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心理教育中团体活动的应用
时间:2020-04-10 05:26: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人
[摘 要] 运用团体体验式教学,创设军校心理教育课程的生成模式,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战斗精神,是我院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任职教育发展,针对士官学员,开展心理学课程团体体验式实践教学,最终实现教学训练中增强学员心理素质,培养实战顶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团体体验式;静默观察;冲突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56-02
一 团体体验式教学的内涵解读
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个体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获得团体给予的支持和归属感,需要和期望才能得到满足。团体在治疗心理创伤和维护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助人的功能。军校心理教学中,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开展团体体验式教学,正是将“体验”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活动与内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利用团体中他人的体验,体察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整合自我内在经验,改变认知,重塑行为。教员通过精心设计的团体活动,让学员对过去进行再认,引导其审视自己的感受,积累积极正向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和建设。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团体体验式教学界定为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体验式授课方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和心理体验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双向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团体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是个体周遭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一种思维图式。以团体‘体验之思’审视学习,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生命活动或历程,是学习者以完整的生命投入体验与学习之中,在自我、他者和世界的互动中感受生命、发展生命。”团体体验式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 重视过程持续体验,生成适应机制
团体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学员在心灵分享和感悟活动中,将形成的观念和思维通过体验感受不断重构,课堂学习就会成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换言之,学员在习得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会掺入个人的过去经验或体验,当团体活动在阐述理论的同时唤起个体的情感共鸣时,就会激发学员内在的驱动力,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固有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持续体验必然会促使学员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进行重新组合。因此,单纯从学员学习结果的维度去评价团体体验式教学是不够的,而应该更多地重视学员内在认识过程的重构和组合。
2 辩证解决内在冲突,学习创新模式
库伯认为,冲突的解决产生了学习,学习是经历自身非常本性的紧张与充满冲突的过程。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有四种能力是必须的,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学员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加上部队环境的影响,追求自由灵魂与严格单一的管理本身格格不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进而会让年轻的心灵产生困惑或迷茫,团体体验式教学以心理体验为着眼点,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借助课堂团体活动和心理互动,还原学员的现实冲突,促动学员的深层体验;通过静默观察和分享交流,利用团体的力量概括冲突的实质要义,进而提出实操性措施;通过教学观察帮助学员从内而外解决心理冲突,生成和过去经验连接的有效体验,习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内心冲突带来的情绪困扰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体验,而这种负性的体验如果积累太多势必会影响个体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者还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我内在冲突往往感到无力,缺乏有效的解决模式。在咨询中,很多学员和基层官兵反应,道理我们都懂,但做起来真的很难,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沿用过去既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解决问题,有过体验但未有实践。团体体验式教学则是充分将体验和行动灌输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在唤醒学员深层体验的同时,通过团体他人经验分享和交流,现场演绎解决冲突的行动模式,并让学员实践演练、重复内化,直观体验到改变和调整所带来的愉悦的感受,促使学员接纳改变,重塑新的行为模式,习得不同的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
二 团体体验式教学的操作体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感情的感知方式。团体体验式教学尊重学员内在体验,围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专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立足于学员不同的经验认知和情感体悟,教学实践分为以下阶段:
1 设计主题,团队建设
团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按照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和学员需求的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士兵学员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要求,紧贴学员岗位任职需求,以培养学员职业认知水平和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实现了教学内容专题化。
按照团队建设的步骤,其教学过程划分为:团体创始阶段、团体过渡阶段、团体规范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各个教学专题分设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教员在心理学专题理论阐释的同时完成班级团队建设,在专题讲授中融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意在将紧贴学员实际生活状态的成长过程和部队经历在课程教学中真实还原,找到现实和心理困惑的焦点问题,围绕实质问题展开交流探讨,答疑解惑,从而打开学员心结,得到心灵负性能量的释放,有效解决内心冲突,从而更好地提升学员内在心理品质。
2 厘定目标,优化过程
团体体验式教学以实现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让学员在团体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着眼于更加突出学员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体验理念和技术方法、手段等,有机融入心理学课程课堂教学中,以设计科学合理、内容生动有趣的团体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贯彻“课堂精讲——案例研讨——心理体验——交流分享——总结升华——模拟训练”的教学思路,让学员在团体活动中感知、体验自身和团体其他成员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既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又能够提高开展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能力,满足士官学员第一任职岗位需求。
第一,内容精讲。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设心理咨询理论的最新知识、心理实验的结论分析和心理服务的基本技能,使学员既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学员在部队带兵过程中心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在“士兵心理健康”专题中加入心理咨询技能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将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意象放松训练等实操技能穿插在理论讲授中,课堂现场以视频或实操的方式呈现咨询技术运用的全过程,帮助学员直观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在基层部队工作中对自身与他人心理问题的敏感度,提高他们有效解决部队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服务能力。
第二,案例研讨。通过课堂教学、部队调研、个体和团体咨询、军事训练中的心理疏导等多种途径,收集各个专题内容的典型案例,有效增强学员内心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士兵认知过程”专题中,挑选部队官兵认知偏差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并结合认知理论进行分类,让学员明晰正确的认知方式,并结合自己在部队当中感受到的官兵认知问题进行交流,提升他们判断认知问题并有效解决认知问题的心理疏导能力。
第三,心理训练。针对专题知识设计贴切的体验活动,充分利用士兵学员的基层经验,开展模拟演练和心理训练,展开交流分享,促进心理学知识向心理服务技能和素质转化。充分利用心理咨询训练中心的宣泄室、放松室、沙盘室以及心理行为训练场,开展团队合作训练、自信心提升、释放压力训练、负性情绪疏导训练、心理健康维护技能、人际沟通互动训练等项目,使学员在训练活动中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提升心理疏导的能力,更好地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提高学员任职岗位能力。
第四,心理体验。我们都知道触动心灵深处的东西才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并采用行动进行有效解决。团体体验式教学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课堂静态想象、动态观察和咨询视频回放等方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和心理体验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提升。教员在课堂中利用MOOC、心理咨询视频、情境角色表演、心理剧以及多媒体方式呈现心理问题及疏导的过程,学员作为观察员设身处地共情与体验,分享自己的心得感受,讨论不同的观点与处理方法,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学员处理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和实践技巧。
3 评教相促,内化品质
该课程结课时采用题库机试、调研报告和心理情景剧表演等多种考核方式,学员以团体组合的方法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在结课时进行团体答辩和表演,并提交纸质报告,考核分值包括课堂表现30%、结课答辩30%、结课报告40%。这种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学员死记硬背只关注考试分数,学员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式教学,使心理知识与心理服务能力得到统一提升,使学员把学习重点放在提高自身心理服务的能力上。同时,课程组设置教学效果评估卡,要求学员在结课并得到成绩后进行分级评价和教学考核。学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收获进行评分并提出改进建议,真正做到评教结合,以评促教。学员在评教的同时,也使得自身在部队现实环境中的心理困惑得到清晰地认识和有效解决,包括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冲突,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品质,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有的放矢,全面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课程中采用团体体验式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专题紧贴部队化、教学方法实操训练化、教学团体参与互动化,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心理学课程中学员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让学员在同步、融洽、实践的团体中感受体悟,交流共促,增进内部成长。同时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有利于增强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效性,促进学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改善学员内在品质,增强学员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满足任职教育需求,对培育实战化顶用人才具有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王海民.士兵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热词搜索:军校,团体活动,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