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兼收并蓄与不断创新 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与不断创新 兼收并蓄

    时间:2019-02-11 05:43: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往对曹植的研究多关注时代、作家生平、作品,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研究较少,本论文以曹植诗赋创作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曹植对《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精神的继承和创新;2.曹植对楚辞代表诗人屈原创作动机、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和楚辞浪漫风格的继承与创新;3.曹植对汉乐府的叙事、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创新;4.曹植对《古诗十九首》的文体、抒情主人公、诗歌意境等方面的继承和创新。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归纳能够对曹植的文学接受实践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曹植 诗赋 前代诗歌 继承与创新
      
      曹植被钟嵘称为“建安之杰”,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影响深远。应该说,曹植作品特点的形成和成就的取得和他本人的修养、经历及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同时也和他自觉进行的文学接受实践分不开。曹植的诗赋创作是曹植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探析曹植对《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创新,从文学接受的角度了解曹植的诗赋创作。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曹植的继承和创新主要集中在题材、表现手法、用典、文体等几个方面。
      
      一、曹植对《诗经》的继承和创新
      
      1.曹植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创新。《弃妇篇》中人物的一系列动作,《七哀》中女子自诉愁苦之情,《白马篇》中白马小将的骑射技术、舍身为国的理想描述,都用赋的手法加以表现。曹植很多诗篇,如《弃妇篇》、《吁嗟篇》、《浮萍篇》、《七哀》、《杂诗》(南国有佳人)、《赠白马王彪》、《白马篇》等都用到了比的手法,《吁嗟篇》全篇用比,以“转蓬”的形象寄寓了自己身世飘零、十一年中三次迁徙的生活遭际。其他如“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以尘与泥比喻夫妻的分离和地位的不同;“容华若桃李”以桃李的艳丽比女子的美貌;“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比白马小将的身手敏捷和英勇。和《诗经》不同的是,曹植诗中的兴句常常和中心题旨密切相关,如《弃妇篇》以“石榴植前庭”起兴,以石榴的“丹华实不成”点明了女子因无子见弃的主题。《浮萍篇》以“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起兴,表达了女子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主题。比兴的形象上,曹植有意识地烙印上自己复杂的经历和丰富的感情,比《诗经》中的起兴的物象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如《七哀诗》中他用“愁思妇”这一物象,表现了他在其兄曹丕的迫害压抑下的复杂心态;又如《吁嗟篇》,曹植通篇描写一个随风飘荡的“蓬”,来抒发自己因遭受迫害而四处飘零、任人摆布、不能自主的悲痛哀怨之情,形象贴切,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给读者留下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境更为含蓄,韵味更加悠长,体现了曹植对比兴手法的创新。
      2.曹植对《诗经》“风雅”精神的继承。 “风雅”精神是指“《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①。曹植对现实的关注不仅表现在前期的《白马篇》《送应氏》《薤露行》《东征赋》中,更重要的是在后期,在曹植人生遭受了挫折、备受迫害之后,还屡屡在诗文中表达其用世之心和对现实的关注,如《杂诗》《洛神赋》《门有万里客》等,“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②,表明自己想要为伐东吴效力。《洛神赋》也是借“人神道殊”表达作者无限身世之感,是对现实中被怀疑、被疏远,才能无由施展的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门有万里客》:“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③这里诗人选取了一个特写的镜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战乱中人民奔走飘荡的苦楚。曹植也通过描写自己和朋友的现实处境来反映当时的政治环境,如《野田黄雀行》一诗,诗歌一开始便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形象地展现出当时环境的险恶和恐怖;《赠白马王彪》更是“……直书见事,直书目前,直抒胸臆,沉郁顿挫,淋漓悲壮”④。此类诗作中,诗人立足于现实,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写得淋漓尽致,力透纸背,与“风雅”精神一脉相承。
      3.曹植对《诗经》的继承和创新还表现在引用方面,对此张晓庆的《曹植作品引〈诗经〉考论》⑤,张振龙、张晓庆的《从用典看曹植对〈诗经〉的接受及其文艺思想》⑥都已有论述,考察和论述较为详尽,在此不再赘述。
      
      二、曹植对楚辞的继承和创新
      
      1.对屈原创作动机及其表达情感方面的继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⑦指出屈原创作的动机,是要借诗赋来表达怨愤之情。曹植人生后期,颠沛流离,遭际危殆,创作却进入了高峰期,作品多书写自己的不幸处境和宣泄内心的郁闷思绪,创作目的与屈原相同,最明显的就是《赠白马王彪》,作者在小序里写道:“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⑧表明诗人也是在被奸邪小人谗害,“意毒恨之”的情况下“愤而成篇”的,和屈原的“盖自怨生”完全相同。对《吁嗟篇》,黄节曰:“屈原《卜居》曰:‘于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子建此篇……意盖本之。”⑨也指出了在创作动机和表达情感上和屈原的一致性。后期很多作品都表达了曹植的“怨”,如《杂诗》(转蓬离本根)、《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九愁赋》等。对此钟嵘在肯定曹植继承文化传统时,一方面,直截了当指出“其源出于《国风》”,另一方面在评语中甚推其诗风的“情兼雅怨”。“情兼雅怨”本是司马迁《史记》推崇屈原《离骚》之语,《屈原列传》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⑩钟嵘以此评价曹植的诗歌,即指出了曹植诗歌兼有《国风》《小雅》和《离骚》的风格、情感特点这一事实。
      2.对屈原的象征手法的继承。屈原作品中以“香草美人”寄托作者的社会人生理想,以男女遇合的失意比喻作家人生理想追求中的失意。曹植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大都有所寄托,如《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都是通过姿容美好、情怀高洁的女子却难觅佳偶、青春流逝、空叹年华虚度的形象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满腔悲愤。《浮萍篇》、《七哀诗》(明月照高楼)、《种葛篇》等更直接继承屈原以“夫妻之情比君臣之意”的写法,借女子之口抒写因“夫君”的变心,使得“和乐如琴瑟”的夫妻最终“旷若参与商”,“浮沉各异势”,寄寓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眷恋,对君臣之义的渴望,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悲叹。
      3.省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兼收并蓄创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