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明确两个定位,确保两个“精准”

    明确两个定位,确保两个“精准”

    时间:2020-05-10 05:18: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创建工作,打造我国南方职业教育高地,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提供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广东省教育厅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发展要求。“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工作指针,也是职业院校做好外部和内部两方面主要工作的总目标。校企合作工作要达到“精准对接”,人才培养工作要达到“精准育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是实现“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基础和保证。

    一、两個“精准”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示范院校、一流院校的建设,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发展能力和社会声誉都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标准、培养内容、就业岗位、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校企合作还不够紧密,工学结合还不够深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有所偏离,培养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吻合度不高,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质量性短缺依然存在,用人单位难以找到能充分满足岗位要求的人才,毕业生难以找到能充分发挥才干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精准的对接;二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脱节,缺乏针对性,学校不能按照就业岗位需要精准培养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按照两个“精准”的要求,推进“精准对接”和“精准育人”。学校和企业在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对接”,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按照职业岗位需求,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瞄准职业岗位“度身定做”“精准育人”。

    二、准确的办学定位是“精准对接”的基础

    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让校企合作在现有基础上达到全面、深入的精准对接,学校必须分两步走,一是确定对接的对象,二是实施精准的对接。确定对接的对象,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解决好服务面向的问题,无论是区域性职业院校,还是行业性职业院校,都要找准自身的服务面向、服务对象。区域性院校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区域产业企业,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行业性院校则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面向行业发展需求,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在科学、客观地分析学校服务面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找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避免贪大求全,不分主次,全面出击,盲目办综合性院校。在服务面向的企业中,能够代表行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先进技术的企业就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也就是我们校企合作的对接对象。要实现“精准对接”还必须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尊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精准对接”首先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对接,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把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话语权”交给企业,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并且采取“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学徒制”“准就业实习”等灵活的培养形式面向企业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适销对路”,才会“供不应求”。

    三、准确的专业定位是“精准育人”的保证

    “精准育人”就是培养的人才能完全满足就业岗位需求,充分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用人单位不需要花大气力进行岗前培训,达到“毕业即就业,上岗能上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理清专业建设思路是实现“精准育人”的关键。专业定位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找准专业依托的产业背景和服务面向,专业建设必须依托强大的产业背景,面向企业基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定位要瞄准就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要聚焦就业领域,紧密对接岗位需求,依据就业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切实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切实处理好就业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避免“脱离实际”“贪大求全”,片面强调适应性和长远发展,忽视针对性和就业需求的倾向。三是要把人才培养内容的“取舍权”交给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适时改革与调整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要求突出岗位实际,重点培养好第一任职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四是要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议权”交给行业企业,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重点让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快速诊断与改进。

    责任编辑何丽华

    相关热词搜索:两个精准定位确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