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我塑毛泽东 白宫立主席塑像

    我塑毛泽东 白宫立主席塑像

    时间:2019-02-27 05:41: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缘起   在新世纪城市开发中,橘子洲创建红色经典的人文历史景观   橘子洲,浮卧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十里,以盛产美桔而得名。受洞庭湖水顶托,奔流的湘江到此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上下游形成片片绿洲,唯橘子洲以其巨大的陆地横亘于宽阔的江水之中,故又称“水陆洲”。春天,明光潋滟,沙鸥点点;夏日,鹰击长空,百帆竟过;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枫迎雪,以“江天暮雪”之称成为“潇湘八景”之一。
      橘子洲是湘江上漂浮的一叶永恒的生态之舟,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沉浮与岁月变迁,历代文人骚客触景生情,在此吟诵过无数绝句佳篇,使橘子洲平添了几多文化含量与历史意义!1925年,怀抱救国理想的青年毛泽东故地重游,伫立洲头,面对奔腾不息的湘江,胸怀激荡、浮想联翩,思考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写下了壮怀激烈的千古诗篇《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帐枣廓,问苍茅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庄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此时的毛泽东,已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担当起组织工农运动的领导重任。并以共产党员的个人身份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他的革命信念和人生理想趋向成熟。
      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集中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他以冠绝古今的非凡气魄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叩问,不仅反映了毛泽东激流勇进的豪迈性格,也抒发了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长沙既是毛泽东求学的地方,也是孕育他革命思想、开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他的革命人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也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当时聚集了一批寻求真理、探求解放的青年人,成为湖南人民的骄傲但一直以来,表现和宣传乏力,更缺乏一座很好地歌颂那一代青年才俊的标志性建筑。如果说长沙要打造一个历史名人城市的话,毛泽东艺术塑像无疑是最好的注解,而橘子洲当然是最理想的地方
      时光荏苒,2004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新世纪城市开发建设中再次唤起对红色历史的追忆,决定在对橘子洲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建设的同时,在这一拥有重要意义的场所建造一尊巨型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再现青年毛泽东风华正茂的英姿,创建橘子洲红色经典的人文历史景观。这是长沙城市永恒的骄傲,也是长沙人民的必然选择,这一创意既得到了省政府及中央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长沙市民的热情拥戴。此后中国雕塑界的多位著名雕塑家及本地的创作单位积极参与了方案的创作工作。我也于2005年7月有幸参与了方案竞争的创作者的行列。
      
      一、总体构思
      
      毛泽东不愧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他一副巨大的肩膀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
      我受命伊始自觉意义重大,青年毛泽东那种“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远大志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勃勃朝气、“指点江山,澈扬文字”的革命精神、诗人中的革命者、革命者中的诗人,在我脑海里闪回。一个个构思不断产生又迅速推翻:如果以全身像的方式呈现,数十米高的塑像已经很高,但头部只有几米高,雕像会显得孤立和突兀,而且塑像的震撼力也难以呈现…,
      我多次在梦中徜徉于湘江两岸,回想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童年感受,以及青年时在江中击水的感奋,心中不断涌起毛泽东的那首壮丽诗篇。歌曲《东方红》中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曲《浏阳河》中的“世界把名扬”在我头脑中挥之不去,使我逐渐产生了以半身像创作青年毛泽东的朦胧概念:如果在水天之间的绿色沙洲上崛起一座如山峦般隆起的毛泽东胸像,既可以避免整体人像在远视野中所形成的单薄孤立之感,又可强化毛泽东的精神气质和伟人风范,同时也与周边的特有的典型环境空间形成更加美好的比例关系,借用大地艺术的方式,体现我们对历史题材的当代诠释和对环境空间特征的整体思考,以传达出时代的气息和艺术观念。
      有人说,毛泽东是山的儿子,他是从韶山走出来的,现在依然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山。将毛泽东的巨大头像展现于湘江两岸,一个构想在我脑海中从朦胧走向清晰:回望20世纪的世界历史风云,毛泽东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位巨人,他那巨大的肩膀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于是一个初稿逐渐在形成。当我怀揣着自己的想象再次远眺橘子洲时,面对着奔涌的湘江,想象着青年毛泽东在洲头奋笔疾书写下雄伟篇章的动人历史瞬间,更加坚定了我从《沁园春・长沙》中产生创作青年毛泽东石雕胸像艺术构思灵感的信念。
      我设想着将青年毛泽东胸像设计成一座自然的山体。胸像的形态幻化成隆起的山峰,大地板块斜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刀劈斧凿。气势恢宏,伟岸壮观,如同大河大川溶干毛泽东的胸怀,塑毛泽东像,将毛泽东的头、颈、胸的空间关系形成刚毅坚定的动态扭转,表现其坚毅性格。将1925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所作的《沁园春口长沙》镌刻于山体背面,书体为其亲笔所写的毛氏狂草,飞龙走凤,激越奔腾,与山形融为一体,仿佛镌刻在祖国山河上的壮丽诗篇,其目的是更加彰显伟大诗篇与橘子洲的关系。
      巧合的是。我所设想的地平线山体构图,暗合了青年毛泽东所创作的一幅图画“作业”,据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在一次图画课后老师收到毛泽东的作业就是:一条地平线与一个初升的太阳,其时,其理想大志不言自喻!
      雄伟的“山体”不仅具有造型意义,同时又赋予它一定的功能,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把山体构建成壳状结构,在负空间内设置一座纪念馆,用于陈列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示当年在长沙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各位仁人志士的事迹,这些人物可以是跟毛泽东相识的,也可能未曾谋面;所走的道路可以是相同的,也可能是和而不同的。通过集中展示的方式,反映当时湖湘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等多种文化思潮对那一代人的影响,使纪念馆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现代人缅怀革命先辈的场所,以丰富主体雕塑的历史象征意义和其深厚的内涵。那一代人的领袖、那一代人的聚集、那一代人的偶像,影响着湖南,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经过艰难的构想与否定之否定,我的方案终于定型,经竞标评选得到了有关方面专家学者、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并报请中央有关部门获准,非常荣幸地成为中标方案!
      尔后则是对橘子洲的地质、水文、树木、植被及湘江两岸高山和楼房、远近视角的一系列勘探与考察推敲及多方面充分论证。我们要的是毛泽东头像的充分展现,而橘子洲上的樟树高约16米,我们想,要在16米高的胸廓之上再高出16米的头像较为理想。随着巨大红色气球的升空实验,雕像高度设定在32米,而这恰好与 毛泽东书写这首词时年32岁吻合,现场中,照片上,长沙方面和我以及我的团队一致认为:无论从视觉上还是立意上,都是那么理想与浪漫。眺望天际中的红色圆点与绿色沙洲所形成的空间,我感慨万千:不久的未来这里将崛起一个当代人文景观经典。而我辈则有幸能够在其中肩负起这一史无前例的时代重任!作为长沙人,作为雕塑家,我为自己能得到这千载难逢的机缘感到无比的幸福与骄傲!
      
      二、雕像的朝向
      
      脸向河东长沙老城区,仿佛一代伟人对这片热土的永久关注和对话
      雕像的朝向问题我思考了几个因素:地形、日照、政治、生态、形式、视角。
      湘江将长沙市分为河西与河东,橘子洲顺着湘江呈南北走向,洲头在南。洲尾在北。湘水北去,洲头为中流砥柱。雕像座于洲头,从雕塑安置的角度来讲。坐北朝南比较理想。东边和西边的太阳都可以照到,但在橘子洲的具体环境中,如果完全朝南的话,两边城区看到的都是侧面像,且由于洲头的宽度有限,舒展不开,所以将其定位在南偏东大约呈45度角的位置为宜。
      这种选择也包含着一些其他考虑,毛主席的名是“泽东”,谐音“择东”,他站在橘子洲头,脸稍稍朝向河东长沙主城区,也符合一般观看的视角;望着北去的江水,他的思绪似乎想到了北边,目光穿越了旧中国的阴霾遥望着苏联,那是当时中国革命青年寻求马列主义的主要方向。“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列主义”。此时的毛泽东正是在这股“北风”吹拂下学习、接受、传播马列主义的进步青年。在“万山红遍”的深秋,湘江确实常刮北风,北风将他的头发吹向南边,那是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也是毛泽东当时即将前往的地方,他的眼神自北向东南移去。
      另外,长沙的主要城区在东面,可以看到毛泽东四分之三侧面、侧后、侧前的形象,随着长沙市区的逐渐南移。东南方向能够看到比较多的正面塑像,这是比较理想的。而且这些视点都是以河西岳麓山作背景的,随着季节的变化将产生神奇的效果,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时。从西南方向,也能看到侧面、四分之三侧面、四分之三背面和正背面,伟人的轮廓与这座现代化城市影像叠印,人民有扬眉吐气的今天,与毛泽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西面看,剪影和背影同样使观者联想到毛泽东的风范与气质,丰满清晰的轮廓线所形成的特殊的背影和体量,在河西同样可以看到这种伟岸的形象。
      考虑到橘子洲排洪泄洪的功能,雕像胸部的朝向是朝南稍微偏东,跟东南偏向45度角的头部刚好形成一个夹角。这种夹角和颈部的处理,有利于塑造人物刚毅的性格,一般来讲,夹角越大,刚毅的性格特征越明显。毛泽东具有湖南人的敢为人先的雄伟胆魄,坚毅、倔强的性格以及湖南人特有的霸蛮气质,因此,形成这样的夹角,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塑像胸前宽阔的广场,既可以用于聚会,也便于欣赏雕像,
      由于作品的巨大尺度,所以,我将肖像创作中的观察常态、非常态、远近高低等因素放大到尽可能的清晰,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试验、解决-、我在巨大的空间中不断地修正着我曾经的造型经验,因为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挑战。
      
      三、材料的选择
      
      无论是创作如山峦般隆起的伟人胸像,还是其岩石般坚硬的性格,石材是不二之选
      确定雕像总高32米,底部作中空的纪念馆。整个基架构造物的首选当然是钢筋混凝土。山体和雕像外立面的首选则是石料,最后呈现的雕像整体面貌为石雕形象之所以选择石料。一是石头耐得住大自然的风化,二是跟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相符合。据说“石三伢子”是他外婆给他取的乳名,长辈们希望他像石头样,好带,好养,命硬。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其命运确实如岩石般坚硬。此外,创作如山峦般隆起的伟人胸像,必然要选择石材。
      关于石料品种的选择,曾考虑过就地取材,采用长沙城郊丁字湾的麻石,这种石头非常坚硬,跟毛泽东倔犟的性格和过硬的命运符合。但这种麻石含铁较多,斑点较大,不太适合用于人物雕像。同时,长沙的天空经常呈现着蓝灰色,如果石料太白、太灰都缺乏对比关系,也过于反射阳光,在阳光照耀下层次关系不清晰。故灰白色的丁字湾麻石只得放弃。
      经过精心选样,最后采用的是福建永定出产的“永定红”花岗岩。这种灰红色的岩石材质坚硬,色度饱和,颜色均匀,而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度显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想象。在细雨蒙蒙的春天,雕像因空气中的湿度而显得格外凝重:在绿树成荫的夏季,红灰色与绿色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在万山红遍的秋季,红色的石雕与背景显得更加浑然伟岸;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雕像则显得沉稳壮美,
      同时,永定红也暗示红色经典,符合作品的主题。红军长征的时候,当时的“毛委员”也曾途经永定县,而我们选定的石材加工单位也是福建的厂家。而且。永定县有着足够的同类花岗岩山体储备,不会产生供量之忧,能确保材质效果的完整冥冥之中是一条无形的线在贯穿,还是天意使然’
      
      四、形象的塑造
      
      如何把青年毛泽东塑造得更加沧桑、更加刚毅、更加俊朗、更加健硕。一直是我创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创作历史人物雕像,必须要有足够的图像和文字资料作为参考。因此在创作之初,我收集和查翻阅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照片和艺术形象资料,有青年的、中年的和晚年的,同时查看了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字材料。其中,1925年毛泽东在广州的照片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而这一年正是主席书写《沁园春・长沙》的年份。
      从照片可以得知,那时候的毛泽东留着中分头,显得比较规矩庄严,这正是他由激昂的性格趋向稳重的一个阶段。当然,那张照片肯定是在照相馆里面拍的,难免有点中规中矩,但仍掩饰不住毛泽东一以贯之的豪迈。在创作过程中,我以这张照片为基础,但并不拘泥于此照,还参考了此前毛泽东在韶山、长沙第一师范、上海的形象,同时综合毛泽东此后在瑞金、井冈山、长征路上以及延安的照片,把青年和中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综合思考,找出主席形象的不同时期的共性特征,最终塑造出长发飘逸的青年毛泽东艺术形象。
      形象的选择和前后贯通,既是毛泽东形象的历史贯通,也是时代的贯通,同时也是我思索的贯通。在形象的分析层面,青年毛泽东一米八几的个头、洁净的皮肤、端庄的五官、健硕的体魄、浓密的头发和微锁的眉毛、深邃的双目、挺直的鼻梁、坚毅而有些秀气的唇廓,带有湖南人特征的方正牙床,还有他宽广的额头等等,堪称美男子、伟男子,这些都是作品必须抓住的形象要素。
      与当时的普通民众相比,形象健硕秀气、讲话彬彬有礼、高个子的白面书生就是毛泽东,这是当时老百姓对他的普遍印象。诚然青年毛泽东确实洋溢着特有的书生气质,但我对他的脸部的塑造,则偏于粗犷硬朗。在我看来,青年毛泽东不惧风雨,喜欢游泳・喜欢晒太阳,常深入民众,经常到农村调查,体察民情,因此不可能一直白暂。从他的性格来讲,也远非温文尔雅、只会纸上谈兵的一介书生。
      照相馆拍的照片确实白嫩,但那毕竟是“摆拍”。创作这尊艺术雕像既要考虑形似 更要注重神似,那么就要强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色彩,做出一种写意基调和粗犷的肌理。在结构上,也应该以建筑感、沧桑感之追求,置雄伟于方正,以山体般的内在而外显,来烘托毛泽东坚毅的性格和中流砥柱的气魄。
      照片和影像资料是比较细腻的,而我的塑造则力求粗犷概括。例如眉毛,原本比较淡雅,但我们刻画时不可能自然主义,否则就会像观音菩萨,像瓷器语言,而不是室外大型雕塑的造型语言。此外,人物头发是塑造感情气氛的载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的,塑造中不仅要有体积感还要有颜色感,这就需要靠形体的起伏、线条的交错叠压、不同的朝向转变和不同衔接来表现。
      总之,如何把青年毛泽东塑造得更加沧桑、更加刚毅、更加俊朗、更加健硕、更具雕塑的形体化,一直是我整个创作过程思考问题的重点。我力求在粗与细之间偏粗,在方与圆之间偏方,在软与硬之间偏硬。作品在放大过程中,我反复推敲,苦苦验证。能否交上满意的答卷,只能让世人评说!
      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努力,我争取得到了一个机会:去美国实地观摩与考察“自由女神”雕像和“总统山”雕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无疑对我创作青年毛泽东塑像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在神情的表现上颇费心思,既要表现毛泽东风华正茂、挥斥方道的书生意气,又要表现他“到中流击水”、“指点江山”的豪迈与自信,同时,还要表现他开始走向成熟,对革命时局和中国未来的深思远虑,以及对当时所处环境的些许不安,对民生的深切担忧。这种忧思和胸中气魄的矛盾统一,集中在一张脸上,无疑,增加了表现的难度。比如坚毅的嘴唇、微张的鼻孔、深邃的眼睛和紧蹙的眉头,以及毛泽东特有的骨形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时尚风貌等等,这种张和弛的结合、内与外的表现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这一切引领我进入了深度的推敲。
      在表现手法上,力求避免完全的照片写实,强化雕塑艺术表现力,走客观写实与主观写意相结合的路子,形就是一切!这也是当今纪念雕像的主要走向。如果当今的艺术家所做的仅仅是对1g25年的照片的再现,作品便失去了当今时代的意义,也迷失了当代审美的要求。毛泽东生前,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曾经有不少著名雕塑家为他创作过一些很好的塑像。最为火热的当然是“文革”时期,全国上下兴起毛泽东肖像制作和收藏热,那个时候所做的领袖形象,大同小异,几乎都是理想化的照片,再加上理想化的处理方式,达到一种神话甚至有点扭曲的状态,数量虽多,但真正能留下来、经得起推敲的力作寥寥。当今者,中华民族之复兴,伟大时代呼唤力作!
      伫立于21世纪,回望波澜壮阔的逝去岁月,毛泽东是引领中华民族砸烂半封建半殖民地枷锁、改变中国命运、创建新中国的世纪伟人。我认为青年毛泽东塑像一定要体现时代的思考的印记,我们今天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再次肯定毛泽东的功绩,是一种理性的、富于时代价值的思考,同时必然带有个人意识的观点和当代学术探求。
      艺术家应该具备个人的广阔的思考空间,应有个人对塑造对象的独特理解,应有个人对艺术形式的独立推敲与选择,在当代艺术创作上确应如此。特别是在如此巨大的环境空间的驾驭上。也是我们对空间意识和固有思维模式的全面考量。
      21世纪重塑伟人毛泽东,我注重的是毛泽东的气质和神韵的表现,并通过合适的雕塑与建筑语言表现,着重表现一种大气魄、大时代的背景。这个时代,既是毛泽东所处的1925年的那个时代,也是我们当今中华民族泱泱大国逐渐走向复兴、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回应,如此宏伟并带有几分写意的毛泽东纪念像,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对毛泽东的理解和纪念,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深刻理解毛泽东博大胸怀的同时来塑造伟人毛泽东,也使我在精神上和艺术上得到全面提升。湖南人以湘江为骄傲,湘江以孕育毛泽东们那一代人而伟大。橘子洲以伟大诗篇而扬名,橘子洲以耸立毛泽东像而自豪!长沙――毛泽东城!
      回顾近三年的创作过程,从勾画草图到作品施工,从意念到艺术,从艺术到技术,期间我寻找文史资料,考察现场环境,走访伟人故居,分析方方面面的建议,天马行空想象,老老实实制作,先后做过六十分之一、三十分之~、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等多种比例的塑像。丝毫不敢怠慢,易稿数十次。创作过程中有过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也遇到过一些具体困难,但始终是在一种振奋的状态之中,诚惶诚恐、诚心诚意地创作,最终还是沿着我的理想之路走向完成。
      在此即将交出答卷之际,问卷上的几个问题再次浮现:“时代性”、“唯一性”、“人民性”、“艺术性”――这些我答对了吗?
      在此。我要感谢毛泽东同志的亲属邵华将军,她作为我的创作团队的第一顾问。她在百忙之中亲临广州美术学院我的创作工作室现场,对青年毛泽东雕塑创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启发性的建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感谢我们的时代给了我这一机会!感谢湖南人民给了我这一机会!感谢帮助过我的专家、学者、师长、领导!感谢中国雕塑学会给予的指导和监制!感谢参与施工的建设者们!更感谢我忠诚能干的团队!

    相关热词搜索:毛泽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