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0-05-06 05:16: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绘本是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启蒙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阅读绘本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近年来,绘本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基于此,介绍绘本的概念、特点与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提出了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的方法,即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美感,重组幼儿的经验;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情感,细化教育目标;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通感,发挥幼儿想象力等,意在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丰富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从而优化幼儿美术教育。

    关键词:绘本;幼儿;美术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075-03

    绘本是一种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儿童读物,它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多端的线条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图画进行鉴赏和研究,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更好地释放幼儿天性,幼儿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态度、行为,不对幼儿行为进行过多限制[1]。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绘本,既符合新时代美术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绘本的特点

    “绘本”一词起源于日本。绘本在英美国家非常流行,翻译成中文是“图画书”或者“故事书”,后在我国广泛流行。借鉴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的观点就是,文+图=有插画的书,文×图=图画书[2]。松居直先生认为,绘本的文字和图画是独特的,二者相结合才能表现出任何一种单一的形式难以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情感。这一概念明确将绘本与插画书分开,指出了绘本的不同之处,绘本具有趣味性、丰富性、生活化的特点。

    1.绘本的趣味性

    首先,“兴趣”是教学之根本,幼儿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绘本图画中描绘的夸张艺术形象、丰富的亮丽色彩大大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并且绘本中勾勒的人物形象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贴切,有利于幼儿与绘本中叙述的故事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绘本中的文字通俗易懂,与图画相呼应,为幼儿提供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绘本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是在原有插画书基础上改编而来的,打破了人们对图画书的传统印象,这种新形式使绘本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例如,在《快乐的婚礼中》讲述的是从小猪洗澡、扮装到参加婚礼、拍集体照片的活动过程,幼儿可以了解小猪的不同体态、各种款式的服饰搭配等。

    2.绘本的丰富性

    绘本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一方面绘本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日常生活类、自然環境类、教育类等;另一方面绘本为幼儿学习美术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如与幼儿手工、绘画、鉴赏的结合等。绘本中故事寓意丰富,对提升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幼儿的高尚情操,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例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了一对兔母子通过一系列对话比较谁的爱更多一点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让幼儿通过绘本中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画面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爱传递给他人。

    3.绘本的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幼儿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艺术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绘本故事中大多采用幼儿最常见的动物为原型,故事情节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为基础。因此,绘本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相贴切,拉近了幼儿与绘本之间的距离,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日本画家佐佐木洋子编绘的《小熊宝宝》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休息、洗漱、穿衣打扮、礼貌用语、人际交往等,幼儿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开发其智力潜能。

    二、绘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1.绘本有利于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均衡发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重视幼儿知识的增长,还注重幼儿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八种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而且这些智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给美术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每个幼儿都是绘本的阅读者和建构者,都是图画和文字的欣赏者和体验者。将绘本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有利于幼儿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促进幼儿均衡发展。

    2.绘本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方面,绘本中的角色生动形象富有活力,幼儿可以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续编、仿编,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另一方面,绘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用树叶拼贴、有的是剪纸,有的是用大色块表现,这些形式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绘本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关注幼儿对图画的认识和对文字的理解,关注图画的想象和再创作,使幼儿学习绘本的过程变成一次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绘本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

    美术是自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绘本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并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理解绘本的绘画形式,进而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如:《青蛙费洛格成长的故事》采用鲜艳的简笔画风格,描绘青蛙和小熊的形象,我们不需要幼儿将这些形象完整地描绘出来,而是通过这些颜色、形象的熏陶,涌现自己的创造灵感,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绘本中所描绘的图画,不仅呈现了一定的故事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的体现。

    三、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育的对象是3—6岁学龄前儿童,主要是指这一时期幼儿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幼儿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理解、认识、情感和体验。幼儿美术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绘画、手工、美术鉴赏[3]。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3—6岁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时期,这一阶段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刻板性、自我中心主义的特征。将绘本教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既要抓住绘本与美术教学的相同因素,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的目标,从而将绘本与幼儿美术更好地融合,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4]。

    1.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美感,重组幼儿的经验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说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美术是幼儿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屠美如的儿童美术欣赏阶段理论中提到3—6岁的幼儿属于感知形象期,这一阶段幼儿从是否符合自己兴趣需要、是否颜色鲜艳两方面选择自己的阅读作品。并且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幼儿开始对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有所了解和感知,加上教师的启发,幼儿的审美能力会进一步提高[5]。绘本中蕴藏的美术元素各具特色,既符合幼儿美术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幼儿审美、兴趣的需要。面对丰富多样的绘本,教师的选择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绘本美感角度寻找绘本与美术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更好地重组幼儿的知识经验。

    案例:以《小蜗牛的新房子》为题的中班美术活动。首先,教师选择的绘本故事一定是幼儿所熟悉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小蜗牛生活的习惯、特征进行延伸,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蜗牛,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利用绘本中小动物各种各样的姿态、亮丽的颜色带给幼儿的新鲜视觉冲击,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比如:采用“这是什么颜色呢?你喜欢这样的颜色吗?如果让你画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等话语进行引导。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故事中的情节续编故事并对故事的寓意进行深层次的讲解。

    由此可见,将绘本中表现出来的美感运用到美术中,幼儿不仅可以掌握绘画的技巧,而且能通过绘本故事重新梳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重组自己的知识经验。比如:在绘画中蜗牛的家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蜗牛是在雨后出现的。

    2.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情感,细化教育目标

    在绘本多种美术元素中,要让幼儿真正理解绘本中画面的绘画规律和方法,就要创造一种画面,让幼儿对绘本产生深刻印象。教师不仅要注重绘本带来的新鲜刺激,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讨论,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绘本的理解,还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布鲁姆从情感、技能、认知三方面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但是在学前教育中上述教育目标还不明确,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美术活动以及不同年龄的幼儿,细化教育目标。有的幼儿空间感较强,能很好地理解绘画的技巧;有的幼儿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抓住绘画的细微之处;有的幼儿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很快地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学习。教师要抓住幼儿的个性特点,深入了解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案例:绘本故事《快乐的婚礼》,讲述的是小猪梳妆打扮参加朋友婚礼、拍合照的故事。杜玫认为,5—7岁的儿童属于图式期,这一阶段能够逐渐掌握事物结构,从最初不完整的、零碎的、没有联系到后来能积极思考图画的情节表现。在大班,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对绘本中小猪拍集体照表现出来的愉快心情以及幼儿想融入到绘本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引导幼儿进行续编绘本故事。如:小猪在婚礼结束后,回到家里开始想象自己结婚时的样子。在中班,可以利用绘本中小猪的不同造型,引导幼儿较准确地掌握小猪的各种姿态,如“小猪跑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跳舞时是什么样子?”小班幼儿能把分离的、乱涂的线条联结成一种基本的形态,对自己的图画能加以语言的解释。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小猪拍的集体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小猪的衣服涂颜色,认识小猪的基本形状。如“小猪胖胖的,所以它的脸是圆圆的,耳朵像个大扇子,所以耳朵是圆形”。

    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绘画技能也不断增强。幼儿的绘画从无意识的乱涂乱画到有意识的描绘;从初期的四不像到渐渐画得有模有样。教师应根据幼儿绘画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从低起点过渡到高起点。

    3.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通感,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通感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把不同的感觉器官联系起来,通过一种感觉联想另一种感觉,“以感觉描绘感觉。”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就是各个感觉器官间的沟通。在通感中,颜色变得有温度了,比如:看到红色会觉得热、看到蓝色会觉得冷;声音变得有形象了,如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脚步声就能识别出走路人的身份[6]。总的来说,通感在一种情景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引起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以及态度的形成,对提升幼儿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在绘本《小脚丫》中。首先,以绘本中的形象为基础,进行拓展想象。幼儿的小脚丫在不同情景中变成了小动物、玩具、海中小岛等多种形式。其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脚丫变化的规律。最后,让幼儿再次展开想象。比如把脚丫换成手指,想象手指是不是也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如手指饼干、气球、小树、雪花等。

    教师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所想,这样一幅简单的手指画作品就产生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会了阅读绘本的快乐,还掌握了一种美术绘画形式。因此,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将绘本与幼儿美术教学结合,让绘本的故事情节、意境与幼儿的情感表达、艺术表现、艺术创作融为一体,让绘本中的美术元素融入到创作游戏中,推行游戏化的课程,重视孩子的绘本阅读,为幼儿提供充分感受、个性理解、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快乐阅读的体验,用图画书作为载体搭建更加多元的平臺,让幼儿通过绘本创作出神奇的故事,品尝美术的乐趣。

    四、总结

    绘本不仅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重要素材,还蕴含着巨大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绘本不只是简单的图画书,而且是丰富幼儿情感、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将绘本与幼儿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绘本不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幼儿提升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满足新时期对幼儿提出的要求,更能通过教与学良好的互动,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发〔2010〕41号)[S].2012.

    [2][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郭雯霞,许小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8.

    [3]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53—108.

    [4]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隋成莲.绘本创意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5—21.

    [6]黄多芬.探析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14(1).

    相关热词搜索:幼儿美术教学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