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芬芳,铁路情长
时间:2023-02-03 23:4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人
1
赵伟东是一名近年来创作甚丰、引人关注的铁路作家。以前读过他的三部作品——《文化的背景》《内心的富贵》以及诗集《钢轨铿锵》,将过去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文字收拢起来,达70多万字,300多篇。《秋天来到陡坡山》近20万字,也是短篇长制,极有分量。这是久久为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成果。
我用心一字一句拜读《秋天来到陡坡山》,在他的笔下,情感细腻充沛,语言清新自然,将故事娓娓道来,时代与社会就像万花筒一样呈现出来。
以一个地名作为一部书籍的名称,这在文学史上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传统。这本书,不曾给谁有过承诺,以地域文化和铁路文化珠璧交辉,牵引着深深的精神导向,自觉承担起记录历史的责任。赵伟东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地域人文,沉淀到思想的杯子里。这种沉淀越久越醇厚,然后化作亮晶晶的文字,化作充满灵性的语言,化作工作和生活的智慧,升华到广阔的精神高空,留下文化和记忆。读《秋天来到陡坡山》,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透过书中充满激情的语言,仿佛能触摸到一种深厚的情怀。
2
和着岁月,赵伟东在用心、用爱、用使命煮字。
赵伟东出生于铁路世家,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上世纪90年代初,他也如愿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15年,他从武汉铁路局机关调到麻城车务段工作,一年零三个月后,又调到麻城工务段工作。在麻城一共工作生活了三年之多,与麻城的陡坡山有了不解之缘。
麻城因铁路而兴起,说是铁路拉来的城市一点儿不为过。其铁路枢纽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位于大别山中心地带,有京九铁路、横麻线(京九京广联络线)、沪(汉)蓉快速铁路(合武段)等五个方向铁路线引入,北接阜阳,南承南昌,西接武汉,东连合肥等国内特大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
麻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文脉深厚,民风淳朴,资源丰饶,景色宜人,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等,是大别山的中心城市,是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铁路穿越的陡坡山,就“藏”在这里。地方不大,故事颇多。
既然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么钢轨必不可少,两条钢轨一直延伸到远方。晴空之下铁路纵横,可以看到明显的变道痕迹,这里就是为了完成火车头调度而建立的。铁轨旁边就是火车站,高大而现代的站房,看起来非常时尚,铁路诸多的元素增添了陡坡山浓郁的铁路文化气息。
赵伟东有幸在陡坡山工作了3年多。他的视野从陡坡山拓展到麻城,再延伸到大别山,回过头与铁路汇合,恰到好处地在多种文化意象的结合部自由辗转与发挥。以横截面的方式交叉书写铁路和地域文化,是本书最大、也是最亮的特点,也是他人很难完成的文化创举。书中全部素材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丰富的铁路工作经历无疑成了赵伟东创作的源泉。这些难得的作品,很好地展现出了赵伟东的视野格局和文化眼光。
3
追溯历史,陡坡山的地域文化是大别山文化现象和铁路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陡坡山的红色历史,是赵伟东从县志和人物传记里挖掘出来的。他遍阅史书县志,访问鄂东乡贤,考证出陡坡山的前世今生。
赵伟东用无数个夜晚,将那些被历史掩埋了的残缺岁月淘洗出来,在《漫话陡坡山》《漫步陡坡山》两篇文章中,用自己的眼光告诉读者,这里发生了诸如“血战陡坡山”等英勇故事。他将一种真挚情怀及对人、对事、对历史的品位融入文字中,让人获得教益和收獲。
比如,《铁牛桥》一文,很好地延展到当地的神话故事。铁牛桥坐落于陡坡山村杨明塆前河,饱经沧桑,屹立百年。传说此地曾多次建桥,但屡建屡垮。曾有高尼见到怪兽撞桥,桥断路毁。后用生铁铸造两头铁牛,置于桥洞,待洪水重来,铁牛竟化为活物与怪兽同亡,一牛返回桥洞,守护着石桥。后人为纪念铁牛护桥的功德,将此桥命名为“铁牛桥”。
赵伟东写到的陡坡山人文历史,深入浅出,分析深刻,见解独到,观点新锐,资料丰赡。看得出他非常注重资料工作,在资料搜集方面下了大力气,对撰写本书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在重视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上,有气魄,有风格,有眼光,有见地。
4
赵伟东写“铁”的工作、“铁”的生活、“铁”的精神,都是情感澎湃,精神高扬。在一个个小故事抑或现场描写,又或往事回忆里,都掩藏着他那颗滚烫的心。书中第一辑《铁味芬芳,铁路情长》,是细心梳理一个个平凡的或者不平凡的转弯处。当读到此部分文字时,会看到陡坡山乃至麻城铁路“立”在这里的“路标”。
无数带着行囊的年轻人,背着凉席和简易铺盖,从江西浩浩荡荡云集于此。山涧里齐腰深的茅草和工地上碗口粗的菜花蛇,让许多青年职工掉下眼泪来。无数个夜晚,大家挤在火车站候车室的大通铺上,来不及用热水泡泡被磨破的双脚,来不及与亲人通个电话,就因极度疲劳而昏昏睡去。床上尽是蚂蚱、蛐蛐和不知名的小红虫。一个翻身,就有无数的虫子轧进内衣里,一抠,立马发痒、起疹、红肿起来……
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寂寥的粗野荒地,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可是挺直的铁路在这里扎下了根,一拨又一拨的铁路职工在这里扎下了根。
为了改变这里的面貌,麻城铁路职工,挥锹苦干,种树浇水,小心翼翼地栽起了一片片“共青林”。为了建好车务段机关,大家硬是从别处挑来了肥沃的土壤,将沙石全部换掉,像精卫填海一样,不辞辛劳,耐心地种下了第一棵树、第二棵树乃至成千上万棵树。终于变成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繁花似锦,鸟雀啁啾——武汉铁路局最美的一个机关。
没有宏伟的主曲,没有心灵鸡汤,任凭内心感觉,记录了很多建设铁路人的艰辛和奉献,记录了无数铁路人的精神特质。更多的时候,赵伟东在默默地思考、观察,诉诸文字后,《秋天来到陡坡山》便鲜活起来,能感受到文字和着时代的节拍共舞,连同赵伟东的心思、情怀和文化涵养一起跃然纸上。
5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秋天来到陡坡山》语言轻快,干净利落,不疾不徐,甚至很多句子如丝绸般华丽,读来很舒服。
比如,《情系三河》里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到达三河火车站。金秋时节,只见那高高低低的板栗树、柿树、乌桕树将山野打扮得错落有致。那大大小小的水潭好像大别山深深浅浅的眼睛。有的很深,深的潭水宛若镶嵌在谷底的碧玉。有的很浅,清澈透底,戏水的鱼群就像河流抛出的媚眼。”
“三河火车站隶属于麻城车务段,是合武客运专线上的一个五等站。车站只有5名干部职工,每天飞驰的动车与山巅上寂寞的站房形成鲜明的对比……”赵伟东用最质朴的语言,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小站安静与动车飞驰间的深邃。书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衡量一篇散文好不好,我习惯用两点来评价:有意味;能打动我。所谓有意味,是指构思铺陈的技巧,让人有回味;而能打动我的是语言和情感。一篇文章读罢,能在心里翻几个滚,便是好作品。《秋天来到陡坡山》见证了赵伟东的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成熟期。
《秋天来到陡坡山》一书中的故事,可读性很强,用浓浓的人文情怀反映了铁路职工的精神追求和铁路文化的意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铁路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炙热情怀,对美好人性的讴歌必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作者简介:贾桥,中国散文家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铁路职工麻城陡坡 双向伸手,“陡坡”变“缓坡”教育家(2021年19期)2021-08-04贺麻城巴水农民诗社成立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5期)2020-11-06贺麻城获“千年古县”兼读凌礼潮先生《麻城不待麻秋筑城而早有城》感怀东坡赤壁诗词(2019年5期)2019-11-14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7期)2019-10-21贴心服务聚英才党员生活(2018年10期)2018-07-07麻城城市热岛效应初步研究中文信息(2017年10期)2018-01-15加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研究现代交际(2016年11期)2017-02-15长输管道定向钻穿越高原地区冲沟、陡坡技术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年12期)2014-12-30帕丹—安公路两侧陡坡管道施工技术探讨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3年12期)2014-04-26 相关热词搜索:芬芳,铁路,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