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沉重的近义词 比牺牲更沉重

    沉重的近义词 比牺牲更沉重

    时间:2019-02-02 05:42: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八九个年轻男子竖起大拇指朝向你笑着,其中几个十足还是个孩子。他们一身戎装,满满地挤在一辆开往滇西抗日前线的军车上,目光似乎不全是对着相机镜头。哦,那是对着欢送他们的中国老百姓――用作一本书的封面与封底的这幅照片,穿过65年的历史尘埃,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脑中顿时闪现爱伦堡对1941年6月22日凌晨牺牲于希特勒突然袭击的苏联红军年轻士兵的描述:那一天,他们还来不及用鲜花和亲吻向恋人表达爱情……
      苏联红军牺牲于无防备的袭击;照片中我们中国的军人是英勇地奔赴反法西斯战场。估计他们也都早已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同样来不及在心仪的姑娘头上插一朵野菊花。
      这幅(和书中所附116幅)照片,为纪实作品《父亲的战场》所呈现的中国抗战之悲壮与历史之沉重做了形象的注脚。作者章东磐称该书为“中国远征军滇西田野调查笔记”。决心作此调查,起因是一次在抗日阵亡将士破败的墓碑前的祭拜。章东磐面对“这样阔大的一片昨日战场,在这本应被祭奠者挤满的日子里,除了我们,竟然再没有另一个来访者”而“深刻地体验到了心酸”,于是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开始了历时两年半的旧战场寻访。
      《父亲的战场》叙述的是1944年5月,待命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为了配合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北部,打通滇缅公路,主动发起的怒江战役(包括战事、军人与抗战勇士们后来的命运)。这是1840年之后100年间,中国军队第一次发起的对外国入侵者的战略反攻。自此,高黎贡山、松山、怒江、滇缅公路、惠通桥等,成为了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读着263页25万言的这本书,我的心被重压着。想简明地叙说自己的感受是困难的。什么艰苦卓绝、壮怀激烈、惨绝人寰之类的词汇,比之历史真实一概苍白无力!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幅怎样的图景――
      松山“长达三个月零五天的生命绞杀战,中日两军,上万军人以平均每天100多人的速度被雨点一样的弹阵灭杀,被冰雹般炮火炸起的泥土又顷刻间掩埋无踪”。(《父亲的战场》,P20。下引该书,只注页码)
      1100余公里的蜿蜒崎岖的滇缅路每一米都是一条人命。这条路从修筑起得不到五年,几乎用人的骨肉又重新铺了一遍。(P51)
      叶高佩是第一位渡过怒江的中国将军。那一天.他指挥着百年来中国军队首次对侵略者的战略反攻。远征军立足未稳,就遭遇蜷养了整整两年的日军的逆袭。叶将军对士兵训话时大声问:“弟兄们,你们怕不怕死?”数千战士齐声回答:“怕死,不怕日本鬼子!”日军机枪打点射,都是三发:“叭叭叭。”将军说这是威胁:“怕不怕?”作为回敬,国军则两发两发地打:“叭叭,叭叭。”就是:“不怕,不怕!”(P24)
      就是这样的将军率领着这样的中国士兵,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把中国国旗插上了海拔3190米的高黎贡山巅,这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高的战场。3个月后光复了腾冲。在此次残酷的战役中幸存的日本卫生兵吉野孝公在其回忆录中记述,在吉野准备自杀殉国时,一位中国将军(估计就是叶高佩)对他说:你不能死!战争快要结束了,你的祖国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P27)――这不正是一位深具现代理念的军人的风貌吗?
      该书作者以赤诚之心、历史责任感、科学求实精神,跋山涉水,一地一处地实地寻访旧战场,纠正史料与传言的谬误,逼近战事真相,竭力厘清史实,还原人物面貌。细细读下去,你无法不为这类表述所动容:反攻的时候,从高黎贡山淌下来的不是水,都是“旺子”――人的血浆(P184)。松山上的柴不能砍,因为一斧子下去,那根痕里会流出血来。那些年,每次雨后,都有新的人骨被冲出来。山上放养的猪,每一头都会叼着人脑壳跌跌撞撞地跑,猪眼都被人头骨遮住了。孩子们把人的大腿骨当玩具玩。下了雨,骨头绿茵绿茵的。到了晚上,整个山上一片一片的磷火。(P209)
      作者不仅记述了勇士的功勋、战争的残酷,也描摹了相逢几日相守一世的爱情的忠诚,表露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悲凉(未亡人一直相信失踪的丈夫有一天会突然归来)……
      而所有这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一切,随着内战的开始都烟消云散了。我查了一下《辞海》,有高黎贡山、怒江、滇缅公路、松山等条目,但都是地理方面的介绍,绝口不提与抗日战争有关的背景。是辞书编辑的规范吗?非也。同样是地名的井冈山,却有一大段“红军井冈山会师”等人文内容的介绍。而其他,只字不提中国军队浴血抗击日军的历史事实。
      更为可悲的是,当年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做“顺民”的人安然,而舍身奋勇抗战的卫国战士们,却因军帽上的那颗帽徽成了千古罪人,从此终生走上赎罪之路。(P251)作者采访那几位风烛残年中苟活的昔日抗日战士发出的感叹,时时绞痛着读者的心。读一段这样的表述吧(作者的朋友用手机为一位受访老兵接通帮助他的人,让他俩直接对话):“老人把手机紧贴在耳朵上,一秒钟都没有停留,话语脱口而出:共产党万岁。你们工作顺利万岁。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吃两回肉了!随即以极快的速度把电话双手捧还延康。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位老兵如临大敌般地准备腹稿,机关枪一样地打出去,讲完戛然停止,因为在他心里,电话费很贵。”(P52)
      不由得想起张涵予主演的电视剧《身份的证明》。主人公作为红色间谍长期潜伏敌营,为抗日和内战出生入死,立下不朽功勋,却随着他毕生盼望的解放终于到来而落下个“特嫌”身份。直到年老痴呆了,似乎传来一丝释嫌的希望,徒然安抚观众已碎的心!
      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人为的悲剧?我困惑。
      难忘章东磐真切的沉痛之言:“关于滇西,关于抗日战争史,我只有力量和勇气写这一本书。这本书写得太累、太沉重。还有更让人痛心的与痛切骨头的事自己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去写。我深刻地理解张纯如女士为什么写完《南京大屠杀》不久后会结束自己美丽的生命。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太大的课题,实在讲,可歌者少,可泣者多。”

    相关热词搜索:牺牲沉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