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时间:2019-02-13 05:46: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读了《美学》第四期所载六位美学研究生的论文(多为毕业论文),勾起诸多感触和联想。美学新秀的论文,使我想起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的早年美学研究。时隔半个世纪,两者竟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不是属于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历史的必然?
      特别明显的相似之点是,两者都是着重介绍或评述西方美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谈美》等论著,以克罗齐直觉理论为轴心,罗织诸多美学流派,使人一览近代西方美学概貌;介绍中且对各家各派既有肯定,又有批评,既有赞扬,又有驳证,兼收并蓄而又重点突出,娓娓道来,颇具系统。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几位美学研究生的论文,每篇重点评述一二大家大派,从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到格式塔心理学派,再到结构主义研究,还有那个深受误解的卢卡契……合而观之,可以从中获取国外美学研究的许多重要信息。特别有意思的是,朱先生指导的研究生把克罗齐《美学纲要》介绍给读者,似乎启示人们,对于克罗齐的理论也不可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啊!
      介绍是为了借鉴,评判别人是为了发展自己。新人研究和前辈论著的更深一层的相似是中西结合,西为中用。《文艺心理学》、《谈美》等书常常把西方美论和中国的诗画文论结合起来,熔铸一体,既具有现代科学性,又传达着传统的审美意趣。特别是《诗论》专著,运用西方美学理论研究中国诗的起源与发展,情趣与意象,节奏与声韵及其节律化道路,独辟蹊径,精深独到;朱先生自己十分看重这一著作,盖因于此吧。《美学》四期上的研究生论文,同样致力于中西结合,西为中用。王至元《“言不尽意”与含蓄新探》揭示艺术作品的结构模式――言、象、意、道,探讨艺术语言模型与主体心理模型、主体心理模型与客观生活原型的同态对应关系,论证具体思想情感表现生活环境与主体心灵、表象传达思想感情、艺术语言传达表象、艺术作品传达生活感受都具有又尽又不尽的两重性,是运用现代科学研究古典美学的大胆尝试,得出了不少令人信服的初步结论。该文所说言不尽意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含蓄的分类和定义,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欣赏的一多同态反演等等,也都富有启发性。刘韵涵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研究结构主义诗学,多次结合我国古典诗歌进行分析,例举苏轼《永遇乐》、秦观《八六子》说明句法休止与韵律休止不平行、句法服从韵律这一诗歌的语音水平特征,认为它与诗的审美音调有关,以李贺诗为例说明诗歌的语义上的不合情理性,以杜甫诗为例说明诗歌语义上的不连贯性――以中断思维的逻辑线索而构成的修辞法……使人看到从另一角度研究诗歌的新颖之处,亦有利于克服只用一种狭隘的东西作为评价作品的无往而不适的法宝来使用的庸俗社会学,――《让・科恩对于诗歌的结构主义研究》这篇文章评及这种庸俗社会学。滕守尧的《艺术形式与情感》借鉴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情感生活与艺术形式的结构同形和运动规律的对应,孙非《艺术创造的心理条件》强调意识――想象――心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徐恒醇《卢卡契关于审美发生学的理论》重新评价卢卡契,着重分析审美反映产生的基础,审美形成的机制――巫术模仿、审美由巫术中的形成与分离及审美形象的本质特征,韩邦凯《克罗齐一书绍介》不忘在评述中点明其可资借鉴之处,特意联系创作中的标语口号式倾向……所有这些,不但对于我国美学建设有所裨益,而且对于多年以来我们的美学艺术理论中那种重功利而轻艺术,重理智(认识)而轻情感,重再现(摹仿)而轻表现,重自觉而轻直觉(及灵感)的偏向,不啻为有力的针砭。
      把眼光朝向世界,看看人家,比比自己,学人之长,避人之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理论,克服和救正自己的弱点,少搞一点原地转圈的“磨道式”讨论,多做一点有所创造和发展的切实学问,我们的美学研究可望大有改观吧。这方面,如果说四五十年以前许多美学先行者借鉴西方、西为中用是为了打破科学上的封建式闭关锁国状态,那么,今天借鉴西方、西为中用则是反映着打破现代盲目状态、趋向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大道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研究的相似,扎根于历史背景、历史要求之中。
      然而,似中又有不似。惟其如此,科学不走回头路;惟其如此,历史不是循环。依我看,前后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哲学理论基础不同。朱光潜先生当年是以现代唯心主义作为理论支点,今天的美学新秀则是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介西方美学。关于艺术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文章介绍了“唤起说”、“客观说”种种,但是作者肯定最多的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心物同形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膝守尧同志看来,这一学派的大脑力场学说成为解决心物关系难题的钥匙:心物同构实即外部事物或艺术形式的刺激力与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在对立中达到统一,这就把大脑力场说建立在大脑皮层的生理电力场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二元论。在肯定格式塔美学的心理生理学科学基础之后,文章又指出其忽视人与动物的区别、社会和历史对心理结构的影响一类致命弱点,说明心物对应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从而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实践论的基础之上。卢卡契的审美发生学,徐恒醇同志介绍其主要观点之后,指出它优于游戏说、劳动说之所在,强调审美形成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性以及巫术活动在审美形成中的中介作用,同时也说明卢卡契忽视了席勒游戏说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哲学含义,使人对卢卡契美学理论之一重要侧面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介绍结构主义诗学的文章,也曾特别指出其哲学的资产阶级性质,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的方面,不同意说结构主义可以替代和“补充”马克思主义,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我觉得,象这样力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国外美学理论既不简单肯定,也不简单否定,学人所长而不为人所囿,才能使我们的美学研究健康发展。我在别的文章中曾说,朱光潜(前期)――蔡仪――李泽厚,他们的美学研究实质上代表着我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几位美学研究生的论文,从总体上看,似乎可以说是在这个第三阶段上,把实践观点美学理论(特别是审美心理学部分)引向具体化、细致化、深入化,或者说为实践学派美学基本观点提供了较为具体细致的深入一层的说明发挥。
      几篇研究生论文,还努力追踪科学研究的新轨迹,注重西方美学的新成果。在这方面,《艺术形式与情感》一文值得特别一提。该文运用耗散结构学说解释社会生活、人类情感、艺术形式及其对应关系,认为它们都是经过熵与负熵(反熵)的对立达到统一,即是非平衡中的平衡。文章所说非平衡是达到平衡的绝对中介,平衡是非平衡的暂时结局,艺术形式中的非平衡与平衡互相牵制互相因依从而成为生命和情感的形式,确是运用最新科学成果解释古典美学,充实新的美学,向后回顾而向前迈进,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如果说朱先生早年介绍西方是建设现代科学形态中国美学的始创性尝试,那么,美学新人面向国外则是自觉地为着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众所周知,我国的悠久的古典美学有着丰富珍贵的遗产。然而却是经验形态的理论。渗透审美情趣的点悟式批评,寥寥数语再现艺术的境界,诉诸形象的领悟意会,是其优点。整套理论缺乏现代科学基础,概念、范畴缺乏定性定量的分析,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相距甚远,是其弱点。西方美学更多地把感性经验抽象化,导出许多逻辑规定,诉诸理智的思辨,然而又有破坏艺术机枢、损害美的享受的弊端。朱先生在中西结合的美学研究中常能融会两者之长,既给人理论的启迪,又给人审美的意趣。今天,国外社会科学研究中又引进系统方法、结构方法、符号论、信息论、反馈理论、耗散结构说等等;遗传学、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学研究、大脑电化学研究以及大脑皮层定位说,为审美分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积极而审慎地检验、审查这些成果,改造吸收到我们的美学研究中来,才能不断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这些方面,在几篇研究生论文中也多少有所反映。
      当然,以上几篇论文中有些提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强调无意识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时应否更加重视意识对于无意识的影响?结构主义方法可否笼统说成具有反辩证法性质?言不尽意能否看作或者在什么意义上可以看作艺术语言的符号表达局限性和符号组合系统的整体表达局限性?关于审美、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巫术说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有的论证不够充分,有的叙述不够明晰。还有的地方,文字略嫌艰晦而欠晓畅。笔者作文亦有斯累,趁便提出,愿为共勉。
      朱光潜先生赠给李泽厚同志《谈美书简》一书曾经题辞曰:“翻新自有后来人”。我想,这既是对李泽厚同志的赞誉,也可看作对广大后生的勉励。朱先生给我们讲课时还说过:“我们这辈搞美学的人,大多老了,有的去世了,就是不太老的,头脑也有些僵化了,没有多大发展余地了。……要摆脱落后状况,主要靠你们在座的一批中年人,你们将来再带动一批,这样,美学一定会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美学讲演集・怎样学美学》)我体会,前一句是自谦之辞,后一句则是确实对后来者寄托着厚望,语重心长,大有深意存焉。努力呵,中青年美学工作者们!
      
      (《美学》丛刊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理论编辑室合编,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2.05元)

    相关热词搜索:长江滚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