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提升枸杞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探讨

    提升枸杞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探讨

    时间:2020-03-29 05:17: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该文就加强枸杞产品质量建设,阐述了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对提升枸杞产品质量的积极作用,以适应国内外消费市场形势。着重从绿色、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加强创新及应用,并加强标准化生产关联环节的建设,为确保枸杞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枸杞;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3-0338-02

    近年来,针对各类食品案例发生现象,国家加强了包括农业种植在内的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卫生法的立法工作,200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9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对于从事食品安全生产,规范食品生产单位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生产,努力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充分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枸杞作为药食兼用的农产品,自古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代医学证实其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价值,进而得到消费者的推崇。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增加,枸杞种植区域也已经逐渐从原产地域——宁夏向周边省区发展,但是由于枸杞种植技术存在层次不齐的局面,影响了枸杞产品质量。如何提高枸杞产品质量是各枸杞产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生产单位拓宽枸杞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枸杞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其生产也要遵从国家农产品、食品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来组织生产,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市场消费趋势,进一步创新技术标准、扩大应用范围,努力提高枸杞质量,充分保障消费安全。

    1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是枸杞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无公害枸杞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获得使用认证标志的枸杞产品。其核心是控制枸杞产品中卫生指标,即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残留量,限定在《食品卫生标准》安全阀值范围以内。

    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是枸杞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政府实行的强制性枸杞产品生产要求。枸杞作为宁夏地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2002年宁夏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制定了《无公害食品枸杞》《无公害食品枸杞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枸杞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宁夏枸杞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禁用了一批高残留、高毒农药,推荐使用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解决了土壤配方施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残留问题;认识了不同枸杞产区主要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制定了不同区域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通过权威机构对试验区枸杞果实检测,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农药、化肥及重金属含量所有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无公害规定的标准。应该说,无公害技术标准及无公害生产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可有效推动无公害枸杞的生产,但全区的枸杞生产还没有完全实现无公害生产。除了一些大枸杞种植企业、国营农场等能够按照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外,一些分散经营种植户以及农村种植枸杞的地方,还存在沿用无公害标准实行前的管理模式,超标使用农药及滥用化肥时有发生。一方面,由于思想认识问题,同样的产品,无论采取何种防治方法,都基本能保持较好的售价。从经济核算的角度出发,由于无公害标准生产使用的是低毒、低残留农药,在防治次数上要比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所增加,无公害防治成本相对增加。因此,在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约束的前提下,一些种植经营户宁可选择使用成本较低的剧毒农药防治[1]。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完全实现无公害枸杞生产,要求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产品流通方面,各有关执法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从生产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保证无公害枸杞的生产。另一方面,加强对枸杞种植经营者的无公害标准及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枸杞种植者的素质,使其掌握无公害生产技术,自觉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管理。

    2 绿色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是应对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

    绿色食品枸杞是随着市场的需要,各单位自愿发展生产的比无公害要求更严格的一种形式。发展绿色食品枸杞的前提条件是枸杞生产首先完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才能申请生产枸杞的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枸杞食品的典型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的生产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的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枸杞的洁净。

    为适应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绿色食品的生产又可分为AA级和A级。这2种标志都要经过专门认证机构的认可后才能使用。AA级绿色产品指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的标准。AA级绿色食品接近国际有机产品。A级强调生产过程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为规范绿色食品枸杞生产,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枸杞标准(NY/T1051-2006)》等。参照这些标准,有些国营农场、科技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开展枸杞绿色食品的研究和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已完成了枸杞绿色食品A级的认证和生产。从枸杞病虫害防治的用药选择、产品包装加工等方面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执行,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较高的绿色枸杞食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现有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和人们生活水平对枸杞质量安全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各科研单位还要切实加强绿色食品枸杞的研究进程,着力解决符合绿色枸杞食品生产的限量、限定使用的化学合成物质,尽快制订并完善宁夏枸杞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为宁夏枸杞全面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3 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是提升枸杞质量的可靠保障

    随着WTO的加入,国际间竞争日趋强烈,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目前,国内外对于有机食品的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供应增长的速度。有机食品消费需求利润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市场空间和潜力很大。宁夏枸杞作为自治区最具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由于深加工研发水平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年用于深加工枸杞的数量只占总量的5%左右,枸杞的消费仍然以干果为主,并且干果产品的消费仅限于国内消费,产品附加值较低,已不能满足枸杞作为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枸杞产品是枸杞发展的必然方向[2]。

    有机枸杞建立在绿色食品基础上,是比无公害枸杞、绿色枸杞更高级、更严格的一种产品质量档次。有机农业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其生产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遵循自然和生态规律,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因此,有机枸杞的生产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宁夏枸杞研究所(有限公司)集成应用多项枸杞科技成果,并在相关部门资金支持下,按照欧盟有机农业的标准尝试了有机枸杞生产技术研究。筛选适合有机枸杞生产地块配肥的绿肥作物及品种,开发有机肥料来源途径及制作方法;通过在有机地块增加绿篱,达到维持有机枸杞地块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开展有机枸杞生产病虫害防治研究[3];制定了有机枸杞生产体系计划、质量管理手册、保持完整的生产管理的各项记录;同时向认证机构递交了并通过了有机认证,提升了枸杞产品的质量,扩大了产品出口销售,增加了枸杞种植的经济效益。项目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制定了《宁夏有机枸杞生产操规程》,编写了《有机枸杞生产实用技术》,对于启动和示范带动全区实现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宁夏地区要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枸杞产业,在产品质量上必须按照从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枸杞标准——有机枸杞标准,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枸杞产品销售也要按照从满足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需求思路完成产品的出口。生产上完全按照各个质量要求实现枸杞标准化生产,才能有效发挥枸杞特色经济的价值。全国枸杞生产也要以宁夏枸杞种植生产为借鉴依据,积极学习、引进及应用宁夏枸杞生产种植的标准化技术,全面提升枸杞产品质量,保障枸杞食用安全。

    4 提升枸杞产品质量相关关联环节还要齐头并进

    4.1 加强枸杞生产各环节标准化建设

    提升枸杞产品质量,除了做到严格按照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进行生产外,还要注重加强各关联环节标准化建设,每个环节建设都能为促进枸杞产品质量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环节包括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产品加工及包装卫生建设、产品贮藏技术环节、产品流通环节,有效地监督检查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通过实现枸杞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地提升枸杞产品质量。

    4.2 加强枸杞监测及评价标准配套化建设

    目前,枸杞标准化监测技术及评价标准存在滞后于生产的实际情况,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枸杞品质有标准,但不能综合评价枸杞质量的优劣,对其功能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还不能有效评价,这方面的研究及认定标准还有待于加强;二是枸杞农药残留及限量标准要与实际相适应,应该针对枸杞实际生产,制订适合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4]。

    4.3 加强高产优质枸杞新品种选育

    加大枸杞新品种培育力度,在注重多用途枸杞、多糖枸杞、大粒枸杞培育的同时,将枸杞抗病性、抗虫性、高产及优质等指标作为重点进行品种选育研究。在实际田间生产中,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农药、化肥的需要,筛选适合枸杞病虫害防治使用的低毒、低农残药剂,尽可能采用符合绿色、有机标准的生物制剂,最大限度地降低枸杞生产农药残留,提升产品质量。

    4.4 拓宽枸杞深加工产业链研发渠道,实现鲜果—深加工产品直接转化

    受枸杞深加工产业链研发水平限制,枸杞深加工转化率水平不高。因此,枸杞产品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干果销售为主。在鲜果—干果制作过程中,除部分采用设施制干(热风烘干法、塑料大棚制干法等)可保障产品质量外,传统日晒法制干由于存在二次污染,降低了枸杞产品质量。枸杞深加工技术实现从鲜果—深加工产品直接转化,减少制干费用及可能存在的污染因素,对提升枸杞产品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张艳,苟金萍.枸杞生产技术标准化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6(4):37,44.

    [2] 姜文胜,李建国,李军.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44-345.

    [3] 姜文胜,李建国,李军.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369-370.

    [4] 苟金萍.枸杞产品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质量标准,2007(4):28-29.

    相关热词搜索:枸杞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探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