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朝中有人]朝中有人好办事下一句

    [朝中有人]朝中有人好办事下一句

    时间:2019-02-24 05:43: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凤凰山脚下,有个偏僻贫穷的村子。村子虽然不起眼,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状元夼。   这一天,向来沉寂的状元夼突然热闹起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原来是村民们聚集在村小学的操场上,正举行新校舍的奠基仪式。
      吉时一到,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老村长杨德山和其他几位前来祝贺的上级领导一起将盖在基石上的红绸布揭开。三个熠熠生辉的金字出现在众人面前――义民楼。
      现场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临村群众,他们很羡慕。这个说:“状元夼真是数九寒天穿绸褂――抖起来了。”那个说:“是啊,前些日子修了‘义民桥’,这又要盖‘义民楼’,听说过几天还要修‘义民路’呢。”旁边一个说:“唉,俺村咋就出不了像杨义民这样的人物呢?要是出了,俺们也能跟着沾光……”另一个接过话茬:“别做梦了,你也不瞧瞧你们村叫啥名――野鸡夼。出也是出野鸡,瞧人家,状元夼,出的可是状元啊!”
      最高兴的当属老汉杨德山了,他听着别人的议论,心里那个得意……
      状元夼今天的风光,可是杨家人盼了多少辈才盼来的。状元夼的村民大多姓杨。早先,村子叫杨家夼,后因一位杨氏先祖高中状元,官至二品,荣耀乡里,杨家夼遂更名为状元夼,风光一时。可惜从那以后,几百年过去,历经十几代,状元的后人中却没有再出过一位状元,甚至没再出现过一位够得上品的官儿。状元夼的“状元”二字便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直到三年前,一个叫杨义民的状元夼人,在外地一个叫五龙的地方当上了市长。市长虽说不是状元,却足以光宗耀祖,十里八乡谁不羡慕?从那时起,状元夼人再跟外人说起“状元夼”这三个字时,响亮无比。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除了说话底气足了,不少人也深信,状元夼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先是杨德山的儿子二槐带着村里的年轻人组成一个建筑队,去了杨义民所在的那个市,顺利落脚后发展得很不错。
      后来,杨义民让二槐带回一笔钱,为村里修路建桥。这一次,小学盖楼的资金,也是杨义民托二槐带回来的,一共二十万。又修桥又盖楼,作为状元夼的村民,能不脸上有光吗?作为村长,杨德山能不高兴吗?
      热热闹闹的奠基仪式结束后,特意赶回来的二槐跟德山老汉说:“爹,我义民大哥为咱村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咱村是不是也应该对人家有点表示?”
      老汉说:“应该,你说咋表示?”
      二槐早想好了,说:“反正义民哥不是外人,就做块牌匾送给他,既表达了心意,也花不了几个钱。”
      老汉说:“那行,等做好了,你给他送去吧。”
      二槐说:“爹,我哪够分量啊,最好是由你代表咱村亲自到五龙送给他,当面表示感谢,这才显得郑重。”
      老汉想想也对:“行,等楼盖好了我去送。”
      二槐着急地说:“别,这种事赶早不赶晚。爹,这个月月底前你一定要送到啊。”
      德山老汉奇怪地看了儿子一眼:“你小子咋这么急啊?”
      本打算月底去五龙,可刚过了两天,德山老汉就坐不住了。
      让他坐不住的是一则新闻。那天晚上,老汉从工地回到家,吃过晚饭,照例打开电视看新闻。看完新闻,他的情绪一落千丈。默默地呆坐一会儿,他突然问老伴:“你说,一个市长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老伴哪里知道呀,信口就说:“少说也能挣两千块吧,咱乡长一个月不是都能拿一千多吗?”
      “那一年也不到三万呀。”老汉嘟囔了一句,衣服都没脱,就躺下了。
      让老汉心情一落千丈的是这样一则新闻:某地一名市长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
      尽管早早躺下了,老汉却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一夜没合眼。半夜时,老伴一觉醒来,听他还在唉声叹气,安慰说:“你别瞎操心了,义民这孩子从小就正派,不会有事的。”
      老汉叹口气,说:“我算了又算,你说,前一阵他拿出十万给村里修桥,这次又一下捐了二十万建小学,他哪儿来的钱?我越想越觉着这钱来路不对。不行,我得找义民去。”
      牌匾做好,老汉就去了五龙。除了牌匾,他身上还带了两幅字。这两幅字,是当年状元先祖所留,从祖上传下来的。
      到五龙后,德山老汉先到状元建筑公司找二槐。二槐这两年干得不错,带着十几个乡亲,从一个小包工队发展成如今的建筑公司。老汉刚一坐定,见屋里没有别人,就低声问儿子:“二槐,我问你,你义民大哥这个市长当得到底怎么样?”
      二槐一怔:“啥意思?”
      老汉说出自己的顾虑:“你说,他从哪儿弄来
      那么多钱?光凭工资能挣出来?”
      二槐明白了,笑着对老汉说:“爹,您放宽心吧,现在找不出比我义民大哥再廉洁的市长了,他要是稍稍贪一点,肯帮我一下,我也不至于费这么大劲……”他猛然觉得说走嘴了,转口问:“爹,你都带了啥送给义民大哥?”
      老汉就把牌匾和那两幅字拿给他看,二槐看到那两幅字,皱眉说:“爹,这破烂东西你咋拿得出手?我这里刚好有一幅画,挺好看的,你拿去送给义民哥吧。”
      说完,他打开抽屉,拿出一个卷轴,打开展示给老汉看。
      老汉瞅了瞅,只见一棵大树上,一只小乌鸦嘴里叼着条虫子,正在喂一只羽毛稀疏的老乌鸦;大树底下,拴着一只母羊,一只小羊羔正跪在它身边吃奶。老汉就问:“这有啥好看的?”
      二槐告诉老汉,这是两个典故,一个是羊羔跪乳,一个是乌鸦反哺,说的都是感恩的故事。小羊为感谢母亲哺乳之恩,每次都跪着吃奶;乌鸦为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母亲衰老时,就捉虫子喂养母亲。二槐解释完,说:“爹,义民哥就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现在发达了,不忘乡亲,捐了这么多钱,送这幅画给他最合适了。”
      一番话说得老汉连连点头:“对,对,是这个理儿,这画好。”
      当天晚上,德山老汉去了杨义民的家。杨义民打开门,见是德山老汉,惊喜万分:“大伯,您怎么来了?”
      老汉道:“咋,你做大官了,我就不能来看你了?”
      杨义民忙扶他进屋坐下,愧疚地说:“大伯,我本该回去看您老人家的,可事情实在太多,我……”
      老汉摆摆手:“知道你忙,我老头子才来看你呀。义民,你为老家捐了那么多钱,我这次来,是代表乡亲们向你表示感谢的。”说着,他把那块牌匾放到桌子上:“这是村里送你的。”又拿出二槐给的那幅画:“这画是我送给你的。”
      杨义民看到牌匾上面“情系桑梓,杨门之光”八个字,又是惶恐又是惭愧:“大伯,我不过做了点我应该做的事,这八个字我实在受之有愧。”
      老汉说:“义民,全村人都以你为荣啊,你上一次给的那十万块钱,我们修了一座桥,名字就叫义民桥,这次的二十万修的校舍,叫义民楼……杨义民惊讶万分地打断他:“大伯,你说什么?二十万?”
      “是呀,前些日子,你不是让二槐捎给我们二十万吗?”
      杨义民说:“没有这事!”
      老汉目瞪口呆:“可你明明又给了二十万,新校舍已经动工了呀……真的没有这事?”
      杨义民点点头。两人面面相�,都觉得不可思议。过了一会儿,杨义民才若有所思地问道:“是二槐捎回去的?”
      老汉点点头。杨义民脸上浮现出无可奈何的苦笑:“我明白了。”
      老汉一头雾水,着急地问:“你快说说,到底是咋回事呀?”
      杨义民犹豫了片刻,说:“大伯……我跟您实话说了吧。我估计这二十万块钱,是二槐自己掏的。”
      老汉不敢相信:“他为啥这样做?”
      杨义民说:“其实,二槐前些日子曾把这二十万送给我,我没要。他以我的名义捐款,是为了达到送钱给我的目的。”杨义民心中虽然气愤,却也不得不佩服二槐的心机,钱已经捐了,自己总不能去把捐出的钱再要回来吧?这钱不收也得收。
      老汉仍旧纳闷,问:“二槐到底安了什么心?”
      杨义民苦笑道:“大伯,我们市有一个建设项目,下月初就要竞标,二槐的公司想得到这个工程。可是,他那家公司根本没有承建这个工程的能力呀,即使他有这个能力,这种大工程,也得经过正常途径才行啊。”
      老汉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二槐让自己来送牌匾的用意,他除了要让义民知道自己替他捐了二十万的事情外,恐怕还希望义民见到自己后,会念及当年的恩情,让义民答应项目的事。
      此时,杨义民拿起那幅画,展开之后只看了一眼,就愣在那里。
      杨义民当然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不过,这个典故通常是拿来教育那些受人恩惠却不知回报的人。杨义民心想:难道德山大伯是通过这幅画在提醒我,要我别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多多报答他们?想到这,他立刻醒悟:大伯一定也是为这个项目而来。
      二槐的这张画,正好点中了杨义民的软肋。杨义民是个孤儿,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是由众乡亲抚养大的。因为穷,村里不少人家的孩子都辍学了,但他因为成绩好,在德山大伯的提议下,全村人合力供他读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可以说,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
      杨市长清清楚楚地记得,在离村去读大学的那天,自己手捧着大伙凑起来的路费、生活费,跪在全村老少的面前,发下誓言:“今生今世,无论走到哪儿,我都忘不了你们,忘不了状元夼。”
      如今言犹在耳,难道自己这次非要让恩人失望吗?
      杨义民一冲动,咬牙说:“大伯,您放心吧,二槐的事我一定……”
      德山老汉摆摆手,打断他:“义民,你先别说这些。其实,我这次来,主要是想交给你这样东西。”他伸手到提包里,拿出了一个卷轴,是一幅字,纸的颜色已经发黄,显得年代久远,上面写的是:清白为官。
      老汉语重心长地说:“义民,这几个字是咱们的状元先祖留给子孙后辈的为官之道,状元夼十几辈才出了你这一个做官的,今天我就把它传给你,以后怎么做,就看你的了。”
      杨市长看着那沉甸甸的四个字,刹那间明白了老汉送字的心意,心中一热,感激地说:“大伯,谢谢您,我懂了。”
      老汉看着他,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欣慰地说:“那我就放心了。还有,那二十万的事情,你别有负担。”
      杨义民忙说:“算我借二槐的,我以后慢慢还给他。”
      老汉一吹胡子:“不用还!这小子不是有钱送吗?算他捐给村里的好了。哼,他以为朝中有人,就什么都能争?我这里还有一幅字,看来要送给他了。”
      老汉拿出另一个卷轴,打开,上面也是四个字:踏实做人。

    相关热词搜索:朝中有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