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我怕触碰茅盾的目光 爱情是想接触又怕触碰

    我怕触碰茅盾的目光 爱情是想接触又怕触碰

    时间:2019-03-09 05:45: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图片(图1)上的这一对情侣,现在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了。因为这是1930年拍摄的照片,距今已八十余年了。   但是,如果说出照片上那位翩翩少年的名字,却几乎无人不知,他叫茅盾,原名沈雁冰,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作协主席等职,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岁月里,他如同灿烂的巨星,以其耀眼的光芒闪烁于中国文学的天空,作品整整影响了几代人。
      照片上的女性并不是茅盾的夫人,只是茅盾的情侣,她叫秦德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侠女,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死后新华社电稿称其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在中国当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茅盾和秦德君被命运安排到了一起,衍生出一段波澜起伏荡气回肠的爱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段爱情鲜为人知。
      故事应该从秦德君的身世说起。
      
      二
      
      秦德君是四川省忠县(今属重庆)人,1905年生于一个进士之家,14岁就在成都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她到北京,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参加了许多秘密活动,到了1922年,17岁的秦德君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这年,根据共产党的指示,由“一大”代表、早期马列主义理论家李达主持创办了上海平民女校。秦德君随李大钊从北京到上海,担任平民女校学校工作部部长。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茅盾。
      上海平民女校聚集着一批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学校分设工作部和文学部,在秦德君任部长的工作部里,有1949年后威震一方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文学部的老师,有《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翻译者、著名学者陈望道。学生中有后来名满天下的大作家丁玲(那时叫蒋冰之)、后来的著名女教育家王一知(那时叫杨代诚)、瞿秋白的第一个妻子王剑虹,等等。
      文学部的老师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此人便是后来成为一代大文豪的茅盾,那时叫沈雁冰。茅盾当时26岁,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在平民女校里如同玉树临风。茅盾和秦德君一个是英俊少年,一个是美丽少女,但是,这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交给平民女校去做,他们都忙于工作,并未发生什么罗曼蒂克的风流佳话,甚至也没想到仅仅在5年后,他们会双双堕入情网,演绎出一段缠绵悱恻、撕心裂肺的爱情。
      1923年,上海平民女校的学生转到上海大学,秦德君到南京考进了国立东南大学,从此就和茅盾分别了。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秦德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之后秦德君辗转于上海、南京、西安等地,为中共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做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工作,在这期间,她和中共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刘伯坚、邓小平、陈延年、安子文、刘志丹等并肩战斗,也和国民党的重量级人物冯玉祥、杨虎城等同堂共事,她是杨虎城和谢葆真大婚的媒人和证婚人。
      这一时期,茅盾已经成为无产阶级的文学家,在“五卅”运动前夕,写下了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冥冥之中,有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在暗暗缠绕着他们,命运在默默地安排着他们下一轮的火花碰撞。
      
      三
      
      1927年,上海发生了“四一二”事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秦德君辗转来到上海,一时无法找到党组织,便登门找到了当年女子平民学校的老师陈望道,陈望道告诉她:“目前形势很乱,你还这么年轻,不如先去日本留学,去了日本可以领取‘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经费做学费,每月70元。日本也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那里也可以接上关系。而且,茅盾最近也要去日本,你们同行不是很好吗?”那时,陈望道的前妻吴庶五正在日本研究绘画,可以帮忙。秦德君想了想,去日本也好,就同意了。
      接到陈望道通知,茅盾就来到了陈家,此时秦德君正在天井里跳绳,她虽然23岁了,但是看上去还像个活泼的小女孩儿。听到门铃响,秦德君从门缝里望出去,就看到了5年不见的茅盾,茅盾为了躲避跟踪,打扮得像个算命先生,他身穿深灰色的绸料长袍,脚穿白袜子黑色平底鞋,嘴上留着又浓又黑的八字胡,天气并不热,手里却摇着一把黑折扇。隔着门缝,秦德君故意开玩笑问:“你找谁呀?陈望道先生不在家。”茅盾也借话答话说:“我找徐小姐。”原来,为了安全秦德君也已化名为“徐舫”了。秦德君开门迎进茅盾,茅盾一边走一边歪着头笑眯眯地问:“你就是徐小姐吗?我姓茅,叫茅盾。”见秦德君手里一直提着跳绳的绳子,茅盾取笑说:“还学小孩儿游戏呀?”
      这时秦德君才知道,5年不见,茅盾已经认不出她了,等到秦德君说出自己是当年平民女校的工作部长时,茅盾一下睁大了眼睛,连声说:“哦,哦,是你呀,是,是的,想起来了,那个漂亮小妹,你现在更漂亮了呀!”
      就这样,秦德君和茅盾又阴差阳错地重逢了。
      在陈望道家的客厅里,秦德君与茅盾商定了去日本的行程。
      1928年7月初的一天,秦德君和茅盾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出发时,茅盾叫了汽车到陈望道家里来接秦德君。这时的茅盾已经不需要化装成算命先生了,他恢复了本来面目,笔挺的浅灰色毛料西装,黄皮鞋擦得闪亮,八字胡全剃掉了,显得容光焕发,完全是一副书生派头。茅盾化名为“方保宗”,秦德君仍然使用“徐舫”的化名,俩人一起提着行囊登上了黄浦江边的海轮。
      命运安排他们此时置身在无边无际的蓝色大海上,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浪漫的事情。茅盾常常约秦德君到甲板上去散步,凭栏眺望茫茫的大海,看一只只海鸥扑打着翅膀从船头飞过。茅盾兴致勃勃地向秦德君讲自己的身世,讲他的著作,讲他在大革命高潮时担任《国民日报》编辑的情景,讲他对文学界各家各派的看法。在讲这一切时,茅盾都充满激情,唯独讲到自己的个人生活时,茅盾马上就变得非常郁闷,他说,在个人生活上他是很不幸的,他还在襁褓中,他的父母就替他订了亲,在他18岁那年,他曾勇敢地提出解除婚约,坚决反对包办婚姻,但是母亲不同意,硬是不顾他的反对,大办酒宴,吹吹打打地用大花轿把儿媳妇抬进门来。茅盾是个孝子,不得不接受了这桩没有爱情的婚姻,由于没有感情基础,加上和新媳妇之间的性格差异,夫妻关系一直不好。
      茅盾在船上闲着没事,就给文友郑振铎等人写信,写好后有意给秦德君看,秦德君意外地发现,他把两人在船上观海的细节都写进了信中。秦德君的穿戴、秦德君的动作、秦德君的语言,都被绘声绘色地写进信中,甚至连秦德君后脑上一绺少年白的头发如何在海风中飘动,都写得极其生动。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茅盾已被眼前这个来自巴蜀的美女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几天的海上浪漫之旅,使这对才子佳人一起走进了对方的心灵。
      秦德君书包里有一盒名片,里面是整整100张印着“秦德君”字样的名片,茅盾毫不客气地把名片从书包里取出来,当着秦德君的面一张张扔到海里,当一张张名片像落叶一样飘落到海面上时,茅盾开心地叫着:“看啊,秦德君跳海了,秦德君跳海了!”就这样扔一张叫一声,一会儿就把100张名片扔完了,最后把空盒子也扔进了大海。
      “小淘气,别这样”,这时秦德君已经不再叫茅盾先生而叫“小淘气”了,虽然茅盾比她大10岁。
      “阿姐,你是我的阿姐呀”,茅盾现在已经叫秦德君“阿姐”了,虽然秦德君比他小10岁。
      他们两人就这样快乐地相伴,乘长风破万里浪,越过辽阔苍茫的东海,前往遥远的日本。他们在神户上岸,乘火车到了东京,秦德君住进了陈望道先生的前妻吴庶五女士为她准备的、位于白山御佃町东亚预备学校的“中华女生寄宿舍”,茅盾住进了“中华女生寄宿舍”附近的“本乡馆”。
      
       四
      
      初到异国他乡,茅盾很是寂寞,加上上海文艺界对他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的批判,使他十分消沉,不时向秦德君倾诉自己的苦闷。秦德君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性,在她看来,茅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多少有些书呆子气,面对暂时的困难,应该鼓起勇气渡过难关,要看得远一些,不要为眼前的困难而悲观失望。秦德君的反复劝慰和开导,使茅盾非常感激,他说,他好比沉沦在大风大浪里,秦德君就是他在风浪里拼命抓住的救生藤。
      茅盾一旦走出了苦闷,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又变得充满活力,创作的激情也回来了,他伏在“本乡馆”的书桌上,一气写出了他的重要的文学评论作品《从牯岭到东京》,在寄给上海《小说日报》发表前,茅盾兴高采烈地跑到女生宿舍去给秦德君看,茅盾当时激动万分,顾不得旁边有人,伸出双手把秦德君紧紧抱住,大叫:“阿姐,阿姐!”由于太激动了,他的话显得结结巴巴,“阿……阿……阿姐,你……是……我的救星啊!”
      茅盾接下来向秦德君着重介绍了《从牯岭到东京》的主导精神,他说:“我看见北欧运命女神中间最庄严的一个站在我面前,督促引导我向前,她的永远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永远向前。阿姐,你知道那个北欧运命女神是谁吗?就是你呀!就是我最亲爱的阿姐呀!”
      茅盾说着说着竟激动得流出眼泪来,又一次紧紧握住了秦德君的手。
      此后,茅盾和秦德君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德君每天上学,茅盾就为她提书包,扶她上电车,一直送到学校门口;放学时,茅盾又在校门口等着接她,两人一起去吃饭。他们形影不离,公园、地铁、电影院、商店都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茅盾博学多才性情温和,对秦德君体贴备至,同是天涯沦落人,当然感情就一天天加深了。茅盾给远在国内的秦德君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详细地讲了包办婚姻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表示要坚决离婚,和秦德君永远在一起。秦德君的母亲收到信后,就认了这个“女婿儿”。不久,茅盾和秦德君离开东京来到京都,租了一套房子,就正式生活在一起了。
      在京都的那段时光,对于茅盾和秦德君,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他们的住房前是一大片樱花,樱花盛开时,他们携手漫步在美丽的樱花下,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秋天,他们一起到冈山去摘红叶,到奈良去赏神鹿。奈良的神鹿就像中国峨眉山上的猴子一样,喜欢和游客逗乐,他们兴致勃勃地给神鹿喂花生米。茅盾随身带着相机,将许多美丽的场景摄入了镜头。
      有一次,他们乘坐高空电车,不料电车在空中发生故障,悬在天上进退两难,乘客们都惊恐万分,茅盾却露出了笑容,轻轻地对秦德君说:“阿姐,要是就这样掉到深谷里去就好了,我们生死都在一起,够幸福了!”
      茅盾想到《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招致的麻烦,觉得应该有新的作品来扭转舆论,但一时又没有很好的题材。秦德君就把自己的友人胡兰畦的曲折经历讲给茅盾。胡兰畦是“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女青年,她反抗旧势力,追求光明,抗婚出逃,投身革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茅盾被胡兰畦的传奇经历吸引了,觉得是极好的小说题材,决定以胡兰畦为原型,加上另外一些素材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这样,就有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虹》,《虹》里的女主角梅女士,就是秦德君的挚友胡兰畦。
      在《虹》的创作过程中,茅盾遇到了一些麻烦,那时他还从没到过四川,女主角梅女士是四川人,小说中写到许多四川的风景,茅盾就难以下笔,这时,秦德君就详细地绘声绘色地给茅盾描述四川的山水风物,使他写起来得心应手。茅盾每写好一部分,就交给秦德君抄写,秦德君在抄写时,顺手就把小说中四川人的语言改成四川方言。在最后确定小说的题目时,秦德君说,四川的气象时常有彩虹,既有妖气,又有迷人的魅力,不妨就把小说命名为《虹》,茅盾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用了《虹》这个题目。现在的读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虹》里还有秦德君的一份心血呢。
      秦德君在给《虹》命名时,顺便谈到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说:“其实这三部曲可以合并成一个名字,叫《蚀》,幻灭之感,如日月之蚀,是暂时现象,也是必然现象。”茅盾非常赞赏秦德君的意见,说:“啊,我的好阿姐啊,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我的阿姐好啊!”
      茅盾觉得秦德君也有文学天赋,鼓励秦德君搞文学创作,天天和秦德君谈什么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秦德君在这种熏陶下,也拿起笔来,翻译日本的普罗小说,介绍到中国。经过茅盾的推荐,秦德君的作品连续在上海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周报》发表,如果你现在去翻阅那时的杂志,看到署名为秦觉或者辛夷的作品,那就是秦德君的作品。
      
      五
      
      1930年4月,秦德君和茅盾结束了在日本的流亡之旅回到中国,他们公开了情人关系,仍然住在一起。他们一起去看望了茅盾的母亲、茅盾的卢表叔,还一起去看望了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经鲁迅介绍,他们双双加入了“左联”。
      这时事情发生了变化,茅盾的妻子孔德�找上门来了,她坚决不同意离婚。这让茅盾很为难。更让茅盾无法面对的是,茅盾的母亲坚决支持孔德�,不准离婚。文学圈内的人都知道,茅盾是个孝子,他父亲去世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守寡把他带大的,所以茅盾非常孝顺母亲,什么事情都听母亲的。此时,茅盾内心深处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他虽然深深地爱着秦德君,但慈母之训又怎能违背。孔德�上门来哭闹过几次后,茅盾的心情就真的矛盾重重了。
      秦德君也发现茅盾身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茅盾说话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决,而是吞吞吐吐说一半留一半了。有一次茅盾说出门办事,秦德君偷偷跟踪,发现他回家去和孔德�见面了。事情到了这个份上,秦德君觉得不能再勉强下去,于是就提出分手。谁知茅盾却不同意,经过商量,最后茅盾同意暂时分手,四年后再图百年之好。这四年里,茅盾将专心写作,用稿费来支付离婚费用。
      订好四年之约后,这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才子佳人去相馆里照了一张六寸的分手纪念照片,作为四年后团圆时的信物。
      秦德君回到她和茅盾共同生活过的房间,往日的欢乐都成了过眼云烟,房间里只剩下她孤零零的身影,悲从中来,万念俱灰,她觉得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一口气吞下了200粒安眠药。
      秦德君在医院里醒来,已经是七天之后,她被好心人救了。
      这是1930年8月的事。
      
      六
      
      秦德君无路可走,只好回到离别了12年的故乡忠县。母亲问:“女婿怎么没一起回来?”还把茅盾写去的信拿出来看,令秦德君更加忧伤。
      回到老家本是高兴的事,但是秦德君却高兴不起来,没多久,县上又有人说她是赤化分子,这使她的处境很危险,只好一走了之。她走的方式很奇特,为了混出城去,她装成死人躺在滑竿上,半夜里请人抬出城,找一艘木船到丰都,再赶火轮去了重庆。
      秦德君仍然牵挂着茅盾,她牢记着四年之约。但是,他们真的能在四年后破镜重圆吗?他们真的能像约定的那样,在四年后一起完成《虹》的后半部吗?
      在重庆,秦德君多次和茅盾通信,茅盾在来信中,信誓旦旦地重申四年之约,多少给了秦德君一些安慰。但是后来茅盾来信说已经搬家了,却没告诉新地址,这之后他们便完全失去了联系。秦德君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一怒之下烧掉了茅盾的所有来信,把在上海的分别合影也撕得粉碎。她当时肯定没想到,她这一烧,毁掉了中国文学史上多少宝贵史料啊。
      秦德君和茅盾的分别合影一共只有两张,秦德君手里的一张被撕碎了,就只剩下茅盾手里的那张。茅盾和孔德�和好后,那张照片放在家里不好,毁了又可惜,于是茅盾就把照片交给了最信任的朋友、当时只有28岁的胡风帮忙保存。胡风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到什么灾难,都没忘记朋友的托付,把照片保存得很好。1966年,胡风被押解去四川前,找到了秦德君,将照片给了秦德君。此时,这张珍贵的照片已经在胡风手里保存了36年,胡风已是64岁的老人。
      秦德君很多年都不知道茅盾的消息,他们的四年之约完全泡汤,一起完成《虹》的后半部也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这就是《虹》为什么没有后半部的真实原因。
      但是,他们后来终于重逢了,只是这种重逢带着几分苦涩。
      1938年的一天,秦德君冒着绵绵细雨到重庆天官府7号郭沫若家里去,正要进门时,冷不防从里面急匆匆走出一个手拿黑雨伞的人,一下撞到她怀里,她抬头一看,那人正是分别了8年的茅盾,当时两人都愣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眼波相对,说不出一句话。过了片刻,茅盾才如梦初醒一般,低下头闪身走了。
      又有一次,还是在天官府7号,重庆的文人们为柳亚子祝寿,他们又不期而遇,同样也没说一句话。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为郭沫若祝寿的会上,在为李公朴、闻一多筹备追悼会的时候,他们都见过面,这时一切都已事过境迁,秦德君已经结婚了,丈夫叫郭春涛,夫妻俩感情很不错。
      秦德君的丈夫郭春涛也非等闲之辈,早年留学法国,与周恩来有深交,别的不说,只说新中国建立后,郭春涛便由周恩来提名,同时担任了政务院副秘书长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那时的政务院就是后来的国务院。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郭春涛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郭春涛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周恩来曾亲致悼词并题写墓碑。
      
      七
      
      1981年,文坛巨匠茅盾去世,治丧委员会给秦德君发来了讣告,那一瞬间,秦德君回想起五十多年前的往事,不禁老泪纵横。她考虑再三,没有参加悼念茅盾的任何活动。她说,她害怕在向遗体告别时与茅盾的目光相碰。
      1999年2月,秦德君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差不多活了整整一个世纪,新华社为她的去世发了通稿,《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发了讣告,全国政协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公墓,在这个中国最高规格的公墓的另一边,茅盾的骨灰也静静地安放在那里。也许,在某个月白风清的晚上,他们的亡灵会不期而遇,也许,他们会在天国里重叙旧情。
       选自《老照片》第六十三辑

    相关热词搜索:我怕触碰茅盾目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