些学问、有些本事的,变坏也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和�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得势后抬旗为上三旗中的正黄旗(满洲八旗中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为皇帝亲自统领,称上三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称下五旗)。和�的高祖尼牙哈那巴图鲁屡经战阵,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其子孙获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和�的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之职,相当于今天的中将、军区副司令。其父虽官居二品,但在外省做官,开销也很大,所以家境并不富裕。但民间传说和�出身卑贱,所以一旦有了权就极为贪婪,是毫无根据的。
      和�少年时读过私塾,11岁时进入咸安宫官学学习。咸安宫官学设在紫禁城西华门内,专门招收内务府及八旗官员子弟。和�学习刻苦,兼之聪明异常,在这里受到了系统的儒学经典的教育,学习了满文、蒙文、汉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勤奋好学,他与同学福康安来往较多,又从他家的一位藏族喇嘛那里学会了藏语。
      在宫中学习的110名学生中,和�成绩优异,出类拔萃。
      20岁那年,和�参加了顺天府乡试,考举人未中。
      22岁时,和�经文武两场考试,入选三等侍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26岁时,和�的命运发生了急速的变化,官职一路飙升,原因很简单,乾隆皇帝看上了他。和�缘何得宠?正史与档案中均无记载。野史与传说中则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一次乾隆要外出,仪仗中的黄盖却找不到了。乾隆喝问是谁的过错,众多侍卫皆紧张得不敢出声,只有和�大大方方地回答说,执掌此事者难辞其咎。乾隆一看,眼前的这名侍卫面孔白皙,相貌俊秀,声音洪亮,顿生爱意。
      还有的说法是,乾隆在行进的轿中看到一则边报,报告一名朝廷要犯从拘押地逃脱,随口说出《论语》中的一句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欤?”随行的大臣、侍卫都不解其意,无人应答。只有和�答道:“典守者不可辞其责耳。”乾隆见到这名侍卫不仅仪表堂堂,且背得出《论语》,心下大喜,觉得以此人充当侍卫,属大材小用,便有意提拔他。
      说法多多,共同之处是和�以自己的相貌、才华、勇气得到乾隆的赏识,为自己开出了升官之路。
      乾隆四十年(1775)闰十月,26岁的和�从负责皇帝外出仪仗的尚虞备用处的三等侍卫晋升为乾清门侍卫。1个月后又提升为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一月,授户部右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授国史馆副总裁。十二月,兼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内骑马,旗籍抬入正黄旗。
      此后,和�不断加官晋爵,历任或兼任各类要缺、肥缺。
      深得皇上信任、倚重的和�,爬得高,升得快,个中原因,并非仅仅靠了他溜须拍马的本事,乾隆也并非无所作为的昏君,其手下名臣良将比比皆是,和�若毫无才干,也很难侧身其间,与众大臣们比肩。
      和�自幼记忆力惊人,读书过目成诵,天资独具,加上他又肯下苦工夫。这就为他日后在众侍卫中脱颖而出做好了准备。被乾隆提拔起来之后,和�不仅有理想、有抱负,精通满文、汉文、蒙文、藏文,立志要做一个清廉而且有作为的臣子,同时在处理复杂的宫廷事务中,又充分表现出他头脑清晰、才学出众、办事干练的才能。乾隆皇帝夸奖他:“唯和�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为了讨得乾隆的欢心,和�在原来苦练而成的颜体书法的基础上,极力模仿乾隆的字体,几可乱真,以至于乾隆老年时要书写的诗词、匾额,索性就交由和�代笔了。乾隆喜做诗,和�在这方面也狠下了一番工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和�在迎合乾隆的性情、喜好上,最让乾隆感到舒服的是他彻底揣摩透了乾隆的心理,说话办事总能切合乾隆的心愿。他虽贵为一品大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乾隆面前,永远表现得恭顺体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皇帝的全部欲望。到了老年,乾隆更是事事都离不开和�了。
      物极必反。位高权重、说一不二的和�,在乾隆归天后,还没出半个月,就被嘉庆皇帝收拾掉了。个中缘由,嘉庆在江西巡抚张诚基所上奏折的朱批中说得明明白白:“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不知有朕。”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被赐自尽的和�在临死前的哀叹中,似乎悟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民间传说中对和�的关注,似乎更多地集中在和�被抄出家财的数量上。有说2亿2千万两的,野史里还有说8亿两的。当时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在7千万两上下,和�为官20年多一点,且不可能上任伊始就大肆搂钱。若按8亿两计算,他每年贪污受贿的数量几乎可以赶上全国的财政收入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中和�各处住宅抄家清单的记录,共抄出成色不一的银两300余万两,折算成国家标准的库银280万两,黄金3万2千两,土地10余万亩,出租牟利的房产1千余间,还有当铺、银号以及珠宝、衣物,总共折银大约将近1千万两。对和�被抄家产的数量,民间传说与野史记载过于夸大了。
      与此同样,现今电视剧里和�与刘墉(刘罗锅)、纪晓岚的百般争斗,固然十分搞笑,但也无历史根据,档案与正史当中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实际上,刘墉比和�大30岁,纪晓岚比和�大26岁,二人虽位居高官,分别为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但都不曾担任过军机大臣,与和�相比,还差一个档次。况且乾隆对刘、纪二人,并非如电视剧里表演的那样倚重,事事要与他们商量。乾隆还指责过刘墉处事圆滑,纪晓岚读书不明事理,他们两位还没有资格与和�并列,在皇帝面前谋划军国大事,更没有机会与和�共同追随在乾隆身边活动,日常也不可能与和�有太多的接触,更不可能明争暗斗,闹出那么多让和�出丑的笑话。再说,论才气的高低、思维的敏捷,和�都不在二人之下,而且据说和�性情诙谐幽默,爱与人开玩笑。如此说来,真正相互较起劲来,刘、纪二人还不一定是和�的对手,起码尴尬、出丑、闹笑话的不会总是和�。
      无论是早年的民间传说,还是近年来的电视剧,其中对和�的丑化不过是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的鄙视与憎恶。
      (责编朱飞)

    相关热词搜索:告诉你真实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