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时代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分析

    新媒体时代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分析

    时间:2023-03-10 08:4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李 昕

    (作者单位:南平广播电视台)

    结合近年来我国媒体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势头正旺,各种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广大受众的视野当中,拓宽了受众获取媒体信息的途径。相比于传统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信息获取更具便利性特点,因此得到了更多受众的青睐与好评。在这种行业发展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审时度势,做好技术的创新,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实现自身的长效、稳定、健康发展。

    结合近年来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在新旧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很多环节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媒体栏目内容质量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且平台的数量呈惊人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激烈的媒体竞争趋势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严重分流,传统媒体的行业领军地位也受到影响[1]。而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媒体陷入这一境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节目质量有待提高,比如,不少传统媒体的节目仍旧采用固化而单一的直接截取的方式进行播放,无法满足当前新媒体冲击下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另外,其内容和很多新媒体的内容相差无几,缺乏特点,信息的传播速率较低。

    1.2 传统媒体的主流作用没有得到更好发挥

    在新媒体的冲击影响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行业中的定位比较模糊。近几年来,中央级和省级广播电视媒体均纷纷增设线上专属网站,以及媒体技术性更强的网络视频平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发展环境中,如果基层广播电视媒体仍采用传统媒体的制作与传播方式,就无法发挥自身在当地的主流媒体功能,更会导致受众持续性流失。

    1.3 优质人才不足

    媒体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优质人才,人才作为媒体技术的载体,对于媒体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优质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都将自身就业方向锁定在各大省市级媒体,只有少数人才主动选择投身于基层广播电视台,使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行业陷入人才严重短缺的尴尬处境[2]。部分县级广电记者是由本单位老记者的实践指导而培养的,这种方法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十分有限。可以说,人才短缺的不良状态为基层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增加了更大的阻力。

    2.1 加强理念的创新

    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传统的播报理念,以各级重要会议内容报道为主,以基层民众民生新闻信息播报为辅。这一理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基层民众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获取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理念逐步显现出多种弊端,且无法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收视体验和需求。基于此,基层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加强工作理念的创新,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作用下实现内容的优化。第一,基层广播电视媒体相关工作人员应建立正确的工作责任理念,保证媒体内容宣传方向的正确性,从“三贴近”的要求出发,坚持“走转改”,进一步突出基层广电栏目服务于民的特点。第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栏目经营观念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桎梏当中,并且要加强对有偿新闻防控关口的把握,避免因个人谋私利的问题而造成栏目质量的降低。第三,建立科学的品牌理念,对栏目的品牌效应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栏目品牌,并结合基层广电媒体的特点进行栏目记者、编辑以及主持人的选用,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高质量的工作团队[3]。第四,基层广电媒体需要加强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渗透,通过多元途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进行媒体创新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发展实力。

    2.2 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促进传统主流文化的纳入

    在当前我国新媒体行业的冲击下,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在进行媒体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广电节目内容的把握。具体来说,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应结合节目内容的调整与扩展要求,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借此进行节目内容质量的优化,坚守传统主流文化阵地,满足阶层受众对于民生信息的索取需求。对于传统主流文化的坚守并不代表安于现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充分借鉴,凭借信息化技术实现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栏目制作与传播等的升级和创新,使栏目更具趣味性、内容更具实质性、传播速率更快,科学地进行媒体的融合发展。

    2.3 突出栏目本土化特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型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明显提升,无论是国外的媒体事件还是形成于国内的媒体事件,只要内容影响力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就会有多家媒体生成完整的媒体栏目并迅速在网络中传播。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媒体栏目在媒体素材的选择上一般都是以“大事件”为主,对于百姓生活中的“小事情”关注度明显不够。对此,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贴近性优势,在进行媒体栏目的制作时,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媒体内容,充分突出栏目的本土化特点[4]。另外,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要将栏目办好,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就一定要做好栏目的自我定位,在保证栏目基础风格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对节目进行本地化、特色化处理。在目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在栏目的策划、制作等方面均应尽可能地体现亲民化、本土化特点,保证栏目内容质量,实现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与原创性的紧密结合,借此抓住更多受众。

    2.4 加强栏目形式的创新

    以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栏目体系当中的新闻栏目来说,想要使一个优质的新闻点在众多同质化的内容当中突显出来,就必然要通过新闻栏目报道方式的创新来实现,使新闻内容更具看点。基于此,新闻编辑记者要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度,能够对新闻内容快速作出反应,并善于洞察和发觉新闻实质,能够将新闻事件当中一些模糊的信息加以明确,使其中单调的内容更加鲜活而生动,使受众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信息体验[5]。2020年7月,南平广播电视台FM88.8/107.8综合广播融媒体直播间正式开播,南平广播实现了广播不再是用听的,而是能“看见”的媒体转化。在新闻采访报道方面,广播电视媒体可设置足够醒目的标题,适当地应用修辞等元素,使报道内容更加形象化,激发受众的兴趣。从广播电视媒体栏目实际播放效果的角度来分析,栏目的最终播放效果在很大意义上受到栏目形式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通过栏目形式的创新实现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媒体还可以突出新闻播报的口语式特点,适当强化节目中记者的现场作用,通过记者的现场出镜来增强新闻的现场效果,以这种方式对栏目的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腾讯新闻扩展新媒体平台“快手”媒体发展阵地,实现了传统节目方式向媒体融合下新节目方式的过渡,通过口语化的新闻播报形式进行新闻现场具体情况的讲解,强化了新闻的现场效果,这种节目发展方式值得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借鉴与学习。

    2.5 创新传播途径,优化栏目传播渠道结构

    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应紧跟媒体行业的发展潮流,加强对媒体栏目传播途径的创新与扩展,提高栏目信息传播速率,扩充信息的受众覆盖面。传统广电媒体由于自身线性传播、不留痕迹等特点,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等弊端[6]。相比之下,新媒体技术下的栏目信息传播具备海量性、即时性以及共享性等多重优势,能够满足超文本信息的高质量传播。在我国融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应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对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技术下的微信平台、网站、微博和其他各大热点性视频平台等进行全面整合,构建载体多元、内容丰富且覆盖面广泛的融媒体传播框架,从而对传统的栏目传播渠道进行创新和扩展,建立更加高效而完善的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渠道结构。例如,可以在传统广播电视端口传播的基础上将基层广播电视台的专项视频号、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信息传播途径加以融合,对信息进行再传播,以这种“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融合渠道方式打造“1+1>2”的传播效果。作为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应着眼于媒体信息的全面传播,冲破传统单一传播方式的束缚,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的各项优质资源,实现栏目传播渠道的创新和扩展,形成“五个手指一个拳头”的传播态势。

    2.6 打造可互动的全新广播电视媒体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态,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媒介宣传的重要载体。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广播电视的传播出现了新变化,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受到了很多受众的欢迎。基层广播电视台可以在传统节目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打造具有互动性特点的新型广播电视节目平台,并在平台中建立节目后台,以及能够与受众进行交流的信息互动通道,通过这种方式将基层广电媒体节目受众向年轻人群体扩展,充分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节目方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反馈,了解受众对于媒体信息的需求方向及其对节目发展的要求和预期等。例如,基层广播电视台可以结合节目内容建立网络直播间,尝试“看见”广播的方式。以“惠企助农”为主题开展公益性的农产品直播销售活动为例,其采用“现场主播+直播间主播”相结合的全新节目播出形式,受众不但可以听见主播的介绍,更能看见农场果实挂满枝的丰收场景,在直播间建立节目方与受众的信息互动通道,通过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来了解受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与反馈等,不但能够达到助农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节目影响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7 加强优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冲击且相互融合的发展环境下,媒体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的竞争本质上即为人才的竞争。针对基层广播电视媒体优质人才短缺的问题,媒体单位需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加强专业性、复合型人才的储备,打造自身高素质的媒体队伍,强化自身的媒体行业综合竞争实力[7]。另外,为保证人才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基层广播电视部门还可以建立科学的人员工作激励制度,提升记者、编辑发现新闻、跟踪热点、挖掘深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社会各类热点新闻与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专题报道的力度和深度,有效丰富各种类别的报道资源。

    在当前新媒体的冲击下,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及时调整自身经营与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需求等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新媒体技术与基层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受众带来更加优质的媒体体验,同时也为我国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助力。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栏目 栏目主持人语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年1期)2018-08-16“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4期)2018-05-09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11期)2017-12-20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周六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日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五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三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
    相关热词搜索:媒体广播电视基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