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旅游的历史性特征:唯物史观的审视

    旅游的历史性特征:唯物史观的审视

    时间:2020-03-19 05:10: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从唯物史观角度,旅游的历史性特征表现为旅游出场和在场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从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上考察,旅游出场的历史性特征表现为:旅游起源的第一个历史性前提是生产供旅游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旅游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从旅游发展各历史阶段上考察,古代旅游在场的历史性特征表现为旅游主体上的寡参性、旅游手段上的保守性和旅游服务经营方式上的孤散性;现代旅游在场的历史性特征表现为旅游主体上的众参性、旅游手段上的革命性和旅游服务经营方式上的集融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旅游和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旅游的历史性特征。

    关键词:旅游的起源;古代旅游;现代旅游;历史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6-0074-08

    旅游不是一种偶然性事件而是历史性事件,它的出现和发展具有歷史必然性,呈现出自身发展规律。旅游的历史性特征表现为旅游出场和在场的历史必然性,它是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规律的重要历史根据。但对这种历史根据的认识,学界往往流于简单化和片面化,缺乏对其进行唯物史观的把握。旅游的历史性特征在旅游出场的历史必然性意义上,指涉的是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而在旅游在场的历史必然性意义上,指涉的是旅游各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性特征。本文拟就这两个意义的指涉作唯物史观的审视。

    一、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

    (一)相关观点

    从唯物史观视角看,旅游乃至人类一切活动都是社会性活动。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所讨论的现代语境下的旅游,是指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自由自觉进行的远行以及与之相伴的异地暂住的社会活动。关于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当作旅游的历史性前提。如学者郑炎(2000)把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行”[1],而这种迁徙本身是与生产活动相联系的,这样,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就被当作生产活动而成为旅游的历史性前提。而学者谢春山、沙春蕾(2012)则把人类短暂离开生产活动的“片刻的间歇和休闲”以恢复体力的愉悦体验视为旅游,这实际上是把旅游当作生产活动的附属品,生产活动便成了旅游的历史性前提[2]。此外,学者彭顺生(2006)是把“为外出旅行意识的产生提供物质条件”的“产品剩余”当作旅游的历史性前提[3]3。学者郑炎的观点的问题在于把旅游与生产活动相提并论,进而把人类迁徙与旅游相对混淆;而学者谢春山、沙春蕾与彭顺生的观点的问题在于把旅行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与“产品剩余”稍显缺乏明确区分之意。

    (二)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

    1.生产活动是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

    诚然,承认生产活动是旅游起源的历史性前提之意义,在于承认旅游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以便把人类旅游与动物迁徙区别开来。从唯物史观意义上讲,人类是通过生产活动而与动物相区别的。对此马克思这样说:“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4]24众所周知,动物有类似于人的旅游的迁徙行为,但是,动物的迁徙与人的旅游,无论从需要及其满足的方式上看,还是从活动的特点上看,都有本质的不同。从需要上看,动物迁徙的需要是自然的生物性需要而不是任何具有社会交往和创造性活动意义的社会性需要,它仅仅限于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占有自然物,并以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来满足。与动物迁徙的需要不同,人的旅游需要是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具有社会交往、精神文化和创造性活动意义的社会性需要,并以自由、自觉的活动来满足。这就是人的旅游需要与动物迁徙需要本质上的差别。从活动特点上看,动物的迁徙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人的旅游是有意识地打上了社会历史印迹的活动,是以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为前提和根据的。社会历史是从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开始的,而物质生产本身就是生产劳动,就是实践。人的本质力量即“社会关系总和”的力量就是通过生产劳动来展现的。人通过产生劳动来创造旅游条件和实施旅游活动,又通过旅游来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这就是人的旅游与动物的迁徙本质上的不同。

    为了旅游,首先需要生产供旅游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旅游起源的第一个历史性前提即旅游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生产供旅游消费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而只有当社会发展到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不再仅仅是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是带来剩余产品,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才能生产出来,所以,带来剩余产品的生产本身是旅游起源的第一个历史性前提。这就意味着,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更准确地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生产剩余产品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个人在感情、思想和行动上始终要无条件服从自然赋予部落、氏族及其制度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5]112,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仅仅能维持他们的生存,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因此,需要耗费剩余产品的旅游消费需要在那时是不可能产生的,旅游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几乎是在迁徙中生存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蒙昧时代的人类祖先, 甚至对于处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的人们, 都几乎是不适于居住的”,他们过着游牧生活,然而,“自从这些处于中级阶段的野蛮人习惯于游牧生活以后,再也不会想到从水草丰美的河谷自愿地回到他们的祖先居住过的森林区域去了”[5]36。恩格斯把这种迁徙称作“移居”[5]153。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印第安人的大迁徙,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希伯来人先后经历的三次大迁徙,以及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雅利安人的大迁徙,都是“移居”而不是现代语境中的旅游,不是本文所说的“远行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远离定居地的异地暂住”意义上的旅游。尽管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同动物的迁徙一样,都是“差不多完全受着陌生的、对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5]112,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但是,它仍然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不能与动物受本能支配的迁徙相提并论。而有学者把人类迁徙视为“人类面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做出的被动反应”,视为“动物性本能的延伸”[6],这是值得商榷的。即使在旅游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也有旅游意识,只是无旅游消费需要。因此,任何个人旅游发生的第一个物质前提是拥有剩余产品,而任何旅游起源的第一个历史性前提是生产供旅游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带来剩余产品的生产本身。

    相关热词搜索:唯物史观历史性审视特征旅游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