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3-23 17:1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刘景陵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江西 萍乡 337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途径,可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及有毒物质,达到纠正机体电解质失衡、净化血液及延长患者生存期目的[1]。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血液透析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具有便捷、避免反复穿刺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备受医患认可[2]。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较长,长期使用CVC 易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中以导管相关性感染最为多见,若未能及时控制感染,将进一步诱发菌血症、心肌内膜炎及脑脓肿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及不良预后风险[3-4]。因此,尽快掌握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对临床防治措施的制订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就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以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我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条件:均采用CVC 置管实施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
    CVC 留置时间>7 d;
    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条件:外院实施动静脉内瘘;
    以往有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史;
    合并其他慢性感染疾病;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1.2.1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判定

    参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5]判定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具体标准如下:(1)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发冷症状,置管处皮肤出现红肿、痛、热等情况,且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2)至少有1份静脉血培养与导管末端培养为同种微生物;
    (3)2份导管血液标本定量培养,其中1份菌落计数至少是另1份的3倍以上。满足以上3项标准中任意1项即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反之为未发生。

    将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

    1.2.2 一般资料收集

    采用医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记录两组年龄(≥60岁,<60岁)、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是,否)、原发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其他)、穿刺次数(≥3次,<3次)、置管时间(≥14 d,<14 d)、置管部位(股静脉、颈内经脉)。

    1.2.3 实验室指标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1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14.12%),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3例(85.88%)。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ALB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将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因变量(1=感染,0=未感染),另将表1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赋值说明见表2),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 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3。

    表2 主要自变量赋值

    表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

    CVC 作为常见的血管通路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临床治疗期间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导管相关性感染频发,进一步了加重病情,增加了患者身心负担[6-7]。本研究结果显示,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12%(12/85),略高于李萃萃等[8]研究结果中376例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9.57%(36/376),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有关。但以上结果均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有较高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早期积极拟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本研究进一步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 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其原因如下。(1)高龄(≥60岁):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期间可能导致血管病变,加之老年人血管功能下降、机体局部抵抗力下降、营养状况差等因素影响,易被病原菌侵袭,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9]。(2)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血液透析患者病情常更为严重,且患者长期受高血糖的影响,伴有血管硬化、钙化情况,置管难度较高,可能存在反复置管情况,增加置管处皮肤损伤及感染风险[10];
    此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机体处于高糖代谢紊乱状况,机体免疫力下降,且长期高血糖为致病菌提供更加适宜增殖的环境,继而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较高;
    临床应密切监测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水平,及时给予控糖治疗,以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3)置管时间长:CVC 置管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可损伤皮肤组织,破坏皮肤保护屏障,长期留置易导致外界各种致病菌经导管侵入,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11];
    在置管期间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消毒皮肤及导管,并加强导管日常管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4)ALB 水平低:ALB 水平低的血液透析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机体伴有营养不良情况,致使机体内蛋白质含量较低,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体含量减少,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在致病菌侵袭时间极易诱发感染[12-13];
    因此,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需保持给予必要的营养物质补充,以维持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可能受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 水平低等因素影响。

    猜你喜欢 维持性机体导管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邓俊峰作品选海峡影艺(2019年1期)2019-06-24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9年24期)2019-04-25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8年3期)2018-10-13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7年3期)2017-06-21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6年2期)2016-03-11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罕少疾病杂志(2016年4期)2016-03-11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6期)2016-01-20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4期)2016-01-07
    相关热词搜索:导管透析相关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