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鲁迅藏签名本书影》序 《呐喊》自序

    《鲁迅藏签名本书影》序 《呐喊》自序

    时间:2019-02-02 05:44: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鲁迅不是藏书家,他的藏书大多是常见的版本,很少孤本秘籍,这和他的研究用书的特点相符合。他在1932年8月15日给台静农的信里说:“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我法稍不同,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故遂孑然于学林之外,《中国小说史略》而非断代,即尝见贬于人。”
      然而鲁迅酷爱图书。他知识欲旺盛,买书非常频繁。他说:“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
      鲁迅常为高昂的书价所困扰。1912年岁末,整理完该年度5-12月的书账,鲁迅慨叹道:“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说,亦可笑叹人也。”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买书。统计现存24年的鲁迅日记,发现在1912~1936年间(1922年的鲁迅日记丢失)鲁迅购书累积金额高达12915.43元。
      单是鲁迅博物馆保存的鲁迅藏书就有4000余种,13800余册。藏书范围极为广泛,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宗教、自然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10683册;外文书籍1869种,3115册。
      外文书籍包括日、德、俄、英、法、意、世界语七个语种。以日文书籍最多,有1000余种。2000余册;其次是德文,有655种;俄文85种;英文77种;法文42种。外文书籍以哲学、文学、艺术最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有化学、天文、矿物、植物、动物、建筑、医学等方面,其中医学书籍最多。有些医书购于30年代,可见,尽管鲁迅弃医从文,对医学依然相当关注。
      中文书籍有中文线装书945种,7717册,包括经、史、子、集、丛书五类。线装藏书中,没有明以前的版本,明版书也只有21种。最能显示鲁迅爱书的,是他动手抄配、修补、重新装订书籍。如《台州丛书》中丛书总目,《文则》卷,《缜考》卷下,《见闻随笔》卷,《广志泽》卷四,都有鲁迅抄补手迹,其中《石屏集》全书十卷则全是鲁迅抄写的。鲁迅抄书与常人不同,是严格地仿照原本的字体模式、格式规范进行临写,如遇有印章之处,也照原样摹出,抄书所选用纸张的质地也与原书纸张大抵相同,抄写后装订成册,从外表看,与丛书中其他集子几乎没有区别。抄写的手迹仿佛刻印的一般。如不特意参照原刻加以认真比较,很难辨别其中差异。
      中文书籍还有平装书800余种,1000余册;和中文报刊300余种,以文学类书籍最多。其中不少书籍、报刊是作者、友人或出版者赠阅的。《鲁迅日记》中有很多收到赠书的记录。但有些人赠书并不签名,如和鲁迅交往密切的许钦文,鲁迅藏有他的小说集12种,日记也有受赠记录,但每本都没有题签。又《鲁迅日记》有:“萧军来并赠《江上》及《商市场[街]》各一本”的记录,但藏书中这两本也无题字。
      自然,多数人赠书是签名的,还有人会在扉页上题写情意深长的赠言。赠言反映了赠书人与鲁迅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问的赠语或亲密或平淡,或简单或丰富;称谓或传统或新派;也有学生辈借赠书倾诉心声;还有交往中不甚愉快的人的题赠。总之,签名本上的记录,都是时代的印记,原来人情是这样,历史是这样,很引人遄思默想。这里举几个例子。
      刘半农的赠书。在鲁迅收藏的签名本中有刘半农的四部书,分别题写“豫才兄著者”。“豫才我兄赐正复二十六年五月”。“迅兄教正复一九二六、七月”。“迅兄教正复一九二六、七月”。鲁迅和刘半农的关系,值得多写几句。刘复(1891~1934),号半农,又作半依,江苏江阴人。作家,语言学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新青年》编辑,与鲁迅相交。1930年代,鲁迅和他疏远,有文章批评他。刘半农去世后,鲁迅作《忆刘半农君》深情哀悼,称他为十多年前的“老朋友”。针对有人批评刘半农浅,鲁迅指出:“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并坦言“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种“憎恶”鲁迅是公开表达的。如在《玩笑只当他玩笑》(上)写道:“他早是一位对于那时的白话,尤其是欧化式的白话的伟大的‘迎头痛击’者。他曾经有过极不费力,但极有力的妙文:‘我现在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太老式了,不好!“学而时习之,”子曰,“不亦悦乎?”这好!“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子曰。这更好!为什么好?欧化了。但“子曰”终没有能欧化到“曰子”!’这段话见于《中国文法通论》中,那书是一本正经的书;作者又是《新青年》的同人,五四时代‘文学革命’的战士,现在又成了古人了。”
      胡适的赠书题词简单,是完全新派的作风。在鲁迅收藏的签名本中有胡适的三部,分别题写“豫才先生适”。“送给鲁迅先生。适。”“送给鲁迅先生。适。”
      汤尔和的题字很有意思:“豫材兄!许久不见了。我在这儿放野火!你这个冷冰冰的人,肯来浇点油么?”。现在很少有人记得汤尔和了。他是浙江余杭人,1910年毕业于日本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归国后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医。民国以后长期任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年曾任教育部次长、总长等职。1913~1920年间和鲁迅多有联系。
      题签更多是学生的感激、敬重和求教。如孙伏园在《伏园游记》题写:“豫才先生惠存平素我最佩服先生的思想文章,但至今翻阅我自己的作品,毫无一点先生那样的深刻与致密的气味,足见我是一个不成器的学生。伏园 1926年于厦门”。孙伏园的弟弟孙福熙的题字有:“豫材先生,当我要颓唐时,常常直接或间接从你的语言文字的教训得到鞭策,使我振作起来;这次,你欲付印‘山野掇拾’也无非藉此鼓励我罢了,我不敢使你失望,不得不从新做起;而我没有时候再来说这书中的缺点了。孙福熙”,“豫才先生:你是如此希望青年的前进的,所以我在山野掇拾出版后,想努力写成一本较好的书,然而现在连我自己也知道愈写愈没有生气了,这也可证明你救救孩子的呼喊是难免失望的。孙福熙一九二七年十月,同在上海。”
      叶永蓁在《小小十年》上题写的是:“鲁迅先生:这小小十年给您作我认识您时小小的礼物。后学叶永蓁谨赠一九二九、九、五。”叶永蓁(1908-1976)名会西,字永蓁,浙江乐清人。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随军北伐,大革命失败后转居上海,作自传体小说《小小十年》,鲁迅曾为之修改并作小引。鲁迅认为《小小十年》的前半部“还是优秀之作”。自1929年至1933年二人有来往。鲁迅给他的书信迄 今未见于世。
      鲁迅的许多德文书籍都是徐诗荃代买的。在德文书籍《爱德华・蒙克的版画艺术》上有徐诗荃的三条题字。其一:
      买这部书有点来历:一九三零年六月十三,很热的一天,正在复活节假中,早晨有法庭上的人来找我,去代一位关在本地牢里的同胞说话,我答应了。/十一点到十二点钟补完希腊文就到法庭上去。首先发誓,然后代翻。/那是一位二十三岁的小商人,因为在德国半年了,不知道护照上要有德国通行证,三天前被捕的。他说浙江青田土话,又说不清,叫他写,写得非常吃力,手都战了。/勉强两方都约略翻清楚了,定了案,这里法律也还文明,给了我六马克,算是赏罚分明的意思,为一小时工作的酬劳。/原计以此六马克给与此人,但他出狱后就没有碰到我,听说当日也就释放了。二十日取了钱,就找到旧书店,买了这本书。/人事日繁,时光冲淡了辛酸。大概不久就要忘掉,而且他们都要过去的了。也许有艺术的一部书,较为能稍久的纪念吧!――记此,以纪念我受苦的同胞,以及一切在异乡流落的人们。/诗荃1930年6月20日晚在海德堡。
      其二:
      寄鲁迅先生 并请转给中国 诗七月十一日一九三○年于海城
      其三:
      发大愿于南荒,/将有垦于西田/石磊磊而葛蔓,/独撷兹于众芳。/忽恫�兮渺茫――
      王冶秋则直接在赠书上写信了:
      这是过去编的文学史讲义之一部分,因为所处的地方都是非常贫乏,所以材料上很感觉困穷。暑假中为着应付中学教员检定考试,把唐代这一部分印出了,所谓图书公司,实际上是“自费”的。结果也还是因为没有那一张纸――文凭――依然未能保持饭碗不破。兹寄上一本望先生作一严厉的指正――假若是有暇的话,我现在以失业之暇,动手编《近代文学史》,这里图书太少了,先生能为我一助否?尤其是戊戌到五四前后的材料,文学导报有一篇关于五四的材料,不知还能找到否?联亚兄说这篇东西很好。赐函寄天津英租界四十七号路泰来里53号。
      还有几本书上的题签极耐人寻味。苏雪林在《绿天》上的题字:“鲁迅先生教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提到苏雪林,人们常会想到她对鲁迅的诋毁和辱骂,少有人知道她曾推崇鲁迅的创作“很合我理想的标准”。尤其少有人知道她还曾把她创作的第一部作品《绿天》赠送鲁迅。
      很多人知道鲁迅与顾颉刚在厦门上大学共事时交恶,却少有人知道顾氏此间出版的书,都赠送鲁迅,并题写赠语。《吴歌甲集》上题的是“豫才先生评正颉刚敬赠十五、九、廿二,厦门”。《古史辨》则题“豫才先生审正颉刚敬赠”,并印有“顾颉刚”红色印一枚。
      作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精品丛书》之一的《鲁迅藏书签名本书影》,收录签名本206种。编辑原则如下:
      一、只收录有题词或署名的书籍:《鲁迅日记》记录作者赠书而书上没有题签的书籍不收录。
      二、不收录只有“赠阅”、“赠呈”的印章,而无题字、签名的书籍。
      三、期刊只收录外文的签名本;中文报刊中的签名本不收录。
      四、几本没有题词,没有赠送记录,但有作者亲笔签名的书籍也一同收录。
      五、编排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以赠书者国籍划分。
      六、每个部分以赠书签署的时间先后排列。
      七、同一个人赠送两本以上的,书从赠者,集中编排在一起;但以第一本赠书时间排列。
      八、没有题签日期的书籍,按出版年代排列。殷夫的《裴多斐诗集》因无题签日期,亦无出版日期,就排列在1931年,作为对他被害的纪念。
      九、鲁迅为推动中国新兴的版画运动,曾大量购买外国版画,仅欧美原拓版画就有数百幅,其中很多有作者的签名,如慕尼黑三三面具出版社1922年出版的,麦绥莱勒的画册《为卡尔・施特恩海姆的编年史而作的木刻画》有作者的亲笔签名;柏林,马利克出版社1922年出版的,格罗斯的《席勒剧本(强盗)警句图》一函九幅石版画,每张图的下方都有作者的铅笔签名;柏林奥佛里昂出版社出版的《创造》版画集刊16集,收版画原拓160帧,每帧均有原作者铅笔署名。由于篇幅所限,凡购买的签名本版画不收录。
      九、为增加了解,每本书籍作了简要介绍,介绍的内容主要是赠书人生卒年和鲁迅的关系。赠书人的生卒年和籍贯,大多取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谨在此表示衷心的谢忱。 十、中文题签:题字及标点照原样采录。外文题签:不录原文,采用中文译文,因原文可见于图录。
      十一、书后附赠书人和所赠图书索引,均按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排列。以便检索。
      
      本文编辑 李焱

    相关热词搜索:书影鲁迅签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