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军中双叶”的革命情谊】革命情谊

    【“军中双叶”的革命情谊】革命情谊

    时间:2019-02-19 05:33: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叶挺和叶剑英都是我军创始人之一,是两位战功卓著、威震华夏的名将,并称为“军中双叶”。他们各自戎马生涯的传奇经历和别具一格的军事才能,早已令人叹服不止。然而,这对同乡在革命道路上相知相敬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
      
      
      齐心协力,共同护卫孙中山
      
      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叶剑英,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小商人家庭。两人均是7岁入学读书。叶挺在辛亥革命的鼓舞下,立志军事救国,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8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到福建漳州投奔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任第1支队副官。两年后,他任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2营营长。叶剑英少年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后去南洋谋生。为寻求救国道路,1917年夏,叶剑英回国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他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并加入“援闽”粤军。1921年10月,他当上了孙中山大总统随员。1922年2月升任海军陆战队营长。
      1922年6月16日晨,时任广州革命政府陆军部长的陈炯明突然发动判乱,下令部队炮轰总统府,欲置孙中山于死地。危急时刻,警卫营营长叶挺挺身而出,率部英勇抗击,抵挡叛军的猛攻,孙中山乘机化装转移出总统府。叛军使出缓兵之计暂时停火后,叶挺并未放松警惕。他一面令部队加强戒备,防止敌人偷袭,一面制定保护宋庆龄脱险的计划,准备突围。次日,正当警卫部队离开总统府时,叛军再次开火。由于寡不敌众,警卫部队很快被打散,叶挺只好翻墙脱离险境。
      闻悉孙中山被困总统府,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心急如焚,他立即驾着小艇驶向码头。正当他在码头焦急寻找时,已化装为医生的孙中山匆匆走来,叶剑英看他安然无恙,欣喜若狂,急忙上前,搀扶孙中山上了小艇,亲自护送到停泊在珠江中的“宝壁”舰上,接着乘“永翔”舰,最后转到“永丰”舰上。孙中山转危为安后,叶剑英一直护卫在其左右,战斗在第一线,担负起保卫孙先生的任务。几天后,叶挺得知孙中山和宋庆龄安然脱险,并在珠江指挥军舰平叛,于是不顾安危,设法登上“永丰”舰。在舰上,孙中山对叶挺和叶剑英两人的英勇表现给予了褒奖。
      
      患难与共,危难时刻显真情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叶挺被派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叶剑英正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在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接触交往中,其思想开始倾向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1925年9月,叶挺学成归国回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后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4师师长。叶剑英在资产阶级民主队伍中发展顺利,北伐战争开始时,他任革命军第1军总预备队参谋长,后被蒋介石委任为新编第2师师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在这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决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一批共产党员干部云集九江,准备起义,叶挺指挥的第24师和贺龙指挥的第20军也驻扎在九江。此时,叶剑英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随部队南下进驻到九江。
      大批部队云集九江,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为阻止共产党的武装起义,汪精卫与张发奎秘密策划,决定“邀请”叶挺、贺龙上庐山开会,借机夺其兵权,解除部队武装。这一军情被共产党人叶剑英获悉。本来,他与叶挺将军有密码联系,但考虑到军情紧急,他决定舍命相告。当晚,叶剑英借口下山办事,连夜找到叶挺。他们商定立刻通知贺龙等共产党人到甘棠湖附近碰头。
      经过短时间磋商,他们决定:叶、贺不上庐山,部队紧急开往南昌。
      南昌起义失败后,部队向广东、福建方向转移,张发奎率部紧追不舍,叶剑英机智地劝阻张发奎,使其放弃对起义军的“追剿”,使这支新生的革命军免于腹背受敌。
      正是叶剑英的机智,才使叶挺、贺龙等人免遭暗害,从而保证了两支部队顺利参加南昌起义。
      
      同心同德,并肩举义广州城
      
      南昌起义失败后,叶挺乘船潜往香港。此时,叶剑英脱离了国民党军队,正秘密组织起义力量。不久,张发奎率兵进驻广州,他见到叶剑英时仍然对其信任如故,任命他继续担任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利用职务的便利,在第四军内部积极壮大共产党的力量。不久,“两叶”重新汇集到同一个战壕,开始共同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0日,叶挺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前往广州,担任广州起义的军事领导工作。到达广州后,叶挺得知叶剑英也参与领导起义,并于9月就开始了起义准备工作,掌握了广州城里部分军事力量,心中十分欣慰。当天晚上,起义军总指挥叶挺在总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确定起义时间和任务,要求大家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副指挥叶剑英因要稳住敌人,没能参加会议。
      11日凌晨3时30分,叶剑英指挥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随后,起义部队按照指定目标发起猛烈进攻。11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和临时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成立。成立会上,叶剑英与叶挺这两位将军之手紧紧握在一起。为了扩大战果,叶挺和叶剑英在指挥部里,沉着指挥部队向纵深推进。起义军迅速占领无线电局、邮电局、各区警署以及国民党的党政机关,但仍有几个据点在负隅顽抗。这时,停泊在珠江上的英国军舰也向起义军开炮。在此情况下,总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叶剑英认为起义军虽然控制了广州城,但敌强我弱,孤立无援,建议尽快以缴获的武器扩大部队,主动撤出广州,以保存实力,另谋发展。他的建议得到叶挺同意。然而,该建议却遭到共产国际代表的坚决反对。
      无奈,部队只好留守广州。第二天,国民党军队从四面八方向起义部队压来。大军压境,处境十分危险。然而,这并没有吓倒叶挺和叶剑英,他们仍然勇敢指挥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中午,敌人力量急剧增加,并对起义军实施更为强大的攻势,红军占领的许多据点开始丧失。傍晚,总指挥部决定撤出广州城。叶挺特地派人去通知一直战斗在前线的叶剑英,要求他迅速撤出广州城。
      离开广州后,叶挺继续领导起义部队与敌人战斗,但很快被敌人打散。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抵达香港。在香港,叶挺不断打听叶剑英的下落,心中时刻惦记着这位与他生死与共的战友。
      
      志同道合,剑气如虹耀苍穹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在党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为洗刷冤屈,他从香港辗转苏联,却遭到共产国际的冷遇。一气之下,叶挺愤然出走,在海外流亡10年,与中国共产党失去了联系。叶剑英起义失败后潜入香港,后到苏联劳动大学特别班深造。1930年回国到达中央苏区,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旅居澳门的叶挺举家来到上海,并在周恩来的指点下,积极参与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的工作。叶剑英则利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南京正式代表的身份,积极与国民党磋商,进一步商定将南方八省游击队编为1个军。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蒋介石迫于岌岌可危的局势,加之他错误估计了叶挺能为其所用,在未征得中共中央同意的情况下,于9月28日宣布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叶剑英得知叶挺被任命后,异常兴奋,立即电告中央。当时,毛泽东并不知道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的详情,更不清楚叶挺的政治立场,因此,中共中央致电叶剑英:“叶挺是否能为军长,待你们提出保证”,并决定请“叶挺来延安商谈”之后“再行决定”。
      叶挺从叶剑英那里得知中共中央的态度后,当即表示自己理解中央慎重处理方针,真诚表示完全拥护党的路线,并愿到延安去与中央领导同志面谈。10月底,叶挺动身去延安,向党中央和毛泽东诚恳表示“完全接受党的领导”。叶挺返回南京后,又与叶剑英一道面见蒋介石,汇报组建新四军的方案。他们二人本着不让国民党插入一人的前提下,在编制和隶属问题上稍作让步,终于争取到蒋介石同意叶挺所提的方案。
      
      生离死别,不忘革命战友情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后,这支部队并未能发展成一支国民党军。为此,蒋介石又处心积虑限制新四军发展。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所属一个支队9000多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军长在与国民党部队交涉中被扣留。
      事变后的第6天,即1月12日,叶剑英才接到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在皖南惨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的急电。为彻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悲愤交加的叶剑英立即召集人员连夜撰写《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一文,通过各种渠道发到山城重庆,使皖南事变真相大白于天下。
      不久,中共中央提出释放叶挺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叶剑英坚持按照中央指示,揭露国民党制造事变的用心。1941年2月,叶剑英奉命回延安,但他仍然十分关心叶挺的安危。23日,他致函国民党谈判代表,要求释放叶挺。
      叶挺在被国民党当局囚禁的五年中,叶剑英一直关心叶挺的人生自由。他时时打听这位广东同乡的情况,利用各种机会为他叫屈鸣冤,争取叶军长早日归来。经过中共的不懈努力,叶挺终于在1946年3月5日获释。听到这一消息后,叶剑英高兴万分。
      叶挺出狱的第二天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加入共产党。为尽快投入斗争的第一线,他在出狱不久即要求参加工作。1946年4月8日,叶挺由重庆赴延安出席全军整编会议,不幸的是,飞机在恶劣天气中迷失方向坠毁,叶挺军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身在北平的叶剑英得知这一噩耗后,极为悲恸,在叶挺将军的追悼会上,叶剑英怀着深切哀思,亲自献上挽联:“三十年戎幕同袍,六载别离成永诀;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血为招魂。”
      生死别离割不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叶剑英在以后的战斗岁月中,经常缅怀叶挺的丰功伟绩,时常提起他与叶挺的生死友情。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在担任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期间,当他了解到叶挺的前妻仍孤身一人生活在农村时,立即下发专文,请地方政府对这位老人的生活予以照顾。
      1955年,共和国为十大元帅授衔。叶剑英元帅深情地说:“要是叶挺还在,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了。”

    相关热词搜索:军中情谊革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