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介绍_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介绍_冰心散文

    时间:2020-04-11 08:18: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于女人>本书作者冰心,本书是冰心的一本集子,署名"男士",属"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为"增订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介绍

      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文体特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本人对《关于女人》的文体界定。冰心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9月出版的《冰心小说散文选集》中,将《关于女人》里的文章跟小说放在一起,而在冰心自订的《文学创作简目》中称之为特写集。冰心在《关于散文》里,对散文的范围做过描述:“散文的范围包括得很宽,比如说通讯,特写,游记,杂文,小品文等等”。冰心把特写也归入散文,可见她后来还是将《关于女人》的文体界定为是散文。

      其次,在选材上,《关于女人》的题材基本是真实的。冰心在《〈关于女人〉后记》的开篇写道:“写了十四个女人的事,连带着也呈露了我的一生,我这一生只是一片淡薄的云,烘托着这一天的晶莹的月!”这句话说明:《关于女人》带有自叙的色彩,折射了作者自己的经历。不仅母亲、奶娘、弟妇、刘英士、沈骊英是真人真事,连那些只以代号出现的主人公T女士、L同学、C同学、L太太等等也有真人的影子。比如《我的同学》里写C同学,是个美丽的女子,曾在“我”编导的《青鸟》里担任“光明之神”。在卓如著的《冰心传》里,可以看到冰心曾经在燕大编导《青鸟》并参加演出,还请陈克俊同学当任“光明之神”,其中对她的描写和《我的同学》中对C同学的描写十分接近。贯穿《关于女人》始终的“我”虽是“男士”,但经历和作家相似,而抒发的感情更是真情了,依然延续着冰心“爱的哲学”的主张。冰心早期的写人小说的选材总体上是虚构的,是对“五四”时代人物的典型化、概括化。虽然一些小说是根据真人故事而创作的,早期多篇小说中的“我”有冰心的影子,但多数人物,如《斯人独憔悴》中的颖石、颖铭,《去国》中的英士,《超人》中的何彬、禄儿都是虚构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是五四时代充满个性,热爱祖国,努力求知却报国无门,深受压抑的青年人的典型化。

      再次,由于散文、小说文体特征的不同,而使冰心《关于女人》散文和早期小说在人物塑造方式和塑造人物的目的上也不同。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某种情感,而写人小说则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象。写人散文中的人物一般是真有其人的,主要运用以一个原型为主的方法,而写人小说中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它用广采博取,合成一个的方法,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关于女人》中虽然也有刻画人物,描写事物,但是这类作品中,忆往述怀的情绪串起了散碎的材料碎断,事件本身并不具有发展的连续性,或是必然的因果联系,事件的组织取舍也不以人物性格刻画需要为尺度,而把它当作自己抒写情意的依据,服从于对女性的赞美:女人“比男人多些颜色,也多些声音”,女人比男人“更温柔,也更勇敢;更活泼,也更深沉;……”因此,“世界若没有女人,真不知这世界要变成怎么样子!我所想象得到的是: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关于女人》虽抄录了《红楼梦》的开卷之词以代序,却没采用曹雪芹似的“实录写真”的方法,而把散碎的材料串成璀璨明珠,使人物在很大程度上融进冰心的思想情感里面“我性化”了,这符合写散文通过写人抒发某种情感的特征。比如《我的母亲》中用一支饱含着怀念之情的笔,塑造了一个可敬可爱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她温柔、贤惠、慈爱、聪慧。全文以“我的母亲”为中心,围绕“中心”精选一些生活细节展示“母亲”的几个侧影,从而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它并不注重对人物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的精细描写,只把母亲的一些生活事件和故事细节当作自己抒发爱母情感的依据。

      而冰心前期散文化小说虽有主观抒情、氛围营造,但是依然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提出社会问题,这符合小说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她写小说目的,“是要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是要“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所以她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的遭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反映社会现状,这是小说特有的特征。《两个家庭》通过比较由于两个家庭的家庭主妇教养不同而导致两个家庭的巨大差距,在当时普遍关注两性问题的社会背景下,较早提出女子受教育的问题。《斯人独憔悴》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父与子两代的矛盾冲突,暴露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去国》提示爱国知识青年同腐败政府的矛盾,主人公英士学成归国,却空怀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才干,不得不再度出国。当时的评论文章惊叹:《去国》“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这些人物形象李先生、颖石、颖铭、英士的悲剧,既是环境对人物的逼迫与吞噬,也是由于自身性格弱点导致的,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青年的时代特性。

      这些人物塑造采用了虚构的综合的方法,对当时的人事进行典型化概括化。冰心的小说不管是最早的问题小说还是稍后的性格小说,小说形象塑造固有逻辑起主导作用。作者对社会的见解,化作人物的经验——行为经验或心理经验呈现在读者眼前。如《超人》何彬的行为转换,寄托冰心“爱的哲学”,创作主体情感通过“儿童”、“母爱”、“青年”的刻画,如盐溶于水中那样溶化在性格、情节和人物关系中,即使是那些缺乏事件叙述的心理小说《疯人笔记》等,作者的经验也是化为人物心理经验展示于人前。这和散文重“表现”直白的方式不同。

      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再版自序

      我把这本《关于女人》交给开明书店再版,我觉得有写篇自序的必要。

      《关于女人》在天地出版社初版,是在三十二年九月。出版以后,就有许多朋友,向我索赠。我的朋友不少,真是有点“穷于应命”!我便向朋辈宣言,我这本书是不送给男朋友的,因为我估计男人对于这本书,一定会感很大的兴趣,我不送,他们也会自己去买了看的。而对于女朋友们,我却是无法推脱!一来因为我素来尊重她们的友情;二来因为这本书本是借着她们的“灵感”,才写得出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我都得恭恭敬敬的奉赠,以表示我的谢意。

      但第一版《关于女人》,我实在无法送人,错字太多了,而且错得使人啼笑皆非!例如“喜欢过许多女人”,变成“孝敬过许多女人”。“男人在共营生活上……是更偷懒”,变成“……是更愉快”,至于“我”变成“你”,“你”变成“他”,更是指不胜屈。天地社原说是这本书销路很好,出版后不到三个月,便准备再版,我就赶紧将改正本交给他们,此后却杳无消息!虽然在重庆、桂林、昆明……甚至于曲江、西安……的坊间,都有《关于女人》出售,而却仍是“初版”。我答应送给那些女朋友的“再版”,至今不曾出现,连我那几个弟妇,都把我骂得不亦乐乎!

      我等不得了,写信到天地社去问,回信说那“初版”五千册,除了雨渍鼠咬之外,还有一二百本没有售出,最后他们引咎自己的“推销不力”,向我道歉,我觉得很惭愧没有话说。虽然国内各报的“文坛消息”上,都在鼓吹着“《关于女人》销路极畅”,而在美国的女朋友,向我索书的时候,还摘录美国的文艺杂志,称誉《关于女人》为:“The Best Seller in Chingking”。

      因此,我便把这本小书,改正了交给开明书店,准备把这再版书来偿还我对于女朋友的夙欠。同时我也希望这“再版”再版的时候,我还能再添上几个女人女人永远是我的最高超圣洁的“灵感”!

      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文体特质

      《关于女人》中的作品与冰心二十年代的记叙抒情散文和三十年代旅行通讯有较大的区别,它不是单纯的散文,它的文体具有复杂性的形态特征。它在反串的言说方式形成的错位幽默中,又融入小说的某些因素,如基本用叙述语言,较注重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环境等,使写人散文既具有写人小说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冰心所特有的风格。

      (一)“言说角色”个性化。

      我们认为《关于女人》的最大特质,是采用“男士”这种和冰心本人女性性别相反的言说方式,我们将之称为“性别错位言说模式”。它吸收小说叙述者“虚构”的特色,叙述者和隐含作者分离,同时又赋予新质——性别错位的虚构的言说者。散文的言说角色,是作家进行散文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散文的“言说者”如同“叙事文学”中的叙述者一样,选择怎样一个“言说者”来表白作者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言说角色’被作者所赋予的身份,才学胆识的深度和特性经历,关系着散文的切入角度、叙述口吻、语词选择和句式搭配等等一系列直接产生文学风格的因素”。《关于女人》的言说者是“男士”,身份是四十岁未婚的中年男士。而其实作者冰心是一个“女士”,而且是个四十岁左右已婚的女士。这个言说角色对《关于女人》的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小说家常用第三人称刻画与作家性别相反的角色,但鲜有用第一人称描述与自己性别相反的角色,更何况要追求情感真实的散文。这种性别错位,因以匿名的方式发表,就像冰心本人所说:“这几篇东西不是用‘冰心’的笔名来写,我可以‘不负责任’,开点玩笑时也可以自由一些”。最初读者并不知“男士”是冰心,但后来得知了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正如叔本华的“不一致”幽默理论所说:当我们发现所持的观念与现实不一致时就笑起来了。而作家自身在一开始的创作设定角色时,是了解自己这种反串角色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幽默,它能够通过影响作家创作心理来影响作品的言说模式。冰心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发表时,编辑先生就为她冠以“女士”的称号,从此她的笔名与女士两字结下不解之缘。现在,她又像童年时淘气的女孩那样女扮男装,这种“反串”手法使文本增添了许多戏谑和情趣,呈现“戏说”的风格。冰心在文本中虽不显露女性身份,但却又时时运用妙语双关,言此意彼现真形。在《我的择偶条件》之十九里说:“天哪,因为我自觉是个‘每逢大事有静气’的汉子,(看见或摸着个把臭虫时除外,但此不是大事)”,这里说自己是个怕臭虫的“汉子”已显女儿之性情;又在篇末说:“假如我真是个女人,恐怕早已结婚,而且是已有了两三个孩子了!”这就在假设中吐露了“真情”,当时冰心的膝下,不是早已有了一男二女吗?在《我的母亲》里写道:“我现在除了‘尚未娶妻’之外,并没有失却了‘家’之一切!”更藏双关妙语:冰心无法娶妻,却结婚生子,的确正在享受着“家”的温馨。这些双关隽语,既含蓄婉转又风趣幽默。

      同时,作者在选择“男士”这个言说角色时,也会影响到散文的文风,作品一反纤细温柔式女性角色的言说风格,而呈现出刚劲、朴实的风格。翰先(叶圣陶)在《男士的<我的同班>》里评论:“冰心女士的作风改变了,她已经舍弃她的柔细清丽,转向着苍劲朴茂”。多数论者论及《关于女人》时,都引用叶圣陶的这一评论来说明冰心风格的转变,并且将转变的原因归结为冰心较前更为复杂、丰富的经历和抗战的时代背景。我们并不完全认同这一看法,因为:首先,我们想指出冰心《关于女人》的风格不同于以往散文的风格,但并不意味着其“改变风格”,《关于女人》写于1941年和1943年,而在1942年到1943年间冰心还写了《再寄小读者》(通讯一至三),依然秉承着她前期散文清丽优美的风格,因而我们只能说,此时冰心散文的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既有婉约含蓄的一面,又有“苍劲朴茂”的一面;其次,我们并不否认抗战大背景及其作家经历对其文本的影响作用,但是,必须看到,相对于40年代主流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抗战主题的普遍性与持久性来说,冰心在《关于女人》里依然延续着“爱的哲学”——写“关于女人”的故事,冰心的文本只是具有现实主潮的投影。我们不可否认:抗战的背景、处境对她散文风格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选择“男士”的言说角色——言说者和作者本人性别错位,对其散文风格的影响,它使得散文带上虚构的色彩,也拥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再次,《关于女人》以“男士”言说女士,以“我”对女性的爱这根线索,串联起十四个女人的故事,然而“我”“并非作品中的故事性人物,而是介绍故事和剪裁生活片断的结构性人物”。一般散文言说者“我”处于抒情中心,这里的言说者“我”却只充当旁观者、介绍者的角色,这是借鉴小说叙述者的功能。可以看到《关于女人》的言说模式,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种写法使得散文小说化,也使得本来容易拖沓琐碎的言说显得更为精炼。

      (二)通过“小说化”优化散文。

      《关于女人》是写人的散文,冰心在文本中改变了散文的某些因素,减少抒情语言,基本采用叙述语言,编织故事,描写人物,人物对话也比较多。使它挣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来叙述事件,展示社会生活环境,侧面反映血雨腥风年代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艰辛。《我的朋友的母亲》中,以K老太太在战乱,与独子天隔一方;由于战争,探望儿子几经周折:由北平到香港,再从韶关、桂林、贵阳,一路奔波跋涉才到达重庆,炮火纷飞,妻离子散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冰心在《关于女人》中引进塑造人物的小说因素。她在《〈关于女人〉后记》中写道:“这本书里只写了十四个女人,其实我所认识的女性,往少里说,也有一千个以上:我的姑姨妗婶,姊妹甥侄,我的女同学,我的女朋友,我的女同事,我的女学生,我的邻居,我的旅伴;……这其中还有不少的惊才绝艳,丰功伟烈,我真要写起来,一辈子也写不完”。《关于女人》中的女性形象,是冰心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代表形象。人物尽管经历身份不同、性格修养各殊,但都有中华民族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勤劳、淑贤、聪颖,大多是真、善、美的化身。作者对于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刻画手法:有以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我的母亲》里,通过母亲把几十本革命书刊《天讨》一卷卷装在肉松筒里寄出去,表现母亲的思想进步、机智勇敢;还从心理表现人物形象,《我的朋友的母亲》在叙述过程中,五次点到一块手绢,把K老太太的干净利落和情绪波动烘托得十分活脱、成功;也用肖像描写人物形象,《张嫂》内,张嫂稀疏焦黄的头发,黝黑的面色,布满裂纹的颜面,又大又薄的嘴唇,锐利的眼光,瘦小的身材,笑嘻嘻的表情,具体典型地写出了当时山村贫穷农妇的形象,同时把张嫂放在李老先生、李老太太、“我”等人的多种关系中来描述,在不同事件、不同观感中把这农妇塑造得具有立体感。这些手法扩大了散文的表现空间,对于琐碎繁复的散文抒情,也起了制约规范的作用。

      三《关于女人》的文体意义

      冰心早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个性,清丽柔美的品格,灵敏细腻的艺术感觉,得到有众多评论者的关注和研究。阿英曾这样评价冰心的创作:“她的诗似的散文的文字,从旧式的文字方面所引申出来的中国式(并不是固定的名词,只有说明她的句法不完全是欧化的)的句法,也引起广大的青年的共鸣与模仿,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阿英用“冰心体”对冰心的概括,主要着眼于冰心典雅的中西合璧的语言,后来评论者则对“冰心体”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扩展,认为其散文具有文体典范的意义。我们认为:“五四”时代的女性散文文体意识尚不自觉,而冰心的《关于女人》的文体不管是对于冰心自身散文文体的发展,还是对“五四”现代女作家的散文文体超越都有创新意义,是冰心散文文体创造的自觉化。

      “五四”时期觉醒的女性意识和黑暗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女作家承受着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极度痛苦,尤其是女性还要忍受男权的压抑,使这些女作家积蓄了强烈的言说欲望,她们选择最为开放、自由,最易贴近生活本真的散文文体,来反映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庐隐《曼丽》集中的散文,石评梅的《涛语》等,冰心的《寄小读者》等,无一不是作家真实心灵的写照,但她们侧重于以情感为支点,注重“自我表现”的思索和宣泄,笔随心动,情尽笔止,并不太关注散文的审美特征和社会功能,这种近于直觉的文体选择,是女性意识觉醒后向男性主导的世界争取话语权力的表现,而非一种成熟的、有意识的艺术创作。“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多以情感的流程连缀起生活片断。在结构的安排上常有不确定性、缺少统一构思。在冰心赴美时写下的《寄小读者》里面,描写沿途所见所闻,展现校园生活,抒发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表达对生命的热爱。这里的种种见闻和感触,受制于作家的亲身经历,生活变化。创作随灵感而发,篇章结构松散,对散文文体的特性把握存在不足。而《关于女人》,则呈现出冰心散文风格的多样化态势,改变重抒情、重审美的文风,向重写实的写人记事散文转移。忧郁困顿逐渐为明确的生活信念和从容的生活态度所代替,女作家能够以“男士”作为“言说角色”去言说“女性”,而不参与女性权力话语的争夺,这恰恰证明女作家从追求平等而与生活对峙的姿态,逐渐被更加自信、更幽默、更达观的自我所代替。《关于女人》充分挖掘和利用散文的社会写实功能,借用小说手法塑造了一批抗战背景下大后方深烙时代印迹的伟大女性,呈现了广大妇女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实际。在结构上,《关于女人》有系统的构思框架,开篇引用《红楼梦》关于女人评价,然后通过自己的情感组织材料、构思统一,形成了思想的一致性,即“爱的哲学”和“女人伟大”。《关于女人》虽然以对女人的热爱为文本的贯串线索,但在具体篇章、具体人事的安排上,明显受到物理时间的限制。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作品以叙事记人为主,虽然在直白的说明、叙事性语言中仍然穿插了议论和抒情,但增加了小说精细客观的刻画,感情抒发直接受到创作理性的制约,不再是前期散文的无定性流动、无节制宣泄,体现出作家对散文写作驾御能力的提高。

      在话语和言说方式上,“五四”时代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常常感时伤世而倾诉衷肠,创作中较易于受到环境干扰,需要有情感倾诉的对象。正如有的学者指出:“读这一时期的女子美文,确如走进作者的心灵,倾听其畅诉衷肠。她们似乎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向知己谈心:谈自己的遭遇与忧乐”;“冰心的文体,常常将读者引进一个如冰雪般澄澈的境界,聆听她温柔的低诉”。冰心曾说:“我觉得用通讯体裁来写文字,有个对象,情感比较容易着实”。所以在《寄小读者》中需要对“儿童”倾诉,用“你”的第二人来让感情有所附丽,反映当时作家渴望独立又需要依靠的心理。但是,作家并不善于处理主客体的关系,倾诉对象随作家心理的需要或被拉近或变推远,与作者距离是多变的。如《寄小读者·通讯十一》,当冰心陷入深沉的幽远遐思或激动抒情时,将倾诉对象“小朋友”搁置在一边,而以大段描写景色来抒发情感。可见散文言说倾向于单向的“倾诉”,不注重双向的“交流”。倾诉对象在表层结构上起作用,但在深层结构上无法达到作家的内心深处,而呈现出“失语”、“缺席”的状态,反映出此时期的作家还不善于自觉地把握个人情绪的特点。而《关于女人》的话语则显得颇有节制,小说化的精细刻画形象、景色描写,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写作对象之中。运用平实、风趣、简练的语言,摆脱前期由于情绪随意舒展而使散文显得松散拖沓的缺陷。但是,《关于女人》的语言风格也并不是以完全摒弃冰心细腻、清新、柔美的语言风格,而是在大气中有温婉,豪放中具情感细节观照。在话语方式上,用客观但不乏幽默达观的介绍式语气,使读者和作者处于平等对话地位,形成较为轻松的阅读氛围。所以,《关于女人》对前期冰心散文直抒胸臆、直觉言说在写作视野、言说方式、构造技巧上都有突破。虽然在探索中不乏局限、粗浅之处,但却是散文文体自觉的一个重要实践。

      新时期文学界对小说、散文的跨文体现象多有争议,有的评论者提出“净化散文”的观点,反对散文的小说化。其实,跨文体现象是古已有之,古代小说、散文原本合体,笔记文学即是一种随意抒写、杂谈琐语性质的散文,它情节结构简单,简幅短小,但由于搜神志怪、记人轶事,含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也属于古代短篇小说。许多时期的散文也早出现小说化的倾向,先秦历史散文已刻画不少具有朴素的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初具历史小说的基本特色。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也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饱满的历史人物形象,结构严密、情节曲折,语言极富表现力和雕塑感,更接近于小说。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继承和发展了司马迁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被称为“小说体”散文。而且文学史上凡对文学的发展有开创之功的大师,往往都是率先打破文体的清规戒律,进行大胆的文体改革创新。唐代韩愈,以文为诗;宋代苏轼,以诗为词,使词从婉约向豪放迈进。当代散文家杨朔拿散文当诗写,孙犁小说更以“诗体小说”著称,余秋雨融小说戏剧特点于散文。他们的创新探索虽有缺失却开一代之先。当然我们提倡自由创新,还要把握基本的“度”,当代一些散文家提出“零度抒情”,让“虚构”和“想象”成为散文构思的主体,散文也无需具备基本形态的真实和真诚,和小说几乎没有差别,这样必然使得散文的文体特征模糊虚化,可能会使散文走向式微,还可能使作家在小说与散文间笔法、格调互鉴时,造成某些人物、素材互用,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冰心散文的风格是多元的,这与她开放的散文观息息相关。冰心曾说:“散文却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利得像戏剧的对话”。她的《关于女人》吸收小说特长,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戏剧性,并通过营造戏剧性氛围来表现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的丰满性,使散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也就更为贴近了读者,所以《关于女人》成了畅销书,深受读者的喜爱。但冰心的小说化散文注意控制“度”:自我感情真诚,事件基本属实,人物为情感服务,依然保持着散文的基本特征,同时吸收小说特征,博学众长、自成一家。冰心正确处理小说因素在散文中的位置,当代涉猎于散文的小说家完全可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1.冰心作品精选读后感

    2.冰心作品让人赞口不绝好词好句

    3.冰心散文中的好段

    4.冰心优美散文句子段落摘抄

    5.冰心优秀散文

    6.冰心短篇优美的散文摘抄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随笔冰心散文作品关于女人介绍冰心的散文作品冰心代表作品散文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