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伊朗军力报告”
时间:2020-04-03 05:21: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人
伊朗成功试射反舰弹道导弹,美方称伊朗独立研制有困难,导弹基础来自朝鲜,而朝鲜迄今4发4败。
明4日,伊朗宣布成功试射升级版“征服者”110短程弹道导弹。据说射程从20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精度也创下新高,从伊朗沿海足以摧毁波斯湾和阿曼湾的目标。
军演和导弹试射,已经好比德黑兰的“时装周”,目的据说是对抗西方制裁。然而导弹既不能抑制通胀,更不能当饭吃,抬高油价虽有效,但三鼓而竭,何况出口量锐减。显然,伊朗将军力用作了政治外交舞台的筹码。这早已不新鲜,不过—一迷雾重重的是,伊朗手中的“波斯弯刀”到底有几分锋芒,对美国而言是长坂坡,还是空城计?
对此,美国的反应恐怕最有参考价值。其实,早在今年4月,美国国防部就发布了2012年度的《伊朗军力报告》。也许过于关注每年同样由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此事并不引人注目。直到7月,彭博社才得到这份《伊朗军力报告》,虽然只是简短解密版,但关于美国对伊朗军力的判断,仍然耐人寻味。
原子弹,还没有
美伊军事上的对抗,焦点首推核武器。
关于伊朗到底有没有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1年11月9日发布的《伊朗核计划评估报告》,虽有详细描述伊朗可疑技术开发和采购活动的文件,也只得出了伊朗在2003年以前实施了一个针对核武器开发的“有组织的计划”,其中一些活动可能仍然在进行的结论,并未声称伊朗在坚定地获取核武器,也不认为伊朗已处于成为核武器国家的临界点。
对此,新版《伊朗军力报告》的判断同样谨慎:“伊朗正在开发多种相关技术能力,如果作出决策的话,可用于生产核武器”。
因此,伊朗核危机的症结就很--清楚了:美国并不认为伊朗正在开发核武器,但要求伊朗澄清其铀浓缩等核技术的和平性质,明确放弃开发核武器的可能,并接受国际社会核查;而伊朗坚持表白本国核活动的和平性质,但拒绝让外界通过可信的核查建立信任。即使愿意参与对话和谈判,也一方面借核活动强化地区大国地位和强硬反美形象;另一方面将放弃核活动作为与西方交易的筹码。
对国际社会同情伊朗的舆论而言,美国不能认定伊朗开发核武器,仍挥舞制裁大棒,是为不仁;对赞同国际核不扩散的舆论而言,伊朗并非因为开发核武器而危险,而是因为它坚持无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以核活动谋取政治和外交利益,同时保持迈入核武器俱乐部的通道,危害的是国际核不扩散制度的效力,可能带来一个原子弹泛滥的世界,也算不义。
这种对立,正是对伊朗的制裁顺利推行,同时也遇到不配合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制裁正在见效,伊朗在巨大经济压力之下,核活动的收益正在下降。伊朗是否为纯粹非经济利益而不惜经济凋敝,坚持核活动,值得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有人主张在经济上支持伊朗,使其渡过难关,坚持核活动,看似得到增强反美阵营的好处,但中国自身也是核不扩散制度的受惠国。身为以核武器划界的五大国之一,满世界都是原子弹,无异于五大国体制的崩溃。
远程弹道导弹,不着急
如果说伊朗有了核武器威胁的是核不扩散制度,将核弹头装在导弹E打到美国,威胁的就是美国人的性命了。
不过,尽管伊朗导弹“捷报频传”,新版《伊朗军力报告》对伊朗开发出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却是这么看的:“假以足够的外国援助,伊朗到2015年可能在技术上试射一种洲际弹道导弹”。
这一判断其实比两年前出台的上一版报告更乐观一些,旧版称伊朗“2015年能制造一种能打到美国的导弹”。现在的估计只是可能进行首次试射,而且暗示独立研制有困难。这个判断,可能与在弹道导弹技术上比伊朗更不遗余力的朝鲜有关,伊朗的导弹基础来自朝鲜,而朝鲜自己的远程导弹迄今基本上4发4败。
因此,伊朗近年虽然不断推出射程不等的多种弹道导弹型号,但主要价值还是对以色列等美国中东盟友、驻中东美军和东欧国家构成威慑。
按理说,已经能够用多级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理论上也能开发远程弹道导弹。但新版《伊朗军力报告》对伊朗的这种可能只是称为“其(多级运载火箭)是测试洲际导弹技术的好平台……但不说明伊朗已经接近将运载火箭转化为可用的武器”。这可能与美国对伊朗近年几次卫星发射的技术水平的观测有关。
不过,伊朗导弹能打到美国似乎也是迟早的事,此前美国情报机构对2003年和2010年都有猜测,虽然没猜准,但即使以现在的乐观判断,也不会远在十年之后了,
当然,时间表是一回事,可靠的导弹是另一回事。即使对不够可靠的导弹,美国的欧洲反导体系已启动。因此,伊朗想把导弹打到美国的雄心,在大战略上到底是威胁了美国,还是帮了美国,俄罗斯心里可能更清楚。
反航母能力,还真有
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每次都能把国际油价吓跳起来,但若要较起真来探讨,伊朗的确只需蜂涌而出的快艇和密集的岸舰导弹就能切断航运,但美国的远程精确火力也足以将这些力量的老巢掀翻,因而真正的对抗,将取决于伊朗是否能击沉美军主战舰艇。
在新版报告中,美国承认伊朗已经“开发、并声称已部署反舰短程弹道导弹”。在不久前的“伟大先知7”演习中,这种称为“波斯湾”的导弹再次出手,据说成功击中一艘移动漂浮平台。早在这种导弹2011年2月首次亮相时,伊朗也曾公布它击中一艘固定舰船的镜头,并表示它已经投产。
这次,也有伊朗媒体的图像为证。它如何能击中不断移动的舰艇,办法也没有故弄玄虚,伊朗公开承认,这是靠导弹头部的光电/红外导引头。对此,以色列导弹防御组织前主任乌兹·鲁宾也认为:“光电捕捉技术正在民用领域日益普及,摄像机锁定一个物体并不难。军舰一般在背景中很突出,因此这个办法是可以用作反舰武器的”。
虽然鲁宾发现,照片上被命中的目标并没有舰艇航行时的尾迹,也就是说,这仍然可能是摆好的靶子,不过300公里的距离实在是近,对速度马赫2~3的近程弹道导弹,最多5分钟左右,这段时间以30节的航速,舰艇也只能开出3~4.6公里外,完全可能被光学导引头捕获。
然而这实在不公平,因为这个算盘完全是用弹道导弹在速度上的最大优势对付舰艇的最大劣势,可是战场从来不是单一指标决胜的。别忘了伊朗也需要实时确定300公里外舰艇的准确位置,整个指挥链越长,目标逃出光学捕获范围的可能越大。要将舰艇与波斯湾川流不息的货轮区别开,最好还有无人机或有人机空中侦察。
这对伊朗应当不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的反舰弹道导弹的确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以美国舰队为目标,即使不考虑美舰的反导能力,伊朗的初步侦察能力在美国的打击能力面前,可能就不无脆弱之处。
假设伊朗在这些对抗方面都很牛呢?结论是,那又何必用大火箭加摄像头的手段来反舰呢?空中发射反舰导弹岂不是更灵活而省力?其实这时你可能才明白了,原来伊朗只有弹道导弹相对不容易被拦截一些。
可见,鲁宾对该型导弹“可能成为一种规则改变者”的评价,还是要回到“体系作战”的层面来判断。
蜂群战术,最可怕
其实,在新版《伊朗军力报告》中,最具威胁的,还是伊朗向周边极端主义团体提供武器、资金和训练。报告称:“我们充分相信过去30年来,伊朗已系统地培育起一个针对美国和以色列利益的恐怖主义代理人网络,我们怀疑此行动仍在继续”。
这些代理人包括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阿富汗的一些武装派别(包括拉拢塔利班)、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有趣的是,伊朗同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政府保持着广泛接触,对叙利亚则选择了支持巴沙尔政权;在沙特等国,又选择了支持“阿拉伯之春”,甚至公开声称这些民主运动是受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
这种掺杂着宗教派系和利益同盟等多种分野的战略看似混乱,却又汇聚在“反美”这个共同的实用主义目标之下。同时,从效果上看,伊朗的“反美”不仅消灭不了美国,连美国在中东的势力也赶不走,最大的收益恐怕还是保持中东反美旗手形象。
显然,这一层次的混战,是伊朗比导弹核武器更有潜力的棋局。
编辑 段宇宏 美编 青年
相关热词搜索:伊朗,军力,解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