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素质育化体系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素质育化体系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时间:2020-05-06 05:17: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素质育化体系是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载体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施教者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浸润性特征,在这种体系下,苏州工艺美院心理中心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采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同时融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体训练、情境表演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来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育化;心理特点;课程模式

    作者简介:张继玉(1975- ),女,江苏响水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高专校园生态文化研究与建设”(编号:2010SJB880032;主持人:张继玉)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62-03

    一、研究背景: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州工艺美院)2006年率先提出“双体系”人才培养战略,即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构建以第二课堂为主要阵地的“素质育化体系”。“育化”者,“育而化之”之意。与单纯的“教育”相比较,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动转化状态以及施教者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浸润性特征。素质育化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阅读、观展、社会实践等8个必修项目和参展参赛、社团活动、心理健康等6个拓展项目,并给与相应的学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中重要项目从2007年开始就以讲座、选修课、各种心理宣传和活动来开展和实施。而必修课程建设则是从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素质育化体系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要求,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苏州工艺美院心理中心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学院素质育化体系的整体规划和要求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了具有美院特色、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和体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知识层面、技能层面、自我认知层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能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2.主要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要求,主要是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包括: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提出如下要求:(1)课程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3)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

    1.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沟通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这些学生成长起来的社会背景与60、70年代甚至80年代的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广州美术学院党总支苏云升书记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自我自主但独立能力缺乏;勇于担当但吃苦能力欠缺;个性自信但规划能力弱;能力突出但功利意识强[1]。在心理方面表现: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但摆脱不了依赖心理;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我期待值高但心理素质尚不完备;强烈的社交需求但沟通能力不够。在沟通方面,他们更喜欢支持和教练式领导;更注重互动,不要灌输要讨论;更注重选择性,不要强制;更注重视觉冲击力,进入到“读图时代”;沟通渠道多样化,进入“微博时代”、“短信时代”;沟通更注重感情。

    2.艺术类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云南艺术学院学生处长苏常青的研究表明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热爱专业,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独立意识强,社交范围狭窄,社会公德意识较强等。[2]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我们的研究表明:与普通类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如:追求独特与个性,而不崇尚时髦与流行;单纯而直率,心理设防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创造性强,随意性大;心理矛盾冲突严重,角色反差大;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艺术类大学生理性思考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关注社会发展。[3]

    (三)课程模式的探索

    苏州工艺美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和沟通特点和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学院推行的素质育化体系,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通过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模块来实施。具体为: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都有不同程度地提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课程结构(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部分);课时与学分(总课时:32;总学分:2;其中网络教学课时:8 学分:0.5;课堂教学课时:16;学分:1;实践教学课时:8;学分:0.5)。

    1.第一模块——网络教学。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和形式的国际性、多样性、趣味性、形象性、变通性、与时俱进性,是同学们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更加主动、了解更加形象生动。

    组织形式(必修选修相结合):(1)新生心理测评(新生心理档案)(共有问卷3套,总时间为45分钟—1个小时,0.25学分;(2)推荐相关网站或教师上传相关资讯,学生自主观看或阅读。教师进行网络辅导,有学生回答与老师推荐的影像资料或资讯相关的问题。0.25学分);

    教学要求:学生网络学习的课时量(6);教师网络辅导的课时量(2)

    教学内容:新生心理测评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此项目为必修。

    相关资讯主要为:(1)电子图书,指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电子版的教材、参考书籍等(包括:推荐1-2本主要学习书籍作为教材,以在校教师自编的校本教材为主;推荐至少10本参考书籍书目、目录及参考意见);(2)优秀作业,是指往届学生在个教学环节(教学单元)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作业作品,能较直观地让学生了解阶段性教学目标与要求。要求:需标明作品的基础信息,包括作者姓名、班级等;对作品需进行简单的点评,主要是指出优缺点;(3)参考课件能提供给学生用以指导自主学习,拓展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课件,是让学生了解其他院校、教师、课程教学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4)讲学视频,是指国内教学名师、设计大师、专家教授讲学的视频片段,能提供给学生设计与设计教学最前沿的信息,拓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如:新浪公开课: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哈佛大学:《幸福课》、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心理资本的三项修炼》等;(5)图片资料指授课教师用于教学示范或者教学引导的各类图片资料,但要求:需标明图片的基础信息;对图片需进行简单的点评;需对图片进行适当的分类。

    考核方式(两块内容组成):(1)新生心理测评,现场测评生成结果,为参加者或L分值过低者进行补测。跟踪回访2次以上交由心理中心视为心理访谈体系;(2)学生选择主题→根据课程内容问题和相关网上阅读课后独立或组成小组完成主题问题→写成结项报告→网络提交。

    评分标准:满足课时量要求为合格;不满足课时量要求为不合格。

    2.第二模块——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组织形式: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教学要求: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时量(16);教师课堂辅导的课时量(2)。

    由心理中心组织专兼职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团队教学的形式进行。即每个教师准备其中的2-3个内容,精心备课,循环教学。要有完整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讲义和演示文稿。(1)以2课时为教学组织单元,含有课程设计的各要素如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及进度的规划;(2)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3)讲义的知识与技能内容要体现出知识的更新,包括本课程前沿知识的补充、教师个人研究成果的更新;(4)演示文稿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演之有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演之有据;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演之有度;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演之有序;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做到演之有时;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做到演之有择。

    考核方式:以结业报告书书面形式结合学生考勤以及随堂提问给予学生书面成绩。参与课堂教学、很好地完成学业报告书的为合格;考勤未满或者未完成学业报告书的为不合格。

    评分标准: 参与课堂教学,配合主题的教学实施,考核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课堂表现积极主动,能主动表达与阐述对主题的.理解,考核为良;表达与阐述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思路清晰,表达顺畅,考核为优。

    3.第三模块——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更形象、直观、生动的体现所学知识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有所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组织形式:必修选修相结合。

    教学要求:学生实践的课时量(6);教师辅导的课时量(2)。

    教学内容:项目一(我演我心—校园心理剧);项目二(心随师动—名师进校);项目三(心随影动—心理电影);项目四(心随身动—户外拓展);项目五(心灵导航—新生宣传);项目六(心灵之约—专家访谈);项目七(心灵友聚—志愿者培训);项目八(心灵茶语—主题沙龙);项目九(心灵之港—团体辅导);项目十(心灵成长—知识竞赛);

    考核方式:由各班心理委员组织实施,新生成长工程为必修,其余的为选修。

    评分标准:每个学生参与组织、策划、参与的,效果显著的有合格,未参与的为不合格。

    三、结语

    相对于以第一课堂为主要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刚性特征而言,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载体的“素质育化体系”则更多地具有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容等诸多方面的自由灵活的柔性特征。形成了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生素质育化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系内容、健全体系运行机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课内与课外交融,“双体系”交叉渗透,构建符合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实际的和谐健康的育人生态。

    在素质育化体系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选课程。苏州工艺美院采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融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多种教学方法,相信其教学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地,能够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云升.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高校的学生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4).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张继玉.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6(5).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健康教育素质体系模式高职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