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藏传佛教戒律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藏传佛教图片

    [藏传佛教戒律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藏传佛教图片

    时间:2019-02-02 05:29: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佛教自公元六七世纪传入藏族地区以后,迅速传播开来,雪山环绕的高原大地成为佛教文化的乐园。因为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所以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可以说二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佛教对藏族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心理素质、思维模式、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无不给予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和主体,离开藏传佛教,藏族文化便无从谈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传佛教的信仰习俗内容丰富多彩、神秘莫测。这是由于信仰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处处都有信仰的影子,使社会生活宗教化、信仰化。可以说藏族社会的习俗与藏传佛教的信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信仰的力量无处不在。一般的习俗具有传承性、稳定性的特点,但同时习俗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藏传佛教的信仰习俗也是如此。笔者简单阐述一下藏传佛教中的戒律对藏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一、对节日文化的影响
      藏族有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有关,其中与佛教戒律有直接关系的有雪顿节。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十七世纪之前是一种纯宗教节日,源自佛教戒律“夏安居”的规定。遵照佛教戒律,凡比丘、沙弥在夏天雨季期间要进行长净和夏安居活动。出家人一般都足不出户,在家闭门修习,以免踩伤这一时期出外活动的虫类。夏安居一般始于藏历三月,持续三个月时间,于藏历六月三十日结束。结束夏安居被称为“解制”。解制这一天,出家人纷纷下山,老百姓要以酸奶敬献。这就是雪(酸奶)顿(宴会)节的最初来源。到了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为了让整个夏安居期间足不出户的僧人们轻松一下,雪顿节又新增添了跳藏戏的内容。许多民间的藏戏班子都来到拉萨轮流献艺,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与文娱活动结合的开始,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先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哲蚌雪顿”。五世达赖喇嘛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每年的雪顿节第一天仍在哲蚌寺演出,第二天到布达拉宫为达赖喇嘛演出。十八世纪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喇嘛的夏宫,雪顿节的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开始允许老百姓入园观看藏戏。从此,雪顿节的活动便更加完整,形成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今天的雪顿节则加入了文艺汇演、商贸洽谈、物资交易、旅游观赏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拉萨夏日最隆重的节日。后来雪顿节在其他藏区逐步开展起来,成为藏民族的一个节日。
      放生节也是一个与戒律有关的节日。放生节不像雪顿节只在拉萨一地盛行,而是在各地藏族地区多有举行,主要源于戒律中的“不杀生”之戒。人们虽然困于高原环境,平时不得不宰杀牛羊以维持生存,但在放生节这一天,预先准备数十头,甚至数百头的牛、羊、马,为它们洒上净水,在耳朵上系上彩绸或布条后放生,从此不再宰杀它们,任其自生自灭,以表达对它们的怜悯赎救之情。
      二、对衣、食、住、行风俗的影响
      佛教戒律中的别解脱戒对出家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随着佛教的深入人心,出家人的行为规范也逐渐融入藏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成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笔者仅就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选择一些事例来加以说明。
      1、在衣着方面
      由于藏族地区气候寒冷和受苯教的影响,藏族人的审美观念中偏爱黑、红色等深色,而印度僧人穿着的传统的土黄色在雪域藏族地区就显得太刺眼。因此,一种折中的绛红色便成为出家人的专用色。老百姓一般忌穿这种颜色的衣裙,而且,对出家人的尊奉甚至演化成了对黄色和绛红色的尊敬。藏族人见到地上有此二种颜色的布片或其他东西,也会自觉地拾起来放在高处。
      2、在饮食方面
      佛教戒律中大乘菩萨戒规定不许吃肉,以免杀生。而小乘别解脱戒则规定不许吃除“三净肉”以外的其他肉食品,可能是由于出家人以化缘为生,对化缘得来的饭食不可能讲究太多。“三净肉”是指非我杀、非为我杀、非亲见杀之肉食。藏传佛教虽为大乘佛教传承,但是在藏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物质产品匮乏,经济形式单一,如果戒肉,则势必导致热量不足、营养不良而难以生存下去。因此,藏族僧俗信徒一般不戒肉,除“三净肉”外又加上了不食有爪的和奇蹄动物,如鸡、鸭和马、驴、狗等肉食,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戒律中有“二十一进食聚”,规定比丘进食时不得含食语,饮勿做呼噜声,食勿做吧嗒声,食勿出舌,勿移食于左右腮,腭勿做声,不得摇钵,不得啮半食,不得弹舌做声食,未食勿得张口,断食不宜过大或过小等。总之,在吃饭时以“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为雅。在藏族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父母按上述规矩要求小孩子。如果有人在众人围坐进食时有不符合上述规矩的进食行为,就会被其他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没有家教。
      3、在居住方面
      戒律“十三僧残罪”中有一条“小屋僧残罪”,规定比丘建僧舍不得超过长十八肘、宽十九肘半的面积,也不得在多生物、有争之地建房,所用的建筑材料也需清净无染。所以,藏族僧尼居住的僧舍一般都比较狭小,甚至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中的达赖喇嘛寝室也是如此。一般老百姓的房舍多为小开间、多间数,除了选用建筑材料的制约,恐怕也是受此影响。在西藏,不论是贵族高官还是平民百姓,旧时都没有架床而卧和用椅凳的习惯,而是在地上垒起低矮的土炕,垫上草垫和羊毛长垫当作床,垫上草垫或长垫席地盘腿而坐。即使是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也只是垫得垫子多一些,讲究一些而已(如后藏贵族帕拉家的庄园遗址中的陈设)。这一习俗来源于戒律“近住八戒”中的“不坐卧高床戒”。这一戒条对床垫的高度未做明文规定,但是在“九十单堕罪”中有一条规定比丘的“床脚高度不可超过一肘”。比丘的床高尚且不能超过一肘,俗人的床垫应该更低一些才能显示出对出家人的尊敬。在现代社会,藏族人早已习惯于用床和椅凳等家具,但仍然没有改变不坐卧高床的旧习,藏式床仍比普通的床略低。
      4、在行为举止方面
      藏族人在行为举止上十分讲究谦恭和礼数,其中有许多规矩也源自戒律中的规定。比如,“一百一十二恶作戒”中规定:不得双手叉腰行,不得举踵以趾行,不得摇身掉臂行,不得比肩行,不得携手行,不得左顾右盼,而应眼睛平视前方一轭木之处等行姿;不得放身猛坐,不得跷膝而坐,不得交勾双脚而坐,不得伸腿舒足而坐等坐姿;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人在高座好座,己在下座恶座;不高声喧哗,而应轻言慢语;不弃大小便及涕唾于水中和青草上,见面合十行礼以示尊敬;不跨越他人而过;男女不得挨近坐等等。受到这些言行约束的影响,藏族人普遍具有内敛、自律、谦恭的行为举止特点,卫藏农区尤为突出,牧区和其他藏区因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的差别而略为豪放一些。
      三、对岁时历法的影响
      戒律中对岁时历法的划分十分详尽和复杂。对一年从何时开始,一般有六种算法:①以《缘起经释》为准,霍尔历八月十六日为一年之首。②以《日精经》为准,卡切班钦、那塘巴等人认为霍尔历九月十六日为一年之首。③萨迦班、钦和宗喀巴大师以《俱舍论》为依据,认为霍尔历十月十五日夜未天明时为前一年末,秋季末,十六日天明为新年之首,冬季之初。④天文历算家们认为霍尔历三月黑月为一年之首,因为该月十五日为哲蚌寺时轮法会开始之日。⑤五行运算家认为霍尔历十一月上弦一日为粗算的一年之首,冬季日影回轨之时为细算的一年之首。⑥《金光明经》、《四部医典》以及中国元历(霍尔历)、藏历等一致以霍尔历一月一日为一年之始。
      依照《俱舍论》与《律经》的说法,以霍尔历十月下弦一日为一年之首计算,有四种划分一年时节的方法:①为了更衣方便,可将一年分为三季。②为了与世间的看法一致而将一年分为四季。③为了分清早晚夏而将一年分为五季,此种分法中没有秋季,而以果实丰收、树木葱郁、雨量充足的时期为晚夏。④为了计算“长净”日的方便(每两个月有一次为期十四日的“长净”),将一年划分为六季,分别为冬、暮冬、初春、仲春、夏、秋,每一季两个月。“长净”期开始之日为霍尔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一月二十九日,三月二十九日,五月二十九日,七月二十九日,九月二十九日。这四种不同的时令划分方法中的第一、三、四种都是为配合戒律的守持而制定的,其中有的方法显然是为适应印度的炎热气候而制定的,并不适宜在藏族地区实施。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传统的藏族岁时历法计法一般分为六季,即春季、阳春、夏季、秋季、初冬、后冬。这种划分法是适于藏地寒冷气候的。
      戒律当中对时辰节气的计算方法也成为藏族人的计时标准。一日时辰亦有不同划分法,一种以须弥山为中心,将四周分为十二宫,从北方开始顺时针依次为射手、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蝎子。日月在每一宫出现一次,轮完一圈为一年。每一宫的三十分之一为一天。另有一种算法是以一个成年男子三百六十次呼吸的时间为一小时,六十小时为一天。一年中,霍尔历八月八日日夜长短相同,十一月八日冬至,五月八日夏至。戒律中如此多样的时令划分法对丰富和完善藏族的岁时历法提供了借鉴,有的划分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书目:
      [1]西藏节日文化[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2]西藏历代法规选编[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
      [3] 藏传佛教民俗与信仰[M].民族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冶英生,女,青海省文化馆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戒律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影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