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程论文6篇(完整)
时间:2023-08-27 21:0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人
新课程论文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论文篇1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合作与交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教学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数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其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对于数学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会被忽视,而实际上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结构单一,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可是培养出来的也是一些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不相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愿意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费劲不小收效却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谨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布置相关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提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断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由原来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原来那种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于落后,除了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很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甚至有些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多,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了。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仍然还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但是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等等,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与交流获得数学知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体现,学生也明显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除自己的困惑,达成学习目标。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合作交流、分享收获中学会倾听、质疑、讨论直至解决问题时的豁然开朗。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完善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就课堂所学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勇于展现自我,体会到更多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要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初中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成燕舞。正确认识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11):9.
[2]杨艳。有效教学精于“思”———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11):29.
新课程论文篇2
初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具有严密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原则.然而,我国目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统一要求,发挥群体的教育功能,但是,它也存在着弊端,因为班级授课的高度集中统一,教学要求标准化,教学进度同步化,教学对象集体化.既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尤其是初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逻辑性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差距很大,并且,这些有差异的学生都编入了同一班级.教学中,若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数学教学,而不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使后进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优秀生则因学习过于轻松而放松了学习,抑制了个性发展.这与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主旨不相符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现实,数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很好体现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什么是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与他们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呢?
由于因材施教是学生之“材”和教材之“材”的高度统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两“材”之间的内存联系.既然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层次之分,那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有必要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等.这样都会教有所成,学有所得,大面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研究学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由于一个班级有五、六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优劣都是可以转化的,不能对某些学生报成见或偏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此,教师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必须作系统、深入的了解,用发展的观点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班内分层教学的前提.在对全班学生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意义和做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目标迈进,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然后,采用学生自报为主的方法进行层次划分,先由学生依据自己数学学科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愿,再结合他们的实际作出最后的决定.对个别低层高报或高层低报较为明显的学生可作适当的调整.力求做到让学生没有顾虑,没有心理负担,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进行动态调整.
分层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划分为后进生(A层)、中等生(B层)、优秀生(C层)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再划分为几个小组.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将优秀生一名、中等生二名、后进生一名混编成四人学习小组(人数不均匀的,可作适当的调整),分别座相邻的前后两排.并让优秀生担任组长,以便组织开展互帮互学,创造适合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保证.根据教材、课标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而易举.可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层目标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高层目标.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提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后检查是否达标,一堂课多数时间要用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对B层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放低要求,浅讲多练,查缺补漏,弄懂基本概念,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另外,要全面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若干个由易到难的小问题,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求异思维,深入探讨.要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解答,把有难度的问题让给中等生去思考,把高难度的问题交给优秀生去突破.通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争取新的成功的内驱力.
三、训练分层
分层训练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由于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始于课内,终于课外,特别是数学教学必须通过做练习来巩固、提高,因此,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后进生能够做,“吃得了”;让中等生喜欢做,“吃得好”;让优秀生有兴趣做,“吃得饱”.尽量满足学生的求成心理,使学生乐于进行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完本层次题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一层次试做力所能及的题.收作业时,每个四人小组中,A层交B层验收,B层交C层验收.在验收的过程中,不但要检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还须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立即指出,当场改正,最后交教师批阅.这样,作业中出现的不懂问题,可在互助小组中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四、辅导分层
分层教学中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但并不是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了充分“挖掘”,因此,分层辅导在分层教学中显得必不可少,特别是一些A层学生,不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了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这些学生要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和进步,并给予表扬与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C层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阅读一些课外杂志和书籍,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堂教学内容加深拓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分层辅导使每类学生都体会到教师喜欢他们,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使他们有积极的情绪,自觉地在数学学习上下功夫.
五、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仍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制定评价方案.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每学完一章后,让每个学生各出一份试卷,或者让A层学生出填空题和判断题,B层学生出选择题,C层学生出解答题,然后在同层次学生间进行交叉测试,以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作出鉴定,教师负责检查总体情况,并让学生自己找差距,相互鼓励,互相促进,期中或期末,则由教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出题,试卷均由共同题、A层题、B层题、C层题和附加题五个部分组成.考试时,A层学生只要求在完成共同题的基础上,再完成A层题;B层学生要求完成共同题,A层题和B层题;C层学生则要求把共同题、A层题、B层题、C层题全部做完.其中A层学生可选做B、C层题,B层学生可选做C层题,C层学生则可选做附加题.教师根据学生选做较高层次题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这种做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向上一层次递进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目标努力,效果是明显的.这种“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法我已经实践了三年,所实验的班级已经于毕业,从中考的情况看,实验班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附:所任班级初一入学及初三中考的教学成绩对比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中,由于教师把学生之“材”和教材之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上有不同的层次,内容上有不同的要求,方法上有不同选择,辅导上有不同形式,评价上有不同尺度,从而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结果是优秀生得到了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有所收获,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了,这也是落实“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些做法,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减轻了,学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更难,因此,如何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等问题,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论文篇3
为了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水平,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正积极推进素质化教育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对学生的个性展现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作文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规律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作文教学方式,通过科学运用初中作文的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初中作文的水平不够理想,存在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之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年龄较小以及生活半径的限制,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普遍不足。体现就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上,就难免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和难以打动人心的描写了。二是学生普遍没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量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素材积累少,以至于在写作时缺乏好的素材和多元的表达方式。三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难以展现其创造力和个性。学生在写作文时生怕过于独特、大胆、天马行空的表达难以获得评分老师的青睐,导致作文的分数起伏较大。那么为了考试取得高分,他们就会倾向于参考高分的优秀作文,作文中充满着套话和空话,最后使得作文虽然结构清晰,却失去了创造性、独特性以及打动人心的情感流露。
因此,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作文的教学进行创新,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是尊重学生性格差异,注重学生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青少年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若能在这一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对中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及其个性化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们的个性是不同的。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上,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鼓励学生将这种独特的个性积极地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上,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
(二)借助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一大功能就是能资源共享,互联网就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和资料库。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交际和学习是现代青少年的普遍采用的人际沟通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适当借助互联网这一个强大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利用网络来积累作文素材、搜集资料等,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观察生活,把生活带进作文中去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库,同时生活能教会学生如何真实地表达情感,这一点是传统的。作文课堂训练所难以做到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体验生活温度和厚度,然后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思考生活,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受得到的生活寫进他们的作文中去。例如:学生可以把和朋友相处的友情体验以及和家人相处的亲情体验,或是针对在网络或者报纸电视上看见的社会事件的个人观点和思考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等,带进他们的作文中去。这样的作文是真实的,是能用其渗透进字里行间的情感打动读者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通过开展初中作文的创新教学,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初中作文教学方式存在的短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一线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作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的习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彰显其独特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创新性的初中作文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效果,是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也符合了现代教育对素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2]魏庆艳。读中学作文,改中提高水平——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0)
[3]刘希翔。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谈初中作文教学方法[J]。语文天地。2016(05)
新课程论文篇4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对美术教育的偏见以及美术教育中的弊端,要将美术教育的重点进行调整,重塑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更具普遍性、广泛性、开放性的惠及全体初中生的课程。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获得更多思考、想象的机会,并用语言、文字之外的绘画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情感、感悟,达到锻炼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教学目的。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
传统的美术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特长,为想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种基础教育,而普通的学生一般忽略美术学习,更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以应对升学考试。另外,教师也不重视对普通非艺术学生的美术教育,这使初中的美术教育几乎形同虚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美术教育才是符合时代历史潮流和现实教学需要的。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高等专业人才,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审美情感,()生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会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可谓是永恒的经典。学生不是要临摹画作,而是心怀敬畏,以一种审美视角来体味画作本身的美,以及画作背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对时代变革的一种态度。画作的色调,明暗过渡自然和谐,体现出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特别是对画家内心世界的`剖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欣赏美、创造美,更能获得许多心灵、情感的交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的尚佳途径。
二、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的初中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育不应该再是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发现问题的主体,还应该是创造问题的主体。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初中学生的这种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促进学生身心更健康的发展和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推进。例如,在欣赏画作《静物》时,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的静物形象。在欣赏画作时,学生看到的还是平面的图画,教师可以对应画作找到相似的静物,按照画作呈现出的角度和光线将静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更直观、更具触动性地领略画家独到的画功。美术不仅是理论和创作,更重要的是观察,通过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缜密,使学生能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地思考问题,感知生活。创新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和美术教育事业都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
成长于新时代的初中学生,其接受更多元、更开放、更新鲜的元素。在初中生的思想中,有许多具有先见性、创新性的元素需要表达和表现。但是一些长期工作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教师还依然秉持着传统观念,依据传统的理论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权利,所以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兴趣进行教育教学。绘画技巧的熟练程度是评价学生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但是作品中表达出的情绪、情感是否充分、明确,也应该成为评价画作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多角度分析、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变得更重要、更必要,学生的艺术能力应该得到更多富于感性的肯定。
新课程改革下,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初中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导,使学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建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06)。
[2]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
[3]杨永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
新课程论文篇5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文/尹 祥
摘 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出伟大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并用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时代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成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在指导意义的课程。面对现今学生比较发散、活跃的思维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多角度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变化和成长,使美术教育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课程论文篇6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措施论文
古话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几千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时光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作为十几年教育的开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养好学习习惯和打好学习最基础学识的根本。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的买菜结账,到工作后的工程运算,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想而知,数学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管理和创新。以下笔者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进行具体探析。
一、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中间几经磕磕碰碰,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新课程教学教育,数学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仍旧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1.对于国家,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不发达和地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忽视和小视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基础学习的扎实和雄厚程度,而地域差异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差异,这些现象都使得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发展缓慢。
2.对于教学设备和模式,不管是书本、练习册、黑板三点一线的教学设备,还是老师为主的教学主体,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枯燥又乏味,而那些不得不死记硬背的公式和理论,和老师强制学生听课的被迫模式,对于正处于逆反期和调皮期的小学生来说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加之新课程的开设难以让老师掌控教学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低下给老师们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预知阶段,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但是,多数地区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仍是低水平。
二、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了在小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改革,实现现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新兴教育模式,必须深刻反思和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下面就此做一些简析。
1.作为国家,要大力提倡和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第一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相违背部分。把原来的强制教育改成以提高能力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放开小学生的天性,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于教育环境和老师,学校要开设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课堂可以生动、多样化,同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加到游戏与视频动画中,以动画的形式讲给小朋友们听,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比强制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我要学,而不是必须学,如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的学习更为轻松、简单、扎实、积极。
3.对于家长和学生,家长要酌情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太重的负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得不偿失。所以,家长要引导学生的主课业学习,减轻课外班的负担。作为小学生,要深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典故,在简单放松童心的基础上还是要以学习为重,课堂上积极动脑配合老师的教学,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做铺垫。21世纪后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高科技的创新更依赖于对基础的学习和巩固。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是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进步的领头羊,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和引领的作用。好的开始才能有好的结局,所以要重视对小学生新课程的改革,带动国家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新课程,论文,新课程论文在知网上怎么查,新课程论文是什么级论文,新课程论文发表,新课程论文题目,新课程论文发表400元,新课程论文收录情况,新课程论文查询,新课程论文选题,新课程论文能进职称吗,新课程论文标题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