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党史集锦_党史

    党史集锦_党史

    时间:2019-01-29 05:48: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和接着爆发的秋收起义、黄麻起义中,因为中央没有规定新的革命军队的统一称号,所以各地起义军的名称很不一致,但都未使用红军的称号。最早使用红军称号的是广州起义部队,此次起义失败后,部队撤离广州,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因而红军这一称号没有继续使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军在井冈山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部队合编后,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意见,于5月25日,发布《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指出:“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6月4日,中央在给井冈山前委的信中,又对第四军作出了具体指示:“关于你们的军队可以正式改成红军。”从此,红军这一名称正式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称号。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是在夜行军。在长征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一说11个省。据证实:1936年6月,红军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先后起程向阿坝挺进。7月9日,二方面军第六军和第三十二军从西康色达进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久治两县。班玛县班前乡有一条被称为“红军沟”的一块大岩石上,至今还保留着“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的醒目标语,因而,关于长征经过的省份总数应该是12个)。甚至还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究竟有多少?许多同志认为只有康克清、邓颖超、贺子珍等30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通常人们所说的参加长征的30名左右的女红军,只是参加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的女红军,而未包括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据有关资料记载,参加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至少有18名。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最多。它的妇女独立师辖两个团,拥有2000多名女战士。她们全部参加了长征。此外,参加长征的还有7名女护士。因此,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总数应是2000多名。长征第一支先遣队是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党中央派寻淮洲、粟裕等率红七团从瑞金出发北上,10月在赣东北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十军团,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继续北上。长征第一山是瑞金云石山: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直属机关从云石山附近的梅坑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是江西安远、信丰之间的封锁线:1934年10月下旬,我红一、三军团冲破敌陈济棠部扼守的安远、信丰封锁线,渡过漳水,向湖南汝城进发。长征中第一次政治局会议是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长征中建立的第一支地方革命武装是苗族游击队:1934年12月,在红一方面军帮助下,黔东南人民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武装,苗族游击队。参加红军长征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国民党人士是周素园先生: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贵州省毕节地区国民党宿老周素园先生热烈拥护我党抗日救国主张,1936年2月红军离开时,他跟随红军长征直到陕甘宁边区,建国后曾任贵州省副省长。长征中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会议结束后,在遵义东城大操场上召开的万人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长征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是遵义战役: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下,2月26日奇袭娄山关,27日再占遵义,一举歼灭黔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增援部队共20个团。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同志是徐特立:徐特立,湖南长沙人,1877年生,长征时58岁,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此外,年长的同志还有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是红二十五军:1934年9月,红二十五军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从河南罗山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组成红十五军团。最后到达陕北的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1936的10月,红四方面军进入甘南后,张国焘擅令红四方面军前锋部队两万多人组成西路军,渡黄河西进,在河西走廊被敌人包围,惨遭失败,只剩数百人,经党中央营救才于1937年5月初到达陕北。
      
      我军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八一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没有自己的军旗,用的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号,整编后的部队仍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8月7日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会后,党中央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负责改组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9月初,毛泽东以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安源,在张家湾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讨论起义的具体部署。会议决定把驻在修水、铜鼓、安源地区我党领导的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安源工人纠察队,以及由罗荣桓带来的鄂南崇阳、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以卢德铭为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为在起义时能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何长工、杨立三、李明义等根据前委的指示精神,在江西修水设计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有镰刀斧头,代表工农;在旗面的左侧,与旗和旗杆相连的一条白布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其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制作好后,即把军旗发到各部队。9月11日,在军旗指引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我军第一面军旗就这样诞生了。
      
      “八一”军旗与“八一”军徽的由来
      
       1949年初,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的党中央、毛主席,预见全国胜利即将到来,指示总部提出制作我军军旗、军徽的方案。在研究设计军旗的过程中,毛主席提出:军旗要有“八一”字样,表示南昌起义的历史节日,要有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副主席强调:军旗要用革命的颜色――红色做主体,星和字要用黄色,经过多次研究修改,最后,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第一面“八一”军旗诞生了。第一枚“八一”军徽:军徽是军队或军种标志的象征。我军新式服装的帽徽图案上就有“八一”军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枚军徽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6月1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的样式。命令中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的样式为镶有金黄色的五角红星,中间嵌有金黄色的“八一”二字,简称“八一”军徽。“八一”军徽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我军颁发的军功章
      
       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决定,对参加南昌起义,创建根据地和人民军队中立下战功的同志颁发红星奖章(1枚)。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对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会议的代表颁发纪念奖章(各1枚)。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对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功勋卓著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分别颁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各1至3枚),和这三个级别的奖章(共12枚)。1979年,中央军委决定,对作战及部队工作中成绩卓著者颁发勋章(1至3等功各1枚)。另对中央军委授予称号的英模颁发一级英模奖章;对大军区一级授予称号的英模授予二级英模奖章。1987年,解放军三总部决定,对出席全军英模大会的代表颁发荣誉证章。
      
      党的第一位海军将领
      
       李之龙于1915年秋,考入山东烟台海军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曾带领同学们加入示威游行队伍,并在上海结识了出席中央“一大”的湖北代表董必武和陈潭秋。1919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被送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在军校教导团工作。1925年10月,他被广东革命政府任名为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1926年3月升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参谋厅长和中山舰舰长,并晋升为海军中将。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时,李之龙被从家里抓走,不久被释出狱。当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李之龙即在广州联络海军中的革命分子,准备起义。1928年2月7日被敌人逮捕。次日,年仅30岁的李之龙即壮烈牺牲。全国解放后,他被追认为烈士。
      
      最早获得军衔的人
      
       众所周知,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10月。然而,早此10年,毛泽东主席就曾分别授予6位领导同志以将、校军衔。1945年,苏联红军挥师进入我国东北,对日作战,与中国军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年9月,驻东北苏军派员飞赴延安,要求我党中央迅速派负责干部去沈阳,协调苏军与我方的行动。9月16日,党中央研究决定由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6位同志担此重任。考虑到当时苏军驻东北的负责人是大将和中将军衔,于是,我党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伍修权少将军衔,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下了任命书。
      
      “一大”代表的归宿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芝,湖南湘潭人。1913年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筹办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发起建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率部队进军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931年10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1934年1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他被确定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42年3月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4月党的“七大”会议上,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年12月在第二届政协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1956年9月党的“八大”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在中共九届一中和十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常委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病逝。
       董必武(1885-1975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做兵运工作。1920年在武汉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湖北省委委员。1927年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5年代表解放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李达(1890-1966年),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91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20年8月回国,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后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秋退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军事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等职。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昌、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夕,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党的“八大”代表,第一、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66年8月24日在武汉逝世。
       王烬美(1898-1925年),原名王端俊,字灼斋,山东莒县人。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在济南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又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后支部改组为区委、省委,任区委、省委书记。1922年1月,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回国,参加党的“二大”。会后,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并到山海关一带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调回山东负责党的工作。1924年11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被选为书记。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
       李汉俊(1890-1927年),原名李书诗,又名李人杰,湖北潜江人。1920年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中学任教,经常在《星期评论》、《觉悟》等刊物发表文章及译著,并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1923年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后脱党到武汉,历任武汉高校教授、汉口市政督办公署总工程师、北洋军阀政府外交部秘书、武汉大学教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等职。1927年11月,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逮捕,在武昌被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刘仁静(1902-1987年),又名刘亦宇。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学习。在此期间接受了托洛茨基思想。1929年回国后脱党,组织托派组织“十月社”。后来为国民党工作,直至南京解放。从1952年起,担任人民出版社编辑、特约翻译。“文化大革命”后,任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
       包惠僧(1894-1979年),曾用名包晦生、鲍怀琛,笔名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1920年在武汉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代表陈独秀出席党的“一大”。1922年任中共武汉支部书记。1923年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武汉区委委员长。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铁甲车总队政治教官、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1925年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等职。1927年任独立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脱党。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军委会秘书等职。1936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参事、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等职。1949年去澳门,后回北京。1950年后,任政务院内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参事。1957年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在北京病逝。
       邓恩铭(1900-1931年),又名邓恩明、黄伯云,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1918年到山东入济南省立一中。1920年夏与王烬美在济南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1922年1月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负责山东党的工作,并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7月参加党的“二大”。1923年任中共青岛直属支部书记。1925年8月任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书记。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曾两次领导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
       陈潭秋(1896-1943年),字云先,湖北黄冈人。1920年10月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参加领导了“二七”大罢工。1924年后,历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西省委书记。党的“五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28年后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中央驻顺直省委代表、满洲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1934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在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被敌人秘密杀害。
       何叔衡(1875-1935年),又名瞻牯,湖南宁乡人。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上海为党创办聚成印刷公司,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内务人民委员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在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中壮烈牺牲。
       张国焘(1897-1979年),字特立,江西萍乡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l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当选为中央组织主任。1922年,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党的第二、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党的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后,到鄂豫皖苏区第四方面军工作,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川西和四方面军会合后,任总政委。同年l0月,擅自率左路军南下川康边境时,在卓木碉非法成立“党中央”,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936年6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1937年4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背叛革命,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随即被开除党籍。1949年逃往香港。1968年12月,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
       陈公博(1890-1946年),广东南海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2l年初,加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1922年因支持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后被开除党籍。1923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25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后任广东省农业厅厅长。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部长。后任湖北省财政委员会主席及江汉关监督。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工人部部长。1928年,与汪精卫组织国民党改组派。1932后,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侵略者。1940年,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院长。1944年汪精卫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秉承日本帝国主义的旨意,对沦陷区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提解回国。1946年4月12日被苏州高等法院判处死刑,6月3日在苏州枪决。
       周佛海(1897-1948年),湖南沅陵人。早年在日本留学。1920年暑假回国时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l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仍回日本留学。1924年叛党。1926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投靠国民党蒋介石。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1932年参与筹建国民党蓝衣社特务组织。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部长。1937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汪精卫叛变投降日本侵略者,先后任汪伪政府警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上海市市长等职。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后在社会舆论压力下被捕。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相关热词搜索:党史集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

    推荐访问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 春节期间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副县长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干部任前谈话会主持词 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矛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善党组织方式 党课讲稿:坚持严密党组织体系完 镇党委书记在党员冬春训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会上讲话 在公司“道德讲堂”暨专题党课上致辞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纠正“四风”整改情况报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模板(共4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言稿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2篇)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集团党委上半年宣传工作总结 微党课:践行信仰信念,争做合格党员 乡镇“七一”党课讲稿 在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四个坚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讲话 "个人检视剖析报告 在乡镇校车安全会议上讲话稿 XX国企党课讲稿专题党课 廉洁党课讲稿:加强党性修养 县委统战部年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在全局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住建和征地副区长述职述廉报告 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讲话 区医保分局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6个方面查摆问题 交流发言:在专题“读书班”上学习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