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古典诗歌鉴赏三:鉴赏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古典诗歌鉴赏三:鉴赏形象】

    时间:2020-03-07 10:11: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能够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2013年高考有3套试题直接考查诗歌形象鉴赏;2012年高考有8套试题直接考查形象鉴赏。而分析是诗歌的思想感情等试题也离不开对诗歌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

      二、常识整合

      诗中常见人物形象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士大夫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诗人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将士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7.爱恨情长、离愁别绪的离别者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8.寄居他乡、滞留旅途的游子形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9.孤独愁苦、盼归人的思妇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思妇形象。

      10.渴望自由、孤独幽怨的宫女形象。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百花盛开的阳春,宫门却寂寂锁闭。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三、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中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中的某某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歌中的某某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概括诗中的形象特征。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第三步:归纳形象的意义(表达的作者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  品性等)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中人物形象三关注:

      一关注: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

      二关注: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三关注:注意诗中意象意境的衬托作用。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3高考辽宁卷节选)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真题呈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能力。

      【技法示范】因为对诗人我们不了解。所以解答此题就要抓住诗中主人公的行为、心理描写并关注诗中意象、意境描写的衬托作用。第三联“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是行为描写,第四联是对诗人的心理描写,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洒脱性格。第一、二两联是对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环境清幽简朴,衬托出诗人的闲适生活;而诗中“竹”“雪”“梅”则是带有高洁雅致寓意的意象,诗人与这些事物相伴,自然也是高洁雅致之人。

      【诗歌译文】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

      开头两句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三四两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第五六两句写竹轩清趣,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映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参考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第一步)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第二、三步)

      ★景物形象

      二、常识整合

      诗中景物意象有四种:

      ①画面意象:即诗人所见之景,通过众多景构成意境表达情感。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景物。要多品味揣摩。

      ②传统意象:即由于经常在诗中出现而具有特定意义的景物,通过特定意蕴表达感情。如“杜鹃”“流水”“月亮”等。要多积累记忆。

      ③比喻意象:即在诗中具有比喻意义的意象,通过把本体形象化传达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要由喻体知本题。

      ④象征意象:即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通过把景物人格化表达感情。如咏物诗中的被咏之物。要由物思考人。

      三、考点突破

      【常见题型—】意境分析题

      (一)设问方式梳理及: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点出描写手法。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题型二】意象特征分析型。

      (一)设问方式梳理

      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

      一关注: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常见题型三】意象作用型

      (一)设问方式梳理

      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

      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第四步:分析意象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意象作用解题四关注:

      一关注诗中意象特征。诗人在诗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诗人情感的。

      二关注诗中意象的传统内涵。有些意象是具有传统内涵的,也能表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三关注诗中抒情词句。意象最终是为抒情服务的。

      四关注意象所在位置。要从意象所在位置来看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例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年高考湖南卷节选)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真题呈现】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

      【技法示范】第一步,要展开想象把诗句翻译一下。就这首诗而言,这一步比较简单。第二步,要概括诗歌意境特征。诗歌描写的是塞外战场景象,从视野看是壮阔的,从气势角度看是雄浑的;这一步要注意用词准确。第三步,要分析意境体现的感情。这首边塞诗显然是战胜归来,所以是意气昂扬的。而“雁”为传统意象,带有思乡之意。“满碛寒光生铁衣”一句又表现出塞外的苦寒,有艰难之感,所以又有一种“悲”存在,可这种“悲”不消沉,所以是“悲壮”。这一步是比较难的。

      【诗歌译文】 在破讷沙沙头大雁正在飞,在?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诗歌赏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破讷沙”是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时而兵戈相拨,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13年山东卷节选)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真题呈现】: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技法示范】这里考查的是景象──烟。烟,即雾气、云气。鉴赏第三句,就要关注“比喻”修辞的作用,写云气的颜色“如云白”。鉴赏第四句,要抓住描述意象的词“流”,写云气的动态。联系诗歌的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不难发现这“烟”的意象是与情感一致的。

      【诗歌译文】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诗歌赏析】江湜(1818~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这是一首描写羁旅情愁的诗作。首联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缥缈。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缥缈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道: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2年高考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真题呈现】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意象的作用。

      【技法示范】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诗中的孤舟是穿行于江面的。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舟”是羁旅行役诗中的传统意象,具有表达“漂泊”之感的作用。其“孤”字,表达出“孤独”之意。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引人联想旅途之景。第四步:分析意象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孤舟”是作者的所在,所以诗中句句有“孤舟”,只是诗歌语言表达的需要,大多时候被隐去了;所以“孤舟”是全诗的线索。

      【诗歌译文】天刚破晓,船又起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天已黑,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起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沛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的意象,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参考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辅导资料古典诗歌鉴赏三:鉴赏形象古典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高三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